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瑞典時間10月5日11時30分(北京時間17:30)公布。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該獎項每年頒發一次,用於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諾貝爾本人對實驗生理學很感興趣,並想為那些通過在實驗室的科學發現而取得的新進展設立獎項。
一、透過數據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16人次
據諾貝爾獎項官方網站數據顯示,自獎項設立的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110次,總計219人次獲獎。與同年設立的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相比,獲獎人數是最多的。
21年
距離上一次獲獎者獨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經過去了整整21年,那還是1999年,本世紀還無人能單獨獲獎。而在已頒發的110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有39人單獨獲獎,33人和一位同仁獲獎,38次出現三人同時獲獎。
32歲
截至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最年輕的獲獎者是加拿大的弗雷德裡克·班廷爵士,1923年獲獎時只有32歲。他和同事英國生理學家約翰·麥克勞德的獲獎原因是在研究糖尿病治療方法時合成了可以控制血糖的注射劑人造胰島素。
87歲
年齡最大的獲獎者是美國病毒學家佩頓·勞斯,1966年獲獎時已經87歲高齡。他和同事哈金斯的獲獎原因是發現了勞斯腫瘤病毒,這種病毒至今仍是癌症研究中的重要實驗材料。
32次被提名
諾獎界的「小李子」: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被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2次,但一次都沒有獲獎。
12位女性
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16位獲獎者中,有12位是女性。而其中最為中國人熟知的就是2015年的獲獎者屠呦呦了,她因發現青蒿素而獲獎,而這種物質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還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此外,唯一一位單獨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是芭芭拉·麥克林託克,她於1983年獲獎。
1位獲獎者去世後獲獎
從1974年開始,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定,除非在諾貝爾獎宣布後死亡,否則獎項不能在死後頒發。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後,人們發現其中一位醫學獎得主拉爾夫·斯坦曼在三天前去世。諾貝爾基金會的董事會檢查法規後,諾貝爾委員會決定遵循誠信原則,仍將該獎項授予他。
1人被當局強制拒絕頒獎
阿道夫·希特勒曾禁止三位德國諾貝爾獎得主接受諾貝爾獎,其中包括193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哈德·多馬克。他們都可以獲得諾貝爾獎文憑和獎章,但不能獲得獎金數額。
二、獎牌什麼樣?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章的正面與物理學、化學及文學獎獎章相同,都鐫刻著諾貝爾的浮雕像,但獎章的背面是獨特的。由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授予的獎章背面的圖案是「一位醫學天才在她的膝上放著一本打開的書,為了給生病的女孩解渴,正在收集從巖石上湧出的水」。獎章上刻的話取自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翻譯為「發明使由藝術裝飾的生活更美好。」
三、爭議
評定標準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應授予在前一年度,賦予人類最大的利益;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內作出最重要發現的人。遺囑中的關鍵詞是發現和對人類最大的好處。在與諾貝爾基金會章程的準備工作中,對這些詞的實質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但是,最後沒有提供任何準則。因此,如何在挑選獲獎者時應用這些術語,就取決於頒獎機構了。基礎科學領域的發現比臨床醫學領域的發現更容易定義。另一方面,對人類最大的好處往往在臨床醫學中比在基礎研究中更明顯。發現被定義為新知識的突然而顯著的增長,而不是知識的穩定增長。因此,獎勵的是具有高度原創性的科學突破,而不是終身成就。
獲獎者數量的限制
1968年頒布的條款規定:任何諾貝爾獎項的獲得者都不得超過三人,這引起了廣泛的爭議。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得主多於一人已呈上升趨勢。在上世紀前50年共有59人獲得該獎,而1951至2000年期間,共有113人獲獎。進入本世紀,還從未有人單獨獲獎。而當前的生物醫學研究更多的是以團隊進行而不是由個別科學家單獨進行,使得不太可能是任何一個科學家,甚至一些科學家,是某一研究發現的主要貢獻者;這也就意味著當一個獎項的提名可能有超過三名參與者時會被自動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