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大通多彩的傳統節日

2020-12-12 瀟湘晨報

老爺山「花兒會」場景。

20世紀80年代,著名花兒歌手蘇平在老爺山上放歌。

在河湟地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以民間文化藝術豐富多彩而聞名,先後兩次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在大通,「花兒」、社火、曲藝、皮影、農民畫等民間文藝有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每到農曆六月初六,以歷史傳承悠久的老爺山「花兒」會為契機,帶動曲藝、皮影戲、書畫等文化藝術展演和物資交流活動,使整個大通縣城都沉浸在節日的歡快氣氛中,對於大通的百姓來說,六月六是一個多彩的傳統節日。

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六月六似乎算不上重要節日,或者說六月六不像其他傳統節日有一個核心主題或共同的儀式和習俗。但六月六在我國也是一個主題非常寬泛、過節民族特別多、涉及民俗十分廣的節日。

很多少數民族也有過六月六的習俗。六月六是布依族非常隆重的傳統節日,也叫「過小年」,節日歡慶氣氛很濃厚。苗族在六月六這天祭祀祖先,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在六月六舉行山歌比賽,也成為「山歌節」。據說,清乾隆五年六月初六,城步爆發苗族起義,當地苗族同胞以山歌鼓舞士氣,後演變為山歌節。山歌節上,苗、漢、侗、瑤各民族的山歌愛好者對唱競技。湘西的土家族認為六月六是太陽的生日,這天敬拜太陽,祈求永遠太陽暖照世間。有部分壯族在六月六祭拜灶神,稱為「拜灶節」。甘南地區的藏族在六月六這天舉辦「香浪節」,就是家人朋友一起團聚娛樂的節日,舉行射箭、賽馬、拔河的野外娛樂活動。六月六期間,是莊稼成長的關鍵期,也是容易遭受蟲災的時節,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在六月初六這天,殺豬祭祀「蟲王爺」,祈求蟲王爺不要發威,讓莊稼有個好收成,因此當地人把六月六稱為「蟲王節」。

六月六承載人們的各種祈願和歡樂,這就是六月六沒有一個統一的節日主題的原因。在這天,可以與家人相聚、可以與友人相晤、也可以與戀人相會,更可以與陌生人和睦相處,也可以獨處;這天有人祭祀神靈祖先,有人品嘗美食,有人遊山玩水,有人唱歌哼曲,也有人可以選擇不過節。因此,每個地方、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慶祝六月六的方式。

在青海地區,節日氣氛最濃厚的還數大通。大通是漢、回、土、藏、蒙古等多民族和睦聚集的地區,因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信仰差別,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習俗,而六月六,各民族共同慶祝這一多彩的節日。

端午節時,大通地區的人們給孩童的手腕系上五色繩,到六月六這天,人們把五色繩解下來放到河裡,寓意著讓不好的運氣隨河流走。六月六早上,人們早早到草地和莊稼地旁用草木或莊稼葉子上的露水洗臉,數字「六」在中國傳統數術中屬陰性,六月六是極陰之數,據說這天的露水特別滋潤、涼爽,會讓人們皮膚光鮮亮麗。六月六的高原,鮮花開遍山野河谷,許多草藥正是藥勁最旺盛的時候,人們在六月六這天採摘鮮豔的野花,懸掛在房子的屋簷或柱子上,寓示家人不會得病。六月六,千山綠遍,萬花爭豔,正值高原短暫夏季中的黃金時節,大通地區的人們帶上美食美酒到山裡享受山野之美,人們稱之為「浪山」。六月六左右,天氣炎熱,祁連山地區水汽大量蒸發,快速形成雲層,導致一天頻降好幾次陣雨,人們把這天一陣又一陣的降雨稱之為「洗山雨」。

在大通地區,六月六這天最熱鬧的地方就是老爺山。在祁連山南麓,以湟水支流北川河水系的流經地域為地界的大通,境內山脈蜿蜒交錯,在眾多山嶽峰巒中,老爺山以盤踞地域中心的獨特位置,險峻挺拔的巍峨雄姿,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大通地區的群山之首。

自古以來,老爺山是當地百姓拜佛敬神、登高覽勝、文化娛樂的自然、人文勝地,香客、遊客長年不斷。從很早以前,六月六這天要舉辦一年一度的朝山會和「花兒」會。六月六這天,老爺山的登山石階上遊人如蜂擁蟻聚,摩肩接踵,前來觀看朝山會和「花兒」會。

六月六老爺山「花兒」會上,來自西北五省的「花兒」歌手們爭相獻藝,來自全省各地的遊客和全縣各族觀眾前來欣賞「花兒」演唱,「花兒」的藝術感染力和人們發自內心的歡快氣氛,將整個會場渲染成為歡樂的海洋。

