我國火葬的四個歷程,莫要子欲養而親不待

2020-12-12 小安全監督

導讀:

我們的祖先,無論漂泊在異地他鄉,還是守著土地耕耘,都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為安」。而入土為安主要體現在死後進行土葬,而土葬這個習俗又源於靈魂信仰,是農耕民族崇土意識的一種表現,是對土地的熱愛。

剛上小學的時候,書本上對祖國的介紹就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那時真是深深引以為豪。但長大後才真正了解,作為多山地形的我國,遠稱不上「物博」兩字。國家為了節約土地資源,全國性地推廣火葬,目的就是為了不讓死人與活人爭地。

而我國從全面推行火葬,到現如今許多農村地區又因環保問題使火葬名存實亡,一共經過了四個歷程。

01 1956年,國家領導人聯合籤名火葬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領導人看到了土葬對耕地的侵佔,出於保護耕地,節約土地資源的目的,國家決定推行火葬制度。但考慮到人民不可能一下子接受火葬儀式,在1956年4月27日,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為首的國家領導人及高級官員共151人,以個人名義聯合籤名倡導火葬。

02 1985年,部分地區試推行火葬

自1956年,國家領導人以個人名義籤訂火化協議之後,國家高、中級領導逝世後基本都實行火葬,為火葬在全國實施起到了推動作用。

當國家具備一定條件之後,於1985年2月8日國務院頒布了《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首次規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推行火葬,並對不遵守該規定的國家職工實行處分。而這些地區都是經濟相對發達,人們文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為下一步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03 1997年,全國強制推行

時間過去了12年,國務院於1997年7月21日頒布了《殯葬管理條例》,這次是在全國範圍內強制實行火葬。而這次推行在城市中起到了良好效果,除了城市居民文化程度較高,能夠接受火葬之外,與城市居民沒有土地,也有很大關係。

而火葬在農村的強制推行卻頗多坎坷,習慣了死後埋入祖墳,受子孫祭拜的農民,打心底對火葬進行牴觸。筆者現在都記得,99年我的奶奶去世前對我的父親說:哪怕我死後不辦事,也不要燒了我。

在筆者的家鄉實行火葬之後,有的人接受不了就選擇偷偷掩埋,有的人家直接用錢打通村裡、鄉裡的關係進行土葬,還有的人在親人去世後先進行火化,再把骨灰盒放入棺材進行土葬。為此,鄉裡、村裡做出過強行挖墳的舉動,把死人挖出來後進行火化。

04 近幾年,農村不再火葬

時代的步伐一刻也不停止,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需求越來越高,國家更是大力倡導保護環境。遍布在農村的火葬場,煙筒裡冒出的黑煙就成為了周邊人們大力舉報的對象。

由於沒錢更換新型環保設備,時間一長,在農村許多火葬場就處於半停用狀態,而相應的土葬又恢復正常。在近4、5年的時間裡,村裡鄉裡對這個現象也無可奈何,只好視而不見。至此,農村對火葬的抵制竟然因環保問題「迎刃而解」。

結語:

筆者對火葬、土葬其實都不牴觸,人死之後什麼也不知道,所做的一切都是形式而已。但是在農村,無論火葬、土葬攀比之風塵囂日上,請人唱戲、吹打、流水席、上大禮,定製價格不菲的棺材,千辛萬苦掙來的錢,卻如流水一般花出去,一切都是為了面子而已。

