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日本人在作戰時很少使用盾牌?

2021-01-20 浩涯羲和

為什麼日本人不用盾牌呢?答案是……他們實際上用過盾牌使用的數量遠超你知道的。通俗歷史上的記載真實的歷史更複雜,甚至還包括用竹子擋子彈。

在很久以前的日本,他們確實用過盾牌。在中國的記載中,日本人使用手持式盾牌的歷史至少要追溯到3世紀。很多激烈的盾牌對盾牌的戰鬥發生在4世紀到6世紀。大部分盾牌是長方形的,長是寬的2倍或3倍,通常是在幾層皮革上塗上漆。那一時期也有一些鐵盾,那時候士兵拿著盾牌很累,然後決定用移動來代替盾牌。

奈良時代,日本計劃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和軍隊,大型的盾牌被廣泛使用,這些盾牌還能自行立住。日本人對手持盾失去了興趣,立式盾目睹了中世紀日本的各種戰役。這些立式盾的高度大概和人眼持平,並且在背後有能讓其自行立住的摺疊杆,可以把支撐杆插到地上或是用腳固定住。長杆非常有用,可以放到任何位置。

只用一塊木板製作的盾牌是非常完美的,但通常盾牌是2到3塊板拼接到一起,有時甚至是4塊板,這些盾牌沒有噴漆,但在鎌倉時代後期,因為商業原因,在盾牌前面畫上家族徽章成為了潮流。

這些立式盾就像移動牆,只要把它們並成一排就能變成保護弓箭手的牆,如果弓箭手要移動到其他地方,只要拿起盾牌再擺好位置就可以。逃跑時,把盾牌背到背上就可以保護自己不被弓箭傷到,他們還會把盾牌掛到船舷上,甚至用作梯子或凳子。

但當戰場上出現槍炮時,子彈能直接打穿木板,鐵做的盾牌有助於擋住子彈,但可以用更便宜的竹子做盾牌。有時他們在盾牆前放一排溼透的稻草,剛開始你會感覺這好蠢,但它們確實使子彈偏斜了,或者至少減慢子彈的速度。他們甚至把竹子捆在可移動的死亡臺車上,弓箭手和步槍手躲在竹束後邊發起一陣陣進攻,其他人則推著他們前進。

老舊的手持盾變得不常見可能要歸功於日本人使用的武器。直至9世紀,戰場上主要的士兵不是步兵而是像蒙古人那樣的弓箭手,隨著日本武士階級的崛起,他們以技術精煉的小型單位作戰,而不是大型軍隊。很長時間裡,這成為了日本戰爭的真實情形,因為這一武士階級的士兵他們主要的武器不是劍,而是弓。

在戰場上,劍實際是一種糟糕的武器,除了弓,最好的武器就是像薙刀的長柄武器。這也合乎情理 ,因為在馬背上用劍的話太短了。對於一個武士來說 如果他必須拔劍這可能意味著他摔下了馬,這是一個很糟的情況。所以在日本中世紀早期弓是武士階級最重要的標誌性武器。

在馬背上射中一個人已經夠難了,想像一下如果他們同時還要握著一塊鐵板,那就是難上加難。因此,他們需要非手持式兵器的保護。後來就出現了鎧甲,日本的鎧甲是為騎馬射箭而優化設計的,鎧甲上有一些為適應弓的使用的細微調整,比如在戰略位置上加上光滑的皮革條,這樣鎧甲就不會被弓弦勾到大袖。

日本史的早期,兵力還不足,無法像中國的軍團那樣組成有效的盾牌編隊。這不是說他們就不用手持盾了,儘管不常見,但確實有證據表明手持盾在中世紀日本仍時不時被使用,它們的大小和差不多。

江戶時代出現的盾牌只比手掌大一些,是用來保護握劍的手的,但總的來說,手持盾已經不常用了。中世紀早期,日本的戰爭是由騎兵組成的,雙手武器才是王者。至於早期的步兵,因為沒有足夠的兵力,有效的盾牌編隊沒能組成,所以日本人升級了鎧甲技術。