人們說:三月三王母娘娘的蟠桃會,比不上六月六老爺山上百姓的「花兒」會。大通是西北民歌「花兒」流傳最廣泛的地區,六月六老爺山「花兒」會是整個西北很有影響力的民歌演唱會,最初由民間自發組織,各地「花兒」選手相互對唱,進行歌藝比賽。改革開放後大通挖掘「花兒」藝術的潛在活力,由官方組織舉辦「花兒」會。六月六老爺山「花兒」演唱會形式豐富,有對唱、獨唱、合唱、歌伴舞等多種形式,從2010年開始,大通每年農曆六月六都會舉辦老爺山「花兒」會,到目前已經連續舉辦了十一屆。在老爺山「花兒」會上,人們可以從傳統「花兒」的優美旋律中,領略大通多民族地區的多元文化、祥和氣氛、美好氣息和健康向上的時代脈搏。

在過去,六月六時節是大通地區短暫的農閒時節,山野鄉間的「花兒」歌手們大老遠從鄉間趕到縣城旁的老爺山,把農村的生活情感抒發給山腳下的城鎮;大通各地的百姓駕著馬、騾篷車到老爺山山下的縣城,一家人在篷車上住個兩三天,登老爺山,看朝山會,聽「花兒」演唱、逛縣城和物資交流會,人們似乎用「花兒」的方式嚮往城鎮,遇見城鎮。如今,城鎮化普遍,六月六時節大通人開車到周邊山林田野中喊上幾聲「花兒」,夜間紮營露宿,憩息在山野田園中,享受自然風光帶來的愜意。

