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鄒媛
儘管珠寶黃金的消費需求整體低迷有一兩年了,但人們對黃金的投資性需求卻在快速增長,拉動黃金價格走高,2016年以來金價大幅上漲25%。這輪「追金」熱潮讓黃金理財行業搭上了網際網路快車,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騰訊等重量級選手紛紛布局「網際網路+黃金」市場,如同當初餘額寶帶來貨幣基金的火熱一樣,這種貴金屬投資門檻的走低,於普通投資者而言也是一次選擇機會。業內人士表示,「網際網路+黃金」正在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的下一個風口,但投資者在選擇平臺時需格外謹慎。
黃金投資逐步網際網路化
「資金門檻低,操作簡單靈活,在手機上隨時都能買賣黃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與傳統的黃金投資方式相比,網際網路購買黃金的優勢比較明顯。實物黃金起購金額動輒上千甚至上萬,「理財小白」們只能望而卻步。網際網路黃金產品的起購門檻則低至1元,一下子讓高大上的黃金投資變得「親民」起來。
記者調查了解到,就銀行而言,目前黃金投資分為實物黃金和交易類黃金。實物黃金比較簡單,就是買金條回家屯著等升值;交易類則有紙黃金、招財金、黃金定投、黃金延期交易、牛熊證等,其中紙黃金和黃金定投較簡單,按公布價格交易買賣來賺取差價。而延期交易和牛熊證,屬於帶槓桿的黃金投資,風險較大,不適宜普通投資者入市。
「相比而言,實物黃金投資需要考慮保存、運送等問題,而網際網路黃金產品在投資門檻、買賣操作、手續費及盈利模式等方面更具優勢。」業內分析師認為,線上黃金理財之所以走熱,一是網際網路平臺希望複製類似餘額寶在理財市場上的成功;二是黃金在當下大類資產中的吸引力和號召力。「可以說,線上黃金理財並非黃金投資方式的革新,而是投資人群的拓展。」
據《2016年網際網路黃金行業發展趨勢報告》發布的數據顯示,網際網路黃金平臺於2014年下半年開始運行,到2015年孕育擴張。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與理財產品從線下走到線上一樣,黃金投資從線下走到線上也將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
平臺運作模式不盡相同
記者按照股東背景梳理後發現,目前網際網路黃金平臺大致可分為四類,即主流風投系的代表企業為軟銀投資的「黃金錢包」;網際網路系的代表企業為阿里存金寶、騰訊微黃金等;傳統龍頭企業代表的有紫金礦業的紫金金行、山東招金的淘金園;企業跨界系代表的有國美黃金、剛泰金多寶等。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不同的線上黃金理財平臺,其運作模式也不同。如存金寶對接的是黃金ETF基金,主要投資於黃金交易所的黃金現貨合約等品種;黃金錢包、國美黃金等則屬於用戶出借黃金資產,然後平臺幫助用戶換取租金利息。
「投資收益上,掛鈎實物黃金的網際網路黃金產品一般都由兩部分組成,除了金價本身漲跌的收益,還有附加利息。」某銀行貴金屬業務部分析師告訴記者,黃金是權益類投資品種,投資者要承受金價漲跌造成的收益波動。目前的網際網路黃金產品大多是保息不保本的,約定的附加收益到期就會到帳,但本金也就是金價的漲跌是無法預計的。「此外,掛鈎黃金期貨的產品因為帶有槓桿,投資風險則更大」。
分析師建議普通投資者首先要看清黃金平臺運作的規範性、產品管理的專業性,如用戶投資黃金的資金帳戶是否獨立並封閉管理、黃金的投資渠道和投資品種是否正規合法等,這決定了平臺是否安全可靠,平臺承諾用戶的收益是否能真正實現。
同時,最好將黃金作為資產配置的組成部分進行中長線投資,這樣既能達到黃金投資的長期配置,又可獲取利息。在投資比例上,因黃金的收益並不會特別大,進取型投資者可將黃金資產的配置比例控制在10%左右。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