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為這個人死後會葬入「八寶山」,但是他死後卻葬在了山溝溝裡

2021-01-07 騰訊網

郭沫若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學者,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

20世紀的中國,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各種各樣的學界大師匯聚一堂,魯迅、聞一多等人直到今天依舊是需要後人敬仰的大學問家。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郭沫若先生依舊能夠「披荊斬棘」,殺出一條「血路」,卓然成家。可見,其本人的學問非常深厚,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師,更是繼魯迅之後公認的文化領袖。

事實上,郭沫若的名字我們早就已經如雷貫耳。從小學起,我們就已經開始學習他的文章,《天上的街市》讓多少人對星空產生了最初的幻想啊!從課本下方的密密麻麻的注釋中,我們就已經初步認識到了郭先生深厚學養。他不但是個文學家,而且還是一個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新詩的奠基人之一。

而且,郭沫若先生雖然推崇新詩,但是,他的古詩寫的也非常不錯。他當年和很多文壇巨匠都有詩詞往來,主席還和他有過和詩呢。

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以後,很多對祖國有重大貢獻的人最終的埋骨之地都是八寶山。按理說來,郭沫若這樣的級別的學者應該也有資格埋葬在八寶山之中。然而,郭先生死後並沒有和眾多的生前好友葬在一處,相反,他竟然被埋葬在大寨的田野間。

那麼,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郭先生這樣一位巨匠竟然無緣八寶山嗎?

其實不然,埋在大寨完全是郭先生的遺願。他願意和人工開闢出現來的一塊塊梯田長伴,他認為:這是一種人間最雄渾的景色之一。所以說,郭先生才會選擇將自己的骨灰埋葬在大寨的田野之中。

說起郭沫若和大寨的淵源,那還真是一段有趣的歷史。

1965年的冬天,雖然,已經到了冰天雪地的時節,但是,整個中國還是處在一派如火如荼的熱鬧之中。彼時恰好是「農業學大寨」的運動期間。郭沫若先生也就是借著這個運動,得到了前往大寨學習的機會。

郭沫若在文壇的名頭很響,眾人對他的印象也是個翩翩君子。誰也沒有想到,這樣一位白面書生竟然會和大寨結下不解之緣,甚至最終將這裡選為了自己的埋骨地。

當年,郭沫若先生和中科院的專家們齊赴大寨,在那裡他們向農民們學習。學習他們的那種不畏懼困難,敢於改造自然的精神。而與此同時,他們也向農民同志們傳授自己所掌握的先進知識,教導他們如何用科學的方法種田。

一方是來自大城市的大知識分子,一方是中國大地隨處可見的窮苦農民,兩方人馬匯聚在一起卻並沒有產生任何矛盾,反而是格外融洽。

郭沫若先生在這裡和農民們相處,感受農民身上樸實的氣質,不由得喜歡上了大寨。雖然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讀書人。可是,他們也得勞動,這是學習的必須手段。也就是在汗流浹背的過程中,郭沫若先生和這裡的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且,還為他們寫了不少讚美的詩篇。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郭沫若先生一行和大寨離別的日子終於還是來了,雙方都感覺到依依不捨。郭沫若先生看著送別的大寨農民兄弟們,感到心中湧起一陣陣暖流,他承諾道:「以後有機會,一定會重回大寨,看看這些朋友們。」

然而,歲月倥傯,郭沫若一行人離開大寨之後竟然再也沒有回去看望的機會。所以,這也成了郭沫若先生的遺憾。

因此,1978年,他在彌留之際許下了一個願望,希望自己死後能夠實現當初的承諾——回到大寨,山西省昔陽縣大寨虎頭山,和那裡的山水在一起。於是,親人們將郭沫若的骨灰送到了大寨的山野間,讓他和這裡的山山水水融合在一起。

