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法治政府建設巡禮12:走遍全深圳,只需一個「i深圳」

2020-12-12 騰訊網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瑋瑋 通訊員 陳亦寶 塗世琳 文/圖

在深圳,市民和企業只需通過手機上的一個APP就可以暢享全市政務服務,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快捷。這個APP就是深圳市統一政務服務APP——「i深圳」。據統計,截至2020年12月5日,「i深圳」已接入3個中直單位、40市級單位和10個區級單位的7751項服務,累計下載數1888.7萬,累計註冊用戶數1272萬,累計訪問量超13億。

便民惠企:打造一站式政務服務平臺

提升政務服務質效,對於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2019年1月11日,深圳市政府正式對外發布深圳市統一政務服務APP——「i深圳」。「i深圳」APP匯聚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資源,致力於為深圳市民與企業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掌上服務,實現「一屏智享生活、一號走遍深圳」。

2019年1月11日,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副市長劉慶生、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出席「i深圳」上線發布會

作為深圳數字政府建設改革工作推出的重要便民舉措,「i深圳」對納入權責清單的政務服務事項,按「應進必進」要求全面接入,圍繞出生、上學、就業、退休、死亡等階段推出政務主題服務,涵蓋了交通、人才、醫療、住房、教育等領域。

自上線以來,「i深圳」推出了區塊鏈電子證照、AI智能客服、無感申辦、千人千面、秒批服務等創新模塊,市民在「i深圳」即可一站式享受社會保障、醫療健康、交通出行、警務安全、生活繳費、電子證明、遊玩預約、文體資訊等與市民息息相關的服務,包括應屆畢業生接收、居住證籤注和申領、汽車搖號和競價、乘車碼、公積金提取、實時公交、交通違法查詢處理、外地車通行證辦理等高頻服務,實現讓數據「多跑路」,市民「少跑腿」。

同時,「i深圳」也致力於營商環境的優化。例如,提供企業從註冊到經營的全生命周期服務,為企業提供政策查詢、企業扶持服務等各類涉企服務等,打造了掌上惠企利企平臺。此外,「i深圳」還提供智能客服服務,為用戶提問提供更精準的解答;通過刷臉精準識別用戶,自動調用並填充辦理事項表單信息;「i深圳」的故障自檢程序和數據安全管理系統,基於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要求,能夠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的安全防護和監測預警,及時發現安全漏洞和異常行為,實現安全態勢及時感知,全力保障用戶的信息安全。

一「碼」通行:促進疫情防控精準化、人性化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當中,「i深圳」藉助大數據編織嚴密防控網,為精準防控疫情起到了關鍵作用。今年2月7日,深圳在全國率先推出「深i您——健康碼」,創新推出手機「亮碼」、「掃碼」無接觸通行模式。

目前,「深i您——健康碼」實現全國全省互通互認,外地人員入深,憑「國家防疫健康信息碼」或「粵康碼」就可以一碼走深圳;深圳市民赴其他省(區、市),可以通過「深i您」切換為其他健康碼自由通行。

深圳機場等各大交通樞紐上「i深圳」的宣傳標語

3月3日,「深i企—精準服務企業」平臺正式上線,為全面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有效支撐,努力實現企業訴求「一鍵提」、政府部門「速反饋」、扶持政策「一站匯」、精準服務「更匹配」,通過平臺可解決用工、金融、稅務、科創、社保、出口、關稅、商貿、通關、招商等領域的訴求。

之後,「i深圳」平臺推出了「深i企-抗疫惠企政策精準辦」,實現了抗疫惠企政策「一站匯聚、精準查詢、在線辦理」,讓企業更全面、更簡單地精準查詢到深圳市和區出臺的惠企政策,需要企業申請的實行線上辦理,不需企業申請的予以明確指引。

智慧城市:加快推進「放管服」的全面落實

深圳市統一政務服務APP「i深圳」是深圳市在「放管服」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改革框架下創建數字政府、建設智慧城市的一項重要成果。

