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重寫生命密碼的「基因剪刀」 她們成為諾貝爾化學獎第一組聯合...

2020-12-19 紅星深度

瑞典當地時間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安妮·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因「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共同獲此殊榮。

▲化學獎揭曉。圖據諾獎官網

八年前,兩位女科學家聯合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好用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通過這一技術,研究人員能以極高的精準度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業界公認,「基因剪刀」是分子生物科技的革命性技術,可用於植物育種、創新性癌症治療方法,還可能讓遺傳性疾病的治癒最終夢想成真。正如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戈蘭·漢松(Gran K. Hansson)所言,今年的化學獎是關於「改寫生命密碼」。

▲「基因剪刀」。圖據諾貝爾獎官網

然而,這一基因編輯技術還有一個尚未解決的專利權之爭。

切開DNA的「魔剪」

沙爾龐捷於1968年出生於法國,目前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MPUSP)教授。杜德納於1964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目前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教授。

▲杜德納。圖據美國加州大學官網

2011年,在共同參加一個會議期間,兩人在波多黎各一家咖啡館裡初見,隨後開始合作,並於次年發表了關於CRISPR技術這一重大發現的研究。據《科學》雜誌報導,沙爾龐捷和杜德納在2012年6月28日發表於《科學》的一篇研究中確認,她們所設計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Cas9是一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能在DNA的特定部位「定點」切開口子。

在論文中,她們也指出將來有潛力利用這個系統,對基因組進行編輯。很快,她們這一發現在其他科學界同仁的努力下迅速發展,並成為全球實驗室裡最常用的基因編輯技術。

▲沙爾龐捷。圖據MPUSP官網

事實上,在發現CRISPR技術之前,業界已經有了很多基因編輯方法,但那些方法耗時、麻煩而且昂貴。CRISPR技術不僅簡單快速,還是第一個能讓研究人員在同一個實驗中編輯好幾個基因的工具。

鑑於操作簡便又高效,CRISPR技術如風暴般席捲全球,成為最熱門的新一代基因組編輯工具。與TALENs(轉錄激活樣效應核酸酶)或ZFN(鋅指結構域核酸酶)等方法相比,CRISPR不僅能精確有效地編輯人類幹細胞,並且在實驗的所有靶基因上具有更顯著的效應。構建一隻轉基因小鼠,使用傳統的基因編輯方法需要耗時半年,而使用CRISPR技術,幾個星期就能搞定。

CRISPR專利之爭

據《科學》雜誌報導,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都以為美國布羅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華人科學家張鋒團隊可能會分享這一獎項。

事實上,儘管沙爾龐捷和杜德納的文章為CRISPR作為基因編輯工具的應用奠定了基礎,但該文章僅驗證了該系統剪切游離DNA的能力,而CRISPR系統能否在細胞內剪切DNA,成了另一個急需驗證的問題。

6個月後,201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張鋒在《科學》上發表論文,宣布用CRISPR-Cas9系統首次實現對小鼠基因的編輯,並確認它能在幾周內建立起小鼠的疾病模型。

▲杜德納(左)與沙爾龐捷。圖據雅虎新聞

而另一方面,儘管沙爾龐捷和杜德納團隊在2012年5月25日就提交了保護CRISPR技術的專利申請,但七個月後提交專利申請的張鋒卻率先拿到了專利授權。2016年1月,杜德納所在的加州大學要求對張鋒所在的布羅德研究所的最早專利以及另外11項專利進行專利幹涉,從而引發了著名的CRISPR專利大戰。

今年9月10日,這場激烈的專利戰似乎出現了「贏家」:美國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PTAB)裁定,布羅德研究所在其已獲得的CRISPR系統在真核細胞中的應用專利上擁有「優先權」,這包括了具有潛在利好前景的實驗室或直接在人身上培養人體細胞方面的應用。但這一裁決也認證了加州大學團隊(CVC團隊)發明了CRISPR這套技術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而CVC團隊的核心人物就是沙爾龐捷和杜德納這兩位女科學家。

