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眼中,甲魚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餚,一道「霸王別姬」更是將甲魚推上了各大宴會的餐桌上。因此,對於甲魚來說,它最大的天敵是人類。除了人類外,甲魚在野生環境下,也有眾多的天敵,那麼為什麼在如此多的天敵捕殺下,甲魚還沒有滅絕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甲魚
甲魚俗稱鱉,在野生環境下,它們常見於各大淡水河流中,記得小時候上學總是路過一個大池塘,每當到中午時就能看到甲魚在岸邊曬太陽。當然,甲魚並不是我國獨有的動物,它廣泛地分布於亞洲、美洲以及非洲的河流中。
有許多小夥伴對甲魚和烏龜有些分不清楚,其實,兩種動物的差異還是非常的明顯的。
首先是生物學分類。從生物學分類上看,烏龜是龜鱉目龜科下所有動物的總稱,而甲魚則是龜鱉目鱉科下所有動物的總稱,因此兩種動物從科就已經分化了,這就好比蛇獴和貓的區別,都是食肉目下的動物,但是一個是獴科一個是貓科。
其次是外觀。從外觀上看,甲魚的頭部比較的尖細,而烏龜的頭部則呈橢圓形,而且烏龜的殼比較堅硬且有花紋,但甲魚的殼相比軟一些且沒有花紋。值得一提的是,烏龜在面對危險時,可以將頭、四肢以及尾巴全部縮進殼裡,但甲魚卻只能將頭縮進2/3,其他的四肢以及尾巴都是不具備伸縮功能的。
最後是習性。烏龜從棲息特點來看,可以分為三種:陸棲、水棲和半陸棲,其中只有水棲的才是大部分時間待在水中的。但是所有的甲魚均為水棲的,它們只會在陽光較好的中午上岸曬一會太陽。而且烏龜的嘴裡沒有牙齒,性格比較的溫順,不會主動的攻擊人,而甲魚則不同,它嘴裡有著密密麻麻的鋸齒狀牙齒,有著很強的攻擊性。最後是食性,所有的烏龜均為肉食性,它們主要以水中的魚蝦以及軟體動物為食,但是甲魚卻是一種雜食性動物,它們除了能捕獵水中的魚蝦外,還可以吃水生植物。
總的來說,甲魚與烏龜的區別還是很大的,無論從外觀上還是習性上,兩種動物都有著較大的區別,而身上有無花紋是最簡單的辨別方法。
甲魚的天敵
在開始我們說了,除了人類以外,甲魚在野生環境下也是有很多天敵的。那麼它的天敵都有哪些呢?
01 螞蟻
對,你沒看錯,就是螞蟻。當然,螞蟻並不是成年甲魚的天敵,而是剛孵化的甲魚的天敵。甲魚是卵生動物,而它產卵的地點並不是水中,而是岸邊的沙土地裡。作為「最不合格的媽媽」,雌性甲魚在產卵時會在沙土地裡挖一個坑,等產卵完成後僅僅是用沙土簡單的掩埋之後就會離開。不過好在甲魚產卵大都會選擇深夜,不然剛產完卵就會被其他動物挖走。
由於甲魚產卵大都會集中在5-8月份,在這期間,溫度較高,再加上有沙土的掩埋和日曬,所以即使沒有親一代的孵化,甲魚卵的孵化周期也並不長,大約在50-60天之間。剛孵化出的小甲魚全身比較的柔軟,再加上破殼而出時卵內部的氣味散發,極容易引來螞蟻群。剛孵化出的小甲魚大小跟我們的拇指指甲蓋差不多,毫無防禦能力,在螞蟻群的撕咬下,它們很難回到水裡。這就開始了第一階段的「優勝劣汰」。
02 鼠類和蛇
躲過了螞蟻的撕咬,小甲魚平安地回到了水中,此時螞蟻的威脅不存在了。但是,新的挑戰來臨了。由於甲魚是變溫動物,它們不能調節自己的體溫,所以即使生活在水中的小甲魚也有到岸上曬太陽恢復體溫的習性,這時鼠類和蛇類就會成為它們的天敵。鼠類捕獵甲魚很簡單,就是利用甲魚不能縮殼的習性,對它裸露在外面的四肢進行撕咬,而蛇類同樣也是從四肢開始,一直吃到甲魚的內部。
這是第二階段的「優勝劣汰」。
03 同類和其他食肉動物
終於在螞蟻、鼠類和蛇類的圍剿之下,一些小甲魚成功的長大了。但是長大之後,甲魚的天敵又來了。首先就是同類,由於甲魚有著鋒利的牙齒,且有捕食其他動物的習性,所以在食物匱乏時,它們是有攻擊同類並吃掉的習性的。除了同類外,成年的甲魚上岸曬太陽時,極容易被一些食肉動物盯上,比如野貓、黃鼠狼等等。即便是在水中,甲魚也不是絕對安全的,因為水中有「水中平頭哥」存在,它就是水獺。成群的水獺連鱷魚都能當成「辣條」,更不用說無法自由伸縮的甲魚了。
既然甲魚如此多的天敵,為什麼還沒有滅絕呢?
從上面的介紹看,從人類到野生動物,從剛孵化到成年,甲魚的天敵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那麼,它們是如何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依然生存至今的呢?原因有三。
01 隱蔽性
對於甲魚來說,最大的天敵莫過於人類。但是,由於甲魚通常都是待在水中的,而且它的警惕性很強,一旦有不熟悉的聲響,它們會立即潛入水下,這就給捕獵甲魚造成了很大的難度。再加上,現在飼養甲魚已經基本能滿足市場需求。所以,野生甲魚相對受人類威脅就少了一些。
02 繁殖能力
一個有超多天敵的物種要想維持種群數量,唯一的途徑就是有強大的繁殖能力,就像我們人人喊打的老鼠一樣,它在自然界中的天敵比甲魚要多很多,但是老鼠的數量依然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下,這就是繁殖能力的功勞。而甲魚也是如此,一隻成年雌性甲魚一年可以繁殖4次左右,而每次它可以產下約10顆卵,也就是說一隻雌性甲魚平均一年就能剩下約40隻後代。正是如此強大的繁殖能力,讓甲魚在如此多的天敵圍攻下,依然能夠維持基本的種群數量。
03 逃生能力
甲魚被天敵捕殺大都發生在岸上,但是甲魚在岸上的時間最多也就1-2個小時,平時它都是在水中活動的,而且它們的警惕性非常的高,一旦遇到水中的天敵,它們會潛入水中底層的泥沙之中,將自己隱藏起來。所以,天敵的捕殺只是那一小部分反應能力較差,逃生能力較差的甲魚。
總結
在自然界中生存的生物,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而且每一種幾乎都有許多的天敵,因此,為了躲避天敵,動物也都有自己逃生的技巧。而甲魚之所以在如此多的天敵環伺下還能夠好好的活著,要得益於它們的警惕性(有異響逃走)、逃生能力(潛入泥沙)以及繁殖能力。
不過,即使這樣,野生甲魚的現狀也不太樂觀,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經將野生甲魚列入紅色名錄中,保護級別為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