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高僧臨終遺言,沁人心脾,讀懂讓人大徹大悟

2020-12-16 尋歷史真相

引言

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說起佛教,每個人都不陌生,現如今充斥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在中國,信奉佛教的人非常多,之所以信奉,主要是希望佛祖可以保佑人們健康平安。

有佛教,自然也有佛教文化,筆者最熟悉的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如果你對佛教文化了解多了,參透明白了,你的人生會多多少少跟著改變。

今天筆者給大家說一些這五大高僧的臨終遺言,從他們的遺言中就能學到不少。如果你仔細品味,你會發現每一句都發人深省,讓人大徹大悟。

第一句:李炳南的「一心不亂」

怎麼理解這句話?從廣義上講,就是讓人們一心幹一事,別幹這個想那個。現如今社會越來越複雜,很多人都會朝三暮四,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這就不行。還有,很多人經常被各種東西給誘惑,比如說錢、美色、權利等等。一旦被這些東西蒙蔽雙眼,自己的心算是徹底亂了,這樣沒有好結果。

所以說,人一定要堅守住自己的本心,切勿被俗世紛擾擾亂。

這句話應該能給很多人敲響警鐘。

第二句:印光大師的「淨土法門,別無奇特,只要懇切至誠,沒有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其實理解這句話很簡單,只要理解「懇切至誠」就都理解了。

其實不單單是在佛門要真誠真心,在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地方都應該這樣。只有真誠待人,人們才會真誠帶你,如果每個人都包藏禍心,那麼這個社會還有好嗎?人們還能生活嗎?

這都是從廣義上講,如果細分來講,講一天也講不完。

第三句:虛雲大師的「戒」

在佛教中,這個「戒」字說的應該就是不能觸犯戒律。但是放在社會上講,人們要戒的東西就比較多了,最簡單的說,每個人都不能觸及法律。再往深一點說,任何壞事都不能幹,像沉迷美色、遊手好閒、嗜酒如命等等。如果再往深處說,社會上充斥著各種誘惑,不能被誘惑蒙蔽雙眼。

所以說,這個「戒」字裡面有大智慧,這裡就不再詳細說明了。

第四句:宣化上人的「我從虛空中來,到虛空中去」

其實這句話讓貪財的人學習一下比較好。現如今很多人的價值觀都偏了,永無止盡的追求財富,覺得再多的錢都不夠花,真的是這樣嗎?真正內心世界豐富的人,根本不需要太好的物質生活來點綴,他們懂得適度,知道什麼叫「適可而止」。世間任何東西,任何事物,過了一定的度就都不好了。

安安穩穩,平靜安寧,腳踏實地,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第五句:六祖惠能大師的「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無無著」

其實這句話想要表達的就是希望人們能夠「放下」,這個放下包含太多方面,太多東西。就好比一段感情過去了,人們就應該放下了,很多人心裡就是放不下,一直沉浸在那段感情之後,這是對自己不利的,影響心理健康。

從另外一個方面講,放下才能更好地得到,如果一直拿著手裡不屬於我們的東西,屬於你的永遠不會來。

總的來說,這五位高僧的臨終遺言都是極具智慧的,如果仔細品讀,吸收裡面的養分,肯定能對你的人生有幫助。

現如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心越來越浮躁。從客觀的角度講,學習一下這樣的話語能夠淨化一下人們的心靈,讓我們的內心更加堅定,不至於在未來失去方向。

往期精彩內容

香港的「水管房」,每套11平米賣10萬,在內地會有人買嗎?

1977年與外星人同行的黃延秋,為何瞬間出現在千裡之外,怎麼解釋

為嫁給25歲小夥,60歲奶奶做整容手術,夫妻二人現狀如何?

白崇禧和蔣中正爭鬥了一生,晚年去臺灣後,日子過得怎麼樣?

童年記憶,生長在花瓶裡的「花瓶姑娘」,究竟是怎樣欺騙小孩的?

