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特警配發新型警用衝鋒鎗CS/LS7
照片中英朗帥氣的特警小哥哥手持一支高顏值的新槍,正是國慶70周年大閱兵上亮相的CS/LS7衝鋒鎗。大家都清楚,因為鬥爭形勢需要,新疆警方對警用槍械的標準要求很高,CS/LS7衝鋒鎗能獲得喀什特警的肯定,證明了該槍的綜合性能相當不俗。
-
左手伏特加,右手波波沙:蘇聯PPS-43衝鋒鎗成型之路及多國仿製型
PPSh-41衝鋒鎗是一款非常有效的步兵武器,很適合蘇聯早期採取的大規模步兵突擊戰術。不過,該槍質量很重,儘管結構相對簡單,但依然不便使用。蘇軍迫切需要一種生產更便利、成本更低的新型衝鋒鎗,特別是坦克乘員和支援步兵部隊需要一種更為緊湊的衝鋒鎗。當然,除了設計簡單、結構緊湊之外,新型衝鋒鎗最主要的特點還應該包括使用原材料少、生產工時短,適合在戰時大規模生產。
-
關於衝鋒鎗,我們全都說錯了!在中國,微衝不是微型衝鋒鎗!
例如我國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廣泛使用的50式衝鋒鎗,仿製於蘇聯ППШ-41波波莎,該槍就比較重,全重達到了七斤三兩,比目前現役的95式自動步槍還要重七兩。 到了60年代,國產第一代步兵武器普遍裝備部隊,新一代新型武器開始陸續設計,這時中國對衝鋒鎗的標準定義開始明晰。
-
武警精銳部隊已裝備國產新型衝鋒鎗
武警精銳部隊已裝備國產新型衝鋒鎗
-
芝加哥打字機:歷史上罕見的湯普森衝鋒鎗,以及背後的故事
湯普森衝鋒鎗曾經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武器之一,無論是在戰爭期間服役於軍隊,還是在美國禁酒令期間被黑幫大量使用,湯普森衝鋒鎗始終給武器歷史添加了「靚麗」的一筆。去年,美國密西根州的一個古董店展示出了很多歷史悠久的湯普森衝鋒鎗,其中有一些型號我們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包括一些試驗型的或者是一些特供版的湯普森。
-
二戰日本「爛槍輩出」,刺刀版100式衝鋒鎗,看一眼整個人都不好
該槍的整體性能還算不錯,在二十世紀初的日俄戰爭中也表現出較高的射擊精度。但是,同樣是在日俄戰爭中,30式步槍也暴露出一些缺陷,該槍沒有防塵蓋設計,風沙非常容易進入槍管進而導致步槍卡殼。在38式步槍出現之後,該槍隨即退居二線轉為訓練用槍。
-
特殊美式衝鋒鎗成國產戰爭劇頭號穿越者,用戶遍及全球直到新世紀
縱觀國內多年來諸多戰爭題材影視劇,總會發現一種造型獨特的衝鋒鎗屢屢出現在各類戰爭片中,以至於不少觀眾一提到衝鋒鎗腦海中就會閃現出其形象,這就是美國的M3衝鋒鎗。從M3系列衝鋒鎗真實的服役歷程來看,它的出現的確讓不少國產戰爭片給人嚴重不符合事實的感覺,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其應用範圍和裝備時間也的確堪稱輕武器中很少見的代表。
-
至今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斯特林衝鋒鎗
鑑於司登系列衝鋒鎗的缺陷,大英帝國極為迫切的要求研發一款新型衝鋒鎗取代其成為戰後英軍的制式武器以找回帝國失落的威嚴。 實測斯特林與MP5衝鋒鎗 (建議在WIFI下觀看)
-
緊湊精悍的近戰殺器-MP9衝鋒鎗丨火器
之前圖放錯,是這張才對。TMP衝鋒鎗。,左右手均可拉出操作。後將該槍的專利和生產版權賣給了以研製槍用消聲器起家的瑞士B&T布魯加-託梅公司(BruegerThomet)
-
衝鋒鎗中的「三傑」—各具特色
該款衝鋒鎗曾被音譯成「烏齊」或「烏茲」,它是以研發者以色列陸軍中尉烏茲·蓋爾的名字命名的。 烏茲衝鋒槍以其「大手槍」的外觀特點贏得了特種部隊的青睞,隨後的縮小版和手槍版也獲得了好評。雖然現在以色列國防軍已經在普通部隊撤銷了標準版木託的UZI衝鋒鎗,但該槍的摺疊槍託版卻風靡世界。
-
國產50式衝鋒鎗:志願軍近戰夜戰利器 曾伴隨邱少雲衝鋒
抗美援朝戰場上使用國產50式衝鋒鎗作戰的志願軍戰士。武器,是戰士的第二生命。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著一支槍身有數處明顯焦黑灼痕的國產50式衝鋒鎗。作為志願軍重要的單兵武器,國產50式衝鋒鎗早已退出我軍現役裝備序列,但它見證了人民軍隊不畏強敵勇於亮劍敢於勝利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承載著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仍能給我們以鼓舞和啟迪。抗美援朝戰場上使用國產50式衝鋒鎗作戰的志願軍戰士。
-
二戰中,美軍為何大量裝備M3衝鋒鎗,而淘汰了湯姆遜衝鋒鎗?
