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當前的全球經濟連續性遭遇波折與「黑天鵝」,從新冠疫情到沙特與俄羅斯的石油價格戰,再到美國的「反種族歧視遊行」,以及持續一年多的中美貿易戰,世界經濟在「危機」中已經運行一段時間了。
像任何歷史時期一樣,危機,危機,是危也是機,全在於操盤的人如何把握。
經歷過「至暗時刻」的邱吉爾說過「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在高手眼中,「好危機」就是贏面更大的危機,就是保持勝利概率超過失敗機率的投資歷程。
而在一場「經濟危機」中保持勝率的唯一秘訣是充分運用槓桿,無論在哪一條投資賽道,沒有槓桿的加入,永遠只能是低維要素的比拼,投入產出比曲線永遠平緩,最多不過是線性增長。而加入了槓桿的力量,則能實現裂變式的增長,真正實現乘數效應。
用槓桿切入新賽道,實現由弱轉強
還記得《指環王》裡米那斯提力斯保衛戰中那場驚心動魄的投石機之戰嗎?
半噸重的巨石在天空中飄蕩,再以重力加速度衝向地面的半獸人兵團,猶如雷神索爾揮舞著雷神之錘。
這是力量的展示,這是機械價值的展示,這是人類藉助機械的力量對抗野蠻與邪惡的最好演繹。
無數的指環王忠粉用彈幕向電影致意,只因這部科幻電影沒有一味炫耀神秘的「超自然力量」,而是真正尊重電影中人類一方的勇氣與智慧。
這種智慧就體現在對槓桿原理的認識上,投石機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項技能應用。
不止是電影在真實的歷史中,投石機(Catapult)也是真實存在過的,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中,曹操賴以扭轉頹勢擊敗袁紹的「霹靂車」正是一種投石機。
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軍隊則從波斯人那裡學來「回回炮」「襄陽炮」,即「平衡重錘投石機」,又稱「配重式投石機」。方法是用絞盤升起重物,靠重物下墜的勢能轉化動能把槓桿另一頭的炮彈射出。其平衡重錘重量通常在4到10噸左右,以致整個投石機形體龐大。
投石機作為古代的一種攻城武器,可把巨石投進敵方的城牆和城內,造成破壞。投石機又稱投石炮,可以投擲一個或多個物體,物體可以是巨石或火藥彈丸,甚至是毒藥,這可能是最早的生化武器。
在冷兵器時代,投石機就相當於今天的5G,掌握投石機的一方無異於在傳統力量對抗之外切換了一條新的賽道。
因為,投石機正完美地展現了物理學中槓桿的獨特魅力。在力的作用下,一根硬棒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槓桿。而藉助槓桿的作用,可以實現力量的轉移。
阿基米德所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正是對槓桿原理的形象詮釋。
槓桿的應用不止在投石機,在修建金字塔的過程中,同樣用到了槓桿。英國學者R·巴裡博士就提出古埃及人正是用槓桿撬動巨石,修建起了宏偉的金字塔。
無論是在真實的歷史還是在科幻電影裡,也不管是在武器的運用還是奇蹟的締造上,槓桿都在發揮著其「以小博大」的價值,通過更小的力量來撬動更大的勢能。當然再堅硬的槓桿,當承受不住巨石的壓力的時候,也有可能斷裂。所以,風險意識同樣不能忽略。
投資也是如此,成功的投資人往往都是槓桿高手,藉助槓桿之力實現財富的幾何級增長。
帶槓桿的複利,是世界第九大奇蹟
「令聰明人破產的三個方法:酒、女人和加槓桿。」這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聯合創始人、股神巴菲特的老搭檔查理·芒格的至理名言。
其中酒(Liquor)和女人(Ladies)只是因為以L打頭為了「湊數」而被列入,真正危險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加槓桿(leverage)。
由於太過於「金句」,流傳甚廣。
在2017年的致股東公開信和隨後的採訪中,巴菲特也一再強調避免用借來的錢進行投資。
「在我看來搭上自己身家的風險去換取不屬於你的東西(籌碼,暗指加槓桿)實在是瘋了,就算在這種情況下令投資淨值翻倍,也不會感到開心。」巴菲特對加槓桿的厭惡,溢於言表。
(巴菲特)
更早之前,巴菲特在股東信中甚至不惜筆墨批判加槓桿:
「當槓桿為你借力時,你人生得意,你老婆覺得你的臉帥得放光,你鄰居嫉妒得滿眼放光;但玩槓桿是會上癮的,你一旦嘗到甜頭就再也欲罷不能。正如我們小學三年級學到的——但有些人在2008年學到——哪怕是再長的一串正數,乘以一個零的話,一切就歸於烏有。歷史告訴我們槓桿乃是造零的大殺器,哪怕玩槓桿的人聰明絕頂。」——2010年《巴菲特致合伙人和股東的信》
然而,事實上,巴菲特自己就是槓桿理論活學活用的成功典型。
早年間,股神沒什麼錢投資的時候,就和街坊領居、親戚朋友,成立十幾個有限合夥企業,幫別人炒股。把自己的錢和別人的錢注入一個資金池,一起投資股票。如自己出資10萬美元,其他人出資90萬美元,年化收益率20%。巴菲特賺取自己份額的2萬收益,同時從其他合伙人賺的18萬美元收益裡再提取3萬元的佣金,自己的收益秒變5萬元,收益率提高至50%。
這就是槓桿,用的別人的錢來投資,完成槓桿1.0版本。
後來巴菲特經營伯克希爾哈撒韋,通過收購一堆保險、再保險公司,如GEICO、國民再保險,冠之以「保險浮存金」,拿著投保人的長期資金去做投資,是不是槓桿?