「我想像著郭老先生他的作品,那《女神》的詩風多豪壯、雄健、頗具陽剛之美。郭沫若老先生的詩可以說是新詩中豪放的先驅,但同時,他也有許多清麗婉約之作記在了更多人的心中。我想像的《天上的街市》那麼優美,人人都喜歡,但想像不出郭沫若的墓地會是這麼樣的荒涼。

風雲聚散,塵埃落定。時間的流水終於為虎頭山洗去了斑駁陸離的政治色彩,虎頭山恢復了自然形態。大寨人在山上種樹立碑,開闢了森林公園,最引人思索的還是這兩座墓碑。」

當然,郭沫若先生的確因為其人品而飽受詬病,甚至,有人說他就是個假惺惺的偽君子,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他所做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了逢迎溜須。

聞一多曾對他評價道:「如果他說了十句,只有三句對了,那七句錯的可以刺激起大家的研究辯證,那說對了三句,就為同時代和以後的人省了很多冤枉路。」

甚至,魯迅一生罵過無數的人,在我看來,罵得最狠的,莫過於郭沫若,說他是「才子加珂羅茨基(流氓痞棍)」。郭沫若被罵是活該,因為他先去惹了魯迅,說魯迅是「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個封建餘孽。

但是,這種說法當然也不能完全否認,我們也不能因為這些而否定郭沫若先生文學成就。況且,即使他善於鑽營,善於溜須,但起碼他還是實現了自己當初的承諾,回到了自己曾經盛情讚美過的「大寨」,和那裡的水土融為一體。

