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大尼姑庵,20000多名女子在這兒出家修行,它是哪裡?

2020-12-14 淺弋道歷史

文 | 淺弋道歷史

她們遠離塵世,在門閂緊閉的尼庵中苦讀經文、虔誠祈禱、恪守戒律、自我磨難,努力以一顆聖潔之心,去叩響她們理想中的「超然世界」之門

人人壓力巨大,人人自危,以至於很多人在夜深人靜時總是嚮往無憂無慮的一方淨土,比如今天所說的是中國最大的尼姑庵,此地有將近2萬多名女子在此出家修行。她們為何放棄大都市的喧譁生活來到此地苦練修行?她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

女子遠離世俗、青燈苦守,值得嗎

這個地方位於四川藏族自治區的一個草原,由川入藏,沿途風景清澈透亮、藍天白雲異常安靜,給人一種恍若隔世、身在天國的錯覺。在到達這片小島時,會看到成群修行的女僧人,此地被稱為覺姆島,也被稱為亞青寺

亞青寺在此地成立已有35年的時間,短短數年,在此聚集了兩萬餘人的尼姑,不得不說,中國幅員遼闊,在城市受苦受難想要解脫的女子不在少數。不要以為這個地區像電視劇中看到的那般清閒自在,覺姆島對女覺姆的戒律要求極為嚴格,我們來看一下她們的衣食住行便知一二!

衣:統一著裝、禁止私服

覺姆島女子嚴禁化妝常年穿著統一發放的僧服,如果有人違背戒律穿標新立異的衣服,必定會受到同伴的譴責、戒律的嚴懲。修行之人最忌浮躁,而統一著裝則是對覺姆島文化的認可,所以當你步入此地時,看到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紅色僧袍。

僧袍掩蓋了所有的差距,使眾生平等,也使得修行之人在此地有了新的人生開端。沒有地位之差沒有身份之別穿上這套紅色僧袍便是覺姆島人。

食:一日二餐、清湯寡水

接著來看一下她們的飲食,亞青寺的尼姑一天只吃兩頓全部吃素一年四季食物土豆青菜為主。

在早上誦經的時候,邊吃著油酥茶、餈粑邊誦經,誦經結束後,早飯也隨之結束,飲食相當清淡。

有人會非常好奇:難道她們不會去買其他食物來解饞嗎?能夠到覺姆島決定修行的人一定是下定了遠離世俗之心,她們不會違背清規戒律這是對自己信仰的坦誠,也是對自己決定的尊重

住:家徒四壁、粗糙簡陋

其次來看一下她們的住所,覺姆島尼姑的住房並非像電視劇中飾演的那般舒適,此地的每個覺姆都有一個紅色小房子。這些島上的小紅房子大多由薄木板搭建而成,是覺姆早、中、晚修行的閉關之地,這些小房子粗糙簡單,甚至帶有一定的風險係數。

由於做工粗糙,小房子經常會漏風漏雨,但這絲毫影響不了覺姆在此修行的定力。對她們來講,惡劣的環境只是為了更加磨練她們的毅力,在此修行是為了安度餘生、洗滌心靈。家徒四壁的小房子是他們在高原之上心靈的歸宿,不被世俗所累,不被俗世所擾。

行:嚴禁私行、嚴禁上街

最後來看一下她們的出行,覺姆島對覺姆的行蹤要求極為嚴格,島上有明文規定:

天黑之後,任何覺姆不得出行,不得逛街一旦被人發現蹤跡,會受到嚴重處罰,甚至被開除

晚上是人的欲望最旺盛之際,只有靜心打坐才能六根清淨。

在島上修行之人不能隨便與閒人搭訕也禁止男子踏足此地,如此單調乏味的環境,讓很多覺姆在此很快適應了惡劣的環境。

很多人會非常好奇:他們平時有收入嗎?覺姆島每個月會給每個尼姑發放兩三百元的念經,兩三百元雖然不多,但對於覺姆來講,她們用錢的地方甚少,不需購物不需逛街。

小結:

來這齣家的女子一定是經歷了萬念俱灰的事情,才會執意離開城市喧囂,去到覺姆島靜心修行,但凡有一點對城市的留念,誰會願意孑然一身、孤獨終老?

