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頜是怎麼死的,是不是司馬懿害死的,司馬懿為什麼要害死張頜

2020-12-15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造成張頜死亡的原因就是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間,諸葛亮撤退時,張郃率軍追擊,結果被諸葛亮的伏兵射中了膝蓋,張頜不治而死,當時沒有抗生素,再加上張郃年齡大了,被箭射中膝蓋後去世也很正常,周瑜36歲去世也是被箭射中後病死的。

從張郃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中露面,到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間,算起來張頜在戰場上被記載的時間就達到了31年,張頜在袁紹手下是個軍官,至少也有三四十歲上下,因此張頜去世的年齡大概是六七十歲左右。

張郃

關於張頜之死有一個說法,是說諸葛亮撤退時,司馬懿派張頜率軍追擊諸葛亮,張頜建議諸葛亮已經是撤退了,肯定做好了斷後準備,因此不能追,但司馬懿是主帥,張頜得聽從命令,因為司馬懿一意堅持要張頜追,張頜如果不追,就是軍法處置,司馬懿有假節權力,能直接斬殺不聽從命令的將領,張郃追了之後,卻死於諸葛亮箭下,張郃追或不追橫豎都是個死,因此是司馬懿害死了張郃。

其實這種說法也沒錯,確實是司馬懿害了張頜,而且還另有隱情。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公元231年,當時曹魏西線軍事總指揮是曹真,偏偏曹真在這一年病逝,又遇到諸葛亮北伐出祁山,於是魏明帝曹睿便從中部荊州軍區空降司馬懿到西線關中戰區擔任臨時主帥,這是司馬懿第一次到西線,並且與諸葛亮交手。

司馬懿

在諸葛亮的前三次北伐中,都是曹真為西線主帥,第一次也是張頜在街亭擊敗馬謖,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第二次是郝昭在陳倉阻擋了諸葛亮,第三次是諸葛亮派兵攻取了遠離關中的武都和陰平,第四次就是231年諸葛亮出祁山攻打曹魏。

曹真雖說西線主帥,但他的手下有不少精兵強將,比如張頜、郭淮、費曜等將領,這些人是一直在西線跟隨曹真的,曹真去世後,司馬懿被從荊州空降到西線關中,空降領導本來就是有個毛病,就是與原來那幫手下的磨合,而司馬懿根本沒有時間磨合,直接上了戰場。

在整個諸葛亮第四次期間,張頜有三次意見與司馬懿不一樣:

張郃

第一次:張頜建議司馬懿分兵到雍、等地,防止諸葛亮聲東擊西攻擊這兩地,但是司馬懿明確拒絕了張頜的建議。從後來的事實證明,張頜的建議是對的,因為諸葛亮確實有打擊雍、計劃,只是諸葛亮的搭檔李嚴沒有實施,如果李嚴按諸葛亮的計劃實施的話,司馬懿後方的雍、郿等地很有可能被蜀軍攻下,這一點張頜是對的。

第二次:張頜建議諸葛亮軍遠道而來,對方有利在速戰,而我方有利在拖戰,只需要派出軍隊切斷蜀軍的糧道,蜀軍就能不戰而敗了,司馬懿又拒絕了張頜的建議,而是率領大軍緊跟著諸葛亮大軍,既不戰也不走,就這麼跟著,從後來的情況的看,這一次張頜又是正確的,諸葛亮大軍遠道而來還搶收了魏軍的麥子,而其他糧食要從漢中運過來,非常遠,而且隨時有被魏軍切斷糧道可能,但司馬懿選擇了緊貼諸葛亮大軍,這也是司馬懿在這次戰爭中失敗的原因之一。

張郃與司馬懿

第三次:司馬懿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也就是滷城之戰,被諸葛亮擊敗,諸葛亮撤退時,司馬懿派張頜追擊諸葛亮,張頜建議不要追,司馬懿堅持要追,張郃沒有辦法,就率軍追擊諸葛亮,結果就中箭而死

司馬懿在三國時期是一流領軍主帥,看看司馬懿平定孟達的叛亂,一面八天急行軍1200裡,一面寫信忽悠孟達,然後就是乾淨利索地斬殺孟達,再看看司馬懿平定遼東,也是如此,更不用說後來的高平陵政變和平定淮南一叛,都是非常迅速地拿出正確的決策。

如果張頜的建議是對的,司馬懿不會不知道,明明就是裝作不知道,為什麼司馬懿正確的建議不採納,寧願戰敗也要拒絕張頜的建議呢?能解釋得通的理由,只有司馬懿對張頜不滿,想害張頜,故意給張頜穿小鞋,這本來就是司馬懿一貫的作風

