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賣火柴的小女孩》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3.激發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課前,我們先來讀一首小詩(出示《你別問,這是為什麼》,配樂朗讀)這是一位九歲小姑娘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下的詩。
今天,我們就走近這個女孩(板書課題,齊讀)。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1—4自然段,體會現實中女孩的不幸
我們已經學會了本節課的詞語,並讀熟了課文,那麼賣火柴的小女孩,給了你怎樣的印象呢?請同學們再次瀏覽課文,談一談。
同學自由談體會。
現在,咱們就帶著你們剛才說的那些感受走進課文,看看課文是怎麼寫出剛才你們所談到的這些感受的。
1.找4名同學讀課文1—4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從這4個自然段中可以看出,在大年夜小女孩正經歷著哪些磨難?(學生說詞語並讀句子,板書:寒冷、飢餓、恐懼、孤獨)
2.屏幕出示文中體現女孩可憐的部分語句,學生齊讀,再次感受小女孩的不幸。
(二)學習5—10自然段,體會幻想中女孩的幸福
在這個故事中,小女孩的結局是怎樣的?課文的最後一句話說(出示句子,生齊讀),小女孩看到過什麼美好的東西呢?在大年夜她經歷了怎樣的幸福呢?
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的5—10自然段,想一想:小女孩每次擦亮火柴都看到了什麼?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1)畫出相關語句,在課文的空白處做好批註;
(2)帶著自己的體會多讀幾遍。
學生自學,完成後與同桌交流。
1.溫暖(第一次憧憬)
指名生讀句子,說體會(渴望溫暖)。
出示句子,指導朗讀:再來讀出這溫暖的感受吧!(女生讀第一句話,男生讀中間的部分,齊讀最後一句話。)
2.滿足(第二次憧憬)
指名生讀句子,說體會(渴望滿足)。
提問:是啊,它要帶給小女孩什麼呢?
出示句子,指導朗讀:烤鵝明明是不會動的,可它卻從盤子裡跳下來,搖搖擺擺走來,多麼富有童話趣味!這隻肚子裡填滿蘋果和梅子的烤鵝,該怎麼從盤子裡跳下來,怎麼搖搖擺擺地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呢?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吧!(學生朗讀,配以形體的動作,體會「搖搖擺擺」的樣子)
3.安寧(第三次憧憬)
指名生讀句子,說體會(渴望安寧)。
指導朗讀:這是一棵多麼美麗的聖誕樹啊,小女孩多麼渴望有這麼一棵聖誕樹,讓我們帶著小女孩的渴望,再讀一讀這幾句話。
話題交流:聖誕樹上那許許多多美麗的畫片,不就是聖誕節時候我們送給別人祝福的賀卡嗎?瞧!它們正向小女孩眨眼睛。如果你有這樣一張畫片,你想送給小女孩怎樣的祝福呢?
4. 疼愛(第四次憧憬)
指名生讀句子,說體會(渴望疼愛)。
指導朗讀:小女孩不僅要獲得這些物質上的滿足,她還要追求更大的精神上的滿足, 有了溫和慈愛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獨,當她見到奶奶的時候,她會這樣呼喊——(學生興奮地呼喊);
小女孩得到了溫暖,不再寒冷,她會這樣呼喊(激動的語氣);
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請求奶奶——(學生懇切地讀:奶奶,啊!請把我帶走吧!);
就這樣,她向奶奶慢慢地訴說著把她帶走的原因——(生讀「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
此刻,小女孩流下的淚,還是傷心的淚嗎?那是幸福的淚花,她可能還帶著一點撒嬌的語氣——(學生完整地把女孩對奶奶說的話朗讀了一遍)
親愛的同學們,其實我們怎麼想像、怎麼朗讀也無法完全再現小女孩當時幸福快樂的時刻,那就讓我們把雙手放在胸口,靜靜傾聽這心靈的呼喚吧!(配樂靜聽,課件顯示文字:
「奶奶!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
5.快樂(第五次憧憬)
就這樣,她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小女孩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們倆是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
有感情朗讀:「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裡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6.小結(梳理「幸福」)
故事結束了,我們再回到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出示,齊讀),在火柴的亮光中,小女孩看到了(指板書總結:火爐等)這些美好的東西,這句話中的兩個「幸福」是指什麼呢?
7.理解「虛實結合」的好處
有了火柴的亮光,才讓小女孩獲得了光明與快樂,把小女孩的五次夢想羅列在一起,讀著不是更一目了然嗎?(出示羅列五次幻想內容的文字,用不同顏色體現)為什麼安徒生卻把這些夢想安排在女孩每一次擦燃火柴的過程中呢?
(出示課文描寫的五次擦燃的句子——「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裡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她在牆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讓學生討論)
總結:這樣寫不僅讀起來一波多折,引人入勝,小女孩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點燃火柴,也體現著這些夢想來自於小女孩內心強烈的渴望。
同學們,虛實結合,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是這篇童話的特點,課文的哪一部分是寫實,哪一部分是虛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
(三)主題升華
童話讀完了,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小女孩飛走了,她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思考?(學生說感言)
雖然小女孩實現了她的夢想,獲得了幸福,但是她還是去世了,這是一種沉重的幸福,充滿悲傷的幸福。面對殘酷的現實世界,我們可以去創造一個我們心中嚮往的美好世界,這正是童話故事的永恆魅力,也是安徒生的博大胸懷的體現。有著西方文化信仰的安徒生創作這篇童話後,批註過這樣的一句話(出示,齊讀)。
那麼在我們東方民族文化中,幸福又是什麼呢?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指名學生說:你認為什麼是幸福?)
奮鬥和幸福是新時代的主旋律。人民創造歷史,幸福源於奮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幸福願景歸根到底要靠奮鬥。
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不是把幸福的希望寄託於上帝,而是應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所以,請你們牢記: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出示齊讀)
三、主題閱讀
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篇安徒生的童話,你還記得嗎?(《醜小鴨》),那你們一定對安徒生有一定的了解,誰來介紹一下安徒生?(指名說)
在我們的主題叢書上也有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上節課老師已經布置大家閱讀了,並要求大家畫出一兩處你最感興趣的語句,誰來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指名回答)
四、作業
1.仿照《別問我,這是為什麼》,寫一首小詩。
2.繼續閱讀《主題叢書4》。
五、板書設計
14.賣火柴的小女孩
寒冷 溫暖
飢餓 幸 滿足
恐懼 承受 奮鬥 安寧
孤獨 福 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