相關焦點

  • 淮海戰役中,杜聿明戰敗成為俘虜,為何死後還能葬入八寶山?
    1981年,曾經的國軍名將,解放戰爭中戰敗被俘的杜聿明因病去世,被葬入了八寶山。八寶山革命公墓葬的大部分都是我們的黨軍政領導人,以及有名的愛國人士、科學家等,為什麼這位曾經的戰俘也能被葬入八寶山呢?
  • 八寶山有什麼神奇之處,為什麼那麼多名人死後都想葬在那?
    王侯將相的歸宿死亡是個沉重的話題,每每談起,都有些惋惜,緬懷,獨獨缺少了喜悅。然而提起埋葬在八寶山的英雄們,人們卻面露喜悅。八寶山有什麼神奇之處,為什麼那麼多名人死後都想葬在那?——因為這裡面長眠的,是每個為國家做貢獻的人。
  • 抗戰打滿全場的國軍虎將,獲得美國頒發的勳章,死後葬入八寶山
    在七七事變後的八年時間裡,王耀武帶領的軍隊每年都在同日本人打仗。即使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他依舊活躍於對日作戰的戰場上,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 王耀武帶兵攔截日軍兩個重裝師團不落下風,還收復了高安城。 戰功卓絕,獲得金質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作為抗戰打滿全場的虎將,王耀武每次作戰都取得讓人滿意的戰績。
  • 此黑老大曾與美國總統一起混,為抗戰募捐1400萬,死後葬八寶山
    說起黑老大,很多人都會想起那些五大三粗,面目猙獰的壞人,但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真正的黑幫老大,其實跟普通人長得沒有什麼區別,有些黑老大甚至還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在世界史上,被人稱為最強的黑老大,名叫司徒美堂,他曾為抗日戰爭募捐了1400萬,死後遺體還被葬到了八寶山公墓中。
  • 死後居然和她葬在一起
    今年暑假《延禧攻略》熱播,讓不少觀眾對乾隆的後宮有了更多的了解,雖然影視劇和真實的歷史之間存在一些差距,但是這些編出來的故事還真的是挺有意思。在這部戲中,比較大的看點就是那些娘娘們之間的 爭鬥了。無奈自己喜歡的人愛的卻是別人,自此純貴妃就開始黑化了。看過這部戲的觀眾無不對純貴妃的狠毒滿腔憤恨,就連大家最愛的富察皇后也是被她害死的。那麼,歷史上的純貴妃究竟是怎樣的呢?也是像電視劇裡面一樣不擇手段嗎?這一點還真的是和電視劇裡面的有所不同。據說歷史上的純貴妃是乾隆很喜歡的妃子,而且為人十分和善,在後宮的地位也很尊貴。
  • 崇禎死後是誰把他葬到陵墓的?
    崇禎死後是誰把他葬到陵墓的?這整個過程裡,昔日受盡明朝國恩,特別是受盡崇禎「皇恩」的那些高官大臣精英,乃至王公貴族等「實在親戚」們,統統沒露面。那他們在忙什麼?除了少部分人自盡殉國外,大部分人,都在忙著自己的前程。就以崇禎帝生前無比器重的太監們來說,雖然也有王承恩這樣「陪死」的,但大部分太監,都是紛紛找李自成賣身投靠。
  • 溥儀一生身不由己,死後骨灰埋在八寶山,為何後來卻強制遷出?
    縱觀歷朝歷代,幾乎每朝的末代皇帝,都是一個悲劇。他們沒有能力麼?不見得。他們不夠努力麼?那也不一定。他們麾下沒有良臣猛將麼?那也未必,但是,國家既然走到滅亡盡頭,絕非一朝一夕,他們越努力越「亡國」。與其他努力過的皇帝一樣,清朝末帝溥儀,也想掌握自己的命運。
  • 「鐵人」王進喜47歲病逝,死後被葬入八寶山,5個子女現狀如何
    在新中國的建設過程中,有許多人不顧自己生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國家建設當中。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中,有人拍到了這樣一張照片,照片裡的工人沒有顧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將全部身體浸在油田之中。
  • 歷史探秘:白起為什麼會被秦昭襄王賜死 白起死後被葬在了什麼地方
    歷史探秘:白起為什麼會被秦昭襄王賜死 白起死後被葬在了什麼地方時間:2020-02-15 19:13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白起為什麼會被秦昭襄王賜死 白起死後被葬在了什麼地方 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的一員大將,也是後人評出的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 中國最強黑老大,收總統當小弟,為抗戰募捐一個億,死後葬八寶山
    他所創立幫會叫做「洪門」,幫眾便有上萬人,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在他手下任法律顧問,鼎盛時期他的勢力曾遍布美國各州及香港。回國後,蔣介石視他為上賓。新中國成立後,他被邀請參加開國大典,死後更是葬在了八寶山。如此高的待遇,他憑什麼?只因他的人生信條是:忠誠愛國、義氣團結,俠義鋤奸。