與其死後風光大葬,不如生前盡孝,莫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自己身上上演。

不知道您對火葬、土葬有什麼看法,歡迎寫下您的評論。

相關焦點

  • 朋友圈36條感悟說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接受難過也許是很困難的事,但不接受只會讓難過加倍。9. 有些人錯過了就不要惦念,畢竟你不能指望客人能隨你生活。10. 人不要假裝不在意,除非你真的不在意,否則註定會遺憾。11. 我崩潰的那天晚上,想起的全是你對我說的承諾。
  • 國家強制推行火葬制度,如果不火葬將會受到處罰!你知道嗎?
    自古以來我國便有入土為安的傳統,而這種傳統在我國農村更是根深蒂固,這也是表達對逝者的尊敬,所以便一直有土葬這種行為,而且咱們中國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思想,無論是在什麼地方都希望逝後,能夠埋在故鄉,但是現在國家推行火葬,卻頻頻受阻這其中都是哪些原因呢?
  • 農村即將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你能接受嗎?
    農村全面實行火葬,阿坤難以接受,但貌似沒有什麼用。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土地越來越重視,佔地的墳也引起了人注意,有人說,農村的墳墓嚴重侵佔浪費土地,為此,應該全面效仿國外,立即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對此阿坤感到很悲痛。
  • 土葬與火葬,孰優孰劣呢?北大教授: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去處理
    ——紀伯倫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著不間斷的5000年文明歷史。中國的博物館當中有著各式各樣的文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地下出土而來。中國的喪葬文化講究事死如事生,達官貴人們在死了之後,他們的後代便會將他胸前所用過的東西統統都一併埋葬。這些地下的文物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記憶,通過這些文物,我國可以很輕易的與史書進行對照,從而得出史書記載正確與否。
  • 清朝頭幾位皇帝為何火葬,自康熙之後才開始推行全國土葬
    可是清朝皇帝的頭幾位卻全部都是火葬,將自己的屍身化作了一縷青煙散發在天地間。所謂「火葬」,是人死後處理屍體的一種方式,其實就是用火將屍首燒成灰,然後將骨灰倒入骨灰盒中,或埋於土中亦或撒入水中,揚在空中等。印度教,佛教宣揚火葬。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則是崇尚土葬。自從二十世紀之後人口開始急劇增加,火葬在全球各地獲得提倡,以節約耕地。新中國成立後也是推行火葬,但是我國火葬的歷史並非始於當代。
  • 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古人講究入土為安,並且這樣的講究也流傳至今,在《周禮》中就曾說到:「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土葬是一種孝順,《禮運》也說:「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從這些記載中,我們也看出,古代人對於土葬是十分看重的,我國貴為禮儀之邦
  • 「土與火之間的戰爭」——火葬為何在唐代才開始流行?
    原因就是火葬的影響最大,影響範圍最廣。可是火葬作為古代影響最大的喪葬習俗之一,在唐朝以前並不是十分流行,甚至還一度遭到排斥,直到唐代,火葬才逐漸流行起來,可即便如此,火葬在唐代也遭遇了一番波折,最後才廣為流傳。那麼火葬為何在唐以前不受重視?
  • 我國進口重要設備,美欲伸黑手阻止,出口國恐兩面不討好
    ,但是最為關鍵的還是中間環節:晶片製造,在該領域我國依舊處於發展階段,目前晶片製造設備都來自國外,並且只擁有製造最小12nm的能力 因此獲得EUV極紫外光刻機對我國晶片製造領域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EUV極紫外光刻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做到生產7nm以下製程晶片的設備,該機器能夠藉助極紫外光,將設計好的電路蝕刻到微晶片上,ASML公司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生產該設備的公司,向ASML購買設備也是無奈之舉