到了戰國時代,當有大量的兵力可以組成有效的盾牌編隊時,盾牌早已過時了,已經沒有了強烈的動機要去使用盾牌,尤其是鎧甲已經很高級,而且大家都已經習慣用雙手武器了。因此盾牌漸漸就沒人用了。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的足輕為什麼不裝備盾牌?騰不出手來裝備
    日本戰國時代的足輕為什麼不裝備盾牌?首先,日本足輕裝備了長棍還要幫助手持旗幟,所以根本不可能在多出一隻手用來持盾。雖然也有很多足輕只是作為巡邏和後勤保障力量使用沒有持有旗幟。然而由於日本足輕裝備的長棍在作戰時需要雙手持握才能揮舞長棍進行攻擊,所以日本足輕是不可能裝備盾牌的。
  • 中國古代軍隊,沒有手拿鐵皮的盾牌進行衝鋒,難道是不起作用?
    拿盾牌衝鋒,那是沒有規章的亂打。中國古代作戰講究陣型,在冷兵器時代,誰能保持自己的陣型不亂,幾乎就已經佔據了不敗之地。中國古代經過上千年的戰爭,早已經形成了,一種超越歐洲的戰爭模式。這就是陣法。說通俗一點,就是各個兵種相互配合,發揮最大效益。在中國的冷兵器戰爭中,不需要太多的刀盾兵,一般也僅僅是前三排而已,有的甚至只有兩排。
  • 古代最佳防護兵器——盾牌
    盾,古人稱「幹」,與戈同為古代戰爭用具,故有「幹戈相見」等詞。後後來還稱作「牌」、「彭排」等。傳說我國最早的盾,遠在黃帝時代就有了。《山海經》中有關於「刑天」這位英雄人物的神話,描寫他一手操幹,一手持斧,揮舞不停的雄姿。
  • 古代日本人為什麼禁止食肉
    傳到中國、朝鮮半島、日本的大乘佛教更加嚴格,理論上禁止食魚、肉,但是嚴格遵守的只有聖職者。中國在6世紀初,熱心的佛教徒梁武帝頒布了僧侶吃肉將受處罰的命令。這意味著當時存在食肉的僧侶。之後,僧侶不吃肉成為規矩,但是民眾還繼續在日常生活的請客時吃肉。現在中國虔誠的佛教信徒中,還有在每月1日、15日, 以及近親的忌日等特定日子堅持素食的人。
  • 古代戰爭中,明知道弓箭根本射不穿盾牌,為何士兵還要玩命射盾?
    在我們固有的印象中,古代的人打仗,用的最多的還是刀和劍等冷兵器,其中就包括了矛和盾。在當時,打仗的時候,盾的作用主要是用來防禦的。一般來說,普通的弓箭的是沒有辦法將盾牌射穿的,但是,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在打戰時還是會拿著弓箭射到盾牌上,這又是為何?
  • 二戰諾曼第登陸作戰,美軍為何不在登陸艇前加裝盾牌?行動不方便
    為什麼諾曼第登陸時登陸艇前方不用一個金屬盾牌,在登陸時用盾牌向前推進以減少傷亡?這個問題實際上盟軍早就考慮過了,在實際作戰中也確實在船頭加裝了那麼一塊擋板,但美軍在諾曼第登陸時出現的重大傷亡,並非是在登陸艇上發生的。
  • 古代弓箭射不穿盾牌,為何打仗時還要不斷拿弓箭射盾?原因很簡單
    ,再使用弓等投擲型武器殺傷,繼而來之的是激烈的肉搏戰。 而對於中原王朝而言,遊牧民族往往是頭號心腹大患,而且在騎兵上差距很大,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裝備大盾的重步兵來講進行應對,而早在東漢末年,漢朝的一些軍隊,使用盾牌,更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比如下述的一場戰鬥,說的就是步兵配合重盾打破騎兵的案例:
  • 獨具特色的日本古代防禦裝備 日本甲冑
    日本的鎧甲多是皮質,可以說是對日本古代武器發展最大的影響,如果日本古代裝備的是類似於西方那樣的騎士甲,那麼武士刀很可能和中國一樣,在經歷一個輝煌後立刻走向衰敗,畢竟對付重鎧的辦法,無論東西方,都是把利器改成鈍器,從我國唐一直到宋明多鈍傷類武器的發展可以看出,由於盔甲越來越厚重,刀劍類武器已經無法對付他們,只能用錘、斧、狼牙棒等武器,所以中國古代的武器發展的種類十分繁雜,而由於皮質的盔甲
  • 古代戰場上的盾牌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古戰場上的盾牌一開始的時候是用木板外面包上獸皮做成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盾牌也一步步的完善,後來木板包金屬外皮,質量上還有防禦能力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第一,盾牌的起源。盾牌最早是出現在商朝時期,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盾牌的質量也被一步步的完善,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科技比較落後,尤其是在戰場上,盾牌更是必備的防禦武器,然而根據不同的兵種,他們所用的盾牌也都是不一樣的,有普通的皮盾牌,也有攻城用的超大盾牌。第二,盾牌的材質。
  • 古代日本人的髮型,為什麼總是把中間的頭髮,完全給剃光?
