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巡禮,第二組濟南市,市長孫述濤...

2020-12-24 大眾網

  建設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是國家賦予山東省的重大戰略任務。三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上下,按照「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部署,強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大眾日報與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推出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巡禮專題,今天推出第二組《塑造省會「龍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全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走在前列

  ——濟南市市長孫述濤談新舊動能轉換

  今年是國務院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的第三年。作為國家首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綜合試驗區的三核之一,濟南市面臨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3個重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歷史機遇。把握時代脈搏,濟南市正聚焦全面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工作「三年初見成效」目標任務,闊步走在高質量發展隊伍前列,努力成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就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工作3年來的成效與措施,本報採訪了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孫述濤。

  大眾日報:2018年1月,山東省提出形成「三核引領、多點突破、融合互動」的新舊動能轉換總體布局,明確要求濟南高水平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請問您,3年來,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總體工作取得哪些成績?

  孫述濤:3年來,濟南市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對標試驗方向,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推動省會發展的長期戰略,強化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探索新舊動能轉換模式,全面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全市經濟運行呈現出穩中有進、進中向好、好中育新的積極態勢,連續3年主要經濟指標穩居全省前列。2018年,濟南市經濟總量躍居全省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全省第一。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領跑全省,綜合實力躋身全國20強。特別是今年以來,濟南市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多數經濟指標增速好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列全省和全國主要城市首位,完成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2.6%,分別高於全國、全省31.9、28.4個百分點。

  大眾日報:在具體工作中,濟南市如何高效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工作有哪些典型做法值得推廣和借鑑?

  孫述濤:我們注重加強頂層設計,高水平編制《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成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由我擔任組長,統籌研究部署、協調推進動能轉換各項工作。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先後制定出臺《關於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實施意見》《促進工業投資倍增三年行動計劃》《關於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構建起規劃引領、政策支持、專班推進、督導考核於一體的工作機制,有力保障新舊動能轉換工作紮實推進。

  完成區劃調整,優化城市發展格局。濟南萊蕪行政區劃調整順利完成,支持萊蕪區、鋼城區加快發展政策措施落地實施,社保接續、醫療保障、義務教育等實現「等高對接」,濟萊高鐵開工建設,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落戶萊蕪區,區劃調整紅利快速釋放。區縣經濟加快發展壯大,章丘、濟陽融入市區發展格局,201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過千億元區縣達到3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百億元區縣達到4個。2020年,市委研究確定了「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做強東部科創實力和產業能級,加快推動西部提升振興,以更大力度推進南部山區生態保護,推動北部建設全面起勢,優化中心城區城市肌理和風貌,強化重大基礎設施支撐和引領作用,儘快形成科學合理的全域發展格局,推動省會發展從空間拓展向內涵式優化轉變。

  深化體制改革,釋放動能轉換活力。為統籌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出臺實施《關於加強城市規劃市級統籌的意見》《關於加強土地儲備市級統籌的意見》《關於加強財政收支市級統籌的若干措施》和《關於加強產業發展市級統籌的意見》,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持續深化「一次辦成」「最多跑一次事項」「拿地即開工」改革措施,相關模式在全國複製推廣。推出「在泉城、全辦成」改革,按照最短時間、最簡程序、最優服務要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2020年榮獲「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按照「小管委會+大公司」「小機構+大服務」工作思路,全面完成13家省級以上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任務,開發區內設機構數量從109個壓縮到64個,全面掀起「二次創業」新高潮。