  • 我國地質勘查業的發展歷程(上)
    我的煤炭網>百科>礦業知識>我國地質勘查業的發展歷程(上) 我國地質勘查業的發展歷程(上) 發布日期:2020-12-11 16:47:08 百科歸檔
  • 蔡彪:為什麼要推行火葬?
    在中國遠古時代,受儒家思想"入土為安"的影響,火葬並不盛行,因《周禮》規定"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厚葬才是孝順。而邊疆少數民族則是火葬,如《墨子·節喪下》:"秦之西有儀渠之國,其親戚死,聚薪柴而焚之,燻上,謂之登遐,然後成為孝子",《荀子·大略》又說:"氏羌之虜也,不憂其系縲也,而憂其不焚也。"中國興起火葬的觀念還在佛教傳入之後。
  • 前朝多以土葬為主,為何兩宋時期火葬卻十分流行
    比如唐朝的國土面積是1237萬平方公裡,元朝的國土面積就是1372萬平方公裡,而宋朝僅僅有280萬平方公裡,僅僅是這幾個王朝的1/6,國土面積縮小劇烈,本身就難以容納原有的居民生活了,再加上由於北部的小戰亂不斷。
  • 推行火葬的真正意義是什麼?節約耕地只是其次,最重要原因是這個
    這說明最晚在先秦時代,西北地區已有火葬,並且很流行了。因此,某些佛教徒與佛教學者認為火葬源自印度,自魏晉時才傳於我國實為誤傳。真正的火葬不但不環保也不節約1995年,國家發布執行的《殯葬管理條例》要求推行火葬,火葬並不是唯一的選擇,國家也規定其他新葬法,因時制宜推廣花葬、樹葬、草地葬、壁葬等,少佔地或不佔地的新葬法。
  • 生死同悲:尼泊爾「燒屍廟」因疫情暫停火葬
    5月16日,該國最崇高的印度教神廟與最神聖的火葬儀式舉辦地,中國人俗稱「燒屍廟」的帕斯帕提納神廟,在剛剛為尼泊爾第一例新冠死亡病例舉行「荼毗」(即火葬儀式)後被迫暫時關閉。晝夜輝煌的帕斯帕提納神廟帕斯帕提納神廟位於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名列加德滿都谷地七大世界遺產。
  • 古言小說,甜《養個狼崽是會被親的》《嫡公主》狗弟弟追妻火葬場
    ⒈書名:《養個狼崽是會被親的》作者:三千虛妄小說簡介: 郡守家的千金季青岑,生的明豔動人婀娜多姿,世家子弟們卻都避之不及。季青岑納悶,自己又不是什麼洪水猛獸,他們都躲什麼?多年之後,季青岑才知道,原來這都是養弟楚少琛做的手腳。虧她從小護著寵著,把他當親弟弟對待!季青岑氣惱:「你個小白眼狼,我嫁不出去你就開心?」
  • 北大教授再提恢復土葬:火葬把人當作垃圾焚燒,缺少禮儀文化傳承
    在唐杜氏《通典》中,太古時代兇禮中規定,"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棺槨"。意思為古時沒有把人埋入黃土之說,但是後來便有帝王開啟了墓葬的先河。
  • 為什麼說「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養貓養狗還有性別區分?
    我國自古就是一個文化大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文化的沉澱和積累是何等的壯大雄偉,我們窮其一生也是專研不完。古人著書立說,皓首窮經,未免有些形單影隻,於是就養了很多寵物以供消遣娛樂,尤其是貓和狗,深受人們的喜愛。
  • 而臣仕未及榮,親已不待——範仲淹
    而臣仕未及榮,親已不待。既育之仁則重,罔極之報曾無,夙夜永懷,死生何及……乞先移贈考妣……這篇奏狀,字字句句,動情隕淚,道出了範仲淹這位孝子的至誠至愛,令人感佩。
  • 20歲女大學生因母親不讓養貓欲輕生?貓:這個鍋我不背!
    20歲女大學生因母親不讓養貓欲輕生?貓:這個鍋我不背!近日,熱搜新聞 #20歲女大學生因母親不讓養貓欲輕生#引發眾多網友關注和討論因為母親不讓養貓就跳樓還有這等事?
  • 火葬和土葬,各有什麼利弊?選擇哪種方式更好一些?
    我們通過下面的這些內容來敘述:火葬不符合傳統做法中國古代的時候,一直都是提倡土葬的,而且幾千年來我們一直都是沿用的土葬這種方式,可以說土葬是深入人們骨髓裡的東西了。這種方式讓人,尤其是生活在農村裡的人,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