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廈門聯結閩臺 海滄驚豔兩岸

2020-12-16 海峽導報社

▲參訪團一行參觀海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

▲參訪團參觀

廈門

通富微電子有限公司

▲「觸摸」半導體材料陳列品

▲探訪海滄生物醫藥港

▲探訪蘆塘社

12日,參加第九屆海峽媒體峰會的兩岸媒體聯合參訪團,全方位探訪海滄這座「臺味」濃濃的美麗城區,從半導體到生物醫藥,從青礁村蘆塘社到開臺文化公園,不管是產業發展還是兩岸融合,盡皆收錄於兩岸媒體人全媒體、多角度的報導之中。

A共謀發展 提升服務,助力產業

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新材料,是海滄區引以為重的三大主導產業。在12日的參訪過程中,兩岸媒體人不僅對海滄區這一「廈門跨島發展的橋頭堡」有了更直觀的體驗,更對「海滄速度」嘆為觀止、大加讚賞。不管是推動招商,推動產業專業化、市場化,還是進一步強化一線服務意識、全力提升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海滄區委區政府在這其中,切實發揮了幫助企業倍增發展、實現項目建設提速增效的作用。

作為全廈門市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區域,海滄區委區政府將集成電路作為戰略性主導產業謀劃,積極構建大陸半導體產業重鎮。經過三年的發展,海滄集成電路產業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聚集了通富、士蘭、金柏、雲天、安捷利美維等6個製造業項目,開元通信、碼靈、海矽微、格威等30多個設計類項目,總投資超350億元。「海滄區委區政府相當給力!」廈門通富微電子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表示,海滄區通過政策傾斜和產業扶持等多種方式,已經把廈門的半導體產業園區規劃得既穩妥得當又科學合理。不僅讓海滄的半導體產業園區更好地發揮在產業鏈上的中流砥柱作用,還能藉此吸引更多人才留在海滄。

人才服務向來是海滄區的重要落實點,廈門海滄信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石峰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集成電路為例,業內普遍認為臺灣具有人才優勢。因而海滄區通過出臺人才引進政策,投入豐厚資源吸引臺灣人才來大陸發展。目前包含兩岸青年人才在內,海滄的產業人才集聚已達兩千餘人,在大陸產業版圖中形成了區域特色、佔據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海滄生物醫藥產業由投資區設立初期的零星項目起步,2012年以來列入全市重點產業鏈群,目前已步入了快速發展期。以廈門生物醫藥港為核心的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入選國家發改委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成為全國首批入選的17個生物醫藥領域產業集群之一。根據廈門海滄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海滄區生物醫藥港副總經理李曄介紹,截至2019年底,海滄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219.91億元,在今年的抗疫鬥爭中逆勢上揚,在防疫產品的帶動下實現爆發式增長,1-11月規上企業產值同比增長41.7%。

正如海滄各大產業園區中的企業代表所說的那樣,海滄區委區政府在實際的作為中,切實地解決了產業園區所碰上的雜症難題,也實在地為產業園區生產供應鏈的上下遊環節,做到了政策把關、服務把關的雙重保障。正是由於海滄區委區政府的高瞻遠矚和親力親為,海滄的產業園區才能在規模、營收、人才、社會價值等方面都屢創紀錄、保持穩步上揚的趨勢。而這一切都只是剛剛開始。

B兩岸融合 蘆塘樣本,鄉村振興

除了在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上積極作為,海滄「能見度」最高的,還是它在兩岸融合上的積極探索和實踐。

12日下午,一下車來到青礁村蘆塘社,臺灣青年王嘉麟就迎了上來,聽到軟糯溫柔的導覽,前來參訪的臺灣記者恍若回到了家。

待沿著「我想靜徑」往裡走,處處可見臺灣文創的印跡,更妙的是與在地文化很好地結合,築起社區新生,連早就對臺灣休閒農業「見怪不怪」的臺灣媒體人,都連連讚嘆。而這,正是海滄引以為傲的「蘆塘樣本」——共建共治共享的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為了守住不變的鄉愁,在這片承載著千年耕讀文化的土地上,兩岸同胞攜手共建,共同解鎖了蘆塘美麗鄉村建設的密碼——「我們參與了,村莊就變了。」

