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帶公婆體檢,我是為自己」利人就是利己:聰明人都懂的道理

2020-12-19 花信島故事會

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道理很簡單,但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我們總是會被眼前的利益蒙蔽眼睛,我們總會為了一時氣憤而故意刁難對方,殊不知利人便是利己,為了眼前的利益卻忘了以後的方便,為了一時洩憤卻斷送了之後的路。

與人方便不是退讓而是豁達,與人方便不是心機而是明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甚至是我們的婚姻生活中,利人便是利己的道理不無體現。

豔豔待公婆特別好,甚至比對自己的父母還要體貼入微,天冷加衣,天熱裝空調,還有每年都要帶他們去醫院做一次全面體檢。別人都說豔豔孝順,是個好兒媳婦,而豔豔卻說:「我這麼多並不是因為我多孝順,而是為了我自己。他們舒服了,我的日子也舒服些。」

他們舒服了,我也就舒服了。是啊,多明顯的道理,這不就是利人便是利己嗎?

婆媳矛盾多因為一些小事,小事積攢多了會導致一家人的不和。日常生活中摩擦不斷,必定影響日常的和氣。

豔豔很聰明,她從不跟公婆吵架,有了分歧,她也不爭執,公婆看她不說話,火氣自然消了。

豔豔喜歡網購,每次給自己買東西的時候肯定不忘給公婆買些東西,費不了多少錢,卻讓一家人都開開心心。

豔豔沒什麼學歷,卻特別看重健康,每年的體檢必不可少,剛開始時,公婆不怎麼願意,豔豔硬是苦口婆心相勸了幾天。

豔豔不是個柔弱的女子,她不跟公婆爭執不是因為害怕,而是覺得沒必要,自己年輕,有些事可以理解,但公婆年紀大了,如果氣出好歹來,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了。

豔豔的做法給她帶來了很多方便。

她少了很多婆媳矛盾。

在別人家上演婆媳大戰的時候,她的生活和和氣氣,別人因為家庭問題氣的發抖的時候,她已經看開了這些問題。

她的懂事和善解人意,讓婆婆找不到理由衝她發脾氣,得到了大姑姐的尊重。

公婆幫她照看孩子,她的生活井然有序

把公婆照顧好,她的生活便有了更多的可能。

公婆心情愉悅,身體健康,她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公婆,這樣就可以省下更多的精力做自己的事情。

豔豔學歷不高,找不到什麼好的工作,她喜歡自由自在的工作,所以每年都會跟著務工大軍去新疆、寧夏、青海等地打工,春夏秋冬,四處輪換,一年到頭,豔豔能在家的日子只有幾個月。

她在外邊掙錢,家裡的公婆就是她的後盾和底氣。因為她對公婆大方,所以,公婆給她自由。

老公疼愛,夫妻和睦

婚後的男人就像是夾心餅乾裡的心,在媽和老婆之間左右為難,沒有哪個男人願意處理婆媳問題,因為,在大多數男人眼裡,這就是無解之題。

豔豔的老公就沒有這種煩惱,因為媽媽和媳婦的關係好到他難以想像。

豔豔對公婆的好被老公看在眼裡,當然也記到了心裡。豔豔的老公慶幸並暗喜,對豔豔更是多了幾分的疼愛。

在他周圍,能做到豔豔這樣的屈指可數,這種神仙老婆,他怎麼會不珍惜?

看似是豔豔一直在付出,其實豔豔又何嘗不是受益人呢?有些問題,並不是我們表面硬剛就會有好的結果,針尖對麥芒只會兩敗俱傷,面對眼前的利益與煩憂,我們不如換個角度,多想想以後,給他人留個方便,我們便會多一條坦蕩的後路,給他人多一份尊嚴,我們也會多幾分幸福。

