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來了!兩位「女神」登頂,發現高效基因編輯技術;A股...

2020-12-17 證券時報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她們的研究為在人體以及其他動物細胞上實現基因編輯奠定了重要基礎。諾貝爾委員會在官方頒獎詞中表示:「藉助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精準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CRISPR /cas9基因剪刀徹底改變了分子生命科學,為植物育種帶來了新機遇,有望催生創新性癌症療法,並可能使治癒遺傳性疾病這一人類夢想美夢成真。」

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1968年12月11日生於法國的奧爾日河畔於維西,法國微生物學家,遺傳學家和生物化學家。EmmanuelleCharpentier被譽為「基因編輯之母」,已經獲得10項久負盛名的科學獎項,目前擔任德國馬普學會感染生物學研究所所長,過去20年在5個不同的國家、9所不同的大學工作過。

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美國生物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教授。JenniferA. Doudna還曾在2016年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兩位「女神」發現了高效基因編輯工具

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於2012年研究發現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兩名研究者此前已因該突出貢獻獲得了以色列2020年沃爾夫醫學獎,該獎項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風向標之一。

作為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可以方便研究人員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她們的研究為發現治療當前不治之症的新方法鋪平道路,從而使醫學產生革命性的變化。

與以往的基因組編輯技術相比,CRISPR/Cas9在疾病治療前景優勢非常明顯:它的設計和製造極其簡單,技術門檻很低(只需要設計一段幾十個鹼基構成的CRISPR序列);它的打擊效率非常高,甚至可以實現一次發射、多重打擊(可以一次基因治療使用多個CRISPR片段,同時修改幾個疾病位點);它的打擊方式更加多樣化(人們已經證明,使用CRISPR、Cas9技術,可以對特定基因組位點實現刪除、修復、替換等等功能)。

高效便捷也使得CRISPR/Cas9技術具備廣泛的市場價值。有市場分析認為,幾年之內以CRISPR為基礎的基因組編輯市場會達到每年數十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而更樂觀的估計則認為,這是一個年銷售額接近500億美元的龐大市場。

A股基因板塊市值超萬億

在A股中有不少上市公司涉足基因概念,主要有基因測序、檢測試劑,及相關服務等細分領域。

去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鋰電池的三位發明者,隨後A股鋰電池板塊迎來一波炒作。當前科技股正處在風口浪尖,此次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基因編輯」發現者,A股基因測序等概念股是否被再度炒作?

華大基因一直被視為基因概念龍頭股,公司是國內唯一參加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中心,華大基因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測序通量,並不斷強化產業鏈上遊布局。華大基因業務布局生育健康類服務、腫瘤防控類服務、病原感染類服務、多組學大數據與合成業務、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等5大板塊。

此外,美年健康、金域醫學、華測檢測、達安基因、邁克生物、貝瑞基因等基因概念股受到普遍關注。目前,A股基因板塊市值已經超過萬億元。

據專業分析機構預測,基因檢測行業是精準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人口大國,我國基因檢測發展迅速,2018年我國基因檢測行業規模將達到603.29億元,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15.49億元,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7.87%。

近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2019年: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

2018年:弗朗西斯·阿諾德(美)、喬治·史密斯(美)和格雷戈裡·溫特利(英)用遺傳變異和選擇,開發出人類所需蛋白質。

2017年:約阿希姆·弗蘭克(瑞士),理察·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結構。

2016年:讓-皮埃爾·索維奇(法)、J·弗雷澤·斯託達特(英)和伯納德·L·費林加(荷)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獎。

2015年:託馬斯·林達爾(瑞典)、保羅·莫德裡奇(美)、阿齊茲·桑賈爾(土耳其、美),因「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獲獎。

2014年:埃裡克·貝齊格(美)、威廉·莫納(美)、斯特凡·黑爾(德),為發展超解析度螢光顯微鏡做出貢獻。

2013年:馬丁·卡普拉斯(美)、麥可·萊維特(英/美)、阿里耶·瓦謝勒(美/以色列),在開發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方面做出貢獻。

2012年:羅伯特·萊夫科維茨(美)、布萊恩·克比爾卡(美),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獎。

