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是誰?

2020-12-19 紅網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頒發給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科學家。

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2020年醫學諾獎得主,他們都是誰?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哈維·奧爾特(Harvey James Alter)。

哈維·奧爾特(Harvey James Alter),1935年生於美國紐約。在20世紀70年代,奧爾特與其研究小組證明,大多數輸血後肝炎病例不是由甲型和B型肝炎引起的。通過對黑猩猩的傳播研究表明,最初由稱為「非甲非B肝炎」的新型肝炎引起的感染,且病原體可能是病毒。也因此,奧爾特曾被授予美國「公共衛生服務傑出服務獎章」,以及2000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

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病毒學家。對C型肝炎的發現有助於HCV診斷試劑的快速開發,僅在美國,抗體測試每年至少預防了四萬例新發感染。2013年,他成為第一個拒絕領取蓋爾德納國際獎的獲獎者,在談及原因時表示,這是因為該獎項沒有頒發給團隊中另外兩名重要研究人員奎·利姆·喬(Qui-Lim Choo)和喬治·庫(George Kuo)。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

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生於1952年,是美國病毒學家,洛克菲勒大學病毒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C型肝炎病毒。他與Ralf FW Bartenschlager和Michael J. Sofia共同獲得2016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肝炎——人類健康的全球威脅

肝炎(hepatitis),是希臘語中的「肝」和「炎症」一詞的組合。肝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但酗酒、環境毒素和自身免疫疾病等也是重要的原因。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人們發現主要有兩種類型的傳染性肝炎。第一種成為A型肝炎(hepatitis A),其通過被汙染的水或事物傳播,但對患者幾乎沒有長期影響。第二種類型主要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因為可以導致慢性疾病,並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這種類型的肝炎威脅更嚴重。這種類型的肝炎是隱性的,因為健康個體在感染之後,可能會經過許多年才會顯現出嚴重的併發症。血源性肝炎與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相關,每年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一百多萬人死亡,從而使其成為與HIV感染和結核病相當的全球性健康問題。

有史以來的第一次,C型肝炎病毒現在可以被治癒。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們的發現,揭示了慢性肝炎其餘病例的病因,並使得血液檢查成為可能,新的藥物也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為抗擊血源性肝炎作出決定性貢獻的三位科學家。血源性肝炎是一種主要的全球健康問題,會導致世界各地的人罹患肝硬化和肝癌。

Harvey James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的重大發現使我們能夠鑑定一種新的病毒——C型肝炎病毒。在他們的工作之前,儘管A型肝炎和B型肝炎病毒的發現至關重要,但大多數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然無法解釋。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其餘慢性肝炎病例的原因,並使驗血和新藥物成為可能,從而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新聞多一點: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5年獲獎者

2019年,美國癌症學家威廉·喬治·凱林、英國醫學家彼得·約翰·拉特克利夫,以及美國醫學家格雷格·倫納德·塞門扎,憑藉他們革命性地發現細胞在分子水平上感知氧氣的基本原理。

2018年,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憑藉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獲得諾獎。

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憑藉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獲獎。

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憑藉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獲獎。

2015年,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憑藉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獲獎。

背景:數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至今已頒發了一個多世紀。那麼你了解這一獎項背後多少有趣的數字呢?

110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頒發110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一獎項很少頒發。未頒獎的9個年份分別是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

除戰爭之外,正如諾貝爾基金會章程中所描述的那樣:如果所有被提名者的成就都未達到獲獎標準,那獎金將保留到下一年。如果下一年依然沒有符合獲獎標準的成就,那麼獎金將會存入基金會儲備資金中。

一對「父子兵」: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有一對「父子兵」——1959年獲獎的阿瑟·科恩伯格和2006年獲獎的羅傑·科恩伯格。

兩對「夫妻檔」:除了「父子兵」,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歷史上,還曾有兩對「夫妻檔」共同獲獎:美國科學家卡爾·科裡、格蒂·科裡夫婦因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應而獲1947年生理學或醫學獎;2014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的挪威科學家梅-布裡特·莫澤和愛德華·莫澤也是夫妻。

