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講過很多投資界的至理名言,很多人都對這些話很熟悉,但是在投資中依舊做不到知行合一。讀了一句名言並不能讓我們明白背後真正的道理,要想深刻理解其本質,還需要通讀整本書才行在,這樣我們才能透徹的理解這句話的背景,理解其應用規則。本文譯自 Medium,作者 Nuno Fabiao,原標題為 3 Quotes by Warren Buffet That Teach You How Money Works,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1999 年,沃倫 · 巴菲特在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說:" 資金量小是一種得天獨厚的優勢。要是我手裡只有 100 萬,每年差不多能賺 50%。不是差不多,是肯定能,我敢保證。"
我是 2018 年開始投資的。但作為一個書蟲,我幾乎讀了所有關於沃倫 巴菲特的內容。
最後一本是艾麗絲 施洛德 ( Alice Schroeder ) 寫的 980 頁的《雪球:沃倫 · 巴菲特及其人生經營》 ( The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 ) 。這是一本偉大的傑作。
巴菲特想成為一名教師,所以他總是喜歡在一群人面前解釋他做事的方法。但如果你像我一樣讀過有關他的書,你會開始理解一些投資原則。其中之一是,每十年都會發生很多事情,總是會有黑天鵝事件或大危機,這為贏得大筆資金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沃倫 · 巴菲特掌握了這種藝術。
" 我自己的投資哲學是建立在這樣一種理論之上的,即預言更多地揭示了預言者的弱點,而不是揭示了未來。"
——沃倫 · 巴菲特
投資和股票市場最困難的事情就是預測經濟將會怎樣。誰能知道下一件大事是什麼呢?但總有成千上萬的 " 專家 " 試圖向你推銷各種各樣的股票,他們保證你會買到下一個可口可樂。
沃倫 · 巴菲特說:" 我從事的不是預測股票市場或商業波動的工作。如果你認為我能做到這一點,或者如果你認為這對一個投資項目至關重要,那麼你就不應該成為一個股民。"
巴菲特拒絕預測未來。他從來不根據別人對股市走勢的看法來買賣股票。他投資的依據是公司的業務。
沃倫在他的書《巴菲特學》(Buffettology)中說了一句話,我一直記在心中:" 人們分散化投資是為了避免自己的愚蠢,這是不了解投資。"
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如果你是一個新手,你會試圖把錢投資在一些不會因自己無知而虧損的東西上。
這就是為什麼我的第一筆投資是跟蹤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 ETF。
然而,我始終記得巴菲特的那句話,後來開始深入了解一些喜歡的公司。我鑽研每一個公開的數據,蘋果、微軟、摩根大通、Alphabet、亞馬遜,我讀了關於這些公司的一切。
我想像巴菲特一樣,從分析的角度理解這些公司。我開始思考未來,這些公司如何為未來幾年和幾十年做準備。
我相信我們正處在一個轉變的範式中,面臨一個深刻的,從未見過的技術顛覆。這就是為什麼我幾乎把所有的錢都投在了特斯拉上。
但就像巴菲特過去理解可口可樂的趨勢、耐克的趨勢、保險公司的趨勢、蘋果的趨勢一樣,我想成為像他那種研究公司的投資者,而不是預言家。
但是,有傳言說巴菲特幾乎沒有投資特斯拉。也許我在讀巴菲特的書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都是有道理的。
" 每天閱讀 500 頁。然後你會發現知識是如何起作用的。它的威力就像是複利。"
——沃倫 · 巴菲特
世界上所有偉大的投資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讀很多書,什麼都讀。他們一生都在閱讀、投資、與家人和朋友交往。
坐在電腦前看股評家們談論股票市場是學不來的知識的。你可以用這些東西自娛自樂,他們中的一些人確實很有趣,甚至有些人確實非常了解投資。
然而,一切知識都在書中。書中有那些作者從未公開說過的事情,這些想法從未與觀眾分享過,那些改變世界的小字都寫在書裡,而不在屏幕上。
所以,知識一直是巴菲特運用的第一個原則。
如果你看一些關於他生活的紀錄片,你會看到他一直在閱讀或社交。我腦海中對巴菲特唯一的印象是,他坐在辦公室裡,手裡拿著一個本子。
阿爾伯特 · 愛因斯坦說:對於複利,明此理者賺之,不明者付之。
巴菲特在寫給股東的信中通過幽默的故事告訴投資者,在通過投資創造財富的過程中,複利的力量是其他因素無法比擬的。
你必須要有耐心,而耐心是很難做到的。當我第一次嘗試投資的時候,每 5 分鐘就會看一次盤,真的很興奮。
傑裡米 · 米勒(Jeremy Miller)在《沃倫 · 巴菲特的基本規則》中寫道 :" 複利的力量來自於它的拋物線性質,持續時間越長,影響就越大。" 傑裡米 · 米勒補充說 :" 然而,要想達到足夠的規模,讓複利成為投資中明顯的驅動力,確實需要一段時間。"
我想這才是投資的真正問題所在。我們普遍缺乏耐心。
隨著手機下單越來越方便,你每天都能反覆買入賣出,讓腎上腺素飆升。
有時候,儘管你認可巴菲特的邏輯,但你仍然很難抵禦交易帶來的誘惑。你要確保自己足夠強大。
" 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好公司,遠勝以低價買入差公司。"
查理 · 芒格很早就明白這一點,而巴菲特學東西比較慢。但現在,他們購買公司或股票,都是一流經理人管理的一流公司。
從定量到定性的轉變是漸進的,而不是革命性的。我們這些小投資者,必須理解沃倫 巴菲特人生歷程的複雜性。他現在 90 歲了,但他從 14 歲就開始投資了,那時候,他也是一個小投資者。
我認為,有時人們對投資股市的判斷錯誤,是因為我們認為,因為巴菲特在某個特定時間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我們就應該做同樣的事。
這不是我們學習巴菲特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讀很多書,要有耐心。如果我們斷章取義地閱讀一些東西,然後把它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而這個策略不起作用,那是因為你對過程的無知。
我們需要引用名人的話,因為這些話是鼓舞人心的,然而不要僅僅因為相信引號就相信內容。你必須更加努力鑽研,才能深刻理解這些話的意思。因此,如果你需要讀整本書來理解一句話的意思。
沃倫 · 巴菲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投資者,但說實話,我認為他更擅長幽默:
" 當你把無知和槓桿結合起來,你會得到一些非常有趣的結果。——沃倫 · 巴菲特
來源:神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