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熱土一抔魂 ——安徽省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塔...

2020-12-12 蘭州新聞網

    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省金寨縣調研考察,霏霏細雨中他向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瞻仰金寨縣紅軍紀念堂,參觀金寨縣革命博物館。他深情地說,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塔位於革命烈士陵園中心,坐落在縣城梅山鎮的一個山崗上,是陵園的標誌性建築。塔高24米,寓意著金寨地區1924年建立黨組織。塔身正前方鑲嵌著劉伯承親筆題寫的「燎原星火」四個鍍金大字,塔身背後正下方鐫刻著中共金寨縣委、金寨縣人民政府撰寫的紀念碑文。碑文如下:

金寨縣地處大別山腹地,是中國共產黨創立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主要發源地。

早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王明、蔣光慈等進步青年加入共青團和黨組織,並回鄉從事革命活動,一九二四年,境內建立黨的組織,領導農民運動。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指引下,一九二九年,詹谷堂、周維炯、舒傳賢、桂伯炎、袁繼安、徐育三等先後領導了立夏節起義和六(安)霍(山)起義,分別在斑竹園、流波?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二師和三十三師,開闢了豫東南和皖西革命根據地。一九三〇年春,與鄂東的紅三十一師合編為紅一軍,共同創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蘇區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由此產生並唱遍全國。

一九三一年一月,紅一軍、紅十五軍合編為紅四軍。十月,紅二十五軍在麻埠誕生。同年十一月,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組成紅四方面軍。一九三〇年底至一九三二年夏,軍民同仇敵愾,先後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紅軍和根據地得到了迅速發展。金寨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

一九三二年秋,在張國燾的錯誤指揮下,第四次反「圍剿」失利,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去川陝,創建新的根據地。金寨人民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積極配合新建的紅二十七軍、重建的紅二十五軍和在南溪再建的紅二十八軍浴血保衛根據地,並組建第一、二、三路遊擊師,開展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合編後的紅二十五軍奉命長徵,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金寨人民又和第三次組建的紅二十八軍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戰爭,革命紅旗始終不倒。

抗日戰爭時期,全縣人民積極支援新四軍四支隊東進抗日。金寨是大別山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一度為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區黨委領導全省和鄂豫皖邊區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

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全縣人民踴躍參軍參戰,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在上述各個革命時期,金寨人民英勇不屈,前僕後繼,十多萬英雄兒女投身革命,用生命和鮮血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譜寫了壯麗的篇章。

繼承先烈遺志,為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而英勇奮鬥!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中國共產黨金寨縣委員會

金寨縣人民政府公元一九六四年五月立碑公元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記公元二〇〇四年九月重修公元二〇一六年四月裝修

金寨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先後有12支主力紅軍隊伍在這裡建立,被譽為「中國紅軍第一縣」,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歷經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各個時期,21年革命武裝鬥爭持續不斷、28年革命紅旗始終高高飄揚的革命根據地。長期的革命鬥爭、偉大的革命實踐,不僅給金寨人民留下了豐富多彩、積澱深厚的紅色文化資源,而且孕育和鑄造了「堅貞忠誠、犧牲奉獻、一心為民、永跟黨走」的高尚品質。

「堅貞忠誠」是這種高貴品質的核心關鍵。無論是在革命的初始階段、高潮時期,還是在革命遭受挫折的危急關頭,金寨軍民始終對黨無比熱愛、無比忠誠。面對敵人反覆多次的「圍剿」「清剿」,金寨軍民義無反顧地堅持革命鬥爭不動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紛紛送郎、送子當紅軍,堅持敵後遊擊戰,確保革命紅旗不倒、薪火相傳。在敵人的殘酷迫害、血腥鎮壓、威逼利誘下,廣大黨員、群眾大義凜然、誓死不屈,在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面前,捨生取義、視死如歸。

「犧牲奉獻」是這種高貴品質的顯著特徵。金寨地區10多萬英雄兒女參軍參戰,絕大多數血灑疆場,是全國第二將軍縣。新中國成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有11000多人,佔安徽省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可謂是「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在鄂豫皖三年遊擊戰爭中,時任紅244團2營營長的林維先和一個排的戰士被敵軍重兵逼到了絕路。彈藥打光了,他們就用大刀、石塊、木棒與敵人拼殺。最後,他們縱身跳下懸崖。除林維先和10多名戰士倖免於難外,其餘全部壯烈犧牲。當時,儘管金寨人民缺衣少食,但仍然把僅有的一點糧食和物資拿出來支援紅軍,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掩護傷病員。

