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冰川消融後,喜馬拉雅山脈將面臨洪水風險

2020-12-12 騰訊網

受氣候變化影響,喜馬拉雅山脈上千處冰川湖都有洪水風險,並且東部地區風險係數達到其他地區的三倍之多。

圖片來源:Pexels

來源Discover Magazine

作者 Jennifer Walter

翻譯 阿金

審校 戚譯引

喜馬拉雅山脈因其常年寒冷和冰雪堆積聞名,如今山上的冰川卻正在消融。融化的冰水將流向那些藏身於高山之間的千萬個湖泊。

隨著氣候變暖,冰川水匯聚於山體巖縫之間,形成一處處新的水體。一項研究報告說,從 2003 年至 2010 年,在位於印度東北部山脈的錫金邦內,喜馬拉雅山脈內出現了 85 處全新湖泊。

而已有的湖泊則似乎在同時擴張。一項 2017 年的研究揭示,這些湖泊的面積在 25 年內擴大了 14.1%。伴著水平面的上升,冰湖潰決洪水(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 GLOF)的風險係數也在攀升。

當冰磧構成的天然水壩突然爆裂,出現缺口,就會發生 GLOF,讓洪水衝入山谷,就像季風引發的洪水那樣。有時候,這些洪水泛濫的水體會引發意外危害。一個著名事例發生在1985年,一場雪崩導致超過 13 億加侖的冰川水從辛措湖(Dig Tsho)溢出,淹沒了尼泊爾的一所村莊。

2019 年 12 月 30 日發表在《PNAS》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危險的 GLOF 發生機率似乎正在增加。研究人員預測,喜馬拉雅山脈上千處冰川湖都有洪水風險,並且東部地區風險係數達到其他地區的三倍之多。

脆弱的冰牆

為了確認風險,研究人員根據橫跨山脈所得的衛星和地形數據構建了冰川湖泊模型,進行了 54 億次計算機模擬。他們的結論如下:喜馬拉雅山 5000 處水體擁有不穩定的冰磧物。

冰磧物是冰川從土壤上滑過時形成的巖石、塵土和冰屑等混合物,構成了一道天然屏障。然而,不斷變暖的氣候意味著阻擋上百萬加侖冰湖水的冰磧物可能隨著冰川一起消融,讓天然屏障變得不穩固,最終爆裂或者致使湖水泛濫。

GLOF 風險係數最高的是那些湖水貯藏量更大、歷史上曾發生洪水的湖泊。尼泊爾、印度和不丹歷史上曾爆發過一系列大洪水,因此讓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認為東喜馬拉雅山脈的冰湖潰決洪水風險超出其他地區三倍。