這就是槓桿,用便宜的錢來投資,完成槓桿2.0版本。
甚至巴菲特合伙人芒格也說了「我們完全可以自主決定資金的用途,這種情況下的槓桿是非常安全的槓桿。」
雖然巴菲特說過拒絕用槓桿,但是一個優秀的投資人都會明白槓桿的價值,否則855億元美金怎麼賺來的,靠剛開始起步的10萬美元?
學術界曾經有一篇引用次數頗多的論文解析過巴菲特的業績,叫《巴菲特的阿爾法》(Buffett's Alpha),裡面詳盡闡釋了巴菲特的鍊金術:槓桿。
研究後發現,巴菲特有三個槓桿來源:
1. 伯克希爾自1989-2009年長期維持在AAA級高評級,長期債務成本低;2. 伯克希爾下屬保險及再保險業務的浮存金據本文估算只有2.2%,比平均國債利率低了不止3個百分點。據估算,伯克希爾36%的債務來源於此;3. 通過稅負減免(類似於無息貸款)融入部分資本開支,應付帳款與衍生品合約負債。
實際上,伯克希爾的股票收益可以分解為三個部分:
1.自有的公開上市交易公司的業績;2.自有的私人持股公司的業績;3.槓桿運用。
公開上市交易公司的業績衡量了巴菲特的選股能力,私人持股公司的業績額外捕捉了他作為管理人員的成功。而正是源於槓桿的使用,伯克希爾總體的股票收益遠高於前兩部分收益。
這就是槓桿,用穩定又便宜且來源獨一無二的資金來投資,完成槓桿的3.0版本。
投資的人都知道,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而帶槓桿的複利則是世界第九大奇蹟。
穿越周期時,記得帶上一柄叫做槓桿的利劍
通過在一端應用小力,在另一端產生更大的力量,這就是槓桿效應。同時,槓桿越長,放大效果越大。
在我們日常投資中,槓桿最為普遍的應用就是房地產投資。
假設在5年前,投資100萬買了一套房,現在房子價格漲到150萬。如果沒有加槓桿,也就是全款買房,現金投資回報率是50%,年化10%,跑贏大多數股票和基金。
如果加了槓桿,買房首付50萬,貸款50萬,5年的利息12.5萬(假設每年5%),投資回報率75%,年化15%,已經完勝大多數放貸人。
如果大量使用槓桿,買房首付25萬,貸款75萬,5年利息19萬,投資回報率是124%,年化24.8%,甚至高於股神巴菲特21%的年化收益率,和年價格漲幅22%的冬蟲夏草以及年增發21%的央行印鈔機。
槓桿最大的作用就是以小搏大,以較小的力量藉助槓桿可以撬動更大的物體。
在投資領域,這是很常見的手段,97%的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意識到,而是過著量入為出的日子,最終反而過得越來越拘謹。
這也就是為什麼巴菲特說「一旦你有了省錢的腦子,就無法培養掙錢的腦袋」。
而富人思維從來不會拒絕槓桿,而是合理使用槓桿,他們的投資方式可能是按揭買房、私募,也可能是股票、期貨,幾何級放大自己的財富。
然而普通人並沒有太多的槓桿渠道,更不可能像銀行、保險、私募等金融機構那樣用別人的錢來賺錢——顯然他們極為擅長——那麼,在剩下的不多的投資機會中,外匯與黃金交易反而成為合理使用槓桿的重要渠道。
在美股上市的嘉盛集團(紐約證券交易所代號:GCAP )正是外匯交易行業頗受尊敬的網上交易公司,該公司通過Gain Capital向機構投資者,專業資金管理人和專業外匯交易員提供服務。Gain Capital 集團向個人投資者提供其交易平臺和專業服務。
(嘉盛中心)
公開信息顯示,嘉盛集團迄今已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香港、北京等地開立辦事機構,並受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監會)批准在北京開設代表處。
嘉盛集團從2005年開始提供中文服務至今,是中文服務商中存在最久的交易商之一。在過去14年中,嘉盛在客戶心目中已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全球性的交易商。
目前嘉盛已成功開通為國內用戶提供國外的外匯/美股等交易渠道,特別是在6月15至6月30日間舉行嘉盛年中大促,並有10%現金感恩回饋活動,希望在本輪全球性經濟危機中做好賽道布局的投資者,這當是一次把握危機的較好方式,正如巴菲特今年在股東大會上引用邱吉爾的那句話「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