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正向催眠」——連續50天被誇獎的孩子

2020-12-10 馬道談心理

一、連續50天被誇獎的孩子

這是日本電視臺做為數不多的一個靠譜的「整蠱型」節目:隨機邀請了4位路人參加「50日變美計劃」試驗。

不減肥,不整形,50天真正改變外貌是否可行?

——節目組為她們安排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通過改變這些人的外在環境,是否會對她們的外貌產生影響。

是否判若兩人?

——最終的結果是:4位參加者宛如新生。

二、

參與試驗的一位叫Kyoka(山本恭華)的21歲大四女生就參加了這個實驗。

山本一直以來對自己的外表深感自卑,性格消極,不喜歡社交和交朋友,出門總是戴著口罩,甚至說話都小心翼翼。

節目組的安排,山本將會跟隨異性外教學習義大利語。

50天後,節目組最後曬出山本試驗前後的對比照,讓所有人都大呼驚訝。

沒有整容,沒有減肥,是什麼讓山本有著這麼巨大的變化?

——讚美,不斷的讚美。

在這個過程中,她持續收到外教的讚美。

比如,「你的眼鏡看起來好可愛~」「黑色頭髮和紅色眼鏡,很配噢~」「山本的眼睛是漂亮的茶色~」「你的肌膚看起來保養得很好啊~」「寫得很棒呢~」......

而原本羞澀自卑的山本在收到這些讚美和肯定後,都表現得非常的開心和放鬆,並且在學習上投入更多的勤奮,

在50天持續不斷的誇獎和讚美轟炸過程中,大家都感覺到山本開始變得愛笑,更加自信,對生活也充滿了期待。

她主動摘掉口罩,收拾房間,換眼鏡、換髮型、開始學習化妝,整個人變得神採奕奕。

三、

很多人認為,你說的這麼玄乎,讓一個人翻天覆地變化的,無非是讚美?

當然是讚美,但是讚美只是外在形式,深層次原因其實是他們運用了一個心理學概念——催眠。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並沒有人主動的指出山本的問題所在,也沒有人告訴她應該怎樣去做出改變。

外教只是簡單而不斷的引導山本釋放情緒,在改變潛意識的狀態下自己療愈自己,自己從內心真正樹立起自信,從而感受到生活的積極面。

當負面情緒得以釋放,正面認知得以回升後,人性光輝的一面就開始顯露。

每個人的內心就像一塊晶瑩的鑽石,只是蒙塵太久,我們忘記了自己各方面的光輝。如果經常擦拭撫摸,越擦閃光的面就越多,璀璨就越容易閃現。

而正面的評價,就像是一塊用來擦拭的抹布。

負面評價,則像是油汙,讓內心的灰垢越積越厚。

這些來自於外界的徵服評價,最終都歸復與對自我的認知定義。

所以,所有認知都是自己的定義,所有一切的改變都是自己真正智慧的顯現。

四、

而在50天的不斷正面催眠之下,山本潛意識信念系統就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讓她對自我的負面定義開始瓦解。

這種可以令人從內心根本上做出改變,而不僅僅是改善症狀的方法就是催眠。

「現代催眠之父」的艾瑞克森認為,催眠的定義是:一種讓人注意力集中的狀態,受催眠者可接受一個或多個觀念及指示。

簡單的說,就是指一個人進入專注的狀態。

五、

我們一生都在不同程度的催眠狀態中度過,只是世界上99.9%的人,不知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催眠。

我們所處的周圍環境,都在不斷地,時時處處的在不斷催眠著我們。

我們的父母、親友,同事、上司、媒體......他們所傳達出來的信息都可能對我們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而我們接收的催眠卻又分為:「正向催眠」和「負向催眠」。

積極的正面的信息就屬於「正向催眠」:

「你真的很優秀。」「我喜歡你現在自然的樣子。」「一見你我就特別開心。」「你真的很美!」「這個世界因你而改變。」

而消極的負面的信息,就屬於「負向催眠」:

「你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你就是廢物,你一無是處!」「沒人喜歡你!」「看見你就煩。」「你怎麼這麼傻!」「你真沒用!」

正向催眠會讓人變得更加樂觀、積極、自信、堅強,而負向催眠卻會讓人變得更加消極、自卑、膽小、懦弱。

六、

作為催眠心理學美國SAPA心理治療與催眠師協會會員,毛曉波奇蹟般的治好了那些被認為是「毫無希望」的病人:

對婚姻失去信心的女士,他通過催眠幫助她重新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感受到愛;

對在工作中失去快樂的男人,他通過催眠幫助他再次享受事業;

對想要自殺的大學生,他通過催眠幫助她探索出生命的正面積極含義;

......