司馬懿與張郃

另外,司馬懿畏蜀如畏虎的名聲就是在這次戰爭中得來的,身為曹魏帝國西部軍區總司令的司馬懿,居然被手下人嘲笑為「畏蜀如畏虎」,這個事情不覺得奇怪嗎?而且還明確記載了兩個將領的名字,就是魏平與賈栩,這兩個人在勸司馬懿與諸葛亮交戰時說道:

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身為主帥的司馬懿居然什麼也沒有做,甚至還裝病,要知道古代的軍隊軍紀是非常嚴明的,尤其是像司馬懿這樣的雄主,如果手下的將領都敢嘲笑司馬懿的話,那司馬懿在軍中還有何威信?

張郃之死

說的沒錯,司馬懿在西部軍區就是沒有威信,因為他是從荊州軍區空降過來的,空降領導本來是為了防止領導專權的,但司馬懿卻是因為前任司令曹真去世而被替換上的,再加上沒有與西線軍隊及將領共同作過戰,所以沒有威信,不僅連魏平與賈栩這樣的將領都敢嘲笑司馬懿,估計軍中高級將領更是不把司馬懿放在眼中,也許還有張頜。

但是司馬懿沒有對付公然嘲笑他的魏平與賈栩,反而把矛頭指向了張頜,說明司馬懿是想拿張頜殺雞駭猴,想要鎮住軍隊,最好的辦法就是殺人立威,殺的人級別越高,立威的效果越好,從諸多方面來看,司馬懿的目的就是害死張頜,然後在西部軍區立威,這便是司馬懿害死張頜的原因了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張郃死因成迷,真是被司馬懿所害?真相終於被說出
    而關於張頜之死,在演義小說中確實是司馬懿陷害,就是在諸葛亮退軍後,司馬懿硬要讓張頜去追,結果中伏身亡。在電視劇《虎嘯龍吟》中演繹得最為明顯,當張頜的屍體被運回來的時候,司馬懿的假哭就已經說明了一切,但這些畢竟是演義而已,不能當真。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情況又是如何呢?追擊諸葛亮到底是不是司馬懿下的令呢?
  • 三國中死的最冤的6名戰將,張頜被亂箭射死,關羽死的最悲壯!
    在這裡之所以說他死的冤枉,是因為作為一個堂堂武將,沒有死在名將的手中,卻死在了一群叛軍的圍攻之下,讓人可悲可嘆!2、呂布:歷史上呂布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是三國公認的第一猛將。他的一生可謂迅如流星,在早期的時候自持武藝高強,同時又為人處事稍差,因而總是隔三差五的投靠他人。後來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後,但又因為愛美人不愛江山,最終被曹操擊敗。
  • 作為三國後期曹魏僅存的一流名將張郃,司馬懿為什麼要害死他?
    先說下張郃之死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選擇的是祁山路線,當時曹叡命令張郃率軍到略陽迎戰,諸葛亮退守祁山,據《魏略》記載,當時西線的主帥司馬懿強行命令張郃追擊,張郃本意是窮寇勿追,但司馬懿不聽,張郃不敢違抗軍令,追到木門這個地方,諸葛亮設伏,箭矢射中了張郃右膝蓋,加上張郃當時年歲已達,結果當場被射殺陣亡。
  • 曹操辛苦一輩子,怎麼反而讓司馬懿家族得到了天下
    司馬家能成為最後的贏家,最要感謝的就是司馬懿。曹操在世時,多次想除掉司馬懿,但是司馬懿做事謹小慎微,並隱藏自己的鋒芒,不顯露自己的能力。加上司馬懿和曹丕關係很好,又做了曹丕的老師,所以曹丕很信任,很保護司馬懿。司馬懿躲過了曹操,等到曹丕上位,司馬懿就不用擔心生命之危了。有了曹丕當靠山,司馬懿的地位也上升了。
  • 曹操培養4位人才,能防止司馬懿造反,為何會被曹丕全害死了呢?
    而既要滿足以上三點,又要在曹丕時期就被去世的,又有能力制止後來司馬懿篡權者,我找來找去也只有三個人。任城王曹彰。曹操諸子之中,以丕、植、彰、衝最有代表性,四人可以說是分別繼承父親的一個特點,曹丕繼承了曹操的政治屬性,曹植繼承其文學素養,曹彰繼承軍事能力,曹衝繼承聰明睿智。
  • 無個人傳記但履歷豐富的高翔,與曹真、郭淮、司馬懿都有交手記錄