  堅持創新驅動,激活發展內生動力。聚焦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制定出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計劃」「科技新11條」等政策措施,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過程的政策鏈。院省市共建的中科院濟南科創城開工建設,14家「中科系」院所相繼落戶濟南。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掛牌成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設立運營,國家超算中心科技園建成啟用,大科學裝置落地實現零的突破,齊魯科創大走廊加快建設。國家級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和全國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獲批建設,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濟南)正式啟用,全市科技基礎設施逐步形成集群化態勢。創新型龍頭企業迅速崛起,浪潮集團獲批國家級雲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中國重汽全球首臺純電動無人駕駛貨櫃重卡成功下線。科技創新正日益成為省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提升產業能級,發展現代產業體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十大重點產業領域,建立「鏈長制」,創新提出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持續推進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傳統動能升級改造步伐不斷加快,全市「上雲」工業企業達3萬家,小鴨、輕騎、康巴絲等老企業蝶變重生,關停「散亂汙」企業7600餘家,建廠近60年的濟鋼鋼鐵產能全部退出。新興產業集群加速崛起,2020年上半年,全市「四新」經濟比重達到31.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到54.5%。入圍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12家,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5G商用城市,培育獨角獸企業3家、省級以上瞪羚企業80家。目前,全市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產業突破1500億元,「智造濟南」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加快載體建設,拓展動能轉換空間。把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作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支點,編制完成建設總體方案,確立了「1+4+16+N」的規劃框架體系,相關規劃加快編制。齊魯大橋、鳳凰大橋、黃河大橋改擴建和濼口隧道「三橋一隧」建設強力推進,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數字經濟和智慧物流產業園等六大園區加速建設。濟南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綜合排名躋身國家級高新區第11位。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進入快車道,山東省腫瘤質子臨床研究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高端醫療孵化研究中心等引爆項目進展順利。濟南國際金融城已入駐世界500強企業12家、中國500強企業21家,各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達到330餘家,形成產融互促共進良好局面。

  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歐亞班列快速增長,覆蓋16個國家40餘個城市,開行數量佔全省近四成。國際貨運航線逆勢發展,新開10條航線,初步搭建起「歐美亞」國際貨運航空網絡。濟南綜合保稅區、章錦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一港二區三場」口岸體系初步形成。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獲批建設,推出320項制度創新措施,向國家和省報送30項可複製推廣新案例。濟南正向著打造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城市奮力前行。

  大眾日報:接下來,濟南市政府準備如何推動相關工作,爭取實現「五年取得突破」目標任務?

  孫述濤:下一步,濟南市將繼續對標對表「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揚起龍頭」工作要求,咬定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不動搖,立足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瞄準國家中心城市前進方向,繼續堅定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舉全市之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規劃建設,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蹚出路子、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當好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努力在全省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當先鋒、挑大梁!

  塑造省會「龍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何峰濤 王慶軍 郝兆印 郝雪瑩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濟南市多數經濟指標增速好於全省平均水平,繼續處於領跑位置。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7248.40億元,同比增長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4%,增速列全省和全國主要城市首位。這得益於濟南市近年來著力調整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推進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自2018年1月國務院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3年來,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相關各部門撲下身子,紮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攻堅行動,轉變管理思路,發揮政策引領,明確主攻方向,優化產業布局,完善產業鏈條,壯大實體經濟,塑造省會「龍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暢通機制「血脈」

  讓動能轉換迸發活力

  動能轉換,機制暢通方能水到渠成。

  「零跑腿」「一枚印章管審批」「一站式服務」「一次辦成」「獨任審批」……近年來,濟南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在行政審批環節精簡提效、體制機制創新之路上探索出一批先進經驗。

  2018年,濟南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市財政、建設等8部門,將中標通知書發放流程辦理環節從7個減至3個,實現網上自行辦理「零跑腿」。2019年,一次性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投標報名、招標公告(文件)審查、原件核對及開標前專家論證環節,屬全國首例。「交易時間壓縮5日,放寬投標時間15日,降低了企業交易成本。」濟南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介紹。

  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途徑。

  2018年8月,山東省要求各市、縣(市、區)將行政審批及有關政務服務等職責進行整合,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當年年底前,濟南市及各區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完成組建,創出「極簡審批」濟南模式。

  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成立後,將27個部門的262項行政許可及關聯事項劃轉集中實施。2019年4月1日,順利開啟「一枚印章管審批」模式,審批服務資源整合效應得到充分釋放。2019年,濟南市營商環境評價全省第一,市行政審批服務大廳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勇於創新獎」。2020年,濟南市榮獲「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

  2020年6月,濟南市興農鄉村振興研究中心負責人王志勇到市行政審批服務大廳申請辦理民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業務。讓他沒想到的是,該業務當天就辦理成功,比承諾的5個工作日快得多!原來,由於濟南市實行「獨任審批師」制度,過去行政審批鏈條過長、環節過多、權責交叉、職責不清等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獨任審批師」制度屬濟南在全國首創,推動審批決策扁平化管理。2020年首批聘任獨任審批師47名,各區縣首批聘任127名。目前已累計辦件量達20萬件,簡單事項「立等可取」,審批服務效率「再提速」。

