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25日拂曉,雷伊泰灣海戰在薩馬島海域的晨曦中迎來了高潮階段。慄田健男中將率領的第二艦隊主力幾經周折,終於通過聖貝納迪諾海峽進抵薩馬島海域。在日軍艦隊和雷伊泰灣灘頭之間,只有美軍第77.4特混大隊的3個護航航母編隊,它們在以世界第一巨艦"大和"號為首的日軍艦隊面前顯得不堪一擊。為了掩護航母撤退,美軍驅逐艦和護航驅逐艦不顧懸殊的實力差距拼死反擊,付出了沉重的犧牲,2艘驅逐艦和1艘護航驅逐艦被日艦集火擊沉,另有1艘護航航母也在日軍炮火的蹂躪下緩緩下沉,數以千計的美軍官兵在彈雨橫飛的海面上痛苦地掙扎著……
■這幅畫作表現了薩馬島海戰中美軍"約翰斯頓"號驅逐艦冒著日軍炮火發起反擊。
就在美軍倍感絕望之時,出於複雜的原因,慄田居然下令掉頭撤退。就在此時,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極為罕見的一幕發生了,一艘日軍驅逐艦從千瘡百孔的美軍"約翰斯頓"號驅逐艦身旁駛過,日軍素有殺害戰俘的惡行,那些漂浮在水中的美軍倖存艦員已經看到日軍水兵將炮口對準了自己。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在劫難逃之際,軍艦上突然傳來厲聲喝令,但並不是開火的信號,更讓美軍官兵驚訝不已的是,這艘日艦不僅沒有射殺落水者,艦上水兵還向他們拋下食物和淡水,而在日艦艦橋的舷側平臺上,一位身穿草綠色軍裝的日軍軍官將右手舉起,致以軍禮,一動不動地注視著他們……
■薩馬島海戰中拖著長長的煙霧向慄田艦隊衝去的美國驅逐艦分隊。
這艘大發慈悲的日軍戰艦就是著名的祥瑞艦"雪風"號,而下令不準攻擊美軍倖存者,並向對手致敬的軍官正是該艦艦長寺內正道海軍中佐。在二戰時期,日軍的殘暴冷酷是眾所周知的,在畸形的武士道精神的灌輸下,日軍官兵對於落敗的敵軍毫不留情,極盡侮辱虐待之能事,屠殺戰俘之舉屢有發生。在這種大環境下,為何"雪風"號的官兵會有這種富於人道精神和騎士風度的舉動呢?還要從這位頗有傳奇色彩的寺內艦長說起。
■"雪風"號是陽炎級驅逐艦的八號艦,因為屢經惡戰卻能始終倖存而被視為"祥瑞"。
寺內正道於1905年出生於日本栃木縣,海軍兵學校第55期畢業生,又在海軍水雷學校進修魚雷戰術,常年在驅逐艦部隊服役,是根正苗紅的"水雷屋"(日本海軍對於驅逐艦指揮官的稱呼)。寺內生性耿直豪放,嗜酒如命,酒量極大,是軍中有名的"酒豪",據說曾經拎著容量一升的大酒瓶四處找艦上同僚對飲。不過,寺內可不是一個無能的酒徒,他的業務能力極強,操艦航海都是數一數二的好手,平時靠岸都比其他戰艦來得快,對於海戰戰術也十分精通。更為重要的是,寺內為人坦蕩,富於人格魅力,對待下屬和藹可親,從來不擺官架子,深受官兵愛戴。
■寺內正道,"雪風"號驅逐艦第五任艦長,也是最傳奇的一任艦長。
1943年12月10日,寺內正道成為"雪風"號第五任艦長,他向全體官兵致辭時以斬釘截鐵的口氣說道:"雪風不會沉!要問為什麼?就因為我是艦長!"他後來的確兌現了諾言,在戰爭後期帶領全艦官兵經歷了馬裡亞納海戰、雷伊泰灣海戰以及最後的衝繩特攻,避開了無數魚雷和航空炸彈的襲擊,成功倖存到戰後。在"雪風"號上,寺內保持了自己一貫的坦率作風和耿直性格,敢於對上級不合理的命令提出質疑,極力維護自己的部下,曾經因為頂撞上司而被推遲半年晉升。在1945年4月"大和"號前往衝繩執行特攻行動前的作戰會議上,身為一介艦長的寺內當面怒懟聯合艦隊參謀長草鹿龍之介少將,直接表達了對自殺特攻的不滿:"口口聲聲說是聯合艦隊最後的作戰,既然是這樣,為什麼參謀長您待在日吉臺的防空洞(當時的聯合艦隊司令部)裡呢?難道不應該親自指揮我們出擊嗎?"
■表現"雪風"號奮力迎擊美軍空襲的畫作,該艦在寺內指揮下沒有遭受任何嚴重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