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李佩珍——這個已經紮根在海滄整整七年的臺灣資深社區營造規劃師,帶領兩岸工作團隊,實現了一個鄉村的華麗轉變。

如今,海滄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活躍著越來越多臺灣青年的身影,他們積極投身海滄鄉村振興,在這方熱土施展一身才華,在共擔責任、共建鄉村、共治家園、共享成果中,分享著大陸及海滄的發展成果和發展機遇。

李佩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鄉村振興的根本意義在於「造人」,即改變村民的理念與認識,所以,她堅持「由下而上」的社區營造概念,先「造人」再「造物」,跟村民一直保持非常密切的互動,而不是單純建築設計師去設計空間環境——以問題為導向幫村莊解決相關需求,共建、共治,才能共享。

這樣良性運轉的村治理機制,成為基層社會治理可複製可推廣的「蘆塘樣本」,吸引大陸眾多新農村建設團隊前來取經,助力鄉村走出村莊空心化、內生能力不足困境,復興家園。

現場的臺灣媒體駐大陸各地記者表示,希望引進這種模式,「因為這是大陸當前鄉村振興的前景所在,絕對大有可為」。

C撫今追昔 到臺灣去,從臺灣來

海滄青礁村不僅是兩岸同胞共建共治共享的表率,同時也是閩臺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在這裡,青礁慈濟東宮、院前閩臺生態文化村、開臺文化公園比鄰而居。12日下午,參與第九屆海峽媒體峰會的兩岸記者造訪了位於青礁村的海滄開臺文化公園,在這座大陸首個以紀念顏思齊開臺為主題的公園中撫今追昔,更深刻地感受到兩岸歷史文化的同根同源。

400多年前,生於海滄青礁村的顏思齊率領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等眾多閩南健兒,縱橫臺灣海峽,拓展海上貿易,駐紮屯墾定居臺灣,實現臺灣由蠻荒邁向文明的起步,因此被稱為「開臺王」。開臺文化公園的落成,正是對先祖篳路藍縷的艱辛開臺文化的紀念,也成為兩岸顏氏宗親魂牽夢縈的祖地根脈。公園內隨處可見臺灣知名政治人物如洪秀柱、連戰、顏清標顏寬恆父子等人的題詞,足以證明這裡已成為面向閩南、聯結臺灣、情系中華的重要人文載體和情感紐帶。

在這裡服務的臺青王嘉麟告訴我們,過去青礁村居民其實並不太清楚顏思齊文化,對於青礁顏氏「開基祖」顏慥(北宋著名儒宗,「復聖」顏回第五十代孫)的故事也知之甚少。臺青與在地鄉賢一同將這段歷史關係重新梳理,通過「培根計劃」帶領當地小朋友一起挖掘自己的故事、寫自己的故事、講自己的故事。當村民們了解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就會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而這些也都是臺青們從臺灣帶來的經驗。

在開臺文化公園為兩岸媒體講解在地歷史文化的,也是一名來自臺灣的青年刁威淇。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青礁村過去也以農業生產為主,與臺灣的一些農村相同,存在人口外流的問題。因此他們希望通過打造人文環境,讓產業可以進一步提升。刁威淇說,當一個地方擁有歷史文化題材,等於有了一個可以向外推廣的品牌。外面的人會想來這裡看看,當商店、餐廳、民宿、農家樂、研學基地,這些重要節點打造起來後,未來就有可能形成一片觀光區,讓村子的產業有新的變化。

除了開臺王顏思齊之外,青礁村還有保生大帝行醫救人的故事,保生大帝的民間信仰,同樣是閩臺民間文化的重要聯結。閩台歷史文化千絲萬縷的淵源在這裡凝聚,而在此基礎上海滄區舉辦的保生慈濟文化節、海峽兩岸漢字節、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海峽兩岸樂活節等,也成為如今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平臺。刁威淇說,以開臺王文化來說,過去顏氏在這裡發家,然後到臺灣去,現在臺灣同胞回到這裡,尋找自己的祖先,尋找自己的來處。每年都可以看到許多臺灣朋友回來,還有世界各地的宗親、華僑和信眾,回到這裡,認識這裡,這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故事