    這種髮型,其實是日本古代成年男子最為常見的髮型之一,名叫月代。 為何日本男子,尤其是武士最愛留這種髮型呢? 這要追溯到日本的平安時代,從武士階層的誕生說起。 在嵯峨、淳和、清和、桓武等天皇的改革下,日本封建經濟飛速發展,封建領主等級土地所有制逐步形成。
  • 日本武士真穿涼蓆打仗嗎?說說古代竹製鎧甲的那些事
    編者按:有關日本鎧甲,有個非常古老的段子,認為日本鎧甲都是竹子製作。雖然這個說法不知究竟何時誕生,但是確實也在網上有著一定影響力。那麼古代真的有人使用竹子所作的鎧甲嗎?而日本鎧甲,又是否真的都是由竹木製造而成的呢?首先要說的是,古代實際上是存在竹甲的,不過,這些竹甲可不是一些人想像的那樣是涼蓆上身。而且與網上的諸多傳說不同的是,竹甲本身,在戰場上的地位可謂十分的微妙。在製作上和保養上,竹甲相對於鐵甲和皮甲來說更加複雜和麻煩。畢竟竹子本身想要製作甲冑,要先將竹片切割和打磨,之後再進行拼接。
  • 開天EVA屋島作戰零號機:盾牌特效燃爆!
    開天工作室的EVA屋島作戰零號機本月中旬即將出貨,和之前一樣在到貨前我為大家渣拍一波,寫一個簡單的大貨感受組裝過程非常輕鬆就不多廢話了,這款零號機相比舉著陽電子炮的初號機來說,到手後第一感覺造型簡單不少。
  • 中國古代軍隊,沒有手拿鐵皮的盾牌進行衝鋒,是不起作用?
    不僅僅是中國沒有純鐵質的盾牌,就連西方國家也沒有。在盾牌防禦這事兒上,以金屬銅鐵作為防護,也只是部分搭配,大部分還是用的木頭,也有用藤牌的,全金屬的盾牌恐怕並不存在。之所以不用全金屬,也要考慮到兩個方面。一個是分量問題要知道古代打仗,軍事裝備的攜帶對士兵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 為什麼日本人喜歡帶長雨傘,卻很少有人帶摺疊傘?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帶長雨傘,很少有人帶摺疊傘?下雨天走在日本的街頭,就會發現基本上所有的日本人都會選擇攜帶長柄雨傘,包括日本的防水機器和塑膠袋都是針對長柄雨傘的。商場裡面,超市裡面各種消費場所裡面也都是長柄雨傘,很少有日本人會選擇使用摺疊傘,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日本是一個很注重禮節的國家,他們一直秉承著的習慣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要使其他人感覺到舒適。摺疊傘容易將雨水濺到別人身上,長柄雨傘則不會出現這種現象。當日本人在雨天乘坐電車公交車等交通工具時,雨水會順著長柄雨傘的流到地上,這樣不會給旁邊的人造成困擾。
  • 【開箱】開天EVA屋島作戰零號機:盾牌特效燃爆!
    開天工作室的EVA屋島作戰零號機本月中旬即將出貨,和之前一樣在到貨前我為大家渣拍一波,寫一個簡單的大貨感受 盾牌內側也有ESV的英文字樣,盾牌底部還有一個可以活動的小把手
  • 古代戰爭中,為什麼歐洲人喜歡用劍而中國人喜歡用刀
    文/寂寞的紅酒喜歡看歷史影視劇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歐洲的影視劇中,歐洲人特別喜歡用劍,不管是騎士還是貴族,不管是作戰和決鬥,劍是他們主要的武器。比如古羅馬士兵在作戰中,總是一手拿盾牌,一手拿短劍,短劍是羅馬士兵的標配。
  • 從日本的古代鎧甲遺物,直接可以看出日本人的五短身材
    在世界上有一個流行語,就是對日本人的稱呼,那就是管他們叫做小日本。雖然日本自己總說自己是大和民族,可是其人種來源十分雜亂。所謂的和族,其實是日本本土土著、朝鮮半島去日本的人口、大陸的東渡人和不少馬來、菲律賓等很多民族融合的一個民族。
  • 古代戰場騎兵作戰,你會選擇彎刀還是直刀?
    而這五十六個民族中,有一個人數眾多的民族,這便是漢民族,在古代也稱漢民族的人為中原人。其他民族也自然而然的被稱之為少數民族,例如古代的蒙古族突厥可汗一類。 雖說人人都嚮往和平,但是不同的國家之間總會因為一些事情而發生爭執,戰爭也就在所難免了。一提到上戰場作戰,自然是少不了配備精良的武器了。
  • 聖鬥士星矢:身為盾牌星座的他,盾牌卻不是很出名
    ,能排上名次也很正常),那紫龍的盾牌到底強到什麼程度呢,說實話小編感覺也就強大到沒遇到黃金聖鬥士之前,可以說是在打敗天下無敵手,這裡只說盾的強度並不是實力,至少沒人把盾打壞。但想想為什麼是這樣呢,小編估計是為更高級裝備做鋪墊而已,同時也能漲漲自已盾牌的名聲,哪怕是沒擋住聖劍等等,但至少擋了,擋沒擋住另說,這樣說出去也是一種面子。再有就是高級貨層出不窮,實在無法讓一件青銅貨比黃金聖衣更堅挺吧。之後盾牌也就僅此是個擺設了!
  • 中國古代軍隊,從來沒有拿鐵皮的盾牌進行衝鋒,難道是不起作用?
    誰說中國古代軍隊沒有拿著鐵皮盾牌衝鋒的?殷墟就曾經出土過青銅盾牌,一直到漢朝都出土出方形的銅盾。不過這種金屬盾牌都不會太大,40㎝x30㎝左右。用途基本上應該也是為了格鬥設計的;也有人認為有可能是嚇唬敵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