加州大學在一份聲明中稱,「依舊有信心,PTAB最終會認證沙爾龐捷和杜德納團隊最早發明了真核細胞中的CRISPR-Cas9技術」,而布羅德研究所則呼籲雙方達成「和平條約」。儘管很多人都期待雙方能達成協議,但相關專家表示「可能性不大」。據悉,這一次裁決還未指明下一次聽證會的具體日期。

第一組聯合獲化學獎的女性

儘管有專利之爭在前,但沙爾龐捷和杜德納對CRISPR開創性的工作還是得到了業界的普遍認可,各類榮譽紛至沓來。

▲沙爾龐捷(左二)和杜德納(左三)此前便已因在CRISPR技術上的貢獻榮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圖據《人物》

對於沙爾龐捷和杜德納摘得諾獎,有人認為「並非完全意外或純屬震驚之事」,但真的聽到獲獎的消息,沙爾龐捷還是愣了。「我已經獲得了很多獎項,這也是你會聽到的事,但你並不能真正將其同自己聯繫起來,」沙爾龐捷在揭曉獎項的新聞發布會電話連線時表示,「真正發生的時候,你還是會很意外,感覺不像是真的。」

據新華社報導,截至2019年,在183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女性有5位,其中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和英國科學家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分別在1911年和1964年獨享這一獎項。如今,隨著沙爾龐捷和杜德納的獲獎,該獎項的女性獲獎者已增至7位。

值得注意的是,沙爾龐捷和杜德納還是第一組聯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獲獎人,兩人將分享總計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的獎金。沙爾龐捷在發布會上還表示:「我希望這能給那些想要走科學道路的年輕女性積極正面的信息,向她們展示科學界的女性也能通過她們所做的研究產生影響力。」

