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背後的故事:當遠古炎帝「走進」現代...

2021-01-14 新湖南

當遠古炎帝「走進」現代生活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背後的故事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蘇莉 陳奕樊

當古老的炎帝神農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碰撞,會綻放出怎樣的火花?當一脈相承的兩岸文化匯流入海,會拍打出怎樣的浪花?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近日在長沙落下帷幕。大賽面向全球華人共徵集到LOGO類、IP形象傳播設計類、產品設計類文化創意作品5286件,最終評選出金獎、銀獎、銅獎及優勝獎共34名。

在這場歷時近六個月的文化盛事中,全球華人以炎帝神農文化為紐帶,通過對炎帝神農文化的創新創意和成果轉化,讓炎帝精神賦能時代精神,讓炎帝文化賦能時代文化,讓炎帝形象走進日常生活,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近日,記者分別採訪了部分獲獎的參賽者、評委及主辦方,請他們講述此次大賽背後的故事。

上演「古今對話」,年輕化表達賦能傳統文化

連成一線的眉毛,突出化的兩頰腮紅,以百草為原型的頭飾……大賽入圍決賽的作品「炎炎部落」,用誇張的卡通化手段衍生出神農、小巴和大鵬三種形象,在傳統文化中充分融入年輕化的創意表達。

「神農、小巴和大鵬三種卡通化形象更能拉近與消費者的親和感,讓神農文化不再陌生。」來自湖南工業大學寸設計工作室的林心茹向記者介紹道,在「炎炎部落」的產品設計中,還結合時下流行的盲盒元素,讓炎帝神農文化貼近年輕人的生活。

在炎帝神農文化創意大賽上,湖南工業大學寸設計工作室斬獲1個金獎,2個優勝獎。這些獎項的獲得者平均年齡只有20歲。

本次大賽以炎帝神農文化為主題。讓數千年前的遠古文化在21世紀復甦和傳承,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語言的「古今對話」,是本次大賽創辦的初心之一。

「炎帝神農這個IP是傳統的,但是我們要讓它活在當下,要在今天的老百姓中間,尤其是在新時代的生活中體現它的價值。」賽事評審委員會主席、湖南大學設計學院教授何人可表示,讓年輕人廣泛參與到創作中來,不僅可以打破此前單方面交流的傳統,還可以用年輕化的語言賦予傳統文化勃勃生機。

神農嘗百草、神農種五穀、神農織麻為布……湖南印探文化負責人謝悠然用輕鬆活潑的繪本,講述炎帝神農始祖的「八大功績」傳說。

「炎帝神農文化相對株洲乃至湖南來說,大眾熟知程度高。但是放到其他省市或者海外,可能就沒有這麼熟悉。尤其是青少年這一代,他們可能知道自己是炎黃子孫,但不了解具體的內涵,用繪本講述炎帝故事,是更容易為青少年所接受的一種表現形式。」謝悠然表達了自己作品的設計初衷。

謝悠然認為,文創行業只有注重市場意識,貼近目標群體,才能讓最終轉化落地的產品被消費者所接受,傳統文化的生存空間才會不斷擴增。

追尋共同的精神家園,促進兩岸對話交流

「雖然兩岸文化略有差異,就如同海浪的高低錯落一般,但都是中華文化之海中的浪濤,彼此間的文化情感溝通奔流不息,生生不絕。」 11月21日,參賽選手張開在終評現場介紹自己的作品「神農再傳承」。這部作品將炎帝陵的代表性建築進行提煉和濃縮,將兩岸炎帝文化的聯繫進行具象化的提取,用海浪的形式去闡述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特徵,最終斬獲產品類金獎。

來自中國臺灣的銀獎作品「連鎖反應」,將分割的積木塊用榫卯的結構重塑不同造型的完整陶器,寓意中華民族的不可分割。作者翟偉民在海峽彼端通過視頻表達自己的心聲:「作為炎黃子孫,通過這次大賽更加深入了解炎帝神農文化,不斷增加了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通過創意設計,弘揚和傳承炎帝神農文化,追根溯源凝聚民族認同,正是此次大賽的目標之一。