訪顏氏祖地臺媒記者尋根脈絡更清晰

顏氏在臺灣有十幾萬宗親,每年都有很多臺灣同胞回青礁尋根謁祖。本次兩岸媒體參訪團中正好有一位,他是《臺灣好報》川渝記者站站長顏冠得,他說自己過去沒有認真探尋過祖先從哪裡來,青礁顏氏族譜家譜讓他眼前一亮。

顏冠得當下拿起電話聯繫臺灣的父母,一問之下才知道自己祖父是在雲林一帶發跡,和當時顏思齊到臺灣屯墾上岸的地點相差不遠。這一發現更讓他激動不已,雖然還沒能確定自己屬於顏氏哪一旁支,但尋根脈絡卻越來越清楚。

花絮

搶拍「小豬連棟別墅」

在蘆塘社,有很多網紅打卡地標,或多或少都保留以前農活的印跡,其中,被戲稱為「小豬連棟別墅」的豬圈,成為當天兩岸媒體參訪中的「爆梗王」,大家拿起手中相機和手機拍個不停,因為這五頭惟妙惟肖的「石頭豬」,實在太過憨態可掬。

現在「連棟別墅」裡的住戶是「石頭豬」,以前是「稻草豬」。雖然稻草做成的豬特別受村民和遊客喜愛,可是一旦下雨,村民們就操碎了心,大家紛紛從家裡拿來塑料布、大雨傘為「稻草豬」擋雨。

據介紹,雖然悉心照料,但時間長了,「稻草豬」還是長出了「黑斑」。這時候,又有熱心的村民拿來油漆,把「稻草豬」噴成黑色的。再後來,油漆也漸漸褪色,村民們坐下來一討論,決定把「稻草豬」全部換成「石頭豬」,也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樣子。而這,正是蘆塘「共治」故事的縮影。

聲音

臺灣《中華時報》主任餘淑琴:

其實海滄對我來說是很熟悉的一個區,因為我在廈門從事新聞工作很多年,看著海滄一年一年不一樣。從早上的半導體和生物醫藥到下午的青礁村,可以感覺到當地政府對科技和文化產業的大力支持,而且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丟問題給對方,我覺得這樣的管理思路很好。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應該要多融合交流,有交流才有融合,有融合才有發展。作為一個媒體代表,我希望通過我的報導,能夠把大陸的先進產業和理念傳播回臺灣,讓臺灣更多的青年和企業知道,在大陸發展是很有前景的。

《臺灣人民報》江蘇省特派員葉沛堯: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廈門,這裡的氣候跟臺灣非常的相像,從我一下高鐵的那一刻開始,就覺得「哇!好像臺灣冬天的感覺。因為在江蘇現在都已經很凍了」。