  面對2020年疫情衝擊和世界經濟衰退,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更加突出。濟南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打通政銀企壁壘,創立企業金融輔導員制度,從市縣兩級金融機構優選服務專員,組建金融輔導隊,結對輔導企業,推進金融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截至2020年10月底,金融輔導員對接有融資需求企業1148家,涉及金額293.4億元,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後一公裡」。

  針對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國家發改委開發了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簡稱全國「信易貸」平臺)。2019年12月,濟南成為全國首個落地全國「信易貸」平臺的省會城市。對通過「信易貸」平臺向濟南市中小微企業發放的新增貸款,為金融機構提供2.5‰~5‰的財政補助。同時明確,今後制定出臺的所有中小微企業優惠政策,均需將「信易貸」平臺納入支持範圍。截至2020年10月末,濟南市入駐全國「信易貸」平臺的金融機構已達42家,發布金融產品189個,成功放款總額達3.68億元,企業融資需求額月均環比增長122%。濟南市中小微企業通過「信易貸」平臺獲得融資的利率低於傳統金融產品約2個百分點。

  科技創新為主導

  經濟增長動力向創新驅動轉換

  不斷推陳出新是新舊動能轉換的要義。

  濟南市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導戰略,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強化科技創新供給,推動經濟增長動力加快向創新驅動轉換。

  區位條件優越、人才資源密集,科技創新沃土,濟南迸發的創新活力引來「國家級」關注。2020年10月29日,山東省、濟南市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籤署共建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合作協議。濟南已先後引進14家「中科系」院所。

  近年來,濟南還積極推動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超前布局高端前沿產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推進軟體名城提檔升級,大力發展大數據、雲計算、信息安全、信息通信等重點領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2020年,濟南市獲批創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區域性科創中心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掛牌成立,大科學裝置落地實現零的突破。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設立運營,引領帶動空間行波管、齊魯衛星等50餘個高端項目在全省布局。全球首個量子信息技術焦點組成立,國家超算中心科技園建成啟用,齊魯科創大走廊啟動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開工建設。

  2019年7月,「四不像」機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在濟南成立。以「商業成功是檢驗技術創新唯一標準」理念,形成了一套有利於創新、有利於轉化、有利於商業成功的可自我修復、風險可控的運行機制。現已凝聚91個高水平創新團隊,創立64家科研機構,實施300多項發明專利,轉化研究200多項前沿產業技術成果,孵化99家高技術企業,帶動社會投資超過200億元。

  濟南科技基礎設施逐步形成集群化態勢。國家級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和全國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獲批,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濟南)正式啟用。建設量子保密「齊魯幹線」,打造國際領先的「量子谷」。依託E級超算、高性能伺服器、雲計算裝備等優勢資源,大力構建數字產業生態,加快打造「中國算谷」。加快推進重點晶片項目,建設北方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積極發展區塊鏈、空天技術、核電裝備等高技術產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龍頭企業在濟南迅速崛起。浪潮集團獲批國家級雲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其伺服器市場佔有率穩居全球前三。中國重汽全球首臺純電動無人駕駛貨櫃重卡成功下線。神思電子智能服務機器人入選國家人工智慧創新發展重大工程。超高功率雷射切割機、全5G環境下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系統、中低速磁懸浮軌排F型鋼、高純半絕緣碳化矽襯底、大型全自動雙臂快速衝壓生產線等一批全國領先甚至全球領先技術先後取得突破。

  產業轉型升級

  打造經濟動能轉型之核

  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是產業升級動力機制的轉換。

  近年來,濟南產業轉型升級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創新性推出產業鏈「鏈長制」,產業提升釋放的經濟發展勢能也隨之顯現。

  2020年8月底,濟鋼片區景觀設計方案發布,佔地達45萬平方米的森林公園揭開神秘面紗。建廠近60年的濟鋼1200萬噸鋼鐵產能全部退出,「無鋼」濟鋼實現華麗轉身,空天信息產業陸續導入,環保新材料產業園、「四新」產業園、濟鋼「創智谷」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此外,小鴨、輕騎、康巴絲等一批濟南市傳統企業實現「老樹發新芽」,「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為新舊動能轉換打開廣闊空間。