他讓我們認識到,我們可以通過催眠發掘你全部的資源和正向的能力,並且能夠探索許許多多有創造力的正向方式來突破你的困境壁壘。

關注威新「毛曉波心靈學苑」,學習更多的關於催眠以及現代心理學知識。

相關焦點

  • 「赫洛克效應」告訴我們,了解誇獎心理學,用誇獎培養出好孩子
    你願意對你身邊的家人,孩子,朋友同事,進行誇讚麼?你覺得讚揚一個人,會讓人的心情感到愉悅嗎?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去誇讚別人,其實誇讚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在心理學中叫做「赫洛克效應」。俗話說「拍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就是說那些不懂得誇讚反倒令人厭惡的做法,那麼什麼是「赫洛克效應」它和誇獎之間又存在哪些聯繫,對孩子的成長有些哪些幫助呢?
  • 寶媽經常誇獎孩子,反而開始患得患失,說好的自信呢?
    所以,從孩子牙牙學語,然然媽媽總是不停地讚美孩子。然然會說話了,「呀!然然!真棒!真是聰明的孩子」;然然會走路了,「啊!真是好孩子!」;然然開始上幼兒園了,「哈哈!我家姑娘真了不起」!如此這樣,孩子做一些小的事情,媽媽就大加誇獎。可最近,然然媽媽發現孩子不對勁了。幹什麼都小心翼翼的,包括說話都患得患失,感覺做什麼都放不開,媽媽就問她怎麼回事?
  • 誇獎遠比打擊來得更有效,了解「赫洛克效應」,讓孩子變優秀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孩子犯了錯應該怎麼處理,是允許孩子犯錯還是批評孩子,很多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這件事的時候,往往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在看到孩子在同一個錯誤上,連續犯錯時,更是忍不住想要譏諷孩子一番。
  • 皮格馬利翁效應:正確的誇獎,才是教育優秀孩子的關鍵
    這種誇獎方式毫無意義,尤其在小的時候孩子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但是家長如果總是不更換自己誇獎的方式的話,那麼孩子肯定會對你的誇獎產生厭惡的心理,而且他們的三觀也會漸漸的出現偏差。2、只看誇獎結果有一些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誇獎的時候,也總是無視孩子的努力,只對孩子最後的結果進行誇獎。也許你是真心的誇獎,孩子說出來的話也是發自內心的,但是這種誇獎對孩子來說是無意義的。
  • 賞識教育就是一味誇獎?別讓盲目誇獎害了孩子,正確方式要這樣
    而現在,很多父母都陷入了盲目誇讚孩子的誤區。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正確地誇讚孩子呢?接下來,我們將深入討論並發現正確的誇獎方式。在此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一些錯誤的誇獎方式有哪些。
  • 心理大師薩德:「催眠」可以幫助孩子面對那些特別的時刻
    01 催眠不是睡覺,而是喚醒 很多人覺得「催眠」很神秘——是用水晶球一類的道具讓人進入半睡眠狀態嗎?是讓人在睡夢中進行心理治療嗎?是在人進入催眠的狀態下讓人不由自主說出心裡話嗎?
  • 多鼓勵能讓孩子成長?這句家長常用的誇獎方式,最易毀了孩子
    教育專家表示,孩子需要被誇獎,需要大人給予他們正面的期待。因為給予正面期待的孩子往往會順應這種期待,變得越來越優秀。但是,卻有這樣一個孩子,媽媽對她的表揚變成了「育兒魔咒」!田沙沙是一位八零後的寶媽。結果斌斌咔的一聲哭了這時母親才發現,一直以來的誇獎,禁止兒子說批評的話那麼,我們是如何誇獎孩子的呢?
  • 催眠系列之二——催眠是什麼?
    我們在上一篇《催眠不是什麼》中討論了對催眠常見的一些誤解和恐懼。那麼接下來的這一篇我們就來說說催眠是什麼?簡單的講,催眠就是把人通過某種引導的方法帶入一種深度平靜放鬆的狀態,看起來像在睡眠中與催眠師進行交流一樣,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介於清醒和真正睡眠之間的狀態。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講,人腦常見的腦電波有以下幾種:α(alpha)波,β(Beta)波,θ(Theta)波,δ(Delta波)。
  • 當別人誇獎你的孩子時,你該怎麼回答才是最正確的方式?
    當別人誇獎你的孩子時,你該如何回答,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回答的,這個也是有方式方法的別人誇獎孩子時,怎麼回答合適?各位家長們,當別人誇獎你家寶貝真棒的時候,你是怎麼回答的呢?小編知道一些父母面對這種情況都表現得比較謙虛。在我們中國傳統的教育思維中,對著別人誇自己家孩子,好像是一件特別不好意思的事情,有些父母會採取「迂迴」的辦法。那麼,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下,面對別人誇獎孩子,你該如何回答?
