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2020-12-21 騰訊網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履,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面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面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鑑賞:該詩是李白的代表作,記述了他的夢。全詩採用夢遊的寫法,用充滿想像的文字描繪了一個神奇的神仙世界。它抒發了詩人在政治上受挫後的鬱悶心情和對生活的極度不滿。同時也表達了他對理想的追求,以及不甘心侍奉權貴而渴求自由的心情。在天寶三年離開長安後,李白先後去了梁、宋、齊、魯等地,然後在東魯定居。但之後,他又離開東魯,南下到吳越遊歷。該詩就是他和東魯的朋友告別時寫的,所以又叫《別東魯諸公》。

該詩由三部分組成。開頭到「對此欲倒東南傾」是第一部分,交代他入夢的原因—天姥山乃人間仙境。詩人開篇便說瀛洲是傳說中的海外仙境,虛幻縹緲,無法尋求,而浮雲彩霓中的天姥山卻是真實生活中的,和仙境一樣。這裡用虛寫實,表現天姥山的神奇。天姥山和天台山相對,靠近剡溪,景色秀美,峰巒疊嶂,在越東也算秀美。但和五嶽比起來並不算俊秀。但李白卻說它比五嶽的氣勢還要挺拔,連天台山都要傾倒在它面前。應該說,夢中的天姥山其實是詩人一生所看到的所有奇峻山川在頭腦中的再造幻影。

第二部分從「我欲因之夢吳越」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寫了夢遊天姥山中所看到的一切,其中運用了奇特的想像、誇張手法。在夢境中,詩人好像在月光中飛渡鏡湖。月光把他的身影照在湖面上,又將他送到當年謝靈運歇息的處所。詩人腳著謝靈運當年特製的木屐,登上其當年到過的青雲梯。接著,詩人經過迴轉的石路,在幽暗的深山中看見海日升起,天雞高叫,一片黎明前的曙色。但他又在迷人的山花和石頭旁邊體息起來,忽然感覺到暮色降臨,十分迅捷。暮色中,熊咆龍吟震得山谷轟響、森林驚顫、層巔戰慄。如果說有生命的熊、龍能用吟、咆表達情感的話,那層巔、深林的戰慄和驚動,以及煙、水、青雲的陰鬱情緒,就是詩人的意動寫法,將環境和自身的情感協成一體,形成一個情感的統一氛圍。接下來,全詩達到了高潮,詩境也由奇特轉入荒唐。在使人驚懼的幽暗暮色中,突然「丘巒崩摧」,「訇然中開」了一個洞天福地般的神仙世界:在虎鼓瑟、鸞駕車中,「霓為衣」的雲之君,駕風為馬,受命於詩人之筆,來赴仙山的盛會。

第三部分從「忽魂悸以魄動」到結尾。這部分寫仙境忽然消失,夢境破滅,詩人驚悸著回到現實。夢境不在,詩人無法自由地在其中馳騁了。他躺在枕席之上,有感「古來萬事東流水」,不禁慨嘆人生的失意。但這時,「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讓他感到欣慰。接著,詩人又對黑暗的現實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感嘆,將在長安三年遭遇到的鬱悶一吐而出。同時,也點明其借暢遊名川仙境反抗權貴壓迫的主題,更表達了無數懷才不遇的封建文人的心聲。