參考資料

《賜諡大鑑禪師碑》《高僧傳》《續僧傳》

申明

題/中國五大高僧臨終遺言,沁人心脾,讀懂讓人大徹大悟文/尋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中國五大高僧臨終遺言,每一句都發人深省,讓人大徹大悟
    談起佛教,想必對於廣大的中國人們來說並不陌生,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已經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裡。或多或少,大家都被佛教的一些思想所影響。在中國,也有很多人去信仰佛教,人們修建寺廟,在特定的節日去祈福,希望佛能夠保佑人們的幸福生活。
  • 楊玉環有兩處生理缺陷,一般人無法忍受,為何唐玄宗卻非常享受?
    對於一般人來說,這是讓人無法接受的,肯定是會想方設法遮蓋或者是治療,楊貴妃也不例外。伺候楊貴妃的宮女都深有體會,出於貴妃身份地位,她們不能說出去。但是,紙是包不住火的,這件事最終還是弄得人盡皆知。大唐盛世,有萬國朝拜,一些國家給大唐進獻的物品中就有香料。天寶年間,越南使者就進獻過「瑞龍腦」,這可是一種名貴的香料,不是隨便就能得到的。
  • 「中國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1990年一位老人臨終告誡
    哲學大師臨終留下一句話,千叮萬囑,將一本書視為中國崛起的依仗馮友蘭,這個名字背後,是近代中國的哲學光芒在閃爍,其留下的諸部哲學巨著,直到今天依舊影響著世人。直至臨終之前,他依舊心憂著中國的哲學未來,面對近旁子女的戀戀不捨,他卻心狠不顧,單留下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語罷,老人於1990年11月26日與世長辭,其留下的金口玉言卻值得世人警覺。
  • 7個被絞死的日本甲級戰犯,留下8句臨終遺言,一人祝福中國韓國
    7個被絞死的日本甲級戰犯,臨終遺言祝福中國的是誰,別的戰犯遺囑中說了什麼?日本是近代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準確地說,英國和法國等帝國主義只是扯下了大清臉上神秘的面紗,真正把中國拉下神壇且催動連綿恨意的,還是東瀛島國日本。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日本對中國人心理上造成的傷害是無法用語言去形容的,一個頭腦清醒的中國人是不會遺忘日本對中國曾經的侵略事實。
  • 古代唯一沒有缺點的皇帝,不殺一位開國功臣,臨終遺言讓人淚崩
    古代唯一沒有缺點的皇帝,不殺一位開國功臣,臨終遺言讓人淚崩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缺點,更別說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了,作為帝王,他們的錯誤很少有人敢於指出來,從夏朝開始算,中國一共歷經了20個朝代,而這些朝代的開國皇帝,往往沒少幹一件事情,那就是殺功臣,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後殺文種
  • 11位高僧大德臨終開示,極其珍貴的教言,醍醐灌頂!
    5、弘一大師弘一大師臨終絕筆寫下了「悲欣交集」四個字,交給侍者妙蓮師。「悲」是悲憫眾生,大師往生是一九四二年,當時日寇侵略中國,生靈塗炭,全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因此大師對於民眾無限的悲憫,「欣」是歡欣、喜悅於自己終於修成正果,往生極樂。大師臨終之前,還交待侍者五件事,其中之一:「 遺骸分為兩壇,一送承天寺普同塔,一送開元寺普同塔。
  • 王熙鳳為啥把秦可卿的臨終遺言拋之腦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秦可卿臨終的時候,給王熙鳳託了一個夢,她告訴王熙鳳,「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再富貴的家族都不可能永保長久,當王熙鳳問她該怎麼辦的時候,她也給王熙鳳提供了一個可行性方案。
  • 他是中國第一高僧,活了120歲,臨終給後人留一字,點醒無數世人
    《後漢書王英傳》、《後漢紀卷十》、《佛祖統紀》等史籍都記載了「漢明帝夜夢金人」的事情,漢明帝曾夢到西域的佛陀,因此遣使去天竺求佛經,佛教的一些得道高僧也開始頻繁來到中國,之後佛教在我國生生不息,即使經歷過多次的打擊,佛教在我國的依然十分巨大。
  • 日本板垣徵四郎,遺言提到中國,並為中國繁榮而祈禱
    在這麼多甲級戰犯中,只有7人被絞死。其他戰犯有的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有的在審判前因病死亡。被處決和絞死的甲級戰犯名單如下:武藤章、松井石根、廣田弘毅、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木村兵太郎和板垣徵四郎。這些是甲級戰犯,所以他們臨終前的遺言,引起了特別關注。如果對這七名戰犯的生平有所了解,你就會知道他們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犯下了無數滔天罪行。
