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每個人對於強大都有自己的定義。
依稀記得,在我13歲時與一名大學生就「什麼是成功人士」展開了辯論。
當時的姐姐認為在事業上有成就才算得上成功人士,而幼時的我則認為不以現實成敗論英雄,而是這個人心理上的強大。
辯論過程記不大清了,只記得兒時才疏學淺,被懟到一句話也答不上來,啞口無言地愣在了原地。
而她只丟下一句「你還小,你不懂」
現如今,我的年紀與當時的她年紀相仿,可我仍認為,心理上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
一. 心理上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大部人都認為,幸福感和成就感都來源於外界。
此話不假,實然一個讓自己滿意的外界環境,確實能讓人感覺到快樂。
然而,決定人的情緒的其實並不全是外界,而是自己的內心。
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假設:你是一個球迷,當自己支持的球隊贏了時,你會歡呼雀躍。但對立隊伍的支持者就會垂頭喪氣。
這個一個常規事件,相信大家都可以想像出來。
我們假設自己的情緒是由事件造成的,那也就是說事件本身就具有影響人情緒的特質。
假如上述理論成立,我們再返回去看,也就是說那支球隊贏了,人人都應該感到高興。
但事實呢?
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很簡單的理論,人的情緒是由自己的想法決定的,也就是佛家所言的:相由心生。
但在人世間,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那能事事如意呢?
況且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接二連三的事敗下,人很難再鼓起勇氣了。
所以,我認為,依靠運氣成功的人,其實並不算強者,而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才是當之無愧的強!
二.什麼才算心理強大
1. 自信
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也泛泛的認為自信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但轉念一想,世事無常,難道自信的人就永遠不會失敗嗎?那因為失敗與之前的期待值相差太大,豈不會有落差?
在學習心理學後我明白了,所謂自信,就是全然的接納自己的現狀,並不對自己的本身做任何評價,自己永遠是既不好,也不壞的。
「世界既不黑,也不白,而是一道精緻的灰」
當然,為了自己在某領域上的進步,他們會對自己本次的表現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去尋找自己本次的一些失誤,以讓自己下次改進。
2. 信任
出於對自己,和各種情況的接納,心理強大的人就擁有了異常強大的安全感。
因為他們確定,不論出現什麼狀況,自己都不會過度地責怪自己,懲罰自己。不論出現什麼狀況,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自己要做的就是根據自己的目標,制定現在問題的解決方案。
出於對自己的信任,面對失敗,他們也會很開心的接納。
他們深知:他們自身的毛病是一直存在的,而通過事件暴露了問題,會讓他們更清楚的了解自身,這樣就會更好的進步,然後繼續前行。
露易絲.海在其《鏡子練習》的書中提及:如果看到自己的黑暗面,要感到欣喜,這代表你已經準備好要放下一直在阻礙你的某樣東西。這時候,你可以說:「謝謝你讓我看到這個,這樣我就可以療愈它,然後繼續前行。」
3. 清楚的了解自己
強者示弱,弱者逞強
心理強大的人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和不想要什麼。
面對一些任務,也不會像為了奪取別人關注的人一樣「譁眾取寵」
他們在常人中「謙虛」的舉動,其實只是他們清楚,即便是「探囊取物」,也難免會「馬失前蹄」,他們不會對自己有過高的期待,而是沉穩的面對各種挑戰
我依舊堅定的認為「不以成敗論英雄」,是因為客觀世界的成敗是由很多因素導致的,有時候也全非個人原因。
而心理的強大,卻會讓你在很多時候,都成為一個強者,且不會因外界的變動而垮塌。
就像古人評「周公瑾」雖敗給諸葛亮,但也仍是「雄姿英發」,也仍是一方英雄豪傑。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作者 | 我們
編輯 | 湯先生
參考資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讚和建議,我都會看,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