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並喜愛科幻的人,對劉慈欣這個名字,不會陌生。這三個字,是中文科幻蒼穹中最璀璨的星。對他的最高評價,莫過於那句著名的「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這一切,歸功於大劉幾十年來的筆耕不輟。其中,氣勢恢宏的《三體》,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豐碑。導致我讀過三體後的幾年,對其他科幻小說都提不起興趣,唯有捧起《三體》翻來覆去。
星空,是大劉展現想像力的最大舞臺。今天,我們一起重回《三體》,去欣賞那璀璨,震撼,恢弘的星空,體驗波瀾壯闊的地球往事。
《三體1》
《三體1》是地球往事三部曲的開篇之作。之所以名為《三體》,源自距離地球4.2光年的半人馬座三體星系。小說為我們展示了三體星系中,三個恆星難以捉摸的相互運動,對附近行星及其上生命災難般的影響。
此處的描寫,驚心動魄,與災難大片相比,絲毫不差。
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三日凌空』,當最後一顆飛星變成太陽時,第一顆顯形的太陽已從極近的距離掠過行星,緊接著,另外兩個太陽相繼從更近處掠過!三個太陽對行星產生的潮汐力均超過洛希極限。第一顆太陽撼動了行星最深層的地質結構,第二顆太陽在行星上撕開了直通地核的大裂縫,第三顆太陽將行星撕成了兩半。當行星被撕裂後,形狀不規則的兩部分,在自身引力下重新變成球形,灼熱緻密的行星核心物質湧上地面,海洋在巖漿上沸騰,大陸如消融的流冰四處漂浮,它們相撞後,大地變得像海洋般柔軟,幾萬米的巨大山脈,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升起,又在同樣短的時間內消失。在一段時間內,行星被撕開的兩部分藕斷絲連,它們之間有一條橫穿太空的巖漿河流,這些巖漿在太空中冷卻,在行星周圍形成了一個環。但由於行星兩部分的引力擾動,環不穩定,構成它的巖石紛紛墜落,使世界處於長達幾世紀的隕石雨中……
由於三體世界生存環境的惡劣,三體星人決心星際逃亡。在地球文明叛逆者(地球三體組織)的幫助下,三體文明通過神跡般的高技術,對人類進行壓制,企圖限制人類科技發展。
三體文明製造了質子大小的超級計算機「智子」,並以光速來到地球,通過幹擾大型粒子對撞的實驗結果,阻止人類基礎物理的發展。此外,為摧毀人類對世界的客觀認知,智子還創造了諸如篡改宇宙背景輻射的超自然神跡。
宇宙背景輻射,可以認為是宇宙大爆炸的餘燼,是大爆炸38萬年後照亮宇宙的第一縷光,經過138億年的擴散冷卻後殘餘的微波輻射。它們在宇宙尺度的分布幾乎是均勻的,僅存在百萬分之五的漲落。但在智子的操控下,人類的三顆衛星和地面觀測站,都觀測到宇宙背景輻射的大幅度波動。
下面的描寫,將《三體1》主角汪淼院士面對宇宙閃爍異象時的崩潰,刻畫得淋漓盡致。在面對連科學也無法解釋的未知現象,人類是無助的。現實中,我們的世界依舊存在著各種無法解釋的現象,無法解決的難題,敬畏和希望,是人類漫漫長路中的夥伴。
他抬起頭,看到了一個發著暗紅色微光的天空,就這樣,他看到了宇宙背景輻射,這紅光來自於一百多億年前,是大爆炸的延續,是創世紀的餘溫。當汪淼的眼睛適應了這一切後,他看到了天空的紅光背景在微微閃動,整個太空成一個整體在同步閃爍,仿佛整個宇宙只是一盞風中的孤燈。站在這閃爍的蒼穹下,汗淼突然感到宇宙是這麼小,小得僅將他一人禁錮於其中。宇宙是一個狹小的心臟或子宮,這瀰漫的紅光是充滿於其中的半透明的血液。他懸浮於血液中,紅光的閃爍周期是不規則的,像是這心臟或子宮不規則地脈動,他從中感受到了一個以人類的智慧永遠無法理解的怪異、變態的巨大存在。