為進一步方便市民和企業辦事,優化營商環境,從2020年10月10日起,依託「i深圳」等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深圳推出政務服務「免證辦」,努力打造無實體卡證城市。首批已實現393項高頻電子證照替代實體卡證,包括社會保障卡、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不動產權證、營業執照等,覆蓋了市民與企業日常生產生活需用到的90%以上證照;第一批覆蓋深圳市5228個政務服務事項。目前,「i深圳」已實現全市95%以上個人事項和70%以上法人事項掌上辦理,創新打造的 「免證辦」「秒報秒批」「智能客服-聊天即辦事」「區塊鏈電子證照應用平臺」 「千人千面」等服務模式,以最簡的手續、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極大地提高行政審批、生活辦事效率,多措並舉落實「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效提升市民與企業的獲得感。政府各部門業務的互聯互通和數據的開放共享,更是讓深圳這座城市變得更加「善解人意」、有溫度。

「i深圳」在2019年、2020年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中連續排名榜首,入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新型智慧城市十大典型示範案例,並多次獲央媒關注。

審讀:喻方華

相關焦點

  • 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這樣煉成
    法治是深圳經濟特區發展的重要保障。在《2020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涉「法」術語成為高頻詞。圍繞「法治城市示範」藍圖,深圳勇擔使命,務實進取。深圳深入思考,更創新實踐。一年來,深圳立足改革創新實踐需要,根據授權在城市更新、營商環境、科技創新、企業破產等立法項目上作變通規定,因地制宜構建符合治理需求、改革創新和民生需要的法律法規體系。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等三十多部法規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或修改修訂。
  • 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寶安日報訊(記者 李立治)12月10日,寶安召開區政府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區委副書記、區政府黨組書記、區長王立德主持會議,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進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 人大代表黃亞英: 深圳要繼續「特」下去,法治營商環境走在全國前列
    它的意義在於,深圳先行一步在國內進行個人破產立法的嘗試,對於構建完整的現代破產制度和市場退出制度,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了一個範例和觀察樣本。從我本人的專業領域來講,這一次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精神和十四五規劃綱要裡面,極大地提升了國家未來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對我們國家未來的立法、司法和法治政府建設,比以往更加強調。結合深圳的實際,我們在『雙區驅動』下,法治建設的重要性更為突出。」
  • 14家深圳企業獲評「法治文化建設示範企業」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王納 通訊員司新宣)近日,廣東省普法辦、廣東省司法廳、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國資委及廣東省工商聯和省總工會會同審核並評選出了326家企業為2019年廣東省「法治文化建設示範企業
  • 楊萬明:為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提供優質司法保障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支持和保障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人民法院支持保障先行示範區建設的總體要求,為先行示範區建設貢獻司法力量。《指導意見》如何有針對性地解決深圳在現實中存在的法治新問題?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在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方面還將有哪些舉措?
  • 深圳特區40年|唐傑:經濟發展中的市場與政府
    四、法治是發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從傳統社會的人治走向社會主義法治是改革的核心目標之一。在現實生活中可感受到的轉變,是遇到問題找市場,不再找市長。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一組複雜且有序的合約體系。
  • 字述深圳2020|商:四個關鍵詞揭示營商環境的「深圳密碼」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12月8日,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會舉行,共洽談籤約項目242個,總投資超7800億元。 強勁數字的背後,是深圳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城市競爭力的不斷增強。
  • 弘揚深圳精神 建設幸福察隅
    察隅縣面積有15個深圳大,縣城距林芝市區有10個小時車程,從縣城下一趟鄉經常得走六七個小時的山間砂石路。要想為察隅的脫貧攻堅趟出一條路子,首先要走遍這裡的山山水水。懸崖峭壁間,雪山屹立、怒江咆哮,在深圳援藏幹部、察隅縣住建局副局長範豔坤的記憶中,有很多千鈞一髮的險境。
  • 深圳:讓城市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
    在深圳,政府辦理許多審批項目的時間,是以「秒」來計算的。2018年,深圳在全國率先推出政務服務「秒批」改革,推動政務服務由「基於材料」的審批向「基於數據」的審批轉變,這被認為是政務服務的最高標準。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人才引進、高齡津貼申請、企業註冊、網約車駕駛員證申辦等領域,深圳實現「秒批」事項254個。如今,「秒批」已成為深圳網上政務服務的代名詞。在此基礎上,深圳進一步強化電子證照、電子材料共享,在全國首創無感申辦「秒報」模式,市民、企業在辦理事項時,更多情況下,只需「選擇」無需「填空」。
