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手裡的這個古董杯子,現代沒人能複製出來!

2020-12-25 騰訊網

馬未都:我手裡的這個古董「啤酒杯」,現代科技複製不出來!

對於男人來說,夏天最不能缺的東西中,啤酒算一樣,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之中,扎啤杯算是喝啤酒的標準配置了,不過啤酒杯的類型可不止這一種,不同類型的啤酒都需要用不同類型的啤酒杯,才能有最極致的享受。

在眾多啤酒杯類型之中,小麥啤酒杯算是一種非常經典的啤酒杯類型,它適合喝冰鎮啤酒,因為用這種杯子喝的時候,一定要抬起頭,否則是喝不到的,而當你抬起頭的時候,啤酒能夠迅速的灌進喉嚨,暢快無比,而馬未都就有一個漢朝的古董杯子,與我們上面提到的小麥啤酒杯有九成的相似度,但神奇的地方不止於此。

馬未都提起這個杯子的時候說: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也嚇了一跳,因為我無法相信,漢朝時期就已經有造型如此現代的杯子了,馬未都曾對這個杯子做過研究,此物的外形跟現代的啤酒杯類似,但在細微之處,還是有些差別的,比如它的杯口,是敞開著的,而它的底部則是空心的,馬未都曾測試過,這個杯子的底部可以伸進去一根食指,深度大約在10釐米左右。

因為杯子很有趣,所以馬未都還特意找到工廠,想讓他們複製幾個,自己平常拿來把玩,可結果卻讓他想不到,只不過是改變了一下材質(玻璃材質),那些做玻璃杯子的工廠居然說做不出來,還說現代的科技複製不出來,馬未都連找了幾個工廠,都沒人敢接,最後只能作罷。

後來馬未都念念不忘,就放寬了一些標準,總算是做出來幾個玻璃類型的,上面還印著「觀復貓」,看上去頗為有趣。

這個漢代灰陶杯要拿現代的標準來說,算不上精緻,而且仔細觀察的話,還能看出它裡面的諸多粗糙之處,尤其是杯子上面附著的花紋,毫無章法,像是隨意畫上去的一樣,不過畢竟是漢朝的東西,也不能要求那麼多。

關於它的用途,馬未都曾做出過猜測,他認為這應該是用來喝「醴」(li,三聲)的,醴是古代的一種原始酒,類似於現代的「甜酒」,漢朝時期非常流行,受歡迎程度跟我們現代的啤酒差不多。