反觀覺姆們單調乏味的生活,她們守著孤獨找到了心靈的方向,覺姆的生活環境並非每個人都能忍受,孤獨是吞噬一個人的最佳武器,能夠長時間忍受孤獨、靜思己過實屬不易。

每個人的追求不同、信仰不同,有人希望枯燈獨坐尋得一方淨土,也有人希望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追逐名利。無論哪種人生,不留遺憾的人生才會適合自己。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大尼姑庵,2萬多女性在此修行,你知道在哪裡嗎?
    他自述自己當時的生活極為的奢侈,有暖涼雨三時宮殿輪換居住,但是因為有感於生老病死之苦釋迦牟尼放棄了優越的生活,而選擇了出家。釋迦牟尼佛一直以來都是眾信徒的信仰化身,也是佛教修行的榜樣。在出家之後釋迦牟尼,剃去鬚髮並去除飾物尋師訪道學習禪定,之後又投入了苦行,希望通過折磨肉體達到解脫。但是6年的苦行卻沒有帶來任何效果,最終他認為苦行不是正道因而放棄了。
  • 大型尼姑庵亞青寺,如今比丘尼人數高達兩萬,真是無法想像
    有供奉佛教的寺廟,也有供奉修行的尼姑庵,比如道源寺。雖然它的名字叫「寺廟」,但它確實有100多名比丘尼的尼姑庵。中國尼姑相當多,很多寺廟周圍都會有尼姑。因為在佛陀時代,有一種佛教僧侶被不法分子迫害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經常出現。此外,尼姑中充滿了軟弱的女性,她們保護自己的能力並不強。所以尼姑要靠和尚的保護,所以尼姑是和寺廟並排建的,彼此很近。
  • 我國最大尼姑庵有2萬多女性,天黑後必須遵守規定,多人堅持不住
    大家應該知道佛教不是從我國來的,但是對我國人民的影響很大。現在,我國大部分地方都有寺廟,有些地方有寺廟就有信徒,有修行者,一般我們所說的修行者是僧侶、女性被稱為修道女該寺被稱為亞青寺,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帶的草原。這個寺廟還有一個名字。
  • 我國最特別的寺廟,全寺都是尼姑,住持曾是一名空姐
    大家都知道,我國最大宗教就是佛教,佛教在我國的歷史悠久,早在漢代佛教文化就已經傳入我國。我國的佛家寺廟也非常的多,例如河南的少林寺,山西的五臺山,都是比較大也比較出名的寺廟。但是這些寺廟裡基本上都是和尚,很少有尼姑,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去看一座非常特別的寺廟,全寺都是尼姑,沒有一個和尚,你知道是哪裡麼?這所寺廟叫做竹林寺,位於徐州,也是徐州的八大古寺之一。竹林寺最大的特點就是從主持到僧侶,全部都是女性,也是我國第一座可供女性出家的寺廟。那竹林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統呢?這就要從它悠久的歷史說起了。
  • 中國有個「尼姑庵」,2萬尼姑同吃住,為禁慾望設「特殊」規定!
    現在我國有很多假和尚,他們住在商業化程度很高的寺廟裡,向來往的朝聖者討錢,所以他們不可能把全世界遊客口袋裡的錢都搜出來。以主持為主導的陣營甚至越來越多,但真正有和尚崇拜的寺廟卻很少。一般來說,男僧叫「寺」,女僧叫「庵」。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國最大的尼姑,這是一片真正的佛教土地。
  • 佛教和道教都有出家人,怎麼理解出家的行為,在家眾應該如何修行
    大迦葉尊者,梵名Maha^ -ka^s/yapa ,他的家庭非常的富裕,是摩揭陀國的大家族,父親尼拘盧陀竭波長者擁有的財富,據說超過了當時的國王頻婆娑羅。直到後來,悉達多太子悟道成佛,了生死、斷煩惱的真諦,創建了僧團,才有了佛教的出家制度。不過當時釋迦牟尼佛規定,但凡要出家,須徵求父母和妻子的同意,否則是不許他們出家的。
  • 寺,廟,宮,殿,觀,庵等建築有什麼本質區別
    它作為我國第一座寺廟,而且是官辦的,經書傳入我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漢朝時期西域以白馬馱經書而來,受到鴻臚寺的接待。後來我國第一座寺就有了寺的名號就做白馬寺。這個時候寺就多了一個意思,成為和尚供奉佛祖的地方。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代的大學,他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裡邊有藏經樓,相當於現在圖書館的作用。裡邊不僅有佛家經典,還有儒家,道家的經典。
  • 四川80後美女大學生出家,在修行中行醫治病,被稱:現代女濟公
    美女大學生出家為尼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比如在四川尼眾佛學院就聚集了上萬名的年輕尼姑,她們大多都是高校畢業的學霸,個個不僅才華橫溢、而且貌美如花,這些女子都是在某種機緣下接觸佛教,從而遠離世俗皈依佛門。雖然你見過許許多多年輕漂亮的尼姑,但你絕對沒有見過人長的漂亮,又精通醫術的尼姑。
  • 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一樣嗎?
    修行離不開生活十年前,她偷跑出去剃度出家,丈夫和家人經過努力還是找到了她,說家中孩子小,老人也需要照顧,勸她回去盡完責任,好說歹說她就是不想回家,氣的丈夫要一把火燒掉寺院。後來在其他師父的勸說下,農婦還俗回家了,十年後,孩子都大了,老人也走了,她又萌生了出家的念頭,丈夫見她心意已決,只好同意了。農婦聽說廬山腳下的西林寺是清淨的比丘尼道場,便千裡迢迢來到西林寺,卻被告知女人只能有一次出家的機會,若還俗就再也不能剃度了。
