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導語:房子是很多人辛苦一輩子,為自己掙下的養老保險。
很多父母省吃儉用,好不容易為自己掙出了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但到了晚年,這個大型養老保險該何去何從?卻成為了他們的難題。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兒子,頻頻獻殷勤,讓老兩口心裡直打鼓
鄰居的韓老年過七旬,和老伴住在一個傳統老式小區裡,沒有電梯的5樓,之前每天爬上爬下的,兒子從來沒在意過,最近卻忽然時不時跑到老兩口跟前,說板樓不方便,要幫老人租個帶電梯的房子。
自己養的兒子自己了解,平時有事請都請不過來,現在跑得這麼殷勤,肯定有古怪,果然兒子來了幾次之後,支支吾吾地開口了:「麗麗想讓您把房子過戶給我們……」
兒子現在住的房子,還是當年結婚時韓老給買的,為此老兩口欠了一筆不小的債務,兒子卻從沒開口提過要幫父母分擔。之後兒子說要投資一個創業項目,又來找父母借錢,韓老沒搭理他,結果兒子一狠心,直接抵押了房子,籌錢也要投資。
後來創業項目徹底賠了,不還銀行錢房子就會被收走,韓老咬牙拿出了養老錢,才補上這個窟窿,事後老兩口氣得直罵,兒子卻反過來埋怨他們沒痛快給錢,導致項目錯失了先機才賠的。
之後兒子就跟父母埋下了嫌隙,逐漸減少了來往,逢年過節都是應個卯就走,平時更是基本不去。韓老的老伴又生氣又心疼,好幾次說還不如當時給了他錢,哪怕賠光了,也好過現在兒子不是兒子的局面。
這次兒子又打著兒媳婦的名義,來要他們的房子,韓老本來也生氣,可想到如果把房子給出去了,說不定兒子就願意常來看看他們了,就答應把房子過戶給兒子。
父母的房子該如何處置?過戶方式不僅是讓孩子繼承,還有這兩種
韓老在著手準備把房子過戶給兒子時,才發現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房產不像一口鍋、一張床這樣的簡單資產,若想把房子留給子女,能供選擇的方式一般有三種。
一、繼承——自住可以,變賣不划算
法律上,法定繼承人可以通過繼承的方式實現房產過戶,且只需繳納公證費和印花稅即可,但繼承人如果後期想把房產作為買賣商品處理掉,就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比如子女繼承了一套200萬的房子,同等市值之下交易出去,就需要另外繳納40萬的個人所得稅,不算一筆小的數目。
二、贈予——可以選擇給,某一特定子女
房產是個人所有資產中的一種,持有方可以選擇想要贈予誰,比如父母想要把房子過戶給子女,也可以選擇贈予的方式。
但因為房屋產權的特殊性,如果子女接受贈予,必須繳納房產當下市值的3%作為契稅,另外加上公證費和評估費,也就是說一套市值約200萬的房子,用贈予的方式實現過戶,光契稅就要繳納6萬餘元。
三、買賣——看清條件,對號入座
如果覺得「繼承」和「贈予」都不划算的話,還可以通過「買賣」的方式,實現父母與子女的房產過戶,但這種方式同樣也需要繳稅。
購買時間不滿2年:5%的增值稅+1%的個稅+1-3%的契稅。購買時間超過2年:1%的個稅+1-3%的契稅。購買時間超過5年且只此一套房產:1-3%的契稅。在這其中,如果父母一方持有的房產是購買時間超過5年,且是唯一的普通住宅,加之子女一方名下無任何房產,那麼父母過戶給子女一套市值約200萬的房子,僅需繳納2萬餘元的費用。
老人該如何處理自己的資產?需要三思而後行
韓老把一切打聽清楚後,準備辦理時卻發現,兒子根本沒打算給他們租臨時落腳的電梯房,直接給老兩口安排了偏僻的養老院,面對兒子一次次讓他們心寒的行為,韓老對兒子徹底失望了,說啥也不把房子留給兒子了。
想韓老這樣的父母,辛辛苦苦為子女奔波忙碌半生,晚年如果換來一個子女不僅不孝順,還總是想啃老的局面,未免太過悽慘。
為了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也為了讓子女們不把希望寄托在啃老上,自己去奮鬥,建議老人們一定要理智處理自己的資產。
可以選擇購入一些適合養老的正規基金,或者為自己的資產設定一個繼承條件,想要繼承財產的子女,必須滿足這項條件方能完全繼承父母的財產。
父母的房子和資產在晚年該如何處置,答案是儘量用對的方式去給予,才能讓孩子懂得感恩學會孝順,從而為自己換來一個安穩團圓的晚年。
討論話題:你會怎麼處理自己的資產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