  為落實省「十強」產業發展,濟南推進落實十大千億產業「6個1」工作體系,不斷提升產業集群和領軍企業培育力度。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持續培強。醫療康養、生物醫藥、現代金融、文化旅遊等產業加速崛起。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600億元和3400億元。醫療康養、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企業上雲3萬家,培育獨角獸企業3家,省級以上瞪羚企業達到80家,入圍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12家,數量均居全省首位。

  2020年,濟南市積極推動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全力推動打造中國算谷、創建中國軟體名園、建設「智慧泉城」等工作。1至9月,全市裝備製造業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420.6億元,同比增長29.8%,14家企業申報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

  全市生物醫藥產業健康有序發展,2020年前9個月實現營業收入1025億元,同比增長20%。齊魯製藥董家製劑園和生物醫藥產業園、銀豐生物醫藥產業園、商河高端化學原料藥生產基地、華熙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步伐加快,產業加速集聚。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及產業園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同時,在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鏈重點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濟南藥谷

  眼下,濟南一個新名詞——「鏈長制」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2020年8月13日,在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專題會議上,明確提出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提出聚焦產業基礎好、產業鏈條相對完善、發展潛力大的12條重點產業鏈,實行「鏈長制」。10月15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就「鏈長制」工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努力推動各產業鏈做大做強。兩個月時間內,兩次召開高規格專題會議對「鏈長制」實施進行專題部署,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與國內其他地方相比,濟南「鏈長制」更為完善,在全市經濟工作中的地位也更加凸顯——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總鏈長,市領導任各鏈鏈長,部門負責人牽頭,工作專班具體推進,打造分工有序、上下聯動的工作體系。這是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濟南市委、市政府將其作為「一號工程」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

  「鏈長制」統籌產業發展要素資源,打破產業發展壁壘,加快建鏈、補鏈、強鏈、延鏈,打造若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鏈條,為省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保障。在此政策支持下,到2025年,濟南十大產業鏈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年均增長20%以上,形成萬億級、五千億級、三千億級和千億級產業梯次發展新格局。

  新型載體建設崛起

  促發動能轉換裂變效應

  沒有強有力的平臺載體,就無法對新舊動能轉換工作產生良好的支撐作用。

  濟南市通過不斷強化重點園區的承載功能,多點支撐、板塊聯動的動能轉換格局正在形成。

  2020年10月30日,「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東線貫通。隧道一頭連著濟南主城區,一頭連著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待其全線貫通,濟南市的「攜河發展」戰略將邁出堅實一步。

10月30日,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隧道東線順利貫通

  定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示範、新舊動能轉換新引擎、高水平開放新支點、綠色智慧宜居新城區」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承載著泉城「攜河北跨」的夢想,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總部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目前,起步區確立了「1個總體方案+4個綜合性規劃+16個專項規劃+N個專題研究」的框架體系。齊魯大橋、鳳凰大橋、黃河大橋改擴建和濼口隧道「三橋一隧」工程強力推進。綠地國際會展產業園、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數字經濟和智慧物流產業園等六大園區加速建設,市政路網和配套工程不斷完善,綜合承載能力穩步提升。

  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是省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工程。在建設「康養濟南」、實施「西興」戰略中,醫學中心重任在肩。該中心片區規劃總投資2000億元,分4批開工重大支撐平臺、醫療服務、產業載體、市政公用設施建設項目28個,已完成總投資三分之一。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即將實現首期運行,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二期工程年內將陸續交付使用,山東省腫瘤醫院質子臨床研究中心將成為我國獲得質子設備進口牌照中首個投入臨床治療的質子醫院。此外還落地精準醫學、生物醫學新技術、醫療醫械、健康醫療大數據等各類項目204個,引進高端人才團隊26個,註冊醫生集團56個。

  濟南市建設提升以國際金融城為核心的金融載體平臺,加快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產業金融中心。佔地26.3平方公裡的國際金融城現已初具規模,寓意「山、泉、湖、河、城」的五大標誌性超高層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引進銀行、保險公司、財務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推動基金公司、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新金融健康發展。區域內已入駐世界500強企業12家、中國500強企業21家,各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達到330餘家,英國BP石油、蘇黎世保險、畢馬威企業諮詢(中國)有限公司等知名機構先後籤約落戶。

