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在一課中喜相逢:《夢遊天姥吟留別》和《登高》1

2020-12-14 語文亦國學

學習目標

1.了解李白和杜甫生平,寫作背景,知人論世

2.賞析兩首詩歌的藝術手法

3.解讀兩首詩歌的情感,感受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不同

一、詩人名句pk賽,激發興趣

李白名句

1.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

2.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4.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5.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6.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7.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8.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9.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0.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1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2.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1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1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15.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16.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17.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18.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19.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20.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21.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2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3.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24.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27.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28.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海。

29.寅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少年。

30.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杜甫名句

1.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4.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5.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6.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7.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8.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9.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10.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11.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12.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13.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14.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1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16.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17.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18.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0.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1.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2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24.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2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26.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27.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2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9.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30.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可以課前將學生分為李白粉絲隊和杜甫粉絲隊,讓學生課前在白板上自由書寫)

二、詩人檔案,知人論世

01說一說你心中的李白

生1:李白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詩歌有990多首,飄逸奔放雄奇壯麗。

生2:李白是一個學習非常那個用心的人,持之以恆,他曾經學習老婆婆鐵杵磨針的道理,成就耀眼的才華。

生3:李白極富個性,不畏權貴,曾叫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真性情,真傲骨。

師:余光中在詩歌《尋李白》中曾說他:「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極富有概括力,他的豪放,他的月亮,他的任俠,他的詩歌在唐朝的影響力全寫到位了。

02說一說你心中的杜甫

生1:杜甫是一位現實主義詩人,風格沉鬱頓挫。

生2:杜甫是一個在爺爺棍棒嚴厲管教下改掉貪玩惡習的孩子。他發奮苦讀,練習的習作裝了整整一麻袋。杜甫對於寫作的心得體會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生3:杜甫後半生最大的敵人就是「飢餓」。有一天,杜甫混到一個小官的職位,上任不久回家探親,進門聽到的是小兒子活活餓死的噩耗。一代「詩聖」淪落到這步慘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原來不只是眼見,還是切身之痛。

生4:郭沫若曾用對聯讚頌他:世上創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03詩人檔案,完善信息

04 詩歌背景,知人論世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李白離開長安後第二年寫的,約744年。742年,李白奉詔來京,本想大展宏圖,施展才能,但不受重用,受到權貴排擠,不到兩年被賜金放還。

他在長安政治上的失敗使他胸中塊壘難消,這首詩便是他的「發憤之作」。

《登高》是杜甫在公元767年秋天的重陽節,55歲時所作的詩,詩人病臥夔州時所寫。全詩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被後人推為古今七律之冠。

三、朗誦pk賽,感音樂美

四個小組,每組組內誦讀,然後小組代表全班展示。

四、整體感知,概括內容

《夢遊天姥吟留別》夢遊前,夢遊中,夢遊後

《登高》寫景、抒情

版權聲明: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未經作者本人許可,不得轉載,更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作者:郝玲君,唐山市開灤一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語文學科主任,張麗鈞名師工作室成員,教育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河北省名師、河北省骨幹教師、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主持、參與多個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全國、省、市賽課多次獲獎。30餘篇文章在報刊雜誌上登載,參編教育書籍5部,獨著《語文靈動課堂的構建與實施》。

相關焦點

  •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中的「天姥山」之爭
    《登臨天姥吟留別》浙江新昌天姥山唐代李白曾寫有《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時人稱之為絕世名作。按現行語文教科書的註解,詩中所指的「天姥山」,就是現如今位於浙江省新昌縣東南五十裡的天姥山。如果想用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所寫的「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詩句拿來對照,那更會大失所望。眾所周知,詩句中的「五嶽」,這可是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劈地摩天,氣冠群倫。可以這樣說,隨便拿五嶽中的哪一座山來對照,都只有遜色的份。
  •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履,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 讀《夢遊天姥吟留別》感覺李白真的太會罵人了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寫於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李白受權貴排擠被放出京的第二年,在東魯準備南遊吳越時寫此詩留給東魯的朋友。《夢遊天姥吟留別》虛虛實實,虛為實做鋪墊,實為虛顯升華。開篇一、二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通過「別人說」,輕輕幾筆描繪出天姥山的浩渺、神秘。三、四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 天姥行,天姥吟,夢遊天姥吟留別
    詩仙李白的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讓天台山脈中的這一座不高不矮的山名揚天下。從古到今,有多少詩人,先後來此。出名的,不出名的。會寫的,會吟的。作詩,賦詞。上了車,才知道,此次出行,是由天姥詩社成員王超英組織的。對於王超英,是久聞其名,卻未見其人。今日相見,卻是與印象中相差無異,卻又是有所不同。不知道是為何,或許就是人心想像的差異吧。
  • 李白夢見自己的偶像,醒來寫下千古名篇《夢遊天姥吟留別》
    對很多人來說,夢見和自己的偶像在一起,是不是很激動呀!但是,醒來之後,這種激動很快也就消散了,因為夢雖然美好畢竟它不是現實。但是,對於李白來說,這場夢境導致的結果,卻有些出乎意料。唐代天寶三載,李白辭去了翰林待詔的職位。
  • 浙江衛視打造《還有詩和遠方》,酈波等5位嘉賓感受天姥山的魅力
    《還有詩和遠方》第一站來到了浙江新昌。提到新昌,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天姥山,如今天姥山是由大佛寺、沃洲湖和穿巖十九峰組成的風景名勝區。天姥山之所以有名,還要歸功於詩仙李白的一首詩《夢遊天姥吟留別》。這一次,李白即將漫遊吳越地區,出發之前他向東魯的朋友寫了《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天姥山,在浙江新昌的東部,相傳天姥是一位神仙,登上天姥山,便可以聽到仙人美妙的歌聲,因此天姥山也被賦予了神秘的色彩。
  • 《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與眾不同的夢
    古人在寫夢的時候,多是把思念和牽掛寄托在其中,元稹就曾在夢中表達對自己妻子的思念,他在夢中還在擔憂自己在另一個世界過得不好,因此他「也曾因夢送錢財」;杜甫更是直白地在《夢李白》表達著對好久杳無音訊的李白之掛念,憂心他的生死未卜。讓杜甫如此牽掛的李白又夢見了什麼呢?
  • 唐詩中的「七古」和「五古」都是什麼?
    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力的一種詩歌形式,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簡而言之就是篇幅較長,容量較大,用韻靈活。. 七古,是對七古和歌行的統稱。古人所謂七言,並不是說全詩每一句都是七個字,而是只要詩中多數的句子是七言就可以了。七古起源於民謠。
  • 詩歌鑑賞中的形象
    在高考題目詩歌鑑賞中,有一類型題目是"賞析詩歌中塑造的形象"。詩歌作為抒情的藝術,其情感往往藉助詩歌中塑造的形象表達出來,所以,賞析詩歌中塑造的形象,對這個題目本身有作用,對我們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樣也有作用。
  • 古詩中直抒胸臆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它是敞開心胸,不依託任何事物,通過樸實無華的手段,把內心活動和情感直接抒發出來的一種抒情方法。抒情一般分為兩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它不同於間接抒情,在於它不憑藉外物作依託,心裡有什麼話,有什麼想法,有怎樣的感情,和盤託出,全抒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