紅星新聞記者 林容

編輯 李彬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兩位女科學家同摘諾貝爾化學獎,重寫生命密碼的「基因剪刀」是什麼...
    漢松說,今年的獲獎研究成果是「基因剪刀——重寫生命密碼的工具」。 一旦DNA被切割,那麼重寫生命的密碼就變得簡單了。 2012年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發表研究指出,她們開發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項技術隨後成為生物醫學史上第一種可高效、精確、程序化修改細胞基因組包括人類基因組的工具。這種技術就是以核糖核酸(RNA)做嚮導,把Cas9酶帶到相應的位置,然後用這種酶切割病毒DNA。
  • 浙大教授解讀諾貝爾化學獎:「基因剪刀」譜寫生命密碼
    浙江新聞客戶端訊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剪刀。這也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被兩位女性科學家共享。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一文看懂「基因剪刀」是什麼?
    導讀:她們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如果細菌能在感染中存活,那麼其基因組中也會嵌入一段病毒的DNA,這段DNA就像是病毒的存儲器。該DNA能保護細菌免受新的感染。CRISPR/Cas9基因剪刀。二人的獲獎理由為「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據介紹,她們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諾貝爾化學獎來了!兩位「女神」登頂,發現高效基因編輯技術;A股...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2020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剪刀」,基因編輯原來是這樣的
    這幾天,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陸續出爐,小時候曾經做過科學家夢的童媽免不了還是會關注一下的。今年最引人關注的是諾貝爾化學獎,一是頒給了兩位女科學家,二是背後的故事也很精彩。一起來看看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CRISPR/cas 9會獲得諾貝爾獎。
  • 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45分許正式揭曉,由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 Doudna)獲得。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漫畫 | 2020諾貝爾化學獎:逆天改命的基因編輯工具
    這麼厲害的基因剪刀從那以後,這種剪刀不只是認識病毒的基因,而是能夠識別任意的DNA片段。為了表彰她們發展了基因編輯工具,諾獎委員會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詹妮弗·杜德納2020諾貝爾化學獎!華裔生物學家張鋒第一個將CRISPR/Cas蛋白用於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編輯,使基因療法成為可能。因此有人指出,他的貢獻不低於今天的兩位獲獎人。
  • 「基因剪刀,早兩年拿諾獎也沒問題」
    作為CRISPR/Cas9基因剪刀的發現者,她們在2012年邁出的一小步,可以說是人類的一大步。因為從此,人類改寫生命,真的可以像「編程」一樣簡單。相關閱讀: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就像當年獲得諾貝爾獎化學獎的聚合酶鏈式反應(PCR),這種技術一問世,就立刻引起了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一場革命,不用它就無法擴增DNA。CRISPR也一樣,現在只要研究基因功能的,基本都要用到CRISPR,它太好用了。早兩年拿獎都沒問題!《中國科學報》:您與兩位獲獎者有過交集嗎,她們是什麼樣的人?
  • 超級基因剪刀是如何打造的?
    在之後的二十多年裡,基因打靶技術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基因修飾技術,科學家用這項技術創造出成千上萬種基因敲除小鼠,甚至包括基因敲除豬、羊和牛等大動物,為研究基因功能、闡明遺傳病發病機理和開發新的基因療法等做出了重大貢獻。因為這種基因打靶技術是基於英國發育學家馬丁·埃文斯(Martin Evans)發明的胚胎幹細胞技術,因此這三人一起分享了200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因「基因編輯」兩位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48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 【科普君】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物理、化學獎公布!揭秘那些獲獎背後...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獎、化學獎等自然科學類獎項都花落誰家?每個獎項背後都有著怎樣的成果和故事?一起來和科普君了解一下吧! 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其餘慢性肝炎病例的原因,並使驗血檢測和新藥物成為可能,從而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C肝病毒的發現,花了科學家們數十年時間。
  • 有爭議的「基因剪刀」為何屢獲大獎?諾獎得主謝赫特曼:發明炸藥不...
    憑藉「基因剪刀」獲得今年諾貝爾獎化學獎之前,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珍妮弗•道德納還獲得了今年的沃爾夫獎醫學獎。沃爾夫獎素有諾貝爾獎的風向標之稱。圖片來源:諾獎官網「基因剪刀」技術是一個具有革命性的發現,但在倫理道德等層面還存在一些爭議
  • B肝新藥動態,基因編輯靶向HBx,AASLD介紹非抗病毒療法
    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2位女科學家在基因編輯領域的貢獻,她們共同發現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本屆美國肝病研究年會(AASLD2020)上,CRISPR/Cas9再次被科學家提及在體外模型中,印證了對B肝病毒基因組整合的肝癌細胞的影響。
  • 咖啡館的命運邂逅:兩位女性一起剪切生命密碼,又一起獲得諾獎
    Doudna)獲得了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獎理由是她們發現了最先進的基因技術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研究者運用這種工具,可以極其精準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掀起了分子生物學的革命,為植物育種帶來了新的機遇,為新的癌症治療手段注入能量,也讓治癒遺傳性疾病不再只是個夢想。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將給世界帶來巨變!複製人將成為可能?
    Doudna )兩位女性科學家因發現了基因技術中的超級工具 CRISPR/Cas9 基因剪刀,而獲得了 2020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有助於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可能使治療遺傳性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研究人員需要修改細胞中的基因,才能了解生命的內部是怎樣運作的。在過去,這是一項費時費力,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但如今,使用 CRISPR/Cas9 基因剪刀,只需幾周,我們就可以改變生命的代碼。
  • 改寫生命密碼:諾獎所說的「基因剪刀」究竟是什麼? - 新京報 - 好...
    她們因在基因編輯研究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而獲獎。 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科學家伊曼紐爾·夏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尼佛·A.杜德娜(Jennifer A. Doudna)獲得了這一獎項。
  • 2名女性分享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近10年這些人曾獲獎
    ),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 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於1901年,截至2019年,共頒獎111次,有183人獲獎。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將分享獎金760萬人民幣
    當地時間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