  • 這個尼姑奄有2萬人同吃同住,天黑後都要遵守規定!
    佛教自傳入中國以來,遍地開花,在我國發揮著重要作用。佛教與道教,儒教共同構成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也在我國歷史上留下了許多佛教瑰寶。如五臺山南禪寺,佛光寺等都是著名的佛教寺院。如今,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許多寺廟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我們都知道佛教中有男有女。
  • 亂世佳人韋尼子:當過太子妃,做過李世民的嬪妃,晚年出家當尼姑
    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男人只能有一個正妻,但是可以有若干個小妾。李世民的正妻,是秦王妃長孫氏。韋珪和韋尼子,只能做李世民的妾室。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登上了皇帝寶座。正妻長孫氏,理所當然成了長孫皇后。韋珪作為京兆韋氏的代表人物,成了排名第二的貴妃。韋尼子的封號,是排名第七的昭容。
  • 我們從甘孜縣出發前往中國最大尼姑寺——亞青寺
    最大的尼姑寺——白玉縣亞青寺早上8點,我們從甘孜縣出發前往中國最大尼姑寺——亞青寺。亞青寺,離甘孜縣城102公裡,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昌臺區阿察鄉境內,坐落在川藏公路北線之上,喇嘛阿秋仁波切建於公元1985年,是與色達佛學院齊名的大型修學地,屬於寧瑪派寺院。
  • 山東女學霸出家為尼,在4千米高原上修行,已歸隱8年,仍不想還俗
    在四川省甘孜縣海拔4300米的山上,有一座甘孜州最大的寺廟群色須寺矗立在那裡,其中一條色須河靜靜的流淌。2016年的時候,眾多的喇嘛在河邊迎接活佛的到來嗎,記者們也在邊上全力以待。而其中有一個小尼姑,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 我國最大的藏地尼姑庵,修行人以妙齡少女居多,夜晚必須遵守規定
    信仰是一個神奇的事物,它往往和宗教聯繫緊密。在我們國家,佛教的信徒非常之多,他們大多清心寡欲,為人良善,有的在寺廟中出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有的無法捨棄家庭,便選擇在家中修行,頤養身心。但是這只是我們理解的一般意義上的佛教徒,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卻存在著完全不一樣的佛教,例如藏傳佛教。
  • 中國最大的尼姑庵在哪?2萬名女性在此出家,天黑後卻不準進商店
    《佛語》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這句話完美的體現了出家人看破世俗,無欲無求的心態和追求,從公元496年,佛教傳入我國開始,距今兩千多年歷史長河中,一直繁衍不息,據統計,如今我國共有約3.3萬座佛教寺廟,僧尼將近30萬人。
  • 24歲出軌,51歲出家,這位尼姑如今98歲,仍然喝酒吃肉
    24歲出軌,51歲出家,這位尼姑如今98歲,仍然喝酒吃肉佛教對人類的影響是深遠的,在漢朝時期(比較靠譜的一種說法),佛教就從印度傳入中國。經過數千年的積澱發展,即使在今天佛教信徒也有非常多,甚至還誕生了許多文學形象,比較出名的就是活佛濟公了。和我們傳統印象中的佛教徒不同,濟公並沒有尊重清規戒律,他喝酒吃肉,每天都大快朵頤。不過這並不影響他為百姓們發聲,體恤疾苦,所以濟公也成為了備受大家愛戴的角色,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個人物同樣很傳奇,和濟公也有點像,同樣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 出家修行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很多人把「出家」想得太簡單了!
    我們習慣上將遁入空門的人稱為出家人,但是對於出家的本質是什麼卻沒有幾個人能懂。出家這一說法並非出自佛教,事實上它是古印度的一種傳統產物。在古印度佛教之前的主流宗教即婆羅門,其教義中將人的一生分為四大階段。
  • 日本尼姑真灑脫,出家前身邊男人不斷,出家後吃肉喝酒寫小說
    幼年的她受到了家庭良好的教育,高中畢業後進入了東京女子大學學習,在這裡的學習為她後來成為一名作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正是在東京女子大學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愛人——她的老師佐野淳,從此便開始了她較為傳奇的一生。而瀨戶內寂聽這個名字,則是在她51歲的時候於巖手縣平泉町的中尊寺出家後得到的。
  • 東南亞最貧窮的國家,女孩子吃不飽就去當尼姑,最小的尼姑僅5歲
    因為佛塔眾多,在緬甸大街小巷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和尚和尼姑,小尼姑不過都是豆蔻年華,正青春就削去了頭髮。當地的女孩子出家不僅可以為家庭減輕負擔,還可以享受免費的教育,緬甸人口拐賣現象嚴重,出家還可以避免被拐賣,不失為一個保護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