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第一高僧,活了120歲,臨終給後人留一字,點醒無數世人

2020-12-22 文史控

《後漢書王英傳》、《後漢紀卷十》、《佛祖統紀》等史籍都記載了「漢明帝夜夢金人」的事情,漢明帝曾夢到西域的佛陀,因此遣使去天竺求佛經,佛教的一些得道高僧也開始頻繁來到中國,之後佛教在我國生生不息,即使經歷過多次的打擊,佛教在我國的依然十分巨大。

虛雲大師被世人稱為是「中國第一高僧」,他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出生在福建泉州,原籍是湖南湘鄉,俗名為蕭古巖,他的父親蕭玉堂在清朝廷做官,官位不小。

相傳蕭古巖的母親顏氏和父親在觀音廟求子後,兩人同時夢見了一個身穿青袍的長鬚老者騎著老虎來到了他們的床前,還頭頂觀音,之後就懷上了蕭古巖。當時蕭玉堂已經40歲了,所以很寶貝這個孩子。

據《自述年譜》介紹,蕭古巖剛生下來時是一個肉團,顏氏受驚不輕因此去世了,第二天有個賣藥翁經過蕭家,就剖開了肉團,蕭古巖並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而蕭古巖是由庶母王氏撫養長大,庶母是個溫和的女人,對蕭古巖當成自己的親兒子一樣對待。

蕭古巖13歲時,他的祖母去世,蕭古巖便跟著父親送祖母和生母的靈柩回到湘鄉安葬,當時家中正在作佛事,蕭古巖第一次看到佛像經書、三寶法物就被深深地吸引了,4年後蕭古巖再捺不住內心所想,打算出走了。

不過蕭古巖的行動被蕭玉堂發現了,於是蕭玉堂在半途把蕭古巖抓了回來,還給蕭古巖娶了兩個妻子,希望蕭古巖因為男女之事不再出家,不過蕭古巖絲毫不貪戀女色,也不曾碰過兩個妻子。

1858年,蕭古巖再次離開家人,到了福建鼓山湧泉寺出家,次年受戒,當時他的父親蕭玉堂也派人四處打聽兒子的消息,蕭古巖擔心再次被父親抓回去,就隱居在山後的巖洞裡,之後聽到蕭玉堂告老返鄉回了湘鄉才回到寺內。

虛雲大師27歲離開了鼓山,先後在江浙名山大剎參訪耆宿,研習經教,參究禪宗,後又參訪陝西終南山、四川峨眉山、拉薩三大寺,並由西藏到印度、錫蘭和緬甸等國朝裡佛跡,這段修行期間,增加了虛雲大師的所見所聞。

1901年時,虛雲大師在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歸化寺講《圓覺經》、《四十二章經》,皈依他的人達到了三千多,大理的提督張松林因此親自帶著人,將虛雲大師迎接到大理府,在三塔崇聖寺講《法華經》,皈依者有數千人。

後來虛雲大師只身前往南洋,在南甸太平寺講《阿彌陀經》,在麻六甲青雲亭將《藥師經》,在吉隆坡靈山寺將《楞伽經》等,前後皈依者共有數萬餘人。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虛雲大師回到了國內,朝廷賜了虛雲大師紫衣、玉印,並賜封號為「佛慈弘法大師」,當時國內再次進行了對佛教的打擊,因為有虛雲大師,佛教並沒有因此消失,反而得到了復興。