  • 佛教高僧120歲圓寂,臨終前寫下一個字,至今沒有人能參透!
    當然,在這其中誕生了許多得道高僧,虛雲禪師便是其中一位。他出名不僅僅是因為禪學功底深厚,還有其120歲高齡,皆為人讚頌。所以很多人稱他為中國第一高僧。虛雲大師身世虛雲大師,法號古巖,字德清,50歲後自號為「虛雲」,並改字為「幻遊」。
  • 中國歷史名人的遺言,古龍先生的讓人想笑,仔細想想又覺得心疼
    出自《史記荊軻列傳》,因為歷史太久遠,能記錄到荊軻的遺言很少,這是最能表達他慷慨赴死之前的心情,也詮釋了他人生的豪情氣概。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絕命詞《垓下歌》,項羽被劉邦圍攻於烏江之畔,最終疲憊的項軍被屠殺殆盡,項羽在最後的自刎時刻,依舊情絲所繞。趙云:北上,北上,北上……。
  •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17字遺言,道出空城計的真相!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17字遺言,道出空城計的真相! 導語:諸葛亮的軍事指揮才能確實被演義吹噓過頭了,他治理內政和軍隊的能力的確讓人佩服,這一點可對標漢初的蕭何,但他和蕭何一樣,軍事水平就不如自己治理內政的水平了,此外他在戰場上還碰到了一個難纏的對手司馬懿,此人城府至深,隱於曹魏朝中數十年,一朝爆發,便奪取了曹魏江山,論陰謀,孔明不是他的對手。
  • 《銀護》導演解讀樹人格魯特臨終遺言,知道真相的網友集體淚奔
    還記得格魯特臨終時做了什麼嗎?他對著火箭喊出最後一句「我是格魯特」便灰飛煙滅了。有推特網友問《銀護》系列的「滾導」(詹姆斯·古恩),格魯特的臨終遺言作何解釋,滾導給網友們做了翻譯,瞬間讓所有人心碎成渣渣。他說,格魯特是在喊:「爸爸。」「爸爸」!天啊!滾導是嫌電影還不夠虐嗎?還要這樣虐網友!滾導,你滾!
  • 諸葛亮臨終前留下27字遺言,但姜維卻沒記住,否則蜀漢不會滅亡
    諸葛亮為蜀漢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兢兢業業,此時無聲勝有聲,《出師表》最後一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諸葛亮在臨死之前也在為蜀漢擔憂,留下了二十七字遺言,只為保蜀漢有再起之勢,可惜姜維並沒有重視諸葛亮的話,導致蜀漢滅亡。 諸葛亮臨終
  • 郭嘉臨終留下遺言:司馬懿必反!他是如何未卜先知的?
    郭嘉(170一207),字奉孝,穎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是曹操手下最年輕的智者,同時也是最詭奇的謀士。在郭嘉輔佐期間,曹操從沒有打過失敗的仗,更是為其出謀劃策,奠定了一統北方的基礎。郭嘉一死去,曹操的軍事成就便顯得乏善可陳了。
  • 一代梟雄的臨終遺言,雖令人不可思議,卻折射出了他的人世情懷
    曹操是個豁達的人,對於生死一類的事很看得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龜雖壽》)因此,當曹操到了魂歸極樂之時,應當有豪言壯語遺世才合情理。可是,曹操的臨終遺言透漏出的信息,昭示出的內涵,卻滿不是那麼回事。一、臨終《遺令》及後人評價。
  • 這些江湖大佬,在最後的遺言說了是什麼?
    人固有一死,分析一下金庸筆下那些江湖著名大佬們臨死之前會說些什麼話,是件挺有趣的事情。在善良的人們的心目中,那肯定應該是振聾發聵、黃鐘大呂的,比如「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之類。然而,現實總是無聊的。江湖大佬的精彩遺言往往只存在於人們的想像裡,真實的情況有時很糟糕。
  • 央視「鐵面美人」肖曉琳,55歲客死異鄉,臨終遺言讓人警醒
    「一個人真正的魅力,是幽默又不是逗比,是有趣又不低俗;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有才而不顯擺;是如春風拂面,自然妥貼,而又信手拈來。」這些話,我感覺對撒貝寧的評價很貼切,便拿來引用了。如今撒貝寧憑藉著自己的才華在主持界,演藝圈混得風聲水起,名聲鵲起,還是觀眾喜愛的幽默「段子手」。
  • 蘇軾寫一首千古奇詩,一般人只能讀懂3句,能讀懂4句堪稱高手
    蘇軾的生平大部分人都很了解,但我們還是簡單介紹下這首詩創作的背景:蘇軾先後娶了王弗、王閏之為妻,生下4個兒子,小兒子早夭,另外三個分別是蘇邁、蘇迨、蘇過。其中,蘇過出生於1072年,當時他父親蘇軾35歲,中年得子,本來應該開心。但蘇過長到7歲的時候,蘇軾碰上人生大劫「烏臺詩案」,差點被殺。雖然蘇軾僥倖逃過一劫,之後卻連連被貶,嘗遍了人世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