該詩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文筆華麗,意境境奇,是一首偉大的浪漫主義詩歌。

相關焦點

  •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中的「天姥山」之爭
    《登臨天姥吟留別》浙江新昌天姥山唐代李白曾寫有《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時人稱之為絕世名作。按現行語文教科書的註解,詩中所指的「天姥山」,就是現如今位於浙江省新昌縣東南五十裡的天姥山。如果想用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所寫的「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詩句拿來對照,那更會大失所望。眾所周知,詩句中的「五嶽」,這可是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劈地摩天,氣冠群倫。可以這樣說,隨便拿五嶽中的哪一座山來對照,都只有遜色的份。
  • 讀《夢遊天姥吟留別》感覺李白真的太會罵人了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寫於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李白受權貴排擠被放出京的第二年,在東魯準備南遊吳越時寫此詩留給東魯的朋友。《夢遊天姥吟留別》虛虛實實,虛為實做鋪墊,實為虛顯升華。開篇一、二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通過「別人說」,輕輕幾筆描繪出天姥山的浩渺、神秘。三、四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 李白夢見自己的偶像,醒來寫下千古名篇《夢遊天姥吟留別》
    但是,對於李白來說,這場夢境導致的結果,卻有些出乎意料。唐代天寶三載,李白辭去了翰林待詔的職位。先後在河南、山東短暫居留,就在寓居山東的這段日子裡,有一天李白忽然做了一個奇特的夢。他夢見了自己的偶像,南朝詩人謝靈運。這就奇怪了,因為論詩學造詣,謝靈運也未必在李白之上。那李白為什麼會崇拜謝靈運呢?
  • 李杜在一課中喜相逢:《夢遊天姥吟留別》和《登高》1
    >一、詩人名句pk賽,激發興趣李白名句1.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可以課前將學生分為李白粉絲隊和杜甫粉絲隊,讓學生課前在白板上自由書寫)二、詩人檔案,知人論世01說一說你心中的李白生1:李白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詩歌有990多首,飄逸奔放雄奇壯麗。
  • 天姥行,天姥吟,夢遊天姥吟留別
    詩仙李白的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讓天台山脈中的這一座不高不矮的山名揚天下。從古到今,有多少詩人,先後來此。出名的,不出名的。會寫的,會吟的。作詩,賦詞。上了車,才知道,此次出行,是由天姥詩社成員王超英組織的。對於王超英,是久聞其名,卻未見其人。今日相見,卻是與印象中相差無異,卻又是有所不同。不知道是為何,或許就是人心想像的差異吧。
  • 《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與眾不同的夢
    古人在寫夢的時候,多是把思念和牽掛寄托在其中,元稹就曾在夢中表達對自己妻子的思念,他在夢中還在擔憂自己在另一個世界過得不好,因此他「也曾因夢送錢財」;杜甫更是直白地在《夢李白》表達著對好久杳無音訊的李白之掛念,憂心他的生死未卜。讓杜甫如此牽掛的李白又夢見了什麼呢?
  • 李白的《月下獨酌》,表達了什麼樣的意象?又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第一,這首詩涉及了李白詩歌中最常用的兩個意象:月和酒。月亮的意象在李白詩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得到了非常多的描寫。然而,對於同樣的一個客觀存在的月亮,李白卻給我們展現出了五彩繽紛的形象。在《靜夜思》《峨眉山月歌》《夢遊天姥吟留別》和這首《月下獨酌》中都有月的意象,但是,這四首詩中月的形象卻各不相同。
  • 「青蓮居士」李白儒道兼修終成「詩仙」
    李白號青蓮居士,自幼習得一手好劍術,嚮往遊仙問道的生活,喜歡隱居山林。一生受到過許多人的賞識:賀知章贊其————「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謫仙人」由來。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廣泛汲取了當時的民間文藝以及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中的豐富內涵,被譽為自屈原以來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作有相當大一部分是遊仙詩,其特點是想像誇飾,神化仙境,表達詩人追求個性自由解放的心聲。
  • 李白最有仙氣的七絕唐詩,句句悠然自得,第三句一個字比較少見
    公元727年開始,李白在今天的湖北安陸居住了十年。在這結婚生子,學道修仙,也算是過了一段山中隱居的日子。為什麼李白能夠在這裡住那麼長時間呢?不光今天我們有疑問,當時就有人問他了。李白給出了什麼樣的答案呢?
  • 李白夢到自己的偶像,醒來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已成千古名句
    杜甫就曾說他「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就是這樣一個狂放不羈的李白,也有自己的偶像。並且在一次夢見與偶像遊山玩水後,醒來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絕唱。唐代天寶三載,李白辭去了翰林侍詔的職位,離開長安,先後在河南、山東短暫居留。就在寓居山東的這段日子裡,有一天李白忽然做了一個奇特的夢。
  • 你和李白之間只差一個吟誦,這裡安排上啦~
    讀詩,若少了李白,便少了一分豪氣;吟詩,若少了李白,便減了三分情誼;誦詩,若少了李白,便丟了七分月色。再見詩仙應未晚。「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一開場李白的《聽蜀僧濬彈琴》便上演,和詩而歌,如行雲流水一般。「曉峰如畫參差碧,藤影風搖拂檻垂。」江油的匡山是少時李白讀書所在地,今晚,江油市三合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帶來了吟誦《別匡山》。
  • 名人的力量太強大了,李白僅僅憑藉一首詩就把天姥山給帶火了
    很多土生土長的浙江人,提到天姥山也可能是一頭霧水,對天姥山陌生的很,在接觸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之前應該沒人聽說過這麼一座山。事實也的確如此,天姥山並不出名,它位於浙江省新昌縣境內,是一座再普通不過的山,若非李白的這首詩,恐怕就無人問津了。
  • 浙江一座山,李白說它勢拔五嶽,如今沉寂於世少有人知
    天姥山石頭牌坊說到山川,很多人可能馬上想到五嶽等名山,而在一千多年前,浙東的一座山,因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極度推崇,一度名震寰宇,成為古時文人墨客競相追捧的精神家園,它就是李白曾經多次到訪的天姥山但在李白眼中,天姥山的氣勢蓋過五嶽,給予了超乎尋常的評價,李白在其名篇《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寫道:「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他將天姥山描繪成天上仙境一般,氣勢雄渾,從此天姥山名聲大振。
  • 李白為什麼是詩仙,杜甫為什麼是詩聖?誰名氣更大?
    個人氣質,李白從出生到死亡都是撲朔迷離的,給人一種仙的神秘。至今關於他的出生都還處在爭論當中,有的說是西域碎葉城(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有的說是四川綿陽江油人,還有其他說法等等,沒有統一意見。至於他的死亡,更是多了不少神話色彩,一種廣泛的說法是捉月墜江而卒。生死都是迷的李白,長輩賀知章見了,也不由得大呼一聲;「公非太白金星耶?」謫仙的說法就此流傳開來。
  • 詩仙李白一生桀驁不馴才華橫溢,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詩意人生?
    因之,自古以來,也只有李白配得上「詩仙」的稱謂。李白一生留下近1000首各類題材的詩詞,從這些詩詞裡,我們不但讀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李白,還通過詩詞的描述,領略到大唐王朝開拓進取、雍容大度的文化氣象,以及對中華民族大好河山升起的無限敬意。那麼,從李白的詩詞作品裡,我們可以得到什麼樣的詩意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