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疫情影響
廈門湧泉集團因資金鍊斷裂倒閉
工業園內一家名為吉祥鷹的服裝廠
拖欠40餘名員工5月份以來的工資
7月17日
在區人社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調解室
勞資雙方你來我往
展開了幾個小時的協商
一起看看怎麼回事?
1
廈門湧泉集團倒閉 一企業未及時付工資
今年7月份,廈門湧泉集團因資金鍊斷裂倒閉。通過「兩網化」平臺得知這一消息的集美區人社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監察員劉欠平憑著職業的敏感,立即對租賃湧泉工業園區內廠房的40餘家企業進行了深入排查。
通過排查發現,園區內有41家企業的工資均發放到了今年6月份,但仍有1家服裝企業的工資支付不及時,監察員立即向公司老闆張某了解情況。
張某:
現在企業沒訂單,生產很困難,已停止經營,請政府部門介入處理。
02
服裝廠錦園村創立 擴大生產遭遇疫情
張某從2017年初在錦園村附近創辦了這家作坊式的服裝廠,主要生產服裝、服飾並出口國外,經營狀況一直不錯。去年9月份,為擴大生產規模、改善企業形象,張某將服裝廠從錦園村搬至湧泉工業園區內規範廠房。
張某:
當時想乘著國內大力促進消費的東風,搶抓機遇樹立好企業形象,打出品牌。沒曾想今年疫情嚴重,一切都成了泡影。
疫情之下
企業如何應對?
又為何宣布破產?
03
復工難變成出口難 貨物壓倉宣布關閉
疫情初期,服裝廠停工停產近2個月,復工以後在趕國外訂單時,積極轉產防護服,還能勉強度日。
但在趕完國外的訂單後,國外疫情開始爆發,不少客戶取消訂單,服裝廠從復工難變為出口難,貨物堆積在倉庫,張某每天都在為保持正常運轉所需的人工、水電、廠房等費用發愁(每月約需10萬元)。
在監察員排查到工廠時,張某下決心關閉服裝廠,讓員工另謀出路,但服裝廠的帳戶上已經沒錢,無力支付拖欠的工資。
考慮到員工情緒不穩之下可能會引發群體性事件,監察員當即組織員工、張某雙方進行協商,這才發生了開頭的一幕。
04
籌資金付拖欠工資 監查員出手穩就業
7月21日,經過監察員多天努力調解,張某和員工達成調解協議,張某通過變賣設備、原材料、回收貨款及貸款等形式籌集資金16餘萬元優先支付工資,員工則積極轉崗再就業,一場糾紛最終得以圓滿解決。
調解完成後,監察員還當起了「紅娘」,為下崗員工與附近服裝企業牽線搭橋,向員工提供了湧泉工業園區內10餘家服裝廠的招聘信息。目前,這些下崗員工或已重新就業,或與已有接收意願的企業正在商談。
▌集美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來源:集美區人社局 王佳浩
▌編輯:林瓊懷 責編:歐陽端鳳
▌編審:劉意婷
▌天下集美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