    曹真被趙雲牽制不能動彈,於是曹叡派遣張頜到隴右救火。在當時隴右基本上沒有能夠威脅到諸葛亮的軍事力量,但是徹底消化隴右各郡還是需要時間。諸葛亮於是派遣大軍堵截張頜,為自己爭取時間。眾所周知的是,諸葛亮令馬謖率領大軍駐紮在街亭,其實諸葛亮還有另外一手準備,就是讓高翔駐紮在街亭附近的列柳城。不過重要性和軍隊規模恐怕都不能與馬謖相比。
  • 英雄愛三國魏國陣容搭配推薦 魏國陣容怎麼搭配
    2、荀彧荀彧是保護張頜,提供補牌的發育牌,配合張頜有時候能做到張頜打完人,荀彧加點一起加,(當然不能指望每次都有這個好事)加了點的張頜就很難被魏延呂蒙甘寧解掉了。3、司馬懿司馬懿這張牌清技能防禦,很穩的一張牌。
  • 三國正史中被射殺的三大名將:兩位折戟荊州,一位被隊友坑死
    這個隊友,自然是司馬懿。當時,司馬懿掌管軍中大權,張頜名望雖高,但也不得不聽從他的安排。諸葛亮在一次敗退後,司馬懿便令張頜追擊。按《魏略》記載,張頜當即提出質疑,但司馬懿堅持要求張頜前去。沒過多久,張頜便在木門道受伏,被射中了膝蓋,傷重而亡。 注3,《三國志·張頜傳》記載:「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
  • 張郃奉司馬懿之命追諸葛亮被殺,是司馬懿的陰謀嗎,諸葛亮如何想
    張郃張郃三次建議,司馬懿三次拒絕,尤其是最後一次,明明知道諸葛亮撤退是絕對有後手,卻還命令張郃追擊,導致張郃被射殺,因此司馬懿有害死張郃的嫌疑,那麼問題來了,張郃之死,是不是司馬懿的陰謀這裡討論的基礎是正史,而不是三國演義,首先得看張郃提給司馬懿的建議是不是正確的,從後來的情況,張郃的建議是正確的,第一個建議蜀軍雖然沒有分兵偷襲郿縣和雍地,但是對曹魏來說,不排除有這樣的可能,並且諸葛亮真的交代過李嚴上、中、下三計以對付司馬懿,可惜李嚴不給力,要不然司馬懿要吃虧的。
  • 是誰害死了大將軍曹爽,篡奪了曹氏政權?這事兒可不能全怨司馬懿
    在與老奸巨滑的司馬懿爭權奪利時,曹爽先勝後敗。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曹爽又誤信司馬懿的甜言誘騙,主動放棄反戈一擊的機會,交出兵權自投羅網,終於以身死家破而收場,而魏國政權也隨之落入司馬家族之手!那麼,是誰害死了大將軍曹爽?這事兒可不能全怨司馬懿。
  • 張郃追擊諸葛亮時,遭伏擊身死,是司馬懿消除軍中異己的陰謀嗎?
    可是如此英勇的良將,在追擊撤退蜀軍時竟孤軍奮戰,被諸葛亮所安排的伏兵亂箭射死,成了「五子良將」中唯一的死敵,這實在令人痛惜。根據《三國志·魏書·張郃傳》的記載:「諸葛亮復出祁山,命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死於右膝。所以,戎馬一生的張郃,為什麼會違背「窮兵黷武」這一最基本的軍事常識,帶領士兵走進蜀軍的埋伏圈?
  • 為什麼司馬懿最後得到了天下?因為他活得夠久熬死了曹操兩個後輩
    要說三國到底是誰的天下,你們可能會說是曹操,但是實際上,三國卻是司馬家的天下,劉備,孫權,曹操,三人爭奪天下,是最後一掃三國的人,卻不是他們。可以說三國演義中毫不起眼的司馬家族,最後卻獲得了天下。三國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三國爭霸。但是結局卻十分可笑。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講一下司馬家族。
  • 三國猛將張郃之死,罪魁禍首是司馬懿,只因嫉妒太深
    三國猛將張郃之死,罪魁禍首是司馬懿,只因嫉妒太深!,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卻真的因為自己實力太強,竟遭到自己人的嫉妒,於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中,大家說尷尬不?他的嫉妒心虛榮心造成了張郃的悲劇,本是自己人,但是沒辦法,張郃就像是一顆最閃亮的星,司馬懿實在是太擔心張郃危及到自己的地位,所以就在第四次北伐戰爭中,諸葛亮的軍隊撤退了,可是司馬懿依舊讓張郃繼續追殺,張郃說撤回的兵不能追,可是司馬懿卻非讓張郃去追,於是悲劇發生了,張郃中了埋伏,死在了亂劍之下,其實司馬懿才是真正的兇手,而張郃就這樣被謀害了。