1941年6月,美國兵工總署輕武器發展處提出研製新型衝鋒鎗的要求,以取代湯姆遜衝鋒鎗。既然海德公司的M2已經無法繼續了,於是美國陸軍技術部只得重新開始新型衝鋒鎗的研發,於1942年10月,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設計師喬治·海德和費雷德克·桑普森合作研製出外形類似英國司登衝鋒鎗的T15式樣槍。同年T15式的改進型T20式在阿伯丁試驗場進行試驗。同年12月,美軍決定裝備該槍,並命名為M3式衝鋒鎗。
-
國產輕武器又更新一種!新型12.7毫米山地重機槍曝光,單兵即可操作
所以,新型大口徑機槍必須足夠輕便才能在山地機動、才能減少操作人員。所以,該槍是全球最輕的重機槍,沒有之一!考慮到89式已經是全球最輕的現役大口徑重機槍,該型號國產重機槍就蟬聯了全球最輕重機槍這一冠軍寶座。
-
二戰表現最好的衝鋒鎗:第2剛誕生時被嘲笑,後來人人搶著要
不過戰爭推動軍事科技的革新,今天我們來說說,二戰表現最亮眼的衝鋒鎗。 M1931衝鋒鎗:這是一把芬蘭打造出來的槍械,1939年的冬季戰爭,芬蘭軍隊為了應付入侵的蘇軍,從M26的基礎上革新出了這把槍,該槍非常適合沼澤以及叢林戰,這使得蘇軍吃盡了苦頭
-
千米精度0.9moa——國產新型12.7毫米高精度狙擊槍達世界領先水平
QBU10式12.7毫米狙擊步槍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湖南兵器輕武器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成功開發了國產新型12.7毫米高精度狙擊步槍。,同時還考核了該槍在有雨、雪、風等不同惡劣環境條件下的精度表現。
-
年度最新特工貼身武器出爐,瑞士B&T公司推出新型APC10衝鋒鎗
輕兵器愛好者展會準備日在靶場日中我們有機會到達B&T公司的展位來查看他們最新的衝鋒鎗產品——APC10衝鋒鎗,該槍口徑為10mm,而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10mm為最佳口徑。我體驗了該槍的射擊並且與B&T公司團隊的工作人員進行了交流以獲取更多的信息。
-
比利時維涅龍衝鋒鎗,用二戰前的風格設計戰後衝鋒鎗
維涅龍M2衝鋒鎗作為比利時在二戰後設計的衝鋒鎗,本身性能中規中矩,不過這款衝鋒鎗身上還殘留有明顯的原始設計,它更像是二戰技術向戰後新式衝鋒鎗技術的過渡型號。與同時期的衝鋒鎗不同,維涅龍M2衝鋒鎗整體尺寸相對較長,採用自由槍機工作原理,開膛待擊,拉機柄位於機匣左側,但它並不隨槍機一起運動,拋殼窗口由防塵蓋,可自動打開。該槍的槍管較長,這讓衝鋒鎗的精度得到了保證,尤其是半自動射擊時更加精確。
-
國產09式大口徑狙擊步槍性能仍與巴雷特差距明顯
當然,熱衷於追趕發達國家軍隊步伐,以期實現軍隊現代化的中國軍隊也對大口徑狙擊步槍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軍方與武器研製單位通力合作,先後研製出W03、M99等幾個型號的大口徑狙擊步槍,積累了研製經驗,其成果就是QBU09式12.7毫米大口徑狙擊步槍系統的誕生。
-
當代衝鋒鎗的鼻祖,屢次創下戰爭神話,難怪影視劇中明星都愛用
(MP40衝鋒鎗由MP38衝鋒鎗改進而來)到了1888年,德國兵工企業研發成功發射無煙火藥的彈倉式步槍,也就是著名的88式步槍,該槍被當時的德國選做制式步槍,該槍同時也是德國第一支使用無煙火藥的步槍。只是,在性能方面88式步槍並不是很突出,最初的88式步槍迅速暴露出「彈殼頸部在抽殼時容易斷裂、膛壓過大容易炸膛」等缺陷,而且,該型步槍的彈倉設計也不太好用。在其後,德國方面也對88式步槍進行了多次改進,而藉助這些改進經驗,德國最終研發出性能更好的98式步槍。
-
抗戰之中國軍隊衝鋒鎗
湯姆森衝鋒鎗該槍國內最早裝備孫中山的衛隊,後來閻錫山的山西兵工廠也仿造了數萬把,稱為「晉造衝鋒鎗」,該槍口徑11.43毫米,彈丸殺傷威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