「一心為民」是這種高貴品質的根本所在。無數先烈鬧革命、打天下、求解放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有飯吃、就是為了讓廣大無產階級兄弟能夠過上好日子。為了使貧苦農民能夠獲得夢寐以求的土地,黨領導廣大軍民建立紅色政權,打土豪、分田地,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為了保衛和鞏固鄂豫皖蘇區、改善群眾生活,黨和蘇維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經濟政策,努力發展根據地經濟,千方百計地幫助群眾搞好生產;為解決根據地內勞動力缺乏的問題,黨領導農民群眾建立勞動互助社、耕田隊、換工隊、耕牛站、耕牛合作社等互助合作組織,建立紅軍公田制度,幫助群眾克服困難、發展生產。

「永跟黨走」是這種高貴品質的永恆追求。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金寨軍民精誠團結、浴血奮戰,面對困難和危險,他們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在金寨這塊紅色土地上誕生、發展、壯大起來的紅二十五軍,無論是參加反「圍剿」作戰保衛根據地、留在蘇區開展遊擊鬥爭,還是撤離蘇區實行戰略轉移,時刻做到服從黨的領導,聽從黨的指揮。1935年7月,當紅二十五軍得知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並開始北上的消息後,立刻主動出擊,予以策應。徐海東說:只要能牽制敵人,保證中央紅軍順利北上,即使我們這3000多人都犧牲了,也是光榮的。漫長的鬥爭歷程、無數的革命史實,見證了金寨人民不屈不撓、永跟黨走的堅定信心和頑強意志。