「中華一脈,兩岸同宗。」省委臺辦主任肖祥清介紹,炎帝陵被譽為「中華民族的人文聖地,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臺灣民眾對炎帝神農氏具有高度的尊崇感和廣泛的認同感。近年來,隨著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化,炎帝陵已經成為臺灣同胞來祖國大陸尋根謁祖的聖陵福地,同祖同源、同文同種的民族認同感在海峽兩岸日益深入人心。

本次賽事吸引和號召了海內外一大批華人華僑的熱情投入。主辦方介紹,大賽吸引來自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及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和文創產業者投稿,收到的5286件作品中,臺灣同胞參賽作品1358件,佔比25.69%。

儘管因為疫情的原因,臺灣選手和嘉賓只能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參與比賽和頒獎典禮,但正如臺灣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大賽評審醜宛茹所言,透過競賽推動,可以讓眾多兩岸學子重新尋根中華文化,了解傳統底蘊,對增進文化認同、推進兩岸交流而言,意義非凡。

推動成果轉化落地,不讓創意「失意」

12月25日,在湖南(瀏陽)夏布文化科普基地,300多平方米的科普展廳裡擺放著近400款夏布產品,參觀展覽的遊人絡繹不絕。

瀏陽心之夏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始人魯松元,正在籌備寒假學生夏布研學事項。在這次炎帝神農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上,魯松元公司所設計的「炎帝『治麻為布』夏布研學及手工體驗」作品獲得了產品類優勝獎。

去年開始,師承瀏陽夏布非遺傳承人譚志祥的魯松元同湖南文創公司進行戰略合作,聯合宣傳推廣瀏陽夏布。湖南文創公司通過對接各方資源和布局線上流量營銷,打開「心之夏」瀏陽夏布的銷售宣發渠道。今年,「心之夏」的銷售量增長了近100萬元。

近年來,湖南文創公司構建「這湘有禮」品牌生態,集合智力資源、金融資源、企業資源和政府資源,打通生產端、設計端和運營端全產業鏈條,通過各大設計賽事,推動文創產品轉化落地,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在12月20日的頒獎典禮現場,中華炎帝神農文化產業發展聯盟成立。這個由湖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湖南炎帝盛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湘豐茶業集團有限公司先期組成的聯盟,將與獲獎作者籤訂轉化協議,推動文創作品轉化落地,邁進千家萬戶。

「我們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湘豐茶葉集團副總裁張超說,近年來,湘豐茶葉集團用45萬畝茶葉基地打開了茶文旅市場,但由於自己所製作的文創產品沒有個性化、品牌缺乏記憶點,一直無法帶動商品消費。

「希望能夠通過對接聯盟的優秀資源,既傳承好炎帝神農文化,又激活文創產品轉化落地的市場力量,讓湖南文化旅遊市場欣欣向榮。」張超期盼地說。

原載《湖南日報》(2020年12月26日04版)