從人類已知的技術,改變宇宙背景輻射,相當於改變宇宙大爆炸殘留的參數,不僅需要堪比宇宙大爆炸一般的能量,還需要擁有大幅跨越上百億光年的能力。這已經不是恐怖片,不是神話劇,只有科幻,才敢將想像發揮至這種尺度。
其實,在人類歷史中,這樣的場景並不少見。
近代中國,當西方殖民者的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國門後,落後的農耕文明與新興的工業革命激烈碰撞。自詡天朝上民的國人看到科技革命帶來的火車、火器和電報,瞠目結舌,只能以妖術視之。
要知道,描述電場與磁場關係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在1865年已經正式提出。而當時的大清,第二次鴉片戰爭剛結束5年,太平天國的戰火還在燃燒,科學的曙光依然遙不可及。
此外,西班牙對印加帝國的入侵,美軍信息化武器對伊拉克傳統機械化部隊的無損打擊,像極小說中人類被來自異域高技術的無情碾壓。
可見,《三體》的情節並不是空穴來風,它來自於歷史,來自於現實。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看作人類歷史在星空中的再次演繹。
《三體2 黑暗森林》
由於三體文明存在「思維」透明的弱點,人類選擇了四位面壁者,試圖通過不透明的思維,形成有效戰略,與之對抗。而面壁者羅輯,在北歐寒夜星空下的思考,發現了有關宇宙圖景的秘密,最終形成了「黑暗森林威懾」的戰略,成功阻止了三體的入侵。
我們先欣賞這段描寫,然後再來揭示這個有關宇宙圖景的可怕秘密。
這天夜裡比往常冷,羅輯站在湖邊,嚴寒似乎使星空更加純淨,那些黑色空間中的銀色點陣,把那明晰的數學結構再一次莊嚴地顯示出來。突然間,羅輯進入一種從未有過的狀態中,在他的感覺裡,整個宇宙都被凍結了,一切運動都已停止,從恆星到原子,一切都處於靜止狀態,群星只是無數冰冷的沒有大小的點,反射著世外的冷光。一切都在靜止中等待,等待著他最後的覺醒。就在冰水淹沒羅輯頭部的一瞬間,他看到靜止的星空破碎了,星海先是捲成漩渦,然後散化成一片動蕩的銀色亂波。刺骨的寒冷像晶瑩的閃電,瞬間擊穿了他意識中的迷霧,照亮了一切。他繼續下沉,動蕩的星空在他的頭頂上縮化為冰面破口那一團模糊的光暈,四周只有寒冷和墨水般的黑暗,羅輯感覺自己不是沉入冰水,而是躍入黑暗的太空。就在這死寂的冷黑之間,他看到了宇宙的真相。
那宇宙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宇宙的真實面貌,真的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空寂,荒涼,沒有人煙嗎?在三體世界中,宇宙的真實景象是擁擠、殘酷,所有文明為了生存小心翼翼。
宇宙從誕生至今138億年,早被生命佔滿。生命的目的,是無休止複製自己,然後擴張。然而,宇宙的資源卻是有限的。宇宙的總基調,就是競爭。
因此,我們可以把宇宙看作一個黑暗森林,每個文明就好像一個獵人。當發現其他獵人的跡象,我們無法判斷其善惡時,最合理的選擇,就是朝對方開一槍。消滅別人,隱藏自己。
這就是黑暗森林理論,這也是羅輯在落入冰湖後,看到的黑暗宇宙,感到的冰冷太空。
也許,這也是霍金警告人類,不要嘗試和外星人聯繫,不要暴露地球位置的原因。《黑暗森林》中,羅輯以一己之力,以暴露三體星系坐標為威脅,建立起了「黑暗森林威懾」。
寫到這裡,我想到了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三體3 死神永生》
本以為大氣磅礴的《黑暗森林》已經是三體系列的終篇,沒曾想,《三體3 死神永生》將整個系列進一步推向了高潮,成為一部史詩。
而大劉對星空的輕描淡寫,不經意間,讓我們感受到那種震撼人心的美。