1959年,120歲的虛雲大師圓寂,留下舍利數百粒,虛雲大師在死前,還寫了一字留給後人,即「戒」,點醒無數世人,不過平常人想要做到「戒」,也是非常難的。

他是中國第一高僧,活了120歲,臨終給後人留一字,點醒無數世人

相關焦點

  • 他是第一高僧,活了120歲,死前留給後人一個字,至今無人解破
    中國有三大思想派系源遠流長,一個是儒家思想,另一個是道家思想,最後一個是佛教思想。其中前兩個都是誕生於我國的文化,而佛教則不同。佛教是一種外來文化,最早是從印度傳入我國的。歷史上有許多位皇帝都十分尊崇佛教思想,這直接導致了佛教思想在後世的普及和傳播。
  • 近代第一高僧,活到120歲,曾預言蔣介石結局,圓寂時僅留一字
    在中國千年來的歷史上,儒釋道三家曾經互相排斥,又互相影響、融合。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而佛教通常被認為是「外來」。史料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一個叫景盧的博士弟子被派去出使大月氏,大月氏王授給他《浮屠經》,這算是佛教與中土最早的聯繫。
  • 佛教高僧120歲圓寂,臨終前寫下一個字,至今沒有人能參透!
    當然,在這其中誕生了許多得道高僧,虛雲禪師便是其中一位。他出名不僅僅是因為禪學功底深厚,還有其120歲高齡,皆為人讚頌。所以很多人稱他為中國第一高僧。虛雲大師身世虛雲大師,法號古巖,字德清,50歲後自號為「虛雲」,並改字為「幻遊」。
  • 中國第一高僧120歲圓寂,死前僅留下一字,這一字讓人傳了數十年
    上個世紀泉州一位120歲的高僧圓寂時只留下一個「戒」字,這一字便讓人傳了數十年,至今仍覺得受用非常,這個人就是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脈」的虛雲禪師。但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我們可以從這一字引申出其他的蘊意。戒,可以戒一切不好的習慣或者東西,戒一字雖小,但古往今來能戒、會戒的人又有多少。我們現在常說要戒酒、戒菸、戒賭等等詞彙,其實戒的根本在於控制自己的欲望,戒的根源在於控制自己,掌握自己,了解自己。
  • 活140歲的「藥王」孫思邈,臨終囑咐弟子:這個藥方不能留在世上
    孫思邈歷經了南北朝、隋朝、唐朝,活到李治在位時期去世,享年約140歲,雖然後世對具體年齡有爭議,但大家公認一點:孫思邈長壽。在古代,一般人能活70歲已經算長壽了,孫思邈的壽命能過百,與他的身份以及養生觀念有很大關係。民間常說「久病成良醫」,小時候的孫思邈身體狀況不佳,可能是風寒侵體之類的原因,他三天兩頭就發病,被抱著去看大夫。
  • 中國五大高僧臨終遺言,每一句都發人深省,讓人大徹大悟
    談起佛教,想必對於廣大的中國人們來說並不陌生,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已經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裡。或多或少,大家都被佛教的一些思想所影響。在中國,也有很多人去信仰佛教,人們修建寺廟,在特定的節日去祈福,希望佛能夠保佑人們的幸福生活。
  • 11位高僧大德臨終開示,極其珍貴的教言,醍醐灌頂!
    三點左右,妙真法師來了,大師對他說:「你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之後不再說話,只唇動念佛。近五點左右時,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西逝。4、茗山長老茗山長老法相茗山長老坐缸荼毗的時間是六月十日凌晨三時。此時,萬籟俱在沉寂之中。
  • 中國五大高僧臨終遺言,沁人心脾,讀懂讓人大徹大悟
    在中國,信奉佛教的人非常多,之所以信奉,主要是希望佛祖可以保佑人們健康平安。有佛教,自然也有佛教文化,筆者最熟悉的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如果你對佛教文化了解多了,參透明白了,你的人生會多多少少跟著改變。今天筆者給大家說一些這五大高僧的臨終遺言,從他們的遺言中就能學到不少。
  • 釋永信是得道高僧,為何世人對他卻毀譽參半?老梁的解釋一針見血
    釋永信是得道高僧,為何世人對他卻毀譽參半?老梁的解釋一針見血武漢疫情肆虐大地之際,釋永信帶領下的少林寺,秉承千年傳統,向湖北防疫一線捐贈了100萬隻口罩。此番善舉可謂是大手筆,釋永信不愧是得道高僧。除此之外,釋永信最大的功績莫過於讓少林名揚天下,弘揚了少林文化,令少林功夫成為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一面旗幟。然而,輿論對於釋永信並不怎麼友好,世人對他的評價是毀譽參半。緣何會出現這種情況?老梁的解釋可謂一針見血。釋永信俗名劉應成,安徽阜陽潁上縣。阜陽與河南頗有淵源,地緣文化上還是比較接近的。從小到大,小劉對於少林武功傾心不已。
  •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照片:活到04年,臨終前說一句話,讓世人敬佩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照片:活到04年,臨終前說一句話,讓世人敬佩 2004年8月9日百位弔唁者在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了清朝的最後一位格格愛新覺羅韞歡(又名金志堅)。這是一位有著極為尊貴出生的格格,她是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最年幼的妹妹、是醇榮王府最受寵的七格格。
  • 4位大師的臨終絕筆,有的作品隨性灑脫,有的名言讓後人受用一生