[責編:鄧玉嬌]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落幕 共徵集作品5286件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湖南臺辦提供中新網長沙12月19日電 (付敬懿)以「崇敬中華始祖,弘揚炎帝文化」為主題的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19日舉行頒獎典禮,大賽歷時近六個月,面向全球華人共徵集到LOGO類、IP形象傳播設計類、產品設計類文化創意作品5286件,最終評選出金獎、銀獎、銅獎及優勝獎共34名。祭典Logo類最佳設計獎頒獎。
  •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複評結果出爐
    近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株洲市人民政府主辦,湖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株洲炎陵縣炎帝陵管理局承辦的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徵集作品複評工作順利完成。本屆大賽堅持「中華共始祖、同胞一家親」的正確價值導向,圍繞炎帝神農文化精神內核,突出炎陵文旅要素,薈萃行業精英,以設計創新助力本土品牌發展,串聯產業鏈條,強調落地性和可轉化,既是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文創體系建設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新平臺。
  •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啟動,面向全球華人徵集作品
    星辰在線6月16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譚芳 陸新桐)  炎帝神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為了弘揚炎帝文化、凝聚民族認同、打造炎帝神農文化品牌,6月I6日上午,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新聞發布會,在長沙市通程大酒店舉行。
  •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長沙舉行
    12月19日上午,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在長沙舉行。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右一),湖南省副省長何報翔(左一)共同揭曉祭典Logo類最佳設計獎結果。成果展現場。紅網時刻12月19日訊(記者 何超)12月19日上午,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在長沙舉行。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湖南省副省長何報翔共同揭曉祭典Logo類最佳設計獎結果。
  •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在長舉行 龍明彪出席
    華聲在線12月1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奕樊)炎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今天上午,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在長沙舉行。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副省長何報翔出席頒獎典禮及成果展,並為獲獎作品及選手頒獎。
  •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圓滿舉行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圓滿舉行 2020年12月19日 16:5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12月19日長沙訊 12月19日上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株洲市人民政府主辦,湖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承辦的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在湖南長沙隆重舉行。
  • 炎帝神農對中華民族發展的功績(上)
    鄧天驥炎帝神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神農文化是中華文明初創時期的代表性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脈所在,靈魂所在。中國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中國農耕歷史之悠久、技術之精細、文化之燦爛、影響之深遠,舉世無雙。
  • 炎帝神農的傳說
    而從民間口耳相傳的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對於先祖的深刻記憶和深切緬懷,彰顯了中華遠古文明的燦爛輝煌。 炎帝神農氏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 作為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他遍嘗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是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藥行視為守護神。
  • 傳承炎帝精神,爭做炎帝傳人——龍泉小學開展「炎帝文化進校園」活動
    傳承炎帝精神,爭做炎帝傳人——龍泉小學開展「炎帝文化進校園」活動今年,我市積極建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的教育工程,力爭讓每一位青少年學生都有機會接受炎帝文化的傳承教育。我校積極響應號召,在學校開展「炎帝文化進校園」活動,讓每一位龍泉學子都感受到作為炎帝傳人的光榮感與責任感。學習炎帝文化,從閱讀讀本開始。我校將《炎帝文化讀本》發放到了每一間教室,鼓勵同學們閱讀讀本,了解炎帝的故事,體會炎帝的精神。學生們利用閱讀課、午間樂、自習課等時間閱讀讀本,在校園裡形成了熱烈的學習炎帝文化的氛圍。