  • 郭沫若有資格葬入八寶山,為何他執意選擇一處山野大寨為墓地?
    文|武品文史郭沫若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文化歷史、古文學以及考古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為我們留下了一筆非常豐厚的遺產。此外在新中國剛剛成立之初,他通過文學作品反應了那個時代的國家情況,更是說出了老百姓的期盼。
  • 他是唯一葬在八寶山的軍閥,因做了兩件大事,成為民族英雄
    然而,在眾多著名人士的墓群,卻有位「特殊」身份的人物,他正是唯一能葬在八寶山的民國軍閥,龍雲。讓時間回到民國初年的北洋軍閥時期,此時的中國正處於群雄割據的混亂時期,各大軍閥分割著中國大部分領土。龍雲長大之後,他的家人本來有一些積蓄來支持他去學習深造的。然而,他的家鄉過於偏遠,當地沒有學校,因此,他一直沒有讀書的機會。直到他在田地裡面玩了幾年之後,父母才把他和他表盧漢一起送到城裡去讀書。雖然他讀書讀得晚,但他學得很有天賦,成績一直都不錯。
  • 死後葬入八寶山,五個子女過得怎樣?
    1923年10月,王進喜出生於甘肅玉門縣一個貧農家庭,父親王金堂中年得子非常高興,把王進喜放在籃子裡稱重,整整十斤,看上去就像一個鐵娃,王金堂乾脆給他起了一個「十斤娃」的小名。王進喜的童年十分坎坷,6歲時父親雙目失明,他不得不沿街乞討,淘金、挖油給父親看病。15歲那年,王進喜成為當地油礦的一名童工,走上了鑽井之路。 告別舊時代,王進喜也迎來了自己的新生。
  • 賢后孝莊:一生備受榮寵,為何死後卻被葬在皇家陵園的大門之外
    有人說:權力的均衡術,女人只是棋子,誰知這個女人定了乾坤。從《興國太后》到《康熙王朝》《孝莊秘史》,眾多書籍影視作品都在向我們講述著這個女人的傳奇一生。她一生輔佐三代皇帝,曾在大清危難之際,力挽狂瀾。一生備受榮寵,為何死後卻被葬在皇家陵園的大門之外?
  • 袁世凱當過大總統,為何他去世以後,卻沒有葬入袁家祖墳
    不過袁家並非土老財,袁家不光家風端正,而且還特別崇尚讀書,更是把科考入仕作為家中男丁的必經之路。 按規矩,袁家子嗣去世後,都要葉落歸根,葬入祖墳。但是袁世凱在臨終時,卻專門留下「葬吾洹上」的遺囑。按說袁世凱都做了民國大總統,是袁家引以為傲的人,那麼他為何不肯葬入祖墳呢?
  • 《燕雲臺》韓德讓歷史原型:為蕭綽母子付出一生,死後葬入皇陵
    歷史劇《燕雲臺》中最讓人開眼的是「太后嫁給臣子」的情節,雖然「蕭燕燕」和「韓德讓」都是官方的真愛CP,但在「蕭燕燕」成了後宮之後又下嫁「韓德讓」,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真正的遼朝歷史上,還是存在的。
  • 民國一代名伶:迷倒5位總統,痛恨日本一生愛國,死後葬入八寶山
    收了一個女徒弟,他的名氣估計要大打折扣了。對此,宋永珍並不在乎。他所看重的是劉喜奎的潛力。到底劉喜奎有什麼樣的本事,她未來又發展如何,這是梨園人期待的。 看了劉喜奎的出色表演,他當即折服。"男旦我不如梅蘭芳,女旦我不如劉喜奎"。環顧華夏,他最多排到第三了。在藝術舞臺上,劉喜奎有著巨大的造詣。她能力突出,天賦異稟。作為女子,在男人遍地的京劇行當中,她闖出了成績,這樣讓老師們寬慰。爆紅之後,劉喜奎決定嫁人隱居。
  • 她曾以死威脅梅蘭芳,一輩子守在梅家,梅蘭芳因她不葬八寶山
    於是小時候的福芝芳就變得十分孤獨,沒有人與她玩,她就自己一個人待著,跟房間裡的小貓說話。到了十四歲,福芝芳被母親送去學習唱戲,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福芝芳也很努力,她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人們喜歡,得到很高的評價。也就是這個時候,兩個同樣喜歡戲曲的人相知相愛了,梅蘭芳要將她娶回家,去見了福芝芳的母親,母親對梅蘭芳的印象非常好,相信他以後一定有所成就,而且還認定梅蘭芳是個好人,會給她的女兒帶去幸福。
  • 葬在八寶山的美國人,在倫敦去世,卻讓中國人開追悼會
    越深入了解越發現中國共產黨的艱辛,共產黨人思想上的先進性,使得艾格尼絲·史沫特萊萌發了加入共產黨的心思,但是毛澤東等人卻告訴她,她應該作為一個黨外記者,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理解這份苦心,只有以一個無黨派的身份才能讓更多人相信她所寫的東西,也可以保護她不受其他黨派的威脅。
  • 葬在八寶山的眾多名人中,唯獨他身份特殊,只因有顆愛國心
    在北京西部石景山區,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它就是八寶山革命公墓,八寶山革命公墓是全國規格建制最高、聲名最著、紅色教育資源最為豐富的園林式公墓,眾多中國的開國元勳、戰功顯赫的將軍、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國際友人和仁人志士都在此長眠,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