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究竟是如何來選擇後宮嬪妃的?其中有一條標準最至關重要
話說古人講究「治天下者,正家為先,正家之道,始于謹夫婦」,古代帝王們打著這樣理直氣壯的旗號,把挑選嬪妃充裕後宮當成國家大事,大肆採選美女也成了事關天下百姓福祉的要事。
不可否認,帝王們挑選嬪妃,很多時候是具有政治目的的,以聯姻穩固江山社稷,但即便是鞏固皇位的政治婚姻,對后妃的選擇也不是敷衍了事,同樣需要通過層層檢查,姿容出眾是最基本的標準。
帝王們在選嬪妃時,不會親自把所有參選的女人都看一遍,通常只有到了挑選比較高級的嬪妃時,皇帝才會親自過目,初期的篩選都是由宮 內負責選美的官員們進行,既然要篩選,就必然有篩選的標準,雖然各朝代對美的要求有細微差別,但選美的主要幾點大體相同。
首先,面容端麗、面相吉祥是永恆的美人標準,從遠古到清代,史書上關於后妃們的記載幾乎都有沉魚落雁之貌,這實在是選美的功勞,帝王只要美人相伴,因而即便出身歌女的衛子夫、趙飛燕等也能貴為皇后,因而漢武帝的李夫人病逝前堅決不讓武帝看她憔悴的容顏。
其次,「面合相法」是選美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條,即要有和悅富貴的面相,不合相法者,即便長得再美貌,也難以在選美中勝出,選美時專門有相工看女子的面相,有貴相吉相的算是過了這一關,而眉眼藏有兇相、克夫之相、命不長久之相的女子都會被淘汰。
再有,肌膚細膩、白淨飽滿也是一條重要標準,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女性美的標準是身體健壯,具有很強的母性特徵,進入奴 隸社會以後,夏朝女子仍舊以黑為美,《左傳》有「昔有仍氏生女,而甚美,光可以鑑,名約『玄妻』」之記載。
在商代,婦女不再從事野外勞作,以皮膚白 皙細膩為美,這也是以後歷代王朝選美的基本標準之一,古代女人深藏香閨,終年少見天日,皮膚若白 嫩飽滿而有彈 性,則代表身體健康。
為檢驗女子肌膚及隱秘 處有無疤痕等疾病,漢代選美時對女子進行裸 體驗身,參加選美的女子在經受過一輪輪淘汰後,必須裸 體驗看挑選,儘管古時少女不能被外人看到肌膚,但是天子貴為國君,有權力打破任何習俗。
在《雜事秘辛》裡,曾記載有梁太后為東漢桓帝選皇后梁瑩的情景,相士吳女官等人奉召到梁府檢查梁瑩,吳女官單獨在梁瑩的閨房秘密檢查,首先仔細觀察梁瑩的外貌,只見這位此女生得朱 唇皓齒,柳眉如畫,耳長多福,端麗勻稱。
接著吳女官打開梁瑩的髮髻觀看頭髮、度量髮長,其一頭秀髮長可墜地,漆黑可鑑,然後,吳女官又讓梁瑩脫衣檢驗,但是梁瑩不肯,吳女官以皇家禮儀規勸並幫助她褪去內外所有衣服,梁瑩羞得流下了眼淚。
待到梁瑩脫掉所有的衣服之後,這位吳女官不僅通過撫摸感受梁瑩的肌膚,還用尺子測量重要部位的尺寸,仔細觀察隱私 部位,並把這些詳細記錄下來,以便呈給皇太后與皇帝觀看,通過以上記載不難想像梁瑩為何會急哭了,換做任何一個正常女人被如此對待,心裡也不會好受的,但這是為皇帝選嬪妃,即便梁瑩再不樂意,也是無法反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