  • 三國時期,「滷城之戰」,司馬懿和諸葛亮到底誰勝出了?
    不過啊,在正史上面其實兩個人真正領兵對決的記錄是不多的,你要說是司馬懿很會閃也好,要說是命運捉弄人也罷。總之啊,在這兩個人少少的對戰樣本當中,大家一定會拿出來比一比的就是今天這一場傳奇對決。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曹睿他清楚地知道,我雖然魏國以逸待勞補給線短,但是因為去年的氣候不加穀物欠收,其實他們的本錢並沒有奢侈到可以去燒糧草,玩焦土作戰的地步。於是呢,在皇帝的全力支援之下,司馬懿他屯兵長安率領著張郃、郭淮、費曜等人迎戰諸葛亮。
  • 司馬懿去世前大呼四個字,司馬昭聽懂了,到死也沒敢稱帝
    司馬懿去世前大呼四個字,司馬昭聽懂了,到死也沒敢稱帝 導語:東漢末期,政局傾頹,官員腐敗,由此引發了黃巾起義,並間接導致了地方軍閥的崛起。這些地方勢力逐漸不受朝廷管制,互相攻伐,最終經過了30多年的戰火之後,曹、孫、劉一起瓜分了天下。可諷刺的是,這三家鬥到最後,卻被司馬家族撿了便宜。
  • 張郃之死是因為什麼?是司馬懿的借刀殺人,還是他的一石二鳥之計
    他們指責司馬懿懼怕諸葛亮如虎,引起了天下的嘲笑。司馬懿在無奈之下,出擊諸葛亮,遭受了一場慘敗,史稱滷城之戰。在這一次慘敗後,司馬懿就不再出戰。而諸葛亮則因為後勤運輸不繼,只得撤軍。司馬懿在這個時候,與張郃發生了最後一次矛盾。那就是司馬懿命令張郃率領軍隊追擊諸葛亮的軍隊,張郃表示反對。張郃說,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為何現在要追擊諸葛亮呢?
  • 三國一見風使舵的高手,三次叛主投敵,最後被司馬懿所殺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孟達錯誤的判斷戰場形勢,拒絕出兵救援間接害死了關羽,他的錯誤做法不僅害死了關羽,也害了自己。要知道關羽不只是蜀國的大將,他還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孟達的一時糊塗造成如此慘重後果,劉備無論是從軍法還是人情來說,都不會放過他。為了保全性命,孟達只能帶領手下四千多人背叛蜀國,投靠了魏國。
  • 王者榮耀:三分之地背景故事,司馬懿是大喬養父?還殺了女婿孫策
    三方軍師孰強孰弱,稷下天才學長第一人諸葛亮,和司馬懿究竟孰強孰弱?相信接下來的版本中,故事會浮出水面,戰爭的結果也會有答案。不過,三分之地,曹操和劉備自然是必不可少,但是歷史上的孫權在王者峽谷的背景故事中,可是不存在的。雖然之前的版本中,有消息傳出,但是三分之地版本已經上線,孫權大概率不會出了,但是沒有了孫權,吳國總該有能抗大旗的人選出現。
  • 三國志戰略版司馬懿怎麼玩 司馬懿平民搭配
    三國志戰略版司馬懿怎麼搭配?三國志戰略版司馬懿兵書怎麼選?司馬懿戰法用什麼好?司馬懿作為遊戲中非常強勢的五星橙將,擁有非常強勢的輸出戰法,是很多玩家都非常喜歡的物理型輸出武將!話不多說,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 郭嘉臨死前,讓曹操除掉司馬懿,他怎麼知道司馬懿會有反心?
    郭嘉病逝前給曹操敲響了一個警鐘:司馬懿有狼顧之相,虎熊之心……其心有異。意指司馬懿會有反心,讓曹操趁早除掉司馬懿。後來的結果證明郭嘉沒有錯,但他是怎麼知道的呢?據說這是因為郭嘉曾經在夢裡看見了三匹馬在馬槽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