未來十年,人們預測喜馬拉雅山將近三分之二的冰川會融化。研究人員說,持續的融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提高致命洪水的暴發風險。並且隨著氣候繼續變暖,顯然這些危險的湖泊不會很快消失。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珠穆朗瑪峰:氧氣增多和冰川消融
    尼泊爾加德滿都原住居民研究發展中心執行主任Pasang Dolma說:「喜馬拉雅地區正在消融的冰川令人非常擔憂。」據悉,幾周前她到附近一個區域徒步旅行,當地居民稱,之前我們的大山是白色的,但現在看到的大山全是黑色的,許多冰川開始消融,並引發洪流,之前該現象非常罕見,但現在發生次數更多,並且不可預測。
  • 紐西蘭冰川大量消融 《魔戒》奇景恐不復存在
    紐西蘭冰川大量消融 《魔戒》奇景恐不復存在時間:2020-08-16 23:1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紐西蘭冰川大量消融 《魔戒》奇景恐不復存在 據紐西蘭先驅報報導,全球變暖趨勢不斷發展,英國研究團隊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稱,紐西蘭的南阿爾卑斯山冰川在過去的大約400
  • 【人民日報】冰川為何突然移動?
    不久前,我國新疆克州阿克陶縣境內公格爾九別峰北坡克拉牙依拉克冰川發生躍動,約15000畝草場被冰體掩埋,70戶牧民房屋受損。  災情發生後,立即引發各方關注。龐大的冰川為什麼會突然發生移動?  項目負責人劉時銀介紹,相比冰川躍動,加速消融是我國冰川目前存在的更大問題。  《中國第二次冰川編目》調查數據顯示,過去50年,我國冰川總面積縮小了18%,每年平均有243.7平方千米的冰川消失。
  • 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
    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時間:2020-10-24 19: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 近日,網絡流傳著因為飢餓難耐的北極熊打劫垃圾車視頻在網絡上引起很多的關注和心酸。
  • 給冰川蓋被子試驗效果顯著,冰川消融太快了
    【給達古冰川「蓋被子」:全國首個試驗效果顯著,預計可減緩70%冰川消融】8月5日,一個20人的小分隊登上了四川阿壩的達古冰川,進行了一次給冰川「蓋被子」減緩其消融速度的試驗。本次現場考察發現,兩個月期間內,「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慢。經過兩個月時間,「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少,與未覆蓋區域的冰體相比,「蓋被子」能夠減緩冰川消融厚度達到1米,初步估計能夠減緩70%左右的冰川消融,因此試驗效果顯著。
  • 珠峰冰川的「前世今生」
    例如北坡的絨布冰川、康雄冰川以及南坡的孔布冰川等,這些大冰川與其他刃脊和衛峰上的多條中小型支冰川組成了雄偉的冰川群。此外,現代冰川還形成了許多奇特的景觀,例如受到許多探險家與攝影家們青睞的冰塔林。由於冰川各部分運動速度不同、融化溫度不同導致冰體密度的不同,使在冰川表面形成一些裂縫和裂隙,這些縱橫相間的裂隙如刻刀將冰川分割成一個個冰塊,在特定的氣候條件使得裂縫融化,慢慢地形成一個個聳立的冰塔。
  • 都是冰川融化,南極和北極所面臨的危機其實不同
    但如果阻力和壓力過大,冰就會在兩者相遇的地方破裂,形成垂直於水流方向的平行裂縫,將冰撕裂。 剪切帶的破裂在結構上削弱了冰鋒。與此同時,冰川下坡流速(冰川物質流動)不斷增大,引發進一步的剪切斷裂,這使得冰架變得不穩定,為大規模的崩解事件鋪平了道路,同時也降低了冰架阻擋冰川外流的能力。
  • 在海拔5400米國境雪線,追尋喜馬拉雅的冰川與佛光
    我的地主這個世界的很多人,都有一顆嚮往青藏高原之心,渴望在海拔4000米高空之上,在生命禁區,在白雲生長的地方,蔚藍通透的天空,吹拂凜冽清澈的清風,在眾山之王的喜馬拉雅,拋棄人間煩惱憂愁,淨化身心和靈魂。
  • 來看看是什麼決定了山脈的最終高度!
    內華達山脈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可以知道一般山脈的形成都是由於板塊邊界的構造力造成的。但這些山脈形成後並非是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一成不變的,控制這些山脈高度的因素也並非只有構造力一個因素。針對這一問題,地質學家們對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等典型的匯聚板塊邊界上的山脈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早在1997年,Science就有文章指出,在喜馬拉雅山脈西北部,地貌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構造力,但是在與雪線相交的地帶中,冰川作用對海拔、起伏和地形的發展設置了上限,而與構造作用的速率無關。
  • 珠穆朗瑪峰長草,冰川融化加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機會和風險並存一點都不假,工業時代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利益,隨著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全球人口即將突破76億,但也給我們帶來許多「副作用」。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可能就是全球變暖,21世紀幾乎所有的自然災害都和全球變暖有關。天氣變得更加極端,海平面開始上升,冬天可能更冷,夏天可能更熱。
