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淺弋道歷史
「她們遠離塵世,在門閂緊閉的尼庵中苦讀經文、虔誠祈禱、恪守戒律、自我磨難,努力以一顆聖潔之心,去叩響她們理想中的「超然世界」之門。」
人人壓力巨大,人人自危,以至於很多人在夜深人靜時總是嚮往無憂無慮的一方淨土,比如今天所說的是中國最大的尼姑庵,此地有將近2萬多名女子在此出家修行。她們為何放棄大都市的喧譁生活來到此地苦練修行?她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
女子遠離世俗、青燈苦守,值得嗎
這個地方位於四川藏族自治區的一個草原,由川入藏,沿途風景清澈透亮、藍天白雲異常安靜,給人一種恍若隔世、身在天國的錯覺。在到達這片小島時,會看到成群修行的女僧人,此地被稱為覺姆島,也被稱為亞青寺。
亞青寺在此地成立已有35年的時間,短短數年,在此聚集了兩萬餘人的尼姑,不得不說,中國幅員遼闊,在城市受苦受難想要解脫的女子不在少數。不要以為這個地區像電視劇中看到的那般清閒自在,覺姆島對女覺姆的戒律要求極為嚴格,我們來看一下她們的衣食住行便知一二!
衣:統一著裝、禁止私服
覺姆島女子嚴禁化妝,常年穿著統一發放的僧服,如果有人違背戒律穿標新立異的衣服,必定會受到同伴的譴責、戒律的嚴懲。修行之人最忌浮躁,而統一著裝則是對覺姆島文化的認可,所以當你步入此地時,看到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紅色僧袍。
僧袍掩蓋了所有的差距,使眾生平等,也使得修行之人在此地有了新的人生開端。沒有地位之差、沒有身份之別,穿上這套紅色僧袍便是覺姆島人。
食:一日二餐、清湯寡水
接著來看一下她們的飲食,亞青寺的尼姑一天只吃兩頓、全部吃素,一年四季食物以土豆、青菜為主。
在早上誦經的時候,邊吃著油酥茶、餈粑邊誦經,誦經結束後,早飯也隨之結束,飲食相當清淡。
有人會非常好奇:難道她們不會去買其他食物來解饞嗎?能夠到覺姆島決定修行的人一定是下定了遠離世俗之心,她們不會違背清規戒律,這是對自己信仰的坦誠,也是對自己決定的尊重。
住:家徒四壁、粗糙簡陋
其次來看一下她們的住所,覺姆島尼姑的住房並非像電視劇中飾演的那般舒適,此地的每個覺姆都有一個紅色小房子。這些島上的小紅房子大多由薄木板搭建而成,是覺姆早、中、晚修行的閉關之地,這些小房子粗糙簡單,甚至帶有一定的風險係數。
由於做工粗糙,小房子經常會漏風漏雨,但這絲毫影響不了覺姆在此修行的定力。對她們來講,惡劣的環境只是為了更加磨練她們的毅力,在此修行是為了安度餘生、洗滌心靈。家徒四壁的小房子是他們在高原之上心靈的歸宿,不被世俗所累,不被俗世所擾。
行:嚴禁私行、嚴禁上街
最後來看一下她們的出行,覺姆島對覺姆的行蹤要求極為嚴格,島上有明文規定:
天黑之後,任何覺姆不得出行,不得逛街,一旦被人發現蹤跡,會受到嚴重處罰,甚至被開除出島。
晚上是人的欲望最旺盛之際,只有靜心打坐才能六根清淨。
在島上修行之人不能隨便與閒人搭訕、也禁止男子踏足此地,如此單調乏味的環境,讓很多覺姆在此很快適應了惡劣的環境。
很多人會非常好奇:他們平時有收入嗎?覺姆島每個月會給每個尼姑發放兩三百元的念經費,兩三百元雖然不多,但對於覺姆來講,她們用錢的地方甚少,不需購物不需逛街。
小結:
來這齣家的女子一定是經歷了萬念俱灰的事情,才會執意離開城市喧囂,去到覺姆島靜心修行,但凡有一點對城市的留念,誰會願意孑然一身、孤獨終老?
反觀覺姆們單調乏味的生活,她們守著孤獨找到了心靈的方向,覺姆的生活環境並非每個人都能忍受,孤獨是吞噬一個人的最佳武器,能夠長時間忍受孤獨、靜思己過實屬不易。
每個人的追求不同、信仰不同,有人希望枯燈獨坐尋得一方淨土,也有人希望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追逐名利。無論哪種人生,不留遺憾的人生才會適合自己。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