時代在變,人們過六月六的方式也在變,不變的是人們追求祥和安寧的美好意願。

【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農曆六月初六具體是什麼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最後一點不說你可能...
    農曆六月初六是中國傳統節日之天貺(kuàng)節和翻經節。天貺節中的貺意思同賜相同,天貺與「開天門」有關聯,它是起源於宋真宗趙恆,據悉某年的黃曆六月六,趙恆聲稱上天賜予他天書,遂定此日為天貺節,在當時認為天貺節是上天要賜福予人間的時日,所以在這一天民眾多會準備果物等祭物前往寺廟祈福朝拜並誦經,以消災免難。
  • 傳統節日綜述
    中國是世界上傳統節日最多的國家,節日、節令形成了東方式豐富多彩的時令節日體系。這個國家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傳統節日除了共同都過的一致部分,還有各地區各民族自已特有的節日。中國究竟有多少個節日,恐怕是個難以搞清楚的問題,不同的節日會有不同的民俗活動,反映特定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徵、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傳承了千秋萬代,已經形成中華民族相互認同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家園。
  • 了解過農曆的六月初六嗎?是農村的傳統節日嗎?看完心裡有數了!
    農曆的六月初六為啥在農村這麼重視?看完有數了!今天就是我們的農曆六月初六,我小姑一家今天就回家來了,還有我的兩個小表妹,中午就吃了一頓,幾乎每年都是如此。要說今天具體是什麼日子,我也說不出來,但至少一定是個好日子。為此我也還問了下我奶奶。但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和大家簡單說明一下為什麼重視農曆的六月初六吧!
  • 還有多少人記得「六月節」該怎麼過?
    「對於球迷來說確實很期待,但我問的不是這個,今兒是個傳統節日您知道嗎?」「七月裡哪兒有傳統節日?」有嗎?有的,因為今天是陰曆六月六,必須是個傳統節日。記得有段傳統相聲叫《酒令》,也叫《找節日》,那裡面就說六月六不算節,真替挨打的捧哏感到冤枉。
  •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農曆七月七日
    七夕節·也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牛郎與織女農曆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
  • 話中秋:你過六月六啊?這是一句古人罵人的話,沒文化還真不懂
    中國人的節日和西方人的節日有什麼不同?西方人的節日幾乎都與宗教有關,中國人的節日幾乎和宗教沒有關係,反倒是和自然節氣密切相關。我們重視過冬至,而不過夏至,這都是有講究的。冬至,顧名思義,也就是冬天到了極點,在這一天陰氣到了極限,陽氣開始慢慢上升,代表著希望。而夏至這一天恰 好相反,陽氣到了極點,陰氣開始生發,代表著衰落。
  • 農曆六月初一過小年的民間習俗由來
    在我國中原地區,每逢農曆六月初一,大街小巷就會瀰漫著過節的氛圍,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有勝似過年的場景出現,鞭炮聲、祭祀畫面跟過春節大同小異,那麼這一天,究竟是什麼傳統節日呢?它又從何而來,聽小編慢慢道來。
  • 2020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
    2020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時間:2020-06-19 13:17   來源:閩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 2020年已經過去了五個月份,現在迎來了六月份,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例如兒童節、芒種、夏至以及端午節等
  • 南召節日習俗
    南召節日習俗南召的節日習俗,內容豐富,在歷史演變過程中不斷推陳出新,秉承了傳統的節日習俗,主要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清明、端午、六月六、中秋、十月、冬至、臘八、臘月二十三等。解放前,每遇端午、冬至,商店討要欠帳;中秋、十月一,地主決定佃戶是否繼續租種;春節則是地主逼債的日子,貧苦人家稱「過年如過關」解放後,尚保留部分傳統的節日習俗,內容上卻有較大改革。一、春節民間俗稱春節為「過年」或「年下」。
  • 傳統習俗|古人喜歡重疊數節日,為何節日沒有四月四、八月八?
    作者:枯木您有沒有發現,在我國這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國度裡,老百姓還是喜歡過傳統節日。雖然近些年有些西方節日傳入國內後,受到一些年輕人追捧,然而從整體趨勢來看,西方節日和我國傳統節日自然無法比擬。這主要是因為,傳統節日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是華夏民族悠久歷史和繁榮文化的長期積澱和凝聚的結晶,承載著古老深邃的民族智慧,傳承著天人合一的樸素哲理,希冀著人與自然的共生和諧,弘揚著公序良俗的社會美德。人們一代一代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因而這些節日成為文化的一種符號,深深地嵌入華人的骨髓和血脈之中,成為民族基因,永久流傳。
  • 《敢達決戰》六月節日福利 限時兌換豪禮不停
    國內首款正版授權敢達手遊《敢達決戰》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即將開啟兩大節日福利活動,完成限時任務,收集特殊掉落道具,即可兌換豐富節日獎品。包括敢達DX(G獵鷹)、地獄死神敢達(EW)、命運敢達在內的強力機體和各類稀有道具均可在活動中獲得!趕緊準備好參與這場節日狂歡吧!
  • 農曆六月初六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農曆六月初六 2020-08-09 1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別樣的節日 「童」樣的精彩
    六月一日,重慶科技館「塑料狂想曲」展覽上,小朋友們正在體驗垃圾分類互動遊戲。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六月一日,沙坪垻區婦幼保健院,小朋友們參加醫護職業體驗活動。通訊員 趙傑昌 攝/視覺重慶六月一日,南岸區長嘉匯,小朋友們正在駕駛輪轉動力卡丁車。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雲端送祝福、看展覽、逛書店……6月1日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重慶各地的幼兒園尚未開園,各中小學也沒有舉行大型慶祝活動。雖然沒有了華麗的舞臺、熱鬧歡聚的場面,但今年的兒童節「童」樣精彩。
  • 一個快要被遺忘的節日——小年
    每逢農曆六月初一,在我國中原地區,大街小巷就會瀰漫著過節的氛圍,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有勝似過年的場景出現,鞭炮聲、祭祀畫面跟過春節大同小異,而這一天,就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小年。當然,在我們國家不同的地區,小年節是不統一的,六月初一是中原地區的小年,也被稱之為「半年」,意為一年中的一半的意思。下面讓我們看看小年的由來。六月初一,在中原地區小麥已經收割結束,新麥入倉,而玉米也已經耕種完畢,距離玉米收割還有一段時間,這個時間段正是享受豐收的農閒時期。舊時有敬天和祭祖的習俗。
  • 中國的傳統節日與習俗
    中國的傳統農曆節日主要有:(1)農曆正月初一:春節;(2)正月十五:元宵節;(3)二月初二:龍抬頭;(4)清明前一天:寒食節;(5)清明節;(6)三月初三:上巳節;(7)五月初五:端午節;(8)七月初七:七夕節;(9)七月十五:中元節;(10)八月十五:中秋節;(11)九月初九重陽節;(12)
  • 貴州獨山:山歌歌王爭霸賽落幕 以歌傳情慶節日
    中國網7月10日訊 7月8日,獨山縣天洞景區第二屆「布依六月六•孝行遊天洞」山歌歌王爭霸賽圓滿落幕。經過初賽、複賽、決賽層層角逐,來自廣西南丹的選手韋慶宇、王忠心摘得桂冠。據悉,農曆六月初六是黔南布依族一年中最隆重最具民族特色的節日,也是傳統的「探母節」。
  • 中國節日新文創 讓節日裡的傳統文化基因「活起來」
    清華大學文創院執行院長胡鈺在21日舉辦的中國節日創意大賽主題發布會上談到,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當代中國,我們可以從中國節日裡找到紓解焦慮的方子,找到身份認同的引子,找到聯絡世界的路子。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傳統節日凝結著我國廣大民眾的文化血脈和精神情感。
  • 那些正在被遺忘的傳統節日
    中國是一個千年古城,隨著時代的更替,衍生出了很多特色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和慶祝方式。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慢慢淡忘這些節日,反而是國外的諸如「聖誕節」「萬聖節」受到年輕一代的追捧。今天,就來說說那些快要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 又是一年六月六——長汀美溪「百鴨祭」
    長汀美溪「百鴨祭」活動場景「羊角溪六月六,百鴨慶禾熟」。農曆六月,田禾大熟,豐收在即,美溪一帶的村民提著大肥鴨、黃米粄,聚集到村中一棵千年古樟下,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祭拜他們心目中的保護神——「黃悻三仙」,感謝神明的保佑和恩賜。當地人將這一活動稱為「慶禾祭」,村裡有300多戶,1000餘人。
  • 吃粽子是什麼傳統節日 節日和粽子簡單介紹
    吃粽子是什麼傳統節日 節日和粽子簡單介紹時間:2020-12-11 23: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吃粽子是什麼傳統節日 節日和粽子簡單介紹 1、是端午節。 2、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闢邪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