利人就是利己,聰明人都會明白的道理,豔豔已經用自身經歷實驗了它的正確性。

相關焦點

  • 使誇獎恰到好處 讓批評利人利己
    「這孩子一點兒都不懂事!」讀一讀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導師、作家特麗·阿普特的這本《讚揚與責備——劍橋大學的溝通課》,或許對您有不少啟發,助於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活動、需求和真實意圖產生更深的理解。從而試著容忍他人的看法,客觀評價身邊的人,更好地與他人溝通。  在面對朋友、同事、伴侶時,我們都會因獲得讚揚而高興,因遭到責備而氣惱。
  • 職場做事應遵循原則,懂的人已經走上高位,或已經走向高位的路上
    老領導說:「我看你們王總也挺喜歡你的,你要好好幹,你有前途的。」「領導啊,您就別抬舉我了,到現在我還是一頭霧水,要不是王總太愛,我根本只是一個小角色,自己也沒啥優勢,只是比別人勤快一點而已。」王凱說的確實是心裡話。「哈哈,其實做人做事一個道理,尤其是與人打交道的事情,更要注意。
  • 犬屋敷:當你有了超能力,你會選擇利己還是利他
    主角犬屋敷壹郎是個平凡的老大爺,每天還在為了生活而奔波的普通職員,在一次體檢中被醫生告知患有胃癌,沒想到被告知只剩三個月了,卻意外地被外星人改造成機器人,同樣遭遇的還有一個少年,所以他們擁有了無敵的破壞能力(不解的是外星人說只有兵器單元,但為什麼會有治癒能力,連癌症都能治癒,只能說是劇情需要)。
  • 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這就是真理
    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這就是真理。凡夫與佛在本性上沒有區別,迷了就是凡夫覺了就是佛,所以我們學佛的過程就是一個由迷到覺的過程。學佛就是向佛學習,學習佛陀的思想,言論,行動,以佛陀為師,向佛陀看齊。學佛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成佛,這一點是佛教與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佛教希望眾生都成佛,是心是佛,就看自己能不能認識到這點,敢不敢承當,阿彌陀佛的48願,願願都要度一切眾生生淨土?
  • 年年都體檢,為什麼發現癌症時還是晚期?
    年年都體檢,而且體檢報告也都顯示正常,卻突然查出癌症晚期,難道是做了「假體檢」?其實,體檢不在於查的有多勤,關鍵在於查的對不對!除了上述提到的體檢項目,對於許多「打工人」來說,在拿到體檢報告的那一刻,雖然沒有看到「癌」的相關字眼,不過還是會被一些看上去挺嚇人的醫學名詞,嚇出一身冷汗,比如甲狀腺結節、肝臟鈣化灶、心臟早搏、子宮肌瘤......這些病日後會不會發展成癌?千萬不要自己嚇唬自己!其實,這裡面有不少疾病是需要進行特殊處理的,大家無需過度擔心。
  • 那些「忘記」給貓咪體檢的鏟屎官,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人一貓的小日子過得好好的,可每年總有那麼幾天,鏟屎官會翻著日曆,嘴裡念念有詞:啊,又到了帶貓咪去體檢的日子了。體檢,一個讓無數小朋友和小貓咪感到害怕的詞,簡單的兩個字背後,是一場長長的拉鋸戰。一場體檢下來,人和貓都累了。
  • 道理我都懂,但是這個手指套為什麼還帶螺旋紋呢?
    01  道理我都懂,但是這個手指套為什麼還帶螺旋紋呢?細思極恐啊......02誰能告訴小編,一模一樣的兩個東西,為什麼價格差了百倍不止?買了這個冷酒器的人看到了上面的倉鼠降溫房,不知道會不會被氣死03真正的馬桶原來在這裡,我們家裡用的那些原來只是冒牌貨,感覺自己又長見識了04為什麼同樣都是大聖,前面的比後面的受歡迎?
  • 卡夫卡心中的「愛」:利他與利己
    如果有誰在這個世界之內愛他人,那麼這與在這個世界之內愛自己相比,既非更不正當亦非更正當。剩下的只有一個問題:第一點是否能做到。—— 卡夫卡我覺得,愛他人就會利他;愛自己即會利己。我想甲不比乙更好就是指兩者都有不好吧?所以,卡夫卡是不是在說:利他與利己都既可能是正當的,也都可能是不正當的!有一種利他,叫利己的利他;有一種利己,可能是利他的利己。它們可能都是正當的。至於純粹的利他,絕對的利己就可能都有問題了。絕對的利己自然是種自私。那純粹的利他呢?
  • 人際關係當中,男女關係當中,情商,一定是利己的!
    情商,一定是利己的,這個大家要記住,情商最終倒來倒去都是利己的。比如說,你發個紅包給女友,那麼這個就是利己的,就是聰明人,因為最終是利己的。比如說,我們群裡有一個學員,他老是在群裡面挑撥是非,那我就把他踢了,對不對?
  • 道理的存在及其邏輯:道理只為那些懂道理、講道理的人而存在!