相關焦點

  •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著名的將軍縣,紅綠藍三色旅遊充滿詩情畫意
    位於安徽省西部、大別山腹地的六安市金寨縣,是紅色文化、綠色土壤、藍色水利完美結合的旅遊勝地。原始淳樸的山鄉風貌、多彩多姿的民風民俗,充滿了詩情畫意。金寨縣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縣、全國第二將軍縣,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革命戰爭年代,境內先後組建了11支紅軍部隊。在這片熱土地上,曾經爆發過立夏節起義、六霍起義。在那崢嶸歲月中,有數十萬英雄兒女參軍參戰,不少人血灑疆場。在建國初期授銜的人民解放軍將軍中,金寨籍的有59名。
  • 答案藏在紅軍後代陳德啟教授的長篇歷史小說和紅色革命...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鑫 楊小燕 通訊員 馬澤一陳德啟一行到光山白雀園祭拜陳德啟在蘇維埃紀念館接受記者採訪社會各界助力紅色革命歷史紀錄片《青山忠魂》的拍攝「作為革命烈士的後代,講好革命先烈的故事,是我一生的追求,對文字的熱愛,成了我一直堅持的理想。
  • 八寶山革命公墓新建烈士紀念園
    昨日早晨8點,在親屬陪伴下,第250份烈士骨灰由八寶山革命公墓烈士骨灰堂遷葬至公墓新建的烈士紀念園。按計劃,革命公墓烈士骨灰堂現存的680份骨灰將於本月底前完成遷葬。★現場老紅軍親屬從安徽帶來一抔家鄉土昨日清晨七點半,天色微暗,小雨淅瀝卻也未有要停的徵兆。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外,已經聚齊了五個家庭,半個小時後即將陪同烈士舉行遷葬儀式。
  • 革命文化: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重要動能
    革命文化與愛國主義精神緊密相連。可以說,中國社會變革的進程是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推進的,這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追求與精神特質,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革命文化的共同思想基礎。革命文化有助於思想道德建設的深入與加強。
  • 青浦文物·倉橋烈士紀念塔
    倉橋烈士紀念塔位於夏陽街道青安路東側社區綠地內,是一個開放式的集烈士紀念、愛國主義教育和市民休閒為一體的廣場公園。1958年由原城廂公社為紀念解放戰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造,1977年修理一新,2006年重修。塔園佔地700平方米,塔為水泥磚石結構,底座平臺共有三級,塔基有花崗石圍欄,平臺上建有直徑2米、高5米的紀念塔。
  • 那是林家祖塋,林黛玉一抔淨土掩風流
    林黛玉死後被送回蘇州,與父母弟弟魂歸一處林黛玉死後,被送回到蘇州,和父母弟弟葬在一起。生前沒在一起,死後魂歸一處。林黛玉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在蘇州時,住在列侯宅子裡。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到揚州一年,黛玉的母親——賈敏一病死了。林如海本打算讓林黛玉守制讀書,沒想到賈母派船派人來接黛玉進京,打算替女兒賈敏親自教養黛玉。林如海委託家庭教師賈雨村護送黛玉進京,並且答應賈雨村替他謀職。謀職所需要的費用林如海全部承擔。
  • 安徽省面積「最大」的縣,抗戰時曾為安徽省省會,天堂金寨縣
    安徽省面積「最大」的縣,抗戰時曾為安徽省省會,天堂金寨縣,國紅軍第一縣、全國第二將軍縣, 她是有名的紅色古典曲《八月桂花各地開》的誕生地,金寨縣位於安徽省西部六安市西部,這裡是三省七縣二區結合部,是東界六安市裕安區、霍山縣、南鄰湖北省英山縣、羅田縣、西連湖北省麻城市、河南省商城縣、
  • 安徽省金寨縣抓招商促就業帶脫貧成效明顯
    安徽省金寨縣地處大別山腹地,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總面積3814平方公裡,總人口68萬,是首批國家級重點貧困縣和安徽省深度貧困縣。一、搭建平臺,打造招商窪地,最大限度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規劃建設了現代產業園、金梧桐創業園、總部經濟園、現代農業產業園四大園區,為各類招商項目落戶搭建平臺。
  • 趨利避害之下,這一抔長清水展露出了他的魅力|上善若水
    現在再到雙泉,全然是另一幅景象:河水順著村子緩緩流淌,碧波蕩漾,河邊一排整齊的柳樹有的垂到水面兒上,有的隨風輕輕舞著,好不愜意。一個個規模不大的梯級蓄水壩就能讓小河溝換新顏。更何況,在雙泉,前後修建了108座塘壩。沿著龍灣河繼續往上遊走去,就是東坦水庫,也稱龍湖。水庫的水匯集到龍湖。去年11月開始,長清區投資610萬元,對該段河道進行綜合治理。
  • 張慶和:在我心間,有一抔故鄉的紅色土壤|夜讀往事FM·最美是故鄉
    從革命戰爭年代開始,長壽鎮一共走出了以張震為代表的16位共和國將軍,有「五裡十將軍」之說,它也因此成了聞名全國的「將軍之鄉」。不僅如此,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13000多名長壽籍烈士曾英勇捐軀。其中10000多人,也許連名字都不曾留下。他們用血性青春和彪炳戰績,在共和國的英雄史冊上留下了壯烈的一筆。
  • 一個縣1.1萬革命烈士,22歲女戰士被逼穿上燒紅的「紅繡鞋」
    這個縣就是金寨縣。 解放後,有1.1萬多金寨英雄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佔安徽省革命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犧牲時年僅22歲的餘品英也在其中。 (圖片來自網絡) 餘品英於1911年出生在金寨縣沙河鄉一個叫野豬凼的村子裡。一家5口人,一年中有8個月靠吃菜吞糠過日子。
  • 關於清明節的寄語10字20字 祭奠烈士緬懷先烈句子
    清明節就要到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祭奠烈士、緬懷先烈的寄語有哪些?     一年一清明,一歲一相思,緬懷先烈寄託哀思。     清明節,銘記英雄,讀懂生命的重量。     6、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好好學習,掌握本領,爭當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的好少年。   7、中華民族為什麼能歷經風雨而銳氣不減,千錘百鍊的鬥志更堅?因為中華魂,民族魂!     8、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爭當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的好少年,爭當品德優良、團結友愛的好少年。
  • 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
    革命意志堅如磐石——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在革命老區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南郊的茅家嶺
  • 清明祭烈士留言怎麼寫 清明節手抄報文字推薦 祭英烈名言寄語
    巍巍青山作見證,鮮紅旗幟血鑄成!  5.「英烈」,看到或者聽到這個詞的時候,一種內心深處的敬意油然而生。前輩為了實現夢想流血犧牲,我們生活在和平時期的人們沒有理由懈怠,更要為了中國夢努力奮鬥。  6.為了中華人民的幸福生活,你們努力戰鬥。今天,你們的努力成功了。  7.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傳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 安徽省金寨縣齊山村的蝙蝠洞,六安瓜片發源地,來玩的遊人太少了
    蝙蝠洞位於安徽省金寨縣麻埠鎮的齊山村,為中國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發源地。傳說在金寨麻埠鎮有個叫胡林的農民,專門在齊雲山一帶採制茶葉。有一天,偶然胡林在人跡罕至的蝙蝠洞的崖石上看到了幾株奇異茶樹,胡林攀上險崖,來到茶樹邊一看,發覺此茶葉是他幾十年來從未見到的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