  • 【重陽祭祖】▏數千人齊聚湖南炎帝陵,共祭始祖炎帝神農氏
    自炎帝「崩葬於長沙茶鄉之尾鹿原陂(今湖南省炎陵縣境內)」起,人們就開始運用多種祭祀方式祭奠炎帝,緬懷炎帝的功德,炎帝神農氏成為先民心目中最尊貴和崇敬的始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炎帝陵在海內外知名度、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炎帝陵祭典」已成為傳承炎黃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載體。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 第4集 炎帝神農氏
    關於炎帝神農氏是指同一個人,還是不同的人,學界爭議很大,從兩漢以後,官家正史,多將其稱作同一人,筆者也將其作為同一人來講述,當然,關於中國遠古時期的人物,古籍中多把他們描述的亦人亦神,而且多半把一個族系或者幾代人的貢獻、事跡集中到一個人身上來描述。我們讀史,要做到心中有數。
  • 「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活動啟動
    4月30日,「問祖炎帝、尋根高平」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活動在山西省高平市羊頭山炎帝廣場啟動,宣告5月30日將正式舉辦民間拜祖典禮。第一階段啟動預熱,通過「我把美麗高平寄給您」明信片郵寄、「雲拜祖」APP等活動,吸引海內外炎黃子孫了解炎帝文化、網上拜祖炎帝。第二階段造勢升溫,線上發布資料,利用各類媒體宣傳炎帝文化,提升炎帝故裡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
  • 炎帝部落首領,炎帝(神農)
    由於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有一次炎帝看見一隻紅色的鳥銜著一串像種子的東西,炎帝看見鳥兒把它吐了出來,炎帝拾起來,鳥兒圍住他飛了三圈,又唧唧啾啾地叫了一陣飛走了。
  • 炎帝故事可分為「一個神聖、十個神奇」
    【人物】    李園平    株洲市「炎帝故事」非遺傳承人、炎帝陵管理局局長    「到此有懷崇始祖,問誰無愧是龍人」。    「多做好事碑」弘揚炎帝精神    「炎帝神農氏是上古時期傑出首領,生活在距今大約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開創者和奠基者。」8月19日下午,漫步在炎帝陵的幸福棧道,綠樹成蔭、微風習習,古樹名木隨處可見。
  • 炎帝輸給黃帝為什麼中國人卻被稱為炎黃子孫,中華三祖又是什麼?
    《五帝本紀》列於《史記》首篇,記載的是遠古傳說中被後人尊為帝王的五個部落聯盟首領——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事跡。《史記》裡的黃帝是一個人,或者說特指公孫軒轅這個黃帝。其實歷史上有很多黃帝,公孫軒轅是其中最出名的黃帝。《史記·五帝本紀》中說到,黃帝之時,神農氏衰。
  • 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 拜祖大典在山西高平隆重舉行
    5月30日上午,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會主辦的「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第五屆(庚子年)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大典在高平炎帝陵隆重舉行。今年拜祖大典以「兩岸同祖共祈福,神農炎帝佑中華」為主題,堅持「線下簡約莊重、線上隆重熱烈、大典規格不降、影響力不減、傳承性不變」的原則,推出「雲拜祖」平臺,吸引臺灣同胞和全球華人網上拜祖炎帝。同時開設第二演播室,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魯健與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孟憲實兩位專家就弘揚炎帝文化進行了專題訪談。
  • 神農炎帝,紡織技術推動者
    這一切都印證了炎帝時代制麻為布的史實。一些神農炎帝的畫像以穿樹葉衣的形象出現,這顯然是不妥的,炎帝創造發明治麻為布,製作衣裳是時代的一大進步。他既是紡織技術的推動者,也是分享時代文明的受益者。高平是炎帝故裡,麻紡、絲織文化也延續至今。
  • 神農是炎帝?斧燧氏表示不服:神農就靠人多,否則我才是正牌炎帝
    >「炎帝神農氏。」——《帝王世紀》「赤帝、炎帝,號為神農。」 ——《淮南子·時則訓》「朱襄氏(即神農氏),古天子炎帝之別號」——高誘注《呂氏春秋》「有神龍首出,常感妊姒,生帝臨魁,身號炎帝,世號神農。」——《潛夫論》「炎帝,以火官名……始教耕稼,故號神農氏。」
  • 印跡|高平炎帝陵:傳承五千年文明火種
    上下五千年,輝煌三晉史歷史在歲月的沉澱下給山西留下神聖印跡作為神農炎帝故裡高平擁有著最為密集的神農炎帝文化密碼祈福典禮現場 瑨君 攝(版權圖片專供)本屆活動以廣東廣州、山西高平、河南洛陽作為活動地點,以聚焦追尋中華文明起源,弘揚華夏始祖炎帝的精神為主線,結合傳承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偉大精神,探討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樹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加強兩岸青年的民族認同和情感交流。
  • 看看你的「姓氏」是黃帝軒轅氏~還是炎帝神農氏
    1炎帝學生時代大家都學過「神農嘗百草」吧!沒錯,大名鼎鼎的神農就是炎帝。傳說炎帝神農氏是上古時代三皇五帝中的一位賢聖的帝,是中華民族的化身。千百年來,關於神農的傳說至今流傳,在其故鄉——湖北省隨州市及周邊地區流傳甚廣。2008年,《炎帝神農傳說》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說中的南方天帝,黃帝同父異母的兄弟。夸父、蚩尤、共工、赤松子、伯陵、瑤睢、女娃均是他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