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

2021-01-15 環球網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45分許正式揭曉,由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 Doudna)獲得。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就職於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室;詹妮弗·杜德納,美國生物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教授。


CNN稱,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開發出能夠「改寫生命密碼」的CRISPR基因編輯工具的科學家。


2020年諾貝爾獎六大獎項,包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於10月5日至12日陸續揭曉。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爾斯·海肯斯滕此前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


番外一


近10年這些人曾獲獎


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於1901年,截至2019年,共頒獎111次,有183人獲獎。


其中,最年輕的化學獎得主是法國物理學家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他在35時與其妻子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最年長的化學獎得主是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他因對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在97歲時與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古迪納夫也是目前所有諾獎獲得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資料圖:諾貝爾獎獎牌。(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以下是近10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2019年:


約翰·古迪納夫(美)、斯坦利·惠廷厄姆(美)和吉野彰(日),因在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分享諾獎。


2018年: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弗朗西斯·阿諾德(美)、喬治·史密斯(美)和格雷戈裡·溫特利(英),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於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


2017年:


約阿希姆·弗蘭克(德/美),理察·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結構。


2016年:


讓-皮埃爾·索維奇(法)、弗雷澤·斯託達特(英)和伯納德·費林加(荷)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獎。


2015年:


託馬斯·林達爾(瑞典)、保羅·莫德裡奇(美)、阿齊茲·桑賈爾(土耳其/美),因在基因修復機理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獲獎。


資料圖:2014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頒獎典禮隆重舉行,多名瑞典王室成員出席。


2014年:


埃裡克·貝齊格(美)、威廉·莫納(美)、斯特凡·黑爾(德),因「研製出超解析度螢光顯微鏡」獲獎。


2013年:


馬丁·卡普拉斯(美/奧地利)、麥可·萊維特(英/美)、阿里耶·瓦謝勒(美/以色列)分享諾獎,三人在開發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方面做出貢獻。


2012年:


羅伯特·萊夫科維茨(美)、布萊恩·克比爾卡(美),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獎。


2011年:


達尼埃爾·謝赫特曼(以色列)因發現準晶體獲獎。


2010年:


理察·赫克(美)、根岸英一(日)、鈴木章(日),因「有機合成中鈀催化交叉偶聯」研究,分享諾貝爾化學獎。

番外二


新聞背景:數說諾貝爾化學獎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7日揭曉。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曾發明硝化甘油炸藥。諾貝爾化學獎至今已頒發了一個多世紀。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


111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已頒發111次。因戰爭等原因,有8個年份未頒獎,分別為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183位獲獎者:截至2019年,共有183位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其中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憑藉基因測序技術兩次獲得這項殊榮。


97歲和35歲:最年長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97歲獲獎的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他因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在2019年獲獎,也刷新了諾獎100多年歷史上的一個紀錄,成為獲獎時年齡最大的人。最年輕的化學獎得主是1935年獲獎的法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奧·約裡奧,時年35歲,他與夫人伊雷娜·約裡奧—居裡共同獲獎,而這對「科研夫妻檔」就是著名的居裡夫婦的女婿和女兒。


5位女性獲獎者截至2019年,在183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女性有5位,其中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和英國科學家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分別在1911年和1964年獨享這一獎項。


2位跨界獲獎者:居裡夫人除了在1911年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還和丈夫皮埃爾·居裡一起因對放射性現象的研究獲得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美國的萊納斯·波林在1954年獲得化學獎後又於196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此前報導: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是他們仨