最後馬未都還感慨,這件漢代灰陶杯出土於四川,而同時期的中原,出土的大多都是一些陶俑,少見享樂器具,可見和平對於人們是有多麼的重要。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撿漏不一定要去古董市場,我買古董的地方,說出你也不信
    馬未都:撿漏不一定要去古董市場,我買古董的地方,說出你也不信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在如今的盛世之下,古玩行業可謂是非常火熱,即使是普通人,偶爾也會去閒逛一番,買點小玩意,買古董要去古董市場,這算是一個常識,但有些時候,在其它的地方也能買到古董,這些地方很奇怪,說出來估計你也不信。
  • 馬未都:我買古董有「三藏三不藏」,讀懂了你也能成為內行人!
    馬未都:我買古董有「三藏三不藏」,讀懂了你也能成為內行人!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收藏似乎都是有錢人的愛好,而跟普通人的關係不大,原因很簡單,因為收藏不僅需要財力物力,還需要大量時間,如果要從收藏本身來看,其實這就是一種精神享受,只不過在現代,古董還多了一項價值,那就是可以當做投資,而馬未都則是所有「投資客」中的佼佼者。
  • 馬未都曾到農村撿漏,竟撿到一個明朝古董
    有一次,馬未都到農村撿漏,發現餵雞的一個大紅盤,仔細瞧了一眼,馬上問大娘多少錢:「喜歡的話,就送你了。」沒想到,竟是明朝古董,估值1000多萬。馬未都給了大娘一點錢,拿起大紅盤,一溜煙就跑了。馬未都年輕的時候,熱衷於古董的收藏。那個年代,很多古董都流落在民間,而且當時並沒有多少人認識,馬未都那時候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跑鄉下去撿漏。當時,馬未都有一個朋友說大娘家有一黃花梨大床。馬未都聽到後,非常興奮,跟著朋友就到鄉下大娘家。
  • 末代公主擺地攤賣古董,馬未都拿出極品官窯,她卻正眼都沒給一個
    有的時候,為維持生活,韞穎還會在晚上去往古董地攤市場,將家中的一些物件拿出來變賣。古董愛好者們常去淘寶貝的地方就是這種地攤,因為這裡會進到一些落魄的貴族,他們根本不懂古玩的行情,對物價出售的價錢也十分隨便。
  • 劉江逝世,馬未都發文悼念:他的一生,唯獨沒學會這一個字!
    馬未都跟劉江相識甚早,馬未都雖然是收藏家,但朋友大多都是娛樂圈內的人,這與他早年做編輯時的經歷有關,兩人相識的時候,《時尚》雜誌早已聲名鵲起,銅版紙的印刷,使得這本雜誌如同畫冊一般,封面也都是俊男靚女,
  • 馬未都:鑑寶現場遭到觀眾質疑,我說了4個字,他們全體鼓掌!
    馬未都:鑑寶現場遭到觀眾質疑,我說了4個字,他們全體鼓掌! 古往今來,收藏都是文人雅士們的最愛,小到市井商民,大到王爺皇帝,各個階層都有自己的鐘愛之物,不過收藏也要分時代,在戰亂的年代,一件珍惜的寶物不抵一碗熱粥,但是到了太平盛世,古董的價值可就水漲船高了,尤其是現代,一件名貴的古董甚至能拍到數億的價格,靠著古董一步登天的人屢見不鮮……
  • 馬未都的起家史:為啥偏偏不收中國字畫?王朔:撿破爛的能沒點數
    馬未都不僅寫了好幾本關於收藏的書,最有名的就是馬未都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馬未都說收藏》,其他作品還有《醉文明》、《瓷之色》等都曾暢銷一時,而且馬未都還一度登上央視的《百家講壇》講述收藏那些事,這不僅增加了馬未都本人的熱度,也使更多人了解到了收藏這個行業。
  • 馬未都:戴白手套去鑑定瓷器的「專家」,不是外行就是騙子
    這些專家像是拿起自己的孩子一樣,把古董物件放在掌心,隔著白手套仔細的把玩。也許是因為放置手心出汗,手指打滑,怕拿不穩當給摔地上了,或者害怕手裡細菌腐蝕文物吧,不管怎麼樣,在我們看來,這戴著白手套拿古董的專家,確實是既工作認真又專業負責。可是我們當下的收藏界大佬馬未都,似乎不大認可,甚至告訴我們不要被表面工作給矇騙!
  • 馬未都:我有個罕見收藏,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醫的「寶貝」!
    馬未都:我有個罕見收藏,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醫的「寶貝」! 在八十年代之前,我國是禁止民間私自買賣文物的,所有文物都由國家文物商店統一收購,那個時候買賣古董都是偷偷摸摸,沒人敢大張旗鼓,後來禁令解除,收藏也成為了一門聲勢浩大的生意,無數人投身其中,但能夠發財的並不多,馬未都算是其中一個。
  • 小學4年級文憑的馬未都,365天曬詩不斷,是有才還是不知天高地厚
    正牌詩人們寫得少了,文化界有些其它領域的名人卻很有興致,比如本期要說的馬未都。以王朔的話來說,馬未都就是一個倒騰古董的,他與詩本是沾不上關係的。但2017年9月份,在非洲參加活動的馬未都在微博上發了這樣一段話:筆者把這段內容提煉了一下,大概意思就是3點:1.
  • 現代瓷器就一定沒有收藏價值嗎?馬未都:不一定