    這句話曾經讓無數人心中堅定一個信念,即只要自己做到有理、講理,走到哪裡都行得通、吃得開。這句話也因此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做人做事要懂理、講理和以理服人,否則,不懂理、不講理甚至無理取鬧,其人生之路就會寸步難行。然而,現實生活並沒有完全讓每一位懂理、講理的人走遍天下時都那麼如魚得水,暢通無阻,高歌猛進,甚至某些時候有人反而因為懂理、講理而蒙冤吃虧。
  • 體檢把我當成一次小白鼠!
    我的身體我就是喜歡記錄一些我從沒經歷過又還蠻有意思的事情 原來複查一點都沒有我想像的那樣簡單美好 (我以為複查會跟第一次做造影檢查那樣沒什麼感覺就做完了一樣的) 推遲了兩個月的複查還是回來住院複查了 昨天的檢查我懷疑我可能是遇到了假醫生
  • 兒媳眼中「刁鑽」公婆出現:年輕多金,不帶娃不出錢,你奈我何?
    至於小夫妻是自己帶娃,還是請保姆帶娃,公婆就不關心了。第二種:畢竟不是所有的公婆都有錢,這個時候沒錢的公婆就只能有力出力了,幫著兒子、兒媳帶娃,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工作,在另一方面來看,這也是在給他們減輕負擔。第三種:這也是小夫妻們最期盼的一種,那就是公婆既出錢又出力。
  • 最「刁鑽」公婆出現:年輕有退休,不帶娃不出錢,你能奈我何?
    他們自己帶娃也好,讓親家母帶也罷,或者是請保姆,都跟公婆無關。 第二,有力出力,如果公婆沒有錢,那麼就要付出相對應的勞動力,幫著年輕人帶娃看娃,讓他們好好工作,減輕他們的負擔。 老人的想法:雖然說養兒防老是天經地義,老人年輕的時候把全部積蓄都花在了兒子身上,為他組建新家庭提供了啟動資金,但這好像還不夠,兒子又有養育孩子的新困難,老人好像必須要把孫輩帶大,才更有籌碼要求兒子為他養老,老人不管年輕時多自信,老了也會有無助感,帶孩子就是他老年價值的體現。
  • 真實丨老公去天堂了,我的女兒應該給公婆帶麼?一個人太難了!
    因為公婆只有一個獨子,對他們打擊非常大。處理完丈夫身後事,公婆提出由他們撫養孩子,以後不需要我提供任何費用,孩子的問題由他們全權負責。身邊有很多聲音都支持公婆的做法,尤其是我娘家人,她們覺得以後單親媽媽的我獨自帶著孩子日子會很難,長遠的考慮以後也很難再找到好對象。
  • 不想和公婆住在一起,又不想和小孩分開(上班沒有時間帶)怎麼辦
    公婆的行為讓兒媳婦反感一方面家庭生活必須依靠公婆,另一方面又覺得看公婆哪裡都不順自己眼。開始兒媳婦回來就圍著孩子轉,對我的態度不知道是不熟悉還是怎麼回事,就是和我交流的少,對我做的事情,也視若無睹。有一次我病了,帶孩子很吃力,白天他們就把孩子送幼兒園的小小班。兒子兒媳婦下班回來去接孩子,回來還要做各種家務,兩個人就經常的吵架,我就假裝不知道,也不說誰對誰不對。
  • 老大敏感,老二智力有問題,公婆聯手欺負我,我該怎麼辦……
    另外還得補充一下,就是我和我婆婆合不來,還有一些原因就是她這個人比較護兒子,什麼家務都想讓我幹,她嫌我總不做飯,還說早上讓我老公陪孩子睡覺,我早起一會兒下樓去買菜。因為早點去買的菜新鮮,我說您為什麼不讓他去買,婆婆說「他哪會買菜啊,都不會看菜新不新鮮!」
  • 減少兒媳與公婆矛盾的不二法寶到底是什麼?其實地球人都知道
    在現實生活中,小夫妻和公婆住在一起,因為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差異,產生的矛盾,一般來講,其實遠不止育兒上的問題。所以,有條件的情況下,年輕小家庭與公婆分開住,年輕夫妻就是自己小家庭的核心,如此一來既能減少與公婆之間的矛盾,而公婆也可以有自己的空間,連結老人與兒媳的男人也不必夾在父母與妻子之間為難,不論是小家庭還是老家庭都幸福。
  • 年年都去體檢,到最後還是出大病了,那麼體檢真的有用嗎?
    從發病到沒了就幾個月,挺為大爺惋惜的。六十多歲年紀,剛剛退休,本該想想清福的。因此,有人發問:這體檢到底能有什麼用?為什麼有些病還是查不出來?一查出來就晚期,這體檢還要不要做?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健康體檢?健康體檢是幫助自己了解身體是否有潛在的疾病,以便及時採取預防和治療措施。
  • 閩南語歌曲教我的50個做人的道理
    你可以為命運而悲傷惆悵,可是愛情,你只能哀而不傷,否則就是大傻逼。這是閩南語歌曲裡蘊含的另一個道理。 而這些男男女女都信奉《愛情一陣風》。 所有這些令我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世間所有深情裡都有開小差,所有漫不經心裡都有些許認真。感情的事,悟到了這一層,就哀而不傷了。
  • 我幫公婆還完房貸,公婆卻把房送給大姑姐,我找公婆要20萬
    我幫公婆還完房貸,公婆卻把房送給大姑姐,我找公婆要20萬有些女人認為既然結婚了,夫妻就是一家人,那么女人就要把丈夫的家人當親人看待,真心真意的對待婆家人,往往有時候,你對公婆的真心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到頭來是寒了兒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