2011年:達尼埃爾·謝赫特曼(以)因發現準晶體獲獎。

來源:e公司官微(ID:lianhuacaijing)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剪刀。這也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被兩位女性科學家共享。
  • 因「基因編輯」兩位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48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 兩位女科學家同摘諾貝爾化學獎,重寫生命密碼的「基因剪刀」是什麼...
    兩位女科學家同摘桂冠 據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介紹,兩位獲獎者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犀利的工具之一,即「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 2020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剪刀」,基因編輯原來是這樣的
    這幾天,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陸續出爐,小時候曾經做過科學家夢的童媽免不了還是會關注一下的。今年最引人關注的是諾貝爾化學獎,一是頒給了兩位女科學家,二是背後的故事也很精彩。一起來看看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CRISPR/cas 9會獲得諾貝爾獎。
  • 憑藉重寫生命密碼的「基因剪刀」 她們成為諾貝爾化學獎第一組聯合...
    瑞典當地時間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安妮·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因「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共同獲此殊榮。▲化學獎揭曉。
  • 漫畫 | 2020諾貝爾化學獎:逆天改命的基因編輯工具
    它是由法國生物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最先發現的。有了這個工具,我們能夠通過基因編輯通過基因編輯,我們能夠治療許多遺傳疾病。,諾獎委員會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詹妮弗·杜德納2020諾貝爾化學獎!華裔生物學家張鋒第一個將CRISPR/Cas蛋白用於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編輯,使基因療法成為可能。因此有人指出,他的貢獻不低於今天的兩位獲獎人。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一文看懂「基因剪刀」是什麼?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綜合自中國新聞網、參考消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果殼、e公司官微、愛範兒、公開信息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
  • 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45分許正式揭曉,由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 Doudna)獲得。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浙大教授解讀諾貝爾化學獎:「基因剪刀」譜寫生命密碼
    浙江新聞客戶端訊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
  • 剛剛,兩位女科學家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範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蘭人(1852–1911)一八八五年,範特霍夫又發表了使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另一項研究成果《氣體體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學平衡》。此外,他對史塔斯佛特鹽礦所發現的鹽類三氯化鉀和氯化鎂的水化物進行了研免利用該鹽礦形成的沉積物來探索海洋沉積物的起源。
  • 2名女性分享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近10年這些人曾獲獎
    ),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其中,最年輕的化學獎得主是法國物理學家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他在35時與其妻子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最年長的化學獎得主是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他因對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在97歲時與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古迪納夫也是目前所有諾獎獲得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 【科普君】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物理、化學獎公布!揭秘那些獲獎背後...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兩位「剪刀手」女科學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A.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原理漢化版(圖源:hudsonalpha) 事實上,自從1970人類就開始嘗試「剪切」、「粘貼」重組基因編輯技術來改寫細胞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將分享獎金760萬人民幣
    當地時間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李湛:基因編輯技術與其帶來的醫學突破
    兩位科學家發現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基於此技術,研究人員能夠以極高精度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對於生命科學研究產生突破性影響,並有望帶來醫學領域的重要突破。那麼,基因編輯技術究竟是什麼,將給醫學領域帶來哪些突破,基因編輯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投資機會又如何呢?
  • B肝新藥動態,基因編輯靶向HBx,AASLD介紹非抗病毒療法
    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2位女科學家在基因編輯領域的貢獻,她們共同發現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本屆美國肝病研究年會(AASLD2020)上,CRISPR/Cas9再次被科學家提及在體外模型中,印證了對B肝病毒基因組整合的肝癌細胞的影響。
  • 超級基因剪刀是如何打造的?
    基因編輯技術是啥 研究發現,單基因突變引起的人類遺傳病多達6000種以上,全世界遺傳病患者多達3.5億人,病症相伴一生,甚至早早奪走生命。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解決這一痛苦的終極武器——基因編輯技術,能像word軟體編輯文章一樣,高效地對基因進行任意修改,從而將致病的突變基因「撥亂反正」,達到根除人類遺傳病的目的。
  • 三名科學家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央廣網北京10月4日消息(記者王宗英)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三位分別來自瑞士、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因發展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獲獎。
  • 2015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諾貝爾化學獎是諾貝爾獎的一個獎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從1901年開始負責頒發。歷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01年--1910年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發現了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溶液滲透壓。1902年:赫爾曼·費歇爾(德)合成了糖類和嘌呤衍生物。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1/4) "← →"翻頁
  • 諾貝爾化學獎歷史上的遺珠之憾
    但就是這樣一個為化學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卻在1905年和1906年連續兩次與諾貝爾化學獎失之交臂。1907年,門捷列夫逝世。後來的事情很多人知道了,德國化學家弗裡茨·哈伯(Fritz Haber)憑藉氨的人工合成獲得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