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袁世凱的家族可是河南五大家族之首。其家族不僅人丁興旺,產業也十分可觀。
不過袁家並非土老財,袁家不光家風端正,而且還特別崇尚讀書,更是把科考入仕作為家中男丁的必經之路。
按規矩,袁家子嗣去世後,都要葉落歸根,葬入祖墳。但是袁世凱在臨終時,卻專門留下「葬吾洹上」的遺囑。按說袁世凱都做了民國大總統,是袁家引以為傲的人,那麼他為何不肯葬入祖墳呢?
(袁世凱舊照)
說到這事,袁世凱就滿眼是淚,因為這會勾起他的傷心事。
1859年9月16日這天,袁家出了兩件喜事。
一件是袁保中的叔叔袁甲三在鎮壓捻軍時取得了大捷。
另一件就是侍妾劉氏產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嬰,這可是袁保中的第4子。
雙喜臨門,讓袁保中喜上眉梢,於是就給男嬰取名「袁世凱」。
沒想到劉氏在生下袁世凱後,遲遲沒有奶水,害得袁世凱哇哇大哭。
正好,弟媳牛氏才失子,儘管心情悲痛,但奶水充足。所以袁保中做主,讓牛氏代為撫養袁世凱。
1864年,袁保中見弟弟袁保慶始終未能生下一子半女來,為了延續袁保慶的香火,他索性把袁世凱過繼給了袁保慶。
袁世凱自幼生得虎頭虎腦,人又聰明伶俐,牛氏對他非常疼愛。
袁保慶雖然在外做官,對袁世凱管教也頗為仔細。早在6歲時,便讓他在家塾裡讀書啟蒙。後來又把他接到身邊,一邊讓他好好讀書,一邊也讓他開闊視野。這顯然是希望袁世凱將來亦能通過科舉考試,走上入仕為官的道路。
只是,袁保中病逝得早,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袁世凱將來不僅做朝廷重臣,還會做大總統。
袁世凱也參加過兩次科舉考試,但是都名落孫山。最後還是袁保慶的結拜兄弟吳長慶「招其往學軍旅」。不甘心做土財主的袁世凱於是棄文從武,投靠了吳長慶。
朝鮮壬午兵變給了袁世凱嶄露頭角的機會。
(小站練兵)
而他也因此得到走入仕途的機會,再加上小站練兵,更是讓他成為了官場上的新鮮血液。
此後,袁世凱靠向榮祿告密,被慈禧視為忠臣,自此在朝中的地位扶搖直上,很快就被擢升為山東巡撫。
袁世凱不光會做官,他還特別孝順,他在朝鮮上任的時候,就把劉氏和牛氏都奉養在身邊,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前,他看形勢危急,才把兩位老人送回了老家項城。
現在做了封疆大吏,袁世凱自然又把劉氏和牛氏接到了身邊,以盡孝心。
1901年,李鴻章去世後,由於在慈禧迴鑾的路上,袁世凱護駕有功。再加上袁世凱的確能幹,所以慈禧便讓他接替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這可是實權重位,袁世凱因此走上了人生巔峰。
然而就在袁世凱上任不久,他的生母劉氏卻病逝了。
遵祖制,朝廷官員的父母若是去世,不管多大官職,都應該回家居喪三年。
身為孝子的袁世凱不敢破例,因此他也向朝廷告假。
慈禧考慮到朝廷正是用人之時,所以下詔「奪情起復」,準允他在安葬劉氏後,回朝復職仍穿孝服。
同時,慈禧為了籠絡袁世凱,又追封劉氏為一品誥命夫人。
(慈禧舊照)
有了這樣的殊榮,又是朝中重臣,袁世凱在親自扶靈柩回去的途中,地方官員紛紛搭設靈棚,並行弔唁。
待到了項城,袁世凱自然要風風光光為劉氏舉行隆重的葬禮,並讓其與父親袁保中一併葬入祖墳。
但是,袁世凱萬萬沒想到,當時袁家主事的二哥袁世敦竟以「劉氏是姨太太」為由,拒絕了袁世凱。
原來,袁家祖上有規定,姨太太不能葬入祖墳,只能在祖墳附近安葬。
也就是說,在封建大家族中,姨太太的身份始終還是得不到承認,哪怕是死後,還是非常低微。
由於袁世敦是嫡子,而袁世凱是庶子,所以袁世凱的官做得再大,他在袁家的身份依舊比不上袁世敦,因此這事袁世敦說不能葬就不能葬。
袁世凱眼看哀求下跪都不管用,最後一怒之下,乾脆另尋了一條吉地,這才給劉氏風風光光辦了葬禮。
從那以後,袁世凱便與袁世敦斷了聯繫,至於項城老宅,也就成了袁世凱的傷心屈辱之地。
(參考史料:《袁世凱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