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文廟 攝影-王秀清
大成門 攝影-馬健
初冬,萬物深沉,似在寂靜中積蓄爆發的力量。管城區東大街東段路北的文廟廣場上,這種暗藏的生機格外令人沉靜。
欞星門 攝影-王秀清
大成殿 攝影-王秀清
尊經閣 攝影-馬健
穿牌坊、過泮池,跨入大成門,都市的繁華與喧囂如水般隱去,與這座城市相伴千年的幽遠書香撲面而來——文廟的興建、儒學的傳播,為中國古代社會文明奠定了文化基礎,且影響至今,也給鄭州這座城市積澱下深厚的跋涉偉力。
大成門前兩側為名宦祠和鄉賢祠 攝影-馬健
在中國以及朝鮮、日本、越南、印尼、新加坡、美國等國家,至今保存有2000多座文廟。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年~75年)的鄭州文廟,是中國現存第二古老的文廟,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
鄭州文廟為總面積14畝的三進院落 攝影-王秀清
據明嘉靖《鄭州志》記載,漢初文廟佔地甚廣,建築布局嚴謹,規模宏大;到了元代,鄭州文廟按漢初文廟規模重修又略有增添,規模在文廟歷史上變成最大。元代文廟佔地37畝,有五進院落,東西配房200餘間。到了明清,文廟多次重修。
文廟內古井 攝影-馬健
名宦祠 攝影-王秀清
大成殿是文廟的核心建築 攝影-馬健
歷史進入公元21世紀,大成殿也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2月到2006年9月,鄭州文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修復。依據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舊制,復建了總面積14畝的三進院落,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東西牌樓、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尊經閣等。大成門前兩側,復建了名宦祠和鄉賢祠。大成殿前兩側,復建了東西廂房和東西廊廡,東廊廡為祈福廊,西廊廡為碑廊。尊經閣前兩側,也有東西廂房、古井亭等。大成門前建了文廟廣場,有助於市民更加親近歷史文化遺蹟。
復修後的鄭州文廟大氣穩重,典雅豐滿 攝影-馬健
一次次修復,一次次「祭孔大典」,猶如一聲聲呼喚;多次舉辦的成童禮、成人禮、敬師禮等活動,讓鄭州文廟「動」「靜」結合,「甦醒」在現代鄭州,散發出人文的迷人光輝。
古老的文廟煥發出新的生機 攝影-李焱
常有遊客到文廟「打卡」拍照 攝影-丁友明
文脈相繼是發展之根基,無論時局如何變幻,鄭州這片土地上,崇文尚學之風從未改變。
少年兒童在文廟參加國學教育經典誦讀活動
攝影-丁友明
鄭州文廟多次舉辦成童禮、成人禮、敬師禮等活動
攝影-丁友明
文廟裡又見儒雅書生 攝影-丁友明
沉寂千年之後,文廟又響起朗朗讀書聲 攝影-丁友明
古老的文廟真正「活」了起來 攝影-丁友明
鄭報全媒體記者 左麗慧 文
策劃 鄭州日報新媒體中心
編輯 王靜田
鄭州報業集團 鄭州日報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鄭州日報(ID:zzrbx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