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正是辣椒的採摘期。在柘榮縣東源鄉鐵場村,村民繆伏銀摘下一串串紅辣椒,放進籃子裡。「這幾年種植辣椒讓我脫了貧,走上了致富路,日子過得像辣椒一樣紅火。」繆伏銀開心地說,今年又種植80畝辣椒,有望獲得更多收入。
鐵場村位於柘榮縣東源鄉西南部,全村138戶,512人。由於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資源相對貧乏,曾是「有名」的貧困村。
靠什麼才能擺脫貧困,讓村民走上致富路?種太子參嗎?但是太子參市場由於競爭激烈,價格跌宕起伏,風險太大。經過土壤測試,柘榮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建議鐵場村種植柘榮品種的紅辣椒,而且市場前景較好。
圖/長壽柘榮
專家的建議讓鐵場村黨支部書記曾巖招信心更足了,因為他做過紅辣椒生意。1995年,他還在村裡辦了一個小型辣椒加工廠,效益還不錯。如果村裡種植紅辣椒,不但可以幫助群眾增收,自己的加工廠也有了穩定的原料來源。
說種就種。曾巖招在徵求村民意見後,於2013年3月在村裡成立了融盛農業合作社,合作社為種植戶統一供應種苗、農藥、肥料,種植戶與曾巖招的辣椒加工廠籤訂辣椒最低保護價回收合同,公司回收辣椒成品後,再與合作社結算服務管理成本,確保辣椒種植戶的「零投入」與「零風險」。
合作社成立當年就種植了200多畝辣椒,曾巖招種植、加工、銷售全部一肩挑。他說:「雖然辛苦,但是這樣有利於群眾增強種辣椒致富的信心。」
在柘榮縣東源鄉鐵場村,辣椒種植大戶繆伏銀在查看辣椒育苗的情況。遊松柏 攝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辣椒種植面積不斷擴大,80%的村民都加入了辣椒合作社,村民個個都是辣椒種植能手,鐵場村因此成了「一村一品」辣椒專業村。去年,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000多元,村民種植辣椒走上了致富路。
同時,由於企業的不斷發展也帶動了富溪、楮坪、英山等周邊鄉鎮3000多農戶種植辣椒8000多畝,實現戶均增收13000多元。而他們製作的辣椒醬和米醋銷往浙江、江蘇等地,經濟效益好,村財從零元增長到10萬多元。村級經濟發展了,各項事業也隨之發展。村裡不僅建起了造福工程,還完成了立面改造和汙水處理施設及村公園和運動場所建設,村莊越來越漂亮。
鄭章華 圖
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鐵場村不僅改變了原來貧窮落後的面貌,真正打造出了內外俱美和獨特個性的江南小山村,以致村民們無不感嘆:「以前都不敢承認自己是鐵場人,現在我為自己是鐵場人感到自豪。」
閩東日報通訊員 遊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