  持續擴大開放水平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在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等時代大背景下,濟南市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奮力挖掘新舊動能轉換潛力。

  2019年8月26日,國務院發布《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山東自貿區119.98平方公裡中,有37.99平方公裡位於濟南,重點發展人工智慧、產業金融、醫療康養、文化產業、信息技術等產業,建設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2020年初,濟南印發自貿區濟南片區實施方案,確定7個方面162項具體創新舉措。金融、海關、稅務、自然資源和規劃、市場監管等部門先後發布100多項支持片區發展的新政策,80%以上的試點任務已進入實施階段,40%已落地。

  3月19日,綠地(濟南)全球商品貿易港項目奠基暨產業籤約儀式舉行。作為自貿區濟南片區首批籤約項目,計劃引入各類海外商品22000餘種,推進「進博會」資源在濟南落地,打造「買全球、賣全球」貿易大平臺。

  擴大對外開放,還需進一步加快構建對外開放大通道。目前,「齊魯號」歐亞班列開行,濟南歐亞班列線路達到7條,覆蓋「一帶一路」沿線15國。「濟南董家—青島黃島」班列打通濟青陸海聯運大通道。濟南至法國巴黎、比利時列日、芬蘭赫爾辛基航線開通,至香港航線實現復飛,搭建起「歐美亞」國際貨運航空網絡。遙牆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順利推進。積極推進物流園區、物流樞紐建設。濟南市已成功入選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首批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

  如今的濟南,高端、高質、高效的前衛產業激湍澎湃、崛起成峰,引領著濟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新舊動能轉換為省城裝上了強勁的「硬核」發動機,助力美麗的泉城濟南,高高揚起省會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始終走在前列!

