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名科學家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央廣網北京10月4日消息(記者王宗英)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三位分別來自瑞士、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因發展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獲獎。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1/4) "← →"翻頁
-
剛剛,兩位女科學家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授予了三位美國化學家:即斯坦福,穆爾、威廉·雷華德斯坦和克裡斯廷·波默·安芬森。2002年Nobel化學獎分別表彰了兩項成果,一項是約翰·芬恩與田中耕一「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確認和結構分析的方法」和「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他們兩人將共享2002年Nobel化學獎一半的獎金;另一項是瑞士科學家庫爾特·維特裡希「發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術測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的方法」,他將獲得2002
-
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
其中,最年輕的化學獎得主是法國物理學家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他在35時與其妻子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最年長的化學獎得主是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他因對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在97歲時與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古迪納夫也是目前所有諾獎獲得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
因「基因編輯」兩位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歷年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化學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從1901年至2017年,共頒發了109次,擁有178位獲獎者。2012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萊夫科維茨和布萊恩克比爾卡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馬丁卡普拉斯、麥可萊維特和阿里耶瓦謝勒,以表彰他們在開發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方面所做的貢獻。
-
用物理學家的才思推動生物化學革命——記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 用物理學家的才思推動生物化學革命——記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記者楊駿 李驥志 張家偉 見人所未見的世界,一直是科學探索的一個目標。但如何去見呢?理論在先,還是工具改進在先? 比如量子理論,是典型的概念帶來實踐和認知革命,而工具改進是否也會帶來類似革命?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將分享獎金760萬人民幣
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2018年,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以及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憑藉在雷射物理學領域的突破性貢獻獲獎。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憑藉在發現引力波方面取得的成就獲獎。2016年,三名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憑藉在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方面的理論發現獲獎。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中新網10月9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9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成為今年的諾獎得主,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
-
2名女性分享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近10年這些人曾獲獎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 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於1901年,截至2019年,共頒獎111次,有183人獲獎。
-
百年諾貝爾化學獎:97歲獲獎最勵志,獨享才是常態
2019年諾貝爾獎化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美國化學家約翰·古德伊納夫(John Goodenough)、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以及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因在鋰電池發明道路上所做的奠基性貢獻,榮獲去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過去幾十年裡,只有屈指可數的發明徹底改變了整個世界,其中就有鋰電池的一席之地。
-
2015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諾貝爾化學獎是諾貝爾獎的一個獎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從1901年開始負責頒發。歷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01年--1910年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發現了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溶液滲透壓。1902年:赫爾曼·費歇爾(德)合成了糖類和嘌呤衍生物。
-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三位美國科學家分享這一殊榮
央廣網北京10月3日消息(記者邢斯嘉 李行健 見習記者苗霖)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北京時間昨天傍晚,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美國科學家分享這一殊榮。兩年前,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亞洲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女科學家,也讓這個獎項被更多中國人所了解。屠呦呦是因為發現了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而得獎。今年,這三位科學家又是因為什麼得獎呢?為了搞明白這個問題,昨晚,央廣記者多方求教,用了近四個小時,力求給大家做靠譜兒的翻譯。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剪刀。這也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被兩位女性科學家共享。
-
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3位科學家揭開宇宙最黑暗的秘密
另外一半共同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因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三人將共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那麼,這三位科學家都有哪些貢獻?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劉四明和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謝懿。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一文看懂「基因剪刀」是什麼?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綜合自中國新聞網、參考消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果殼、e公司官微、愛範兒、公開信息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
-
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是誰?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頒發給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科學家。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
2020年諾貝爾物化生三大獎8位得主,5個美國人,2人獲李嘉誠資助
今年三個獎項得主一共有8人,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人、諾貝爾物理學獎3人、諾貝爾化學獎2人,下面是獲獎人國籍及獲獎理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3人:哈維·阿爾特(美國)、麥可·霍頓(英國)和查爾斯·賴斯(美國);獲獎理由:發現C型肝炎病毒。
-
諾貝爾化學獎近5年得主
諾貝爾化學獎近5年得主 澎湃新聞 2020-10-07 17:08 來源:澎湃新聞
-
三名美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2日電(記者李驥志 付一鳴)瑞典卡羅琳醫學院2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
-
憑藉重寫生命密碼的「基因剪刀」 她們成為諾貝爾化學獎第一組聯合...
瑞典當地時間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安妮·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因「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共同獲此殊榮。▲化學獎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