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鳩摩智,是吐蕃國明王、吐蕃護法國師、大輪寺住持,故人稱「大輪明王」。其沉迷最高武學、武功極高,是「天龍四絕」之一。
不過鳩摩智武功雖高強,但他為追求最高武學,所以心術頗為不正,並且也因為練功已經病入膏肓、走火入魔。有一天他掉到枯井中,自己的多年的修為功力結果被段譽吸走。
雖然鳩摩智功力被吸、武功盡失,但也不算壞事,一則因練功而走火入魔帶來的痛苦得以解除。二則,他本來就是佛家弟子,常年來因一直沉迷武學而荒廢佛學佛理,也就本末倒置,如今他則可以專心佛學,後來終成為了一代高僧。
那鳩摩智武功盡後,為什麼沒人找他報仇呢?
首先,鳩摩智其人聰慧過人,雖後來沉迷武學,但他還是精通佛學的。
在書中鳩摩智的身份是吐蕃國明王、護法國師,大輪寺住持,他雖然武功盡失,但他的身份卻還在,重要的是他的佛學佛理還在,所以他在吐蕃還是有著極高的地位。
同時,他在為吐蕃國師的時候,一心為吐蕃效力,吐蕃又怎會輕易把他丟棄。
所以鳩摩智就算武功盡失,但他有吐蕃國為後盾,誰又能輕易找他麻煩呢!
其次,鳩摩智精通佛法、具有大智慧,每隔五年就要開壇講法,這說明他在吐蕃佛教有著崇高的地位。他能是法王、大輪寺住持就說明了這點。
也就是說,拋開鳩摩智的武學不說,就以他的佛學,在吐蕃還是有一大批的追隨者。
他在吐蕃有崇高尊貴的地位,就算武功盡失也動搖不得,在人們心中同樣是神一樣的人物存在。
所以,誰又會去找鳩摩智報仇呢。
同時,鳩摩智不僅聰明,而且是聰明之極。他自行修煉那麼多絕技,雖然後來走火入魔,但還是反映出他的強大領悟能力。再則他功於心計,加上他聰明,誰又能找他報仇呢!
最後,鳩摩智本身根本也沒有什麼仇人。
鳩摩智在《天龍八部》中雖頗為心術不正,是個反面人物,但他並非是一個實足的惡人,他精通佛學、其實他的本質並不壞。
只不過因為他在吐蕃朝廷、佛教中地位都很高,所以他一直很高傲自負。後又因沉迷武學,為追求最高武學,而動了歪心思。
然而就算如此,精通佛學的鳩摩智在書中,並不輕易破殺戒,他雖出手狠辣,卻不殺人取人性命。
這說明,鳩摩智還是遵守一個佛子的基本要求的——不輕易開殺戒。
如此的話,鳩摩智縱然為追隨最高武學而動了歪心思,但他本性不壞,也就沒有什麼仇人了。
總的來說,鳩摩智本質不壞,雖不像虛竹那樣極其善良,但也不像丁春秋那樣亂殺。重要的是他後來武功盡失,讓他大徹大悟,就有精心專心佛學,最終使他成為了一代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