  • 誇獎比批評更有效,家長巧用「赫洛克效應」,讓孩子快速成長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丹丹對兒子的教育很嚴格,很少聽到她誇獎孩子,即便她的兒子已經很優秀,經常在班級裡考第一名,但是丹丹對此卻並不十分滿意。當孩子把第一名的成績單拿給丹丹籤字時,她頭都沒抬就說了這樣一句話。可是在丹丹的打擊式教育中孩子的成績不但沒有繼續提升,反而下降了許多。當孩子把不及格的成績單拿到丹丹面前時,她很難相信孩子居然下滑得如此嚴重。而更讓她更覺得困擾的是孩子和自己的關係也疏遠了很多。孩子常常喜歡一個人呆在房間裡,丹丹覺得這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而是孩子叛逆。
  • 50天申V成功,我靠的是什麼?
    說來真巧,今天是我註冊帳戶的第50天。回想這50天,感觸頗深。我從一個小白,在這個屬於我自己的小天地裡摸索著、成長著。遇到很多人、經歷一些事,也會在得失中迷失,也會想要偷懶懈怠。說實話我從來沒想過能在50天的時間裡,遇到1000個關注我的人。但是今天我真的做到了,我在想我靠的是什麼?大概是我發自內心的真誠和不斷的反思。我每一篇文章的出發點都是很真誠的和大家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小說也好、電影也罷,甚至是一首歌,或是對一些實事的看法,我努力的用文字闡述自己的觀點,而且儘量中立的表達。
  • 《獅子王》:別擔心孩子的「自卑情結」,正向引導可激勵孩子成長
    辛巴因為自己太弱小而感到自卑,正像是現實生活中孩子覺得自己成績不好、長得胖、不討人喜歡而感到自卑。孩子會希望通過證明自己來剝除自卑感,但往往不能用正確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能力。這時就是家長需要站出來引導孩子的時候,正向的引導可以利用"自卑感"來督促孩子完善自我、取得進步。
  • 「你真棒」已成過去,誇獎孩子的精髓全在這8句話裡,家長學起來
    而家長在孩子的努力,做事的過程以及解題思路等方面進行誇讚,會更加有效果。也就是說,家長誇獎孩子沒有問題,但想有效果,就要把孩子誇到點子上!當孩子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成就感,他們很渴望得到家長的認可,所以這個時候去誇獎孩子是最恰當的時機。而在事前就對孩子一頓猛誇,在孩子看來,家長這樣說無非就是為了讓自己去完成某種任務,所以效果不大。
  • 誇孩子的3個技巧,你知嗎
    其實在之前,我們從原生家庭中並沒有得到關於「誇獎他人」的正確示範,所以在許多時候我們並不能誇獎到點上——沒誇出來正向效果就算了,最怕誇出消極的作用誤導了孩子。所以,學會正確誇獎,對我們每個父母來說都很重要。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50天)
    咱們國家現如今的經濟情況,也大同小異了,看看多少洋人來咱們這裡掘金就知道了.只要是英語母語的,他只要工作四個周末,一個月幹十天八天,就能賺一兩萬,不需要教學資質.除了這類常見的,還有一類就是菲傭了.菲傭在一些大城市那是相當熱門的,可遇不可求.導致菲傭的工資直接漲到9000一月,並且有的還屬於非法僱傭.要知道,即便是如今的香港,菲傭的工資也就四五千.
  • 催眠真的有那麼神奇麼?帶你看看催眠的前世今生
    催眠是一個比較實用的心理治療技術,它的作用大都體現在解決一些心理疾病上,比如焦慮、恐懼、緩解疼痛等,並不是所有心理諮詢師都可以使用催眠技術的,那需要經過漫長且專業的訓練,所以別見一個學心理學的就問別人會不會催眠了,容易挨打的。 對於如何進行催眠,幾天幾夜也講不清楚,不如先來說說大眾對催眠認識的常見誤區吧。
  • 5年來抑鬱症反覆發作,1次催眠後看清原因
    催眠師流靜2006年,小薇第一次抑鬱症爆發。這15年來,她不是在與吃藥與抑鬱作鬥爭,就是活得小心翼翼,擔心再次復發。這些年的壓抑委屈只有她一個人知道。一次催眠之後,她終於明白了自己得病的原因。通過催眠,以後的路已經顯現出來,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催眠中得到的答案去改變。打破原來的模式,重新做自己。不按照誰的期待,只完成自己的意願,活出自己本來的底色。
  • 孩子越誇越優秀,善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小心這5個「誇獎坑」
    很顯然,老師的讚美和信任讓他的態度端正了,行為有所改變,他也期待著自己變得優秀,運用好「皮格馬利翁」效應會讓孩子做出改變。增強自我價值,更有自信和自尊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和誇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支持,並且盡力想要去做好,讓他(她)更有自信,增強了自我價值。
  • 日本一宅女被誇50天後,顏值「解封」判若兩人,網友:美到認不出
    日本有一檔節目,名字叫做《50天就可以改變女孩長相》,節目常常會找一些長相普通的女孩,然後試著在生活中給予她們稱讚,比如說誇她們漂亮,然後50天後看看她們有沒有什麼變化。節目中,有一個大三的女生,性格靦腆內向,平時也不愛化妝,整天素麵朝天,甚至還很自卑,帶著口罩,不願意見人,而且平時也不愛收拾屋子,很邋遢。
  • 《寶可夢劍盾》單雙打天罩蟲攻略 配招及實戰分析
    導 讀   寶可夢劍盾單雙打天罩蟲配招及實戰分析   寶可夢劍盾中的天罩蟲是唯一一個蟲+超屬性的寶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