3人分享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原因有關黑洞


來源:環球網、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新聞網、新華社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一文看懂「基因剪刀」是什麼?
    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是在1901年,獲獎者是荷蘭化學家雅各布斯•亨裡克斯•範託夫,表彰其在發現溶液中的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滲透壓規律以及對立體化學和化學平衡理論作出的貢獻。最年長——97歲截止目前,最年長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約翰⋅古迪納夫(John B.Goodenough),他在2019年獲得化學獎時已經97歲。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剪刀。這也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被兩位女性科學家共享。
  • 剛剛,兩位女科學家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她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和她那崇高的思想品質;贏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讚譽。瑪麗·居裡面強地戰鬥了一年又一年,頭上的白髮一天天增多了,本來就消瘦的面容更清瘦了,可恩她卻樂此不疲,決心「不虛度一生。」她寫了許多著名論文,完成了由鐳鹽分析出金屬鐳的精細實驗。一九O七年,她提煉出純氯化鐳,精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一九一O年,她提煉出純鐳元素,並測出鍺元素的各種特性,完成了她的名著《論放射性》一書。
  • 因「基因編輯」兩位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2011年:以色列科學家達尼埃爾·謝赫特曼因準晶體的發現而獲得20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2012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萊夫科維茨和布萊恩克比爾卡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馬丁卡普拉斯、麥可萊維特和阿里耶瓦謝勒,以表彰他們在開發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方面所做的貢獻。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美國科學家埃裡克貝齊格、威廉莫納和德國科學家斯特凡黑爾,以表彰他們為發展超解析度螢光顯微鏡所作的貢獻。
  • 2015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諾貝爾化學獎是諾貝爾獎的一個獎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從1901年開始負責頒發。歷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01年--1910年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發現了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溶液滲透壓。1902年:赫爾曼·費歇爾(德)合成了糖類和嘌呤衍生物。
  • 三名科學家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央廣網北京10月4日消息(記者王宗英)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三位分別來自瑞士、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因發展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獲獎。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1/4) "← →"翻頁
  • 諾貝爾化學獎歷史上的遺珠之憾
    但也有很多化學家,他們為化學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他們的研究成果在化學課本中一直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卻沒有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不得不說,這些是諾貝爾化學獎的遺珠之憾。門捷列夫:可能是諾獎最大的黑點但就是這樣一個為化學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卻在1905年和1906年連續兩次與諾貝爾化學獎失之交臂。1907年,門捷列夫逝世。
  • 【墨西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裡奧·莫利納去世,享年77歲】據美聯社...
    【墨西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裡奧·莫利納去世,享年77歲】據美聯社消息,馬裡奧·莫利納,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也是唯一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墨西哥科學家,於周三在他的家鄉墨西哥城去世,享年77歲。
  • 2名女性分享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近10年這些人曾獲獎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0月7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7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
  • 美國詩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她的詩集被稱為嚴肅又頑皮
    諾貝爾獎評委會稱讚這位作家用她那清晰的詩意,樸素的文字使個體的存在具有了普遍性。格魯克出生於紐約,現年77歲,是耶魯大學英語教授。諾貝爾委員會稱,格魯克於1968年以《長子》(Firstborn)一詩首次亮相,並「很快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詩人之一」。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中新網10月9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9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成為今年的諾獎得主,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
  • 三位分別來自瑞士、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新華社快訊:三位分別來自瑞士、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因在冷凍電子顯微術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三名美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3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以表彰他們為「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我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006年,因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所作的研究」,羅傑·科恩伯格獨享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亞瑟·科恩伯格也曾在1959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諾貝爾獎歷史上,共有6對父子獲獎,他們就是其中之一。
  • ...頂尖科學家論壇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我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論壇上,來自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學家普遍認為,在當前國際科技競爭激烈的時期,中國應抓住發展機遇,繼續加強在基礎科研領域的儲備。參加這次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大學校長分論壇的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徐學敏認為,高校作為鼓勵和倡導原創性研究的沃土,應該第一時間響應國家對科技創新的號召,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高校人才的創新活力。
  • 拯救地球臭氧層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裡奧·莫利納去世
    拯救地球臭氧層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裡奧·莫利納去世 2020-10-18 0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將分享獎金760萬人民幣
    當地時間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2020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剪刀」,基因編輯原來是這樣的
    這幾天,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陸續出爐,小時候曾經做過科學家夢的童媽免不了還是會關注一下的。今年最引人關注的是諾貝爾化學獎,一是頒給了兩位女科學家,二是背後的故事也很精彩。一起來看看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CRISPR/cas 9會獲得諾貝爾獎。
  • 【TA說】諾貝爾化學獎終於發給了純化學什麼是超分子機器
    「化學是你,化學是我」,在歷年諾貝爾化學獎多次頒給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生物物理……之後,終於難得地頒給了純化學,卻讓很多人認為是「冷門」,面對著「超分子機器」這樣的中國字不知所云Feringa教授,因為成功設計和製造了一種在添加能量的情況下運動可受控制的「分子機器」,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這幾名獲獎人都有著光芒四射的履歷。
  • 兩位女科學家同摘諾貝爾化學獎,重寫生命密碼的「基因剪刀」是什麼...
    她們的研究有助於開發癌症療法 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