  • 我們的「亞洲水庫」珠穆朗瑪山脈長草了!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喜馬拉雅山被稱為「亞洲水塔」,因為它是亞洲十大河流的發源地,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每年都在融化,給亞洲帶來源源不斷的水流,但是由於全球變暖,喜馬拉雅冰川以無法控制的速度融化,這意味著大量的淡水將流失,超過14億人直接或間接地依賴喜馬拉雅山的水,因此,如果該地區的生態不能恢復,這14億人的供水將面臨嚴重威脅。
  • 珠峰冰川的「前世今生」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由於冰川各部分運動速度不同、融化溫度不同導致冰體密度的不同,使在冰川表面形成一些裂縫和裂隙,這些縱橫相間的裂隙如刻刀將冰川分割成一個個冰塊,在特定的氣候條件使得裂縫融化,慢慢地形成一個個聳立的冰塔。一座座高聳的冰塔似大自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矗立在冰川之間,形態萬千,神秘莫測。
  • 冰川消融後,飢餓的北極熊「打劫」垃圾車,人類還不反省嗎?
    冰川消融後,飢餓的北極熊「打劫」垃圾車,人類還不反省嗎?近日又有一則新聞登上了熱搜,因為冰川消融,北極熊在飢餓的狀態下無奈只能打劫了垃圾車,這是在俄羅斯北部城市的一條街道上,垃圾車本來正常行駛,由於事故拋錨只能停在原地,這時吸引了北極熊的目光,它們前來覓食,即使司機下車驅趕他們,也不肯離去,或許這些北極熊心中明明知道,侵害了人類的利益,很可能會讓自己一命嗚呼,但它們還是冒著生命危險一個又一個爬上了垃圾車,尋找可以填飽肚子的食物
  • 冰川正在消失,其原因、影響是什麼?
    研究人員對南極5處地點的苔蘚樣本進行分析後發現,苔蘚生長速度增加4到5倍。瑞士蘇黎世大學世界冰川監測研究所所長、研究第一作者麥可·曾普認為,按照目前的消融速度,可能它們在21世紀末之前全部消失。全球氣候變暖將會產生多米諾效應: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沒;極端天氣增加,旱澇災害頻發,且強度增大;生態環境趨向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 冰川融水進入海洋,可能破壞現有全球洋流模式,引發極端天氣增多。如同電影《The Day after Tomorrow》所呈現的那樣,冬季嚴寒,暴風雪成災,夏季高溫不退,暴雨、颶風、洪水泛濫等極端天氣防不勝防。
  • 如何解釋在喜馬拉雅山脈發現的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真相匪夷所思!
    這裡是徐哲愛美麗,喜歡我推薦的文章的小夥伴們可以多多關注我,每天會為大家獻上科學文章喜馬拉雅山脈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恰恰證明了地球上的板塊活動導致的地質變遷,喜馬拉雅山脈形成的時間是在6億年前。也就說6億年前的地球,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是分開的,這裡也處於一篇海洋之中,所以喜馬拉雅山脈發現海洋生物化石也是個必然。
  • 全球變暖加速:西伯利亞永凍層解凍、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可能會釋放...
    永久凍土中發現巨型病毒2015年,法國科學家從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中發現並復活了一種30000年前的巨型病毒——Mollivirus sibericum,復活後的病毒仍能感染單細胞的阿米巴原蟲(變形蟲)。
  • 全球變暖,冰川消融,北極熊的生存該何去何從?
    雄性北極熊體重為300~800公斤,雌性為150~400公斤;在冬季來臨前脂肪將大量積累,它們的體重可達800公斤以上。熊掌可達25釐米寬,熊爪可超過10釐米,北極熊奔跑的時速可達40公裡,還能在海裡以時速10公裡遊97公裡遠。而正是這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近日因為生活所迫無奈選擇人類的垃圾車下手。
  • 斯卡都河谷:藏在地球最高山脈之間,當地人自稱「小西藏」
    根據權威數據顯示,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是中巴邊境的喜馬拉雅山脈。著一座山脈同時也擁有世界最高峰。山脈的形成是因為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擠壓形成,整個山脈長度大約2450千米,最寬的地方是350千米左右。可是世界上冰川豐富的地方是喀喇崑崙山脈,這是因為南亞次大陸和亞歐大陸擠壓形成。
  • 七座「瀕危」冰川:因氣候變暖大面積融化,生態系統已紊亂
    德國柏林大學的氣候學博導N·Cullen表示:「按照目前的速度,2040年後吉力馬札羅就不再是雪山,2060年後一塊冰都看不到」。 喜馬拉雅是世界公認的冰川最密集山脈,也是生態最脆弱的冰川系統之一,比如80年縮小一半面積的昆布冰川 昆布冰川位於珠峰和努子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