相關焦點

  • 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 國家評估組到日照市調研
    11月28日,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費洪平帶隊,來日照開展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調研評估工作。副省長汲斌昌,市委書記張惠,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李在武,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石愛作,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兆亮,市政府秘書長徐桂華分別參加相關活動。
  • 區域經濟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巡禮第八組 泰安市委...
    泰安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濤向大眾日報表示,泰安市委、市政府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推進泰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戰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聚焦體制機制、產業培育、動力驅動、政策保障、營商環境等重點工作,精準發力、久久為功。
  • 透過「三年初見成效」一窺青島動能轉換加速度
    原標題:透過「三年初見成效」一窺青島動能轉換加速度   將新動能注入城市血脈,將會是怎樣的一幅新圖景?在青島,你或許會找到不同的答案。
  • 經濟日報頭版聚焦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   今非昔比的山東,通過新舊動能轉換,經濟駛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成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   風生潮起,只爭朝夕。自當年起,山東每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都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召開主題大會,省委書記劉家義部署工作,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 專家:山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成效顯著 隨隊採訪得到印證
    原標題:專家:山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成效顯著 隨隊採訪得到印證   11月10日,「新動能·新山東——第十六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採訪團走進國家健康醫療
  • 山東省常務副省長王書堅詳解山東新舊動能轉換
    這就要求山東必須進行新舊動能轉換。作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我理解,意義和作用主要體現為山東自身發展和服務全國大局兩個維度:從山東角度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山東是個經濟大省,但不是經濟強省。
  • 加速打造新動能 傳統產業煥新顏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謀新篇
    來源:中國經營報加速打造新動能 傳統產業煥新顏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謀新篇本報記者/吳靜/盧志坤/濰坊報導作為國內第三大經濟體的山東,近年來正不斷吹響新舊動能轉換的號角。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同意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山東隨即提出新舊動能轉換「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工作目標。被寄予厚望的山東,承擔著新舊動能轉換的使命與責任。
  • 山東壽光以「四新促四化」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1月9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項目調研評估組來壽光市開展項目現場評估工作,先後到丹河蔬菜產業提標增效示範園、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試驗示範基地、巨能高品質特鋼精整生產線、玉米深加工產業鏈項目、天力藥業21萬噸糖醇項目、聯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等地調研評估,並召開座談會。濰坊及壽光市領導劉建國、趙緒春、喬日升、孫磊、張中山陪同。
  • 全力打造新舊動能轉換「三核」城市——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
    編者按:煙臺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之一,三年來,以走在前列、率先突破的責任擔當,在區域發展、產業培育、開放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今天本報邀請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向讀者解讀煙臺全力打造新舊動能轉換「三核」城市的成功密碼。
  • 山東地礦一院服務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資源勘查
    2020/11/24 14:41:12   來源:中國山東網       近日,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專家對山東省地礦局第一地勘院承擔的
  •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急先鋒」!鋼城區的汽車部件產業園為傳統製造業...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6日訊 2020年2月24日,濟南市鋼城區13個總投資110.3億元的大項目正式開工、落地生根,吹響了全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號角。時光荏苒,作為鋼城區重點打造的百億級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項目——由山東匯鋒傳動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匯鋒高端汽車部件產業園內,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撥地而起,一套套嶄新的精密設備開機運行,一件件高新技術產品從鋼城走向全球。近日,記者來到匯鋒高端汽車部件產業園,看這個企業為傳統製造業置入「技術芯」。
  • 海報觀潮丨新舊動能轉換擔子重,趕路半刻不能松
    海報評論員 熊苗「新動能 新山東——第十六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採訪團近日先後走進濟南、濰坊和煙臺,實地感受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的階段性成果。採訪團深入工廠一線,觸碰數據前沿,從企業發展中觸摸新動能的脈搏。三年來,山東培育出了哪些「俊鳥」?
  • 騰出空間跑出速度 山東動能轉換見成效
    山東省堅持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傳統工業技術改造,新技術、新產業帶動全省經濟跑出了「加速度」。山東省最新統計顯示,前三季度全省GDP同比增長1.9%,高於全國1.2個百分點。其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製造業、高端裝備等為代表的十強產業增加值增速均在1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動能轉換成效顯著。動能轉換,制度建設是保障。山東緊扣難點堵點,統籌推進「一次辦好」。在國有企業混改、投資審批制度等重點領域形成制度創新、流程再造成果70多個,累計削減省級行政事項4000多項,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
  • 山東秦池集團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紀實
    在古老文明而又頗具現代活力的齊魯大地上,奏響了新時代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勁樂章。山東秦池集團(以下簡稱秦池集團)謀勢而動,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改造傳統產業,堅定走高端品牌提價值的經營發展之路,一舉成為業界新舊動能轉換成果的早期收穫者。那麼,秦池集團是怎樣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呢?
  • 當好橋頭堡 融入先行區 加快動能轉換
    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全省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在此深入實施。捲起千層浪,帶來萬象新。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之年,德州交出了一張怎樣的答卷?
  • ...濟南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閉幕 孫立成孫述濤殷魯謙雷傑邊祥慧...
    【她之聲·聚焦】濟南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閉幕 孫立成孫述濤殷魯謙雷傑邊祥慧在主席臺就座 2021-01-15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動能轉換遇到「雙循環」
    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目標定位,加快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進程中,山東應如何準確定位、積極作為,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深入採訪、多方求解,形成這組調研報導,從今天起推出。
  • 「動能轉換看煙臺」傑瑞股份:延伸新領域 澎湃新動能
    編者按:今年是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為充分展現煙臺市企業創新創造、勇爭一流的精神面貌以及在破解技術瓶頸制約、搶佔產業鏈高端,推動「煙臺製造」向「中國智造」邁進方面作出的貢獻,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動能轉換看煙臺】專欄,將走進煙臺市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品牌創新等方面的優秀企業,展示煙臺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與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力量。
  • 「魯西崛起」率先突破 科技創新助力聊城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原標題:「魯西崛起」率先突破 科技創新助力聊城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循跡行駛、車道保持、自動避障。。。。。。
  • 濟南市政府向市政協徵求《政府工作報告》意見 孫述濤雷傑參加活動
    魯網1月10日訊 昨天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就《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政協委員們的意見。市政協主席雷傑主持座談會。  會議聽取了《政府工作報告》起草有關情況說明。大家分別從新舊動能轉換、改善營商環境、加快鄉村振興等方面,對修改完善報告提出了意見建議。  孫述濤表示,大家的發言站位高、把脈準、落點實,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體現了對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對我們完善思路、強化舉措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