而在廈門,除了感受到一股溫暖、好像回到家的感覺外,通過對海滄的參訪,我覺得真的非常富有文化底蘊,而且跟臺灣的聯結非常緊密,處處可見臺灣元素、兩岸融合。

不管是哪個產業,廈門對於整個產業的發展都有完善的規劃,這非常值得稱道。

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 陳成沛 陳於晨/文 鍾洪沈威/圖

相關焦點

  • 2020海峽兩岸(廈門·海滄)樂活節開幕
    以「齊心防抗疫情,共享美好生活」為主題2020海峽兩岸(廈門·海滄)樂活節開幕式「我們的節日·重陽」活動10月22日在海滄區藍色海灣廣場舉行。據悉,本屆海峽兩岸樂活節由1場啟動儀式+1場頒獎典禮+1場主題書畫攝影展+「樂善、樂業、樂藝、樂動」四個版塊38個分項活動組成,活動從9月持續至12月。
  • 疫情擋不住兩岸融合步伐 閩臺經貿「逆勢上揚」
    (臺海觀瀾)疫情擋不住兩岸融合步伐 閩臺經貿「逆勢上揚」中新社福州12月8日電 (記者 龍敏)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12月9日將在廈門舉行,推動閩臺經貿合作是會議聚焦的重要議題。在全球投資、貿易萎縮,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閩臺經貿合作逆勢增長。
  • 兩岸「小三通」破堅冰 閩臺立體交通更便捷
    「小三通」成為兩岸同胞最省時、最便捷、最經濟的黃金通道。     「堅冰已破,航路漸寬」。地處對臺交流合作前沿平臺的福建,致力於建設兩岸直接往來綜合樞紐,先行先試,創新敢為,對臺立體交通網絡逐步構建完成。     在閩臺海上貨運直航方面,自1997年福州和高雄試點直航以來,閩臺兩地往來不斷升溫。目前,我省沿海8個一類港口全部對臺開放。
  • 廈門海滄以產業立區聚焦實體經濟發展
    原標題:廈門海滄以產業立區聚焦實體經濟發展   今年,面對全球疫情之困境,在廈門海滄區的大力支持下,海滄的衛浴
  • 「閩臺宋江陣民俗文化節」拉開帷幕 兩岸武林豪傑翔安鬥陣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文/本報記者 王元暉 沈彥彥 翔安記者站 林瑞聲 蔡江沈 圖/本報記者 黃少毅 王火炎 通訊員 朱毅力 張天驕)穿上了大紅色的「戰袍」,翔安幼兒宋江陣的林瀅小朋友禁不住通過蓮塘湖如鏡般的水面,偷偷地瞄了幾眼自己。在這個鬥陣的日子裡,她提著比自己還高的武棍,和父輩甚至爺爺輩的武林高手們,在共同的擂臺上一決高下。
  • 海滄眾創空間日記:廈門首個主題式創客空間
    除了「小智」,可摺疊的智能電動摩託車、智能呼吸訓練器、助力森林防火的輕量型無人機、3D人像列印……在海滄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內,一品威客·海峽兩岸無人機暨智慧機器人孵化基地孵化出的一個個新奇的科技產品格外「吸睛」,時刻為大家帶來一場場科技的饕餮盛宴。  新奇、炫酷、活力、年輕,這是新科技的亮點,也是一品威客·海峽兩岸無人機暨智慧機器人孵化基地最吸引人的獨有魅力。
  • 第83期 宋江陣:「武」動非遺 情牽兩岸
    經過精心訓練的隊伍,當年就拿出了驚豔的「處女秀」。就這樣,宋江陣在翔安區再度枯木逢春,開花結果。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共尋武魂 牽起兩岸親情紐帶因緣際會,皆有定數。同樣的民俗牽起兩岸情,同樣的語言拉近同胞心。這種充滿鄉土之美的民俗盛宴,只要品嘗到一次,雙方的互動就停不下來。如今,翔安內厝宋江陣與高雄內門宋江陣交流歷史已經走進第十個年頭,翔安六次訪問高雄,五次邀請臺灣宋江陣到廈門展演,自然形成了廈門內厝和高雄內門兩大宋江陣文化交流基地,演繹出「四月高雄內門觀宋江,十月翔安內厝看宋江」的兩岸佳話。廈門翔安蓮塘小學宋江陣。
  • 2020廈門(海滄)國際半馬圓滿落幕
    6日上午,2020建發廈門(海滄)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在廈門海滄自貿園區激情開跑。福建日報記者施辰靜 攝6日上午,2020建發廈門(海滄)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在廈門海滄自貿園區激情開跑。福建日報記者施辰靜 攝2020廈門(海滄)國際半馬圓滿落幕女子冠軍創今年目前國內半馬女子組最好成績東南網12月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文/圖) 6日上午,2020建發廈門(海滄)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在廈門海滄自貿園區激情開跑。
  • 宋江陣:「武」動非遺 情牽兩岸·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經過精心訓練的隊伍,當年就拿出了驚豔的處女秀,令宋江陣在翔安區枯木逢春。    共尋武魂 牽起兩岸親情紐帶    因緣際會,皆有定數。2009年,專研宋江陣文化的臺灣臺東大學教授吳騰達到廈門參加文博會,偶然讀到媒體對翔安區內厝鎮組建宋江陣隊伍的報導,他興奮不已,專程找到林良菽,兩人相見恨晚。第二年,吳騰達帶著順賢宮副主委黃富雄和宋江陣教練鄭福利上門邀請內厝宋江陣赴臺。
  • 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在廈門舉辦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12月17日廈門消息(記者 陳必揚)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15日在廈門舉辦。  中共廈門市委常委、海滄臺商投資區黨工委書記、海滄區委書記林文生表示,海滄地處閩南金三角突出部、九龍江口南岸,三面臨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這條海路在過去千百年間連通著東西方,既促進著商貿往來、互惠合作,更促進著文明對話、實現人文融合。