中士駕駛太空艇,從艦體中部平滑地駛出「萬有引力」號,在太空中滑行到能夠看到飛船整體的距離。巨大的艦體沐浴在銀河系的星光中,與冬眠航行時不同,所有的舷窗和外側艦廊都透出燈光,在艦體表面形成一片燦爛的亮點,使『萬有引力」號看上去更加氣勢磅礴。
由於人(程)性(心)的弱點,「黑暗森林威懾」被打破,就在地球即將被佔領之際,宇宙星艦上的人類廣播了三體的星際坐標,地球位置隨之暴露。
最終,三體星系被一顆速度接近光速的小體積物體摧毀,又上演了一部災難大片。
以下這段描寫實在太過精彩,我儘可能過濾無用描述,展現三體恆星被光粒摧毀的整個過程。
災難發生時,三體行星正處於一個穩定的恆紀元中。恆星被光粒擊中後,光球層和對流層上被擊出一個巨大的裂孔,孔的直徑達五萬千米,可以並排放下四個地球。不知是偶然還是攻擊者有意為之,光粒擊中恆星的位置正在行星運行的黃道面上。從三體行星上看去,那個太陽的表面出現了一個光度極強的亮斑,它像熔爐的大門,太陽深處的強輻射通過裂孔,穿透光球層、對流層和色球層,直接照射到行星上。暴露在光斑下的那個半球之上,處於室外的生命在幾秒鐘內就被烤焦。接著,恆星內部的物質從裂孔噴湧而出,形成了一股五萬千米粗的烈焰噴泉。噴出的太陽物質溫度高達千萬度,一部分在引力的作用下落回太陽表面,一部分則達到了逃逸速度,直衝太空。從行星上看去,太陽表面仿佛長出了一棵燦爛的火樹。約四小時後,噴出物質穿過0.6個天文單位的距離,火樹的樹頂與行星軌道相交。又過了兩個小時,運行中的行星接觸了火樹的樹梢,然後在噴出物質帶中運行了三十分鐘,這段時間,行星等於是在太陽內部運行,噴出物質經過太空的冷卻後仍有幾萬攝氏度的高溫。當行星移出噴出物質帶後,它已經是一個發出暗紅色光芒的天體,表面均被燒熔,巖漿的海洋覆蓋了一切。行星的後面拖著一道白色的尾跡,那是被蒸發的海洋的水蒸氣;而後尾跡被太陽風吹散,行星變成了一顆披散著白色長髮的彗星。這時,行星表面已經沒有生命,三體世界已經毀滅……
最終,地球也被毀滅了,殘酷的降維打擊,來自於一片小小的二向箔。整個太陽系,最終被二維化,進入了一幅沒有厚度的畫中。
整個二維化的過程,如同審判日降臨,無視人類的恐懼,有條不紊地進行。
海王星、土星、地球、水星,依次進入沒有厚度的二維空間,直至太陽。
太陽接觸二維平面的一剎那,跌入二維的部分就在平面上呈圓形迅速擴展開來,很快,平面上二維太陽的直徑就超過了三維太陽,這一過程只用了三十秒左右,以太陽半徑七十萬千米計算,二維太陽邊緣的擴展速度竟達到每秒兩萬多千米。二維太陽繼續擴大,很快在平面上形成了一片廣闊的火海,三維太陽就在這血色火海的中央緩緩沉下去。現在,太陽真的在融化,把它的血鋪展在二維平面中,這是最後一次日落。
由於太陽的隕落,溫度急劇下降,冥王星上飄起了雪花。
這時,冥王星上也出現了雪花,是小雪花,從淡紫色的天空中飄落。這是太陽二維化時被蒸發的氮和氨,隨著二維太陽的熄滅,溫度急劇降低,短命的氮氨大氣被凍結成雪花。雪越下越大,很快在方碑和「星環」號的頂部積起了厚厚的一層。雖然沒有雲,但密密的飛雪使冥王星的天空變得模糊了,二維太陽和行星在雪幕之後變得朦朦朧朧,雪使世界暫時變得窄小。
幾乎整個太陽系都進入巨畫後,扭曲的星空呈現出了一幅詭異的景象。像極了1889年,精神第二次崩潰的梵谷,所作出的《星空》。
正如小說的副標題,死神永生,任何事物只要有開始,總會結束。太陽系,甚至整個宇宙,都在劉慈欣的筆下,從誕生,到繁榮,最終走向終結。
結語
正是通過這一幕幕穿插於天馬行空想像中的星空描寫,大劉為我們創造了大氣磅礴的《三體》,劇情跌宕起伏的地球往事三部曲。文中展現的片段,僅僅是精彩文字及情節的冰山一角。
感興趣的讀者,可前往閱讀,感受《三體》所帶來深沉的思考和巨大的衝擊。
我是聞宇愛百科,我還會繼續分享中國科幻的精彩瞬間,介紹相關科普知識,感興趣的同學,歡迎關注我。
註: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