    提到收藏,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古董,古代的瓶瓶罐罐什麼的,不會有人想到收藏現代的東西。收藏古代的東西肯定沒有錯,但是現代東西就一定沒有收藏價值嗎?不一定。近年來古物拍賣價格越來越高,市面上真品越來越少,這些古代的東西不是一般的收藏者玩得起的了。
  • 馬未都私人博物館的盜竊案,他自己破了!
    90年代他靠著倒賣藥材賺了不少,之後用賺到的錢幹起了淘古董,一直延續了好多年,後來中國經濟發展起來了,他就把收藏的古董去拍賣,就這樣,財富日積月累,身價過億。之後在1996年成立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上海觀復博物館,裡面多是寶貝,監控的非常嚴密。那曾想博物館居然會發現失竊事件。而這幅丟失的價值2000萬的《上海少女》,是著名雕塑家陳逸飛的作品,十分尊貴。
  • 馬未都:博物館不要「板著臉」
    這就是馬未都與觀復博物館正在做的事。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展覽,也透露出馬未都辦私人博物館的真實想法——博物館沒必要「板著臉教育人」,希望所有走進博物館的人們可以快樂地獲得知識。  然而在那個「發表一篇作品就能改變人生」的年代,馬未都對文學的看法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特別是在結交了收藏大家王世襄後,馬未都棄文學而轉投還沒火起來的文玩古董。你可以在腦海中還原這樣一個場景:從編輯部走出來的馬未都隨意地走進國營文物商店,以10塊錢一個的價格抱回清三代的碗……  正是這樣的積攢,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在1996年10月成立了。
  • 馬未都最「刺激」的一次撿漏,發現天價古董卻假裝鎮定,老外不識貨被「套路」,回國後他說估價不超過5個億.
    馬未都有一次和朋友去國外參加拍賣會,隨後就去古玩店鋪溜達,沒曾想遇到了一件存世量極少的珍寶,並且買回後一直放在地下倉庫,不對外展示。馬未都說:「這件藏品從未對外展示,可以說是鎮館之寶之一,因為流傳於世的機乎拿不出第二件。」來到古董店後,他也是四處打量,看看有沒有值得下手的。此時店員詢問他:「你是否對瓷器感興趣啊?」
  • 鑑寶亂象頻生,馬未都怒斥:專家們看著厲害,去市場上全得餓死!
    早些年的馬未都曾「懟天懟地」,即使是自己的老師,只要說的不對,他也會像愣頭青一樣去糾正,碰到一些不公的事件更是會仗義執言,可現在的馬未都已經年過六旬,早些年常去的拍賣會、古董市場已經疏遠,平日裡也就逛逛自己的博物館,養花侍貓,偶爾跟朋友吃吃飯,過起了逍遙的日子。
  • 馬未都:30年前,我一個月就能掙7、8萬,同事才賺幾百
    在中國的收藏界,馬未都的地位就好比齊天大聖,這個比喻乍一看好像有些滑稽,但是實際上細想想倒是很貼切的。馬未都和孫悟空一樣橫空出世,誰也說不清馬未都是怎樣發的家,他的財富如何一天天被積累的,總不可能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 馬未都:我年輕時喜歡戴玉,現在卻再也不戴了,原因只有2個字!
    馬未都:我年輕時喜歡戴玉,現在卻再也不戴了,原因只有2個字!在我國,佩戴東西可是一門大學問,比如在嬰兒時期,很多父母會為孩子佩戴上「長命百歲」的鎖,或者是瑪瑙手串,這些配飾代表著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祝福,而等到長大後,很多人會佩戴上一些手錶或者手環,這是為了彰顯時尚或者品味。
  • 馬未都:蝙蝠象徵著福氣,古人記載千年白色蝙蝠,能讓人活萬歲
    馬未都:蝙蝠象徵著福氣,古人記載千年白色蝙蝠,能讓人活萬歲蝙蝠在現代人們的心目中的形象大多都是邪惡的象徵,無論是影視劇還是小人書,基本上蝙蝠形象都不怎麼好。好萊塢大片《蝙蝠俠》的出現改觀了人們對於蝙蝠的印象,原來蝙蝠腦門上的光環也可以這麼耀人啊!饒是如此,大多數情況下的蝙蝠依舊是不怎麼招人待見。現代人歸現代人,蝙蝠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倒是香餑餑般的待遇。馬未都曾解析蝙蝠,著重強調蝙蝠是福氣的象徵。古人更是記載,千年白蝙蝠,吃了能讓人活萬歲。馬未都是著名文化學者,他對蝙蝠的解析,也可以從側面回答為何有人喜歡吃蝙蝠。
  • 馬未都:從工人到富豪,他是見證時代的京城「老炮兒」
    都說北京人講究,也會生活,衣食住行中處處透露著規矩和禮數,見誰無論高低輩分,就光憑一個「您」字兒,估計全國也沒有哪個城市能與之相比。當然了,北京人也愛玩兒,花鳥魚蟲、古玩字畫,這是北京人傳統的生活情趣。
  • 馬未都:我結婚時買的全是舊家具,親戚們都說我太摳了!
    馬未都的父母也正是這樣,馬未都才會幹起來當時絲毫不被人重視的編輯,才會喜歡上那個年代不怎麼值錢的古玩,可以這麼說,馬未都的家庭雖然沒在他的收藏之路上起過什麼引導作用,但是正是這個輕鬆的氛圍,才能讓馬未都去幹自己想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