「三分天下」:按照諾貝爾基金會的規定,諾貝爾獎的某一獎項可以同時授予兩項成就以及最多三位獲獎者。截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分配大致「三分天下」:39次由一人獨得,33次由兩人共享,38次由三人分享。

32歲和87歲:截至2019年,共有219人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最年輕的得主是加拿大醫生弗雷德·班廷,他因發現胰島素於1923年獲獎,時年32歲;最年長的是美國病毒學家弗朗西斯·佩頓·勞斯,他於1966年獲獎時已87歲。

12位女性得主:截至2019年,在219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女性有12位,其中美國遺傳學家巴巴拉·麥克林託克是唯一一位獨得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女性科學家。2015年獲獎的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

32次提名未獲獎:因著作《夢的解析》而名揚世界的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32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提名,但終生未能得獎。此外,迄今還沒有一名科學家在一生中能兩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紅網綜合)

相關焦點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被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美國)、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美國)共同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
  • 三名美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2日電(記者李驥志 付一鳴)瑞典卡羅琳醫學院2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何頒給這3人
    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他們鑑定出一種新型病毒,即C型肝炎病毒,從而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日揭曉,獲獎者是三位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過程中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
  •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三位美國科學家分享這一殊榮
    央廣網北京10月3日消息(記者邢斯嘉 李行健 見習記者苗霖)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北京時間昨天傍晚,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美國科學家分享這一殊榮。兩年前,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亞洲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女科學家,也讓這個獎項被更多中國人所了解。屠呦呦是因為發現了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而得獎。今年,這三位科學家又是因為什麼得獎呢?為了搞明白這個問題,昨晚,央廣記者多方求教,用了近四個小時,力求給大家做靠譜兒的翻譯。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C肝病毒」發現者
    2020年諾獎的不同日前,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爾斯·海肯斯滕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將不再舉行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獲獎者將瑞典駐相關國家大使館或獲獎者所在大學被授予獎牌和證書,屆時,主辦方將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線上直播頒獎儀式。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附過去5年得主名單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深度解讀!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17:30,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Harvey J. Alter、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Michael Houghton和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Charles M. Rice因發現了C肝病毒而獲得此獎。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免疫學家艾利森和本庶佑獲獎
    北京時間10月1日17時30分許,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與日本的本庶佑(Tasuku Honjo) ,以表彰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的獎金。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意義何在?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獲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近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 龍雲 科技日報記者 房琳琳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諾貝爾委員會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在斯德哥爾摩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J·阿爾特(Harvey
  • 一文讀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本世紀尚無人能單獨獲獎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瑞典時間10月5日11時30分(北京時間17:30)公布。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該獎項每年頒發一次,用於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32次被提名諾獎界的「小李子」: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被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2次,但一次都沒有獲獎。12位女性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16位獲獎者中,有12位是女性。
  • 重磅解讀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位C肝病毒發現者獲獎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給了三位在血源性肝炎研究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血源性肝炎是一種全球人群所面臨的健康問題,其會導致很多人患上肝硬化乃至肝癌。
  • 英美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
    Rice),以表彰他們對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 今年的諾貝爾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他們在對抗血源性肝炎方面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血源性肝炎是全球重大的健康問題,導致全世界人們患上肝硬化和肝癌。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三位獲獎者分享約合760萬元人民幣
    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 三位分別來自瑞士、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新華社快訊:三位分別來自瑞士、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因在冷凍電子顯微術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三名美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3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以表彰他們為「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
  • 從果蠅處見微知著——記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 從果蠅處見微知著——記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記者彭茜 李驥志  一隻小小的果蠅體內,竟有揭示人類生物鐘機制的基因密碼。  三位「40」後美國科學家歷時幾十年,從果蠅處見微知著,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為Harvey J. Alter, Michael...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為Harvey J. Alter, 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
  • 英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 10 月 5 日下午 5 點 30 分,2020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結果揭曉——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此獎項頒發給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eal Houghton)、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對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
  • 生物節律研究,揭開人類生物鐘的秘密——解讀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新華網上海12月10日電 今日,由上海市科協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及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的「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科普報告會」在滬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裡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