  • 深圳:不惑之年正青春
    深圳,原本只是一個隸屬於廣東省原寶安縣、靠近香港的邊陲小鎮,鮮為人知,甚至在地圖上難覓其蹤。設立經濟特區後,通過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改革,深圳實現了高質量、高速度發展。如今,深圳已從一個3萬人的小鎮,蝶變為人口超千萬的國際化大都市。1980年,深圳GDP僅為2.7億元,2019年,達到2.69萬億元,規模增長了接近1萬倍。
  • 區事|ABB攜手深圳一周年,南山區長化身「招商專員」秀出五大「賣點」
    12月10日,ABB全球開放創新中心落成一周年慶典在深圳舉行會上,南山區區長黃湘嶽響應市委書記號召化身「招商專員」以時間為軸介紹了南山的宜居南山自然稟賦優越,山河湖海資源豐富,建成深圳灣濱海休閒帶、深圳人才公園、大沙河生態長廊三大網紅公園,公園總數達162個,平均每萬名常住人口就擁有一個公園。
  • 2020深圳交通強國建設試點計劃詳情
    每年12月底前向我部報送年度試點工作總結。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專家對試點工作積極指導,在相關「十四五」規劃編制等工作中加強支持。適時開展跟蹤調研、監測評估和經驗交流。在試點任務實施完成後組織開展考核、成果認定、宣傳推廣等工作。
  • 在法治政府建設上率先突破(大家手筆)
    法治政府建設是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要率先突破」。在法治政府建設上率先突破,一個重要著力點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要求。  政府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關鍵步驟。
  • 深圳為建設國際創新創意先鋒城市先行示範——深圳推進文化產業高...
    加快建設一批設計產業公共服務和技術平臺,為文化企業提供信息、技術、貿易、投融資服務和專項資金資助。加快籌辦深圳創意設計學院,支持高等院校、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加強與國內外著名設計專業院校的合作,將深圳打造成為國際設計人才培訓基地。辦好深圳設計周、深圳環球設計大獎、創意十二月、國際工業設計大展、深圳時裝周等重大文創活動,加大深圳設計的宣傳推廣力度,打造一批國際性文化品牌,提升「設計之都」影響。
  • 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為電力改革刻上深圳烙印
    自2015年1月1日起,深圳率先試行新的輸配電價機制,實現了全國輸配電價改革的破冰之旅。政府價格主管部門首次對電網輸配電業務以有效資產為基礎,按「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核定輸配電服務總收入,使電網企業擺脫了現行依靠購銷差價的依賴,初步形成了獨立、規範、合理的輸配電價機制,為電力體制改革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 支持深圳打造成為「保護創新」標杆城市
    深圳報業集團記者鍾華登攝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3日訊(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古國真 李苑立)「法治城市示範」是中央賦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使命中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在今年10月中辦、國辦出臺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簡稱《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中又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將深圳打造成為「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標杆城市」,努力營造國際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人民法院作為法治建設的實踐者和推動者之一,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將如何支持深圳在法治建設方面「先行示範」?
  • 深圳地鐵12、13號線新進展來了,港鐵再次拿下深圳地鐵新線路
    據悉,本次籤約的12、13號線PPP項目建設內容包括車輛、信號、自動售檢票系統、機電設備及鋪軌工程。 通過公開招標,深圳地鐵與中國電建聯合體中標12號線PPP項目,港鐵諮詢與中鐵電氣化局聯合體中標13號線PPP項目,兩個聯合體將分別與政府出資人代表出資組建項目公司,負責項目投資建設、運營管理和維護、資產更新及追加投資等業務的全過程管理。
  • 深圳榮獲「全球使能技術」大獎
    社會機構以及研究中心搭建了一個國際化交流平臺。發展水平評估」中位列首位後,斬獲的又一個國際性大獎,是對深圳在以科技賦能城市精細治理方面所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  近年來,深圳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推進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緊緊圍繞智慧城市建設「六個一」(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
  • 深圳,為什麼是世界的深圳?
    過去40年,深圳做對了什麼?未來40年,深圳還將創造什麼?從「世界工廠」到「中國矽谷」——深圳有銳氣。這座帶著使命出生的城市,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前瞻意識和創新意識,40年來大約每十年就會有一個成長周期。
  • 深圳加快建設廚餘垃圾處理設施
    如今距離深圳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下稱《條例》)已過百日。良方既出,成效何如?12月16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舉行人大代表電視問政會。多位市人大代表與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起直面問題,分別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處理等方面共同把脈,協力推動深圳垃圾分類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