    4位大師的臨終絕筆,有的作品隨性灑脫,有的名言讓後人受用一生我們都無法逃脫死亡,即便是偉人,也必須要面臨死亡,而一些大師,他們的死亡往往會給他們的藝術作品增添更高的的價值。這些作品經過時間的流傳,後人的瞻仰,跨越歷史更加顯得珍貴。當然一些出名的作家隨便一幅畫作就是價值連城,然而他們臨終之前的最後一幅作品往往更加值錢。民國時期多大家,王國維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生於晚清,成於民國。他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接受西方思想的偉人,並且用西方思想論述中國文化,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 杭州靈隱寺一副對聯,已懸掛1700年,點醒無數世人,助其走出困境
    《楹聯叢話》中記載,對聯最早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有一年新春之時,他為了祈福國家興旺人民安康,在宮殿的門上寫下了兩句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因這兩句詞分兩列而題,就按照其形式形成了今天的上下聯。雖然後蜀並沒有像孟昶所期望的那樣昌盛繁榮,但這對楹聯卻載入史冊保留了下來。
  • 101歲的老僧,講了一個小故事,點醒了無數人!
    五臺山上住著一位101歲的老僧,老僧喜歡講故事,一日,老僧給弟子們講了一個小故事,點醒了在場的所有人,希望這個小故事也能點醒你。老僧對弟子們說: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裡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古印度有一位富商,他娶過四個妻子,富商最疼愛他的第四個妻子,因為這個妻子年輕貌美,富商願意花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在這位妻子身上。富商娶的第三個妻子,也很溫柔賢惠,富商平時也經常喜歡帶這個妻子,出去參加各種活動。富商娶的第二個妻子,性格很好,懂得如何照顧人,富商回到家中總是喜歡跟這個妻子交談,很少跟另外三個妻子在一起。
  • 虛雲禪師活了120歲,圓寂時得到數百粒舍利子|百家故事
    他是一名出家人,出生在清道光二十年,活了120歲,在他圓寂的時候得到五色舍利子數百粒。他的一生都充滿了傳奇色彩,同時為我國的佛教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個人就是虛雲禪師。在他13歲那年,祖母去世了,他跟隨父親將祖母運回老家湘鄉安葬。在老家,父親請了法師來家裡做法事,當虛雲看到那些佛像經書、三寶法物的時候,心裡感到非常的親切,越看越喜歡看。在他十七歲的時候,獨自一人偷偷離開家鄉準備去南嶽衡山出家。走到半路的時候被家裡人追了回來。
  • 中國古代公認的5位神醫,第一名活到120歲!他們長壽的秘訣是?
    上至君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並且,人類對長生的追求也簇生了一些修仙得道的神話故事,如嫦娥奔月、八仙過海、茅山道士等等,凡人修仙的神話故事更是在古代自成一體,受無數人追捧。而中國古代名醫們也總結出了豐富的養生經驗,他們不僅醫技精湛,還躬身示範,保健有方,活到了在當時堪稱傳奇的年齡。
  • 蘇軾臨終絕筆詞,用廿八字寫盡人生禪意,後人卻只懂前三句
    他從從汴梁城一路經過黃州、常州、杭州,最遠達到海南的儋州。蘇軾是一個有著早期智慧的年輕人。他年輕時考上了科舉。他的兩個妻子王弗和王閏為他生了四個兒子。1072年,當時35歲的蘇軾很高興有了兒子蘇過。7年後,42歲的蘇軾正值壯年。原本,原本正是幹事創業的黃金時期,卻趕上了震驚宋史的「烏臺詩案」。蘇軾逃脫了牽連,只得到了貶謫流放的懲罰。蘇軾沒想到烏臺遭貶被降職22年。
  • 「中國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1990年一位老人臨終告誡
    哲學大師臨終留下一句話,千叮萬囑,將一本書視為中國崛起的依仗馮友蘭,這個名字背後,是近代中國的哲學光芒在閃爍,其留下的諸部哲學巨著,直到今天依舊影響著世人。直至臨終之前,他依舊心憂著中國的哲學未來,面對近旁子女的戀戀不捨,他卻心狠不顧,單留下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語罷,老人於1990年11月26日與世長辭,其留下的金口玉言卻值得世人警覺。
  • 120歲大師天天吃素,營養不良卻長命百歲!美專家:青菜也是長壽藥
    在人均壽命35歲,「人活七十古來稀」的中國古代,寺廟卻如流水線一般,量產高壽僧人。有統計記載,古代僧人的平均壽命為67歲,其中不少高僧突破了90歲。例如青定大師97歲,廣欽大師95歲,趙樸初大師93歲、李炳南居士96歲。 而其中壽命最高的、最富傳奇色彩的,當屬虛雲禪師,活了120歲。
  • 中國曾經的賭王:賭術被全世界賭徒奉為聖經,臨終四個字告誡後人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98,閱讀約3分鐘誰是中國賭王?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澳門賭王何鴻燊。其實還有一個賭王,名氣可能達不到何鴻燊,但他卻被視為真正的賭王,他的賭技被全世界賭徒視為聖經般的存在。
  • 邯鄲寺廟一高僧屍身千年不腐,X光線儀器檢測後,結果出乎意外
    他是歷史上的第五代譯經僧,所謂譯經僧,就是從印度遠道中國來傳播佛教的高僧。慈賢法師相傳生於印度的摩揭陀國,歷史破碎地拼湊出了關於他的故事。宋朝時期,慈賢法師從印度出發來到了契丹,契丹人民非常的尊敬慈賢法師,他被契丹人民稱為國師,因為他傳授的佛法深受人們尊敬,慈賢法師也在契丹留下了不少有關佛法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