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峰是茅坑拉屎臉兒朝外的人,面子和名聲有時候比命更重要。
有一句話叫:明刀易躲,暗箭難防。
丁元英一舉為紅顏
丁元英為了圓芮小丹的扶貧夢,雖然芮小丹只是不想丁元英那麼閒,有點事兒幹。於是,扶貧王廟村,成立格律詩,拿林雨峰的樂聖公司做墊腳石的計劃,都在丁元英的腦海中悄然形成。
丁元英要用扶貧王廟村,成立格律詩公司,來向芮小丹證明,中國弱勢文化下的扶貧,只是水上浮萍,根本上並不具有可複製性,不是真正的救贖之道。
一切都在丁元英的謀劃中進行,丁元英引導葉曉明,馮世傑,劉冰,歐陽雪等成立格律詩公司,以螞蟻撼大象的姿態,向林雨峰的樂聖公司發起「自殺式」衝鋒。
林雨峰自大的困擾
林雨峰認為格律詩是自不量力,而丁元英的目的,就是讓林雨峰輕視,甚至是看不起,進而讓他踏入自己步步為營的陷阱。
果不其然,因為格律詩在北京音響展示會上以打破行業競爭的超低價格3400元一對銷售音箱,用500對的格律詩音箱一炮打響知名度的同時,也得罪了行業大鱷樂聖。
而樂聖通過自以為是的調查,錯誤的判斷了格律詩公司的音箱生產成本,認為格律詩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兩項規定。
一項是,排擠對手為目的的低於成本價銷售商品,另一項是偽造商品產地。
為了打垮格律詩,林雨峰授意樂聖公司以獅子搏兔的姿態,起訴格律詩不正當競爭,並且提出了600萬的損害賠償,意圖以摧枯拉朽的方式,一舉摧毀格律詩,兵不血刃的解決格律詩這個尚在襁褓中的「新生兒」。
早有預謀的計劃
而然,之前丁元英跟韓楚風要聚首五臺山論道,兩個人的談話中,揭示出丁元英早就把林雨峰的樂聖當作了格律詩的上升之臺階。
丁元英使格律詩故意露出破綻,崇尚進攻精神的林雨峰果不其然的上套了,起訴了格律詩賠償,這也讓格律詩一戰成名天下知,跟林雨峰的樂聖站在了同一層面上。
一般而言,螞蟻大小的格律詩,要成長為與樂聖一樣的規模,不知幾許數年,方才有幸站穩腳跟,大部分的公司,早就被打擊的煙消雲散。
丁元英借力打力的手段,雖然拔苗助長了格律詩,但也手法超前。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等樂聖跟格律詩真正的對簿公堂,林雨峰卻發現,自己公司要起訴格律詩的理由,在丁元英預先的設置面前,在王廟村農戶包幹到戶的實際面前,在格律詩跟王廟村隔離關係的手段面前,樂聖自己的矛,刺空了,反而成了殺死自己的利器。
林雨峰發現樂聖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己的一切謀劃,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性格,都在丁元英的掌握之中。
他是丁元英蜘蛛網中的昆蟲,無所遁形。
性格決定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為了給格律詩眾人難看,為了宣傳自己不戰而勝,歐陽雪跟葉曉明,馮世傑,劉冰等去樂聖求和的時候,他特意叫來媒體,並且信誓旦旦,樂聖輸了,他就跳樓。
林雨峰自殺,是要魚死網破,我可以死,但我不能沒面子,我死的同時,也要戳破你丁元英的假面,讓你被世人(同行業知情者)唾棄,你丁元英用卑鄙手段,惡性競爭,踩著樂聖上位,逼死了樂聖的總裁。
羞刀難入鞘
林雨峰是羞刀難入鞘,他不允許自己屈辱的投降,明知道自己中計了,卻屈辱的向對手恭賀,不是他崇尚的性格。
他死了,公司還在,樂聖的牌子還在,依舊可以存活,他不死,始終都得忍受著一種天鵝被癩蛤蟆強上的屈辱。
於是,林雨峰藉口疲勞駕駛的自殺,合乎自己性格,以及公司的利益。
因果循環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沒有這種一往無前的矛的性格,樂聖到不了今天的規模,但也正是這種有進無退的性格,使得林雨峰除了死,早就沒了退路。
林雨峰在樂聖公司當著記者們說,輸了官司我就跳樓(原話:如果公理不在了,我就從這兒跳下去),其實是提前給自己敲響了喪鐘。
林雨峰的死非常可惜,但也可以說是死得其所。
妖人真有其人?
丁元英其智近妖,究其原因,他是看透了林雨峰這個人的性格,以及弱勢文化下人的行為模式。
簡言之,中華文化屬性下的性格密碼,被丁元英破譯了。
有人會問,現實中,丁元英這麼可怕的人存在嗎?我的觀點是肯定的。
改編自豆豆小說《遙遠的救世主》的電視劇《天道》,主人公「丁元英」在現實中應該真有其人,只不過限於豆豆的可以低調,以及當時的網絡資訊不發達,我們無處挖掘,可惜了。
繼續誇王志文,丁元英這樣的人物,只有他,才能完美駕馭。
中國想再出一個王志文,難上加難,太難,幾乎是不可能了。
我是大鵬哥,喜歡就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