  • 文創精品搶眼 文旅相融共生 廈門海滄區優質文旅產品登陸文博會
    (資料圖/鄭偉明 攝) 臺海網12月4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創意無限,賓朋盡悅。今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別具一格的海滄館宛如竹林清新唯美,油畫、瑪瑙、香道、雕塑、精品民宿等海滄特色文化元素在此呈現。 文創產品大放異彩,文旅產業交融共生。
  • 2020第六屆閩臺宋江陣民俗文化節盛大開幕
    此次活動由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主辦,廈門市翔安區宋江陣文化研究會、廈門市翔安區武術協會、蓮塘村兩委承辦,廈門市翔安區文化館、臺灣中華民俗藝陣研究室、臺灣臺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閩臺家園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廈門普普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廈門莫為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協辦的第六屆閩臺宋江陣民俗文化節在廈門舉辦。
  • 2020廈門(海滄)斯巴達勇士賽下月舉辦
    中新網福建新聞10月28日電 (楊伏山 吳馨驊)全球備受歡迎的戶外障礙挑戰賽——斯巴達勇士賽,下月將再度在廈門海滄舉辦。2020廈門(海滄)斯巴達勇士賽11月中旬在廈門海滄舉辦。  賽事主辦方28日稱,2020廈門(海滄)斯巴達勇士賽將於11月14日在廈門海滄馬鑾灣公園舉辦,預計賽事規模達3000人,賽事級別為兒童賽、競速賽、超級賽,其中兒童賽精英組全程4公裡,障礙數24個,競速賽全程6.3公裡,障礙數23個,超級賽全程10.2公裡,障礙數28個。
  • 「同源一脈」閩臺文藝展演在榕精彩呈現
    「同根一脈」閩臺文藝展演在福建大劇院舉行(你好臺灣網 圖)你好臺灣網福州11月19日消息 (記者 呂貝娜)11月18日晚,「同源一脈」閩臺文藝展演在福建大劇院舉行。福建省歌舞劇院、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中心的演職人員和在陸臺籍演職人員同臺表演。
  • 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今日開幕 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在廈門臺北分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舉辦時間一再延宕的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
  • 廈門海滄嵩嶼消費節啟動 將持續半個月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張彥宇 圖/記者 張江毅)12月12日,由嵩嶼街道辦、廈門銀行主辦,海滄投資集團、熙重集團協辦,廈門日報社、海滄區委宣傳部指導的2020「樂GO海滄,嶼眾不同」海滄嵩嶼消費節在嵩嶼碼頭正式啟動。
  • 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今日開幕 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在廈門和臺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舉辦時間一再延宕的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
  • 閩臺攜手深化兩岸出版業合作--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人民網
    閩臺攜手深化兩岸出版業合作 2014年04月01日11:03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閩臺攜手深化兩岸出版業合作 21日,臺灣中華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在臺北成立,並就現狀提出4點建議,其中第一條就是支持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談判的正面發展
  • 江門、廈門「門對門」,四季花開、閩南風韻……快來「串串門」!
    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新會小鳥天堂獨木成林因巴金《鳥的天堂》而聞名全國一樣的濱海,不一樣的風情在北緯24°的東南沿海廈門海滄猶如一塊綠色的翡翠,來到海滄,來一次鄉約康養之旅。到廈門海滄登高賞花,去賞一賞那百畝花海。
  • 閩臺家園的音樂會:唱出對福州的感情
    6日,「兩岸雲端傳琴——職工三創閩臺家園落成音樂會」在福州舉行,閩臺家園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入駐福州市職工創新創業創造中心。圖為一群臺灣民樂演奏樂手在「兩岸雲端傳琴——職工三創閩臺家園落成音樂會」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