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日本集英社著名動漫IP的《棋魂》,經歷了熱度、口碑雙雙低開高走的逆風翻盤,近日在淚水與感動中好評收官。
吸引了老讀者與新觀眾的《棋魂》,無疑將成為我國漫改劇製作水準的新標杆。它的承制方小糖人傳媒,再次交出了青春劇升級的靚麗答卷。
逆風翻盤的景氣與口碑
從開播到收官,《棋魂》的景氣與口碑發展非常別具一格,簡單概括,是經歷了從「景氣與口碑成反比」、到「景氣與口碑成正比」的發展過程。
下圖記錄了它獨一無二的景氣發展過程。
《棋魂》10月27日開播,之後的幾天,景氣顯示它的討論熱度不低,但內容多是吐槽,以「造型雷人」等為主,大量聲音批評「又一個毀經典的翻拍劇」。
但我們知道《棋魂》並非真的「毀經典」,這種評價只是因為太多失敗的翻拍劇,造成觀眾初期的防禦心理與成見。到了播出中期,觀眾牴觸心理逐漸平息,並開始覺得「其實還不錯」,但他們還不敢大聲說出來,這時,景氣平緩發展。
進入11月中下旬,由於幾個高潮感人劇情連續釋出,觀眾對《棋魂》的喜愛逐漸壓抑不住,豆瓣也從開分的7.2分,升到了8分,再升到了8.4分。
這期間,景氣一直與口碑成正比發展,這部觀眾認可的「精品劇」,終於成為了第四季度電視劇市場的黑馬,它多次成為了日景氣冠軍。
從「毀經典」到「真香」,《棋魂》的口碑低開高走,熱度因口碑逆襲,這種穀底翻身成為黑馬的發展,還真是和它的劇情一樣熱血。至此,《棋魂》可以蓋章成為我國至今漫改劇的最成功案例。
「真香」的理由
口碑是如何推動熱度走高,從觀眾輿情可見一斑。
在本月網友關於《棋魂》的大量討論中,我們發現不少網友自發「安利」、「推薦」,有人慕「首頁推薦」而來。這正是《棋魂》景氣日漸走高的原因——不少觀眾樂做「自來水」。
觀眾對《棋魂》的評價方向也甚為一致:「好看」、「真香」。
觀眾還給出了「還原度高」、「太好哭了」、「上頭」、「很棒」、「感動」、「好用心」、「太可愛了」等具體評價,除了造型「醜」以外,還真沒多少負面詞彙。
觀眾肯定「導演」、「編劇」的「用心」,認為「改編不錯」,並重現了一些「原著名場面」。
總而言之,觀眾對《棋魂》品質最認可的,一是「還原度高」,二是「改編得不錯」,而促使觀眾發言的情感動力,是該劇非常令人「感動」。
漫改劇的起手式:還原度
在過去,漫改劇、尤其是日漫改編,幾無特別成功之作,這也使得《棋魂》開局時受到了帶著刻板印象的審視。但《棋魂》最終改變了大多數原著粉的看法。
態度改變的原因,是《棋魂》製作團隊表現出足夠尊重原著的實際做法,復刻原著場景、尊重原著劇情。
例如,第一集中的「黑白問道」內部,正是動畫原作的場景重現:
以及,小亮與褚嬴網上對局,復刻了原作的雨天場景,同時製作團隊還參考了漫畫的畫面角度,顯然是同時對動畫與漫畫原作做了很多功課。因此很多場景,包括地鐵出站口、化學實驗室、職業棋士考場等都顯得似曾相識。
除了場景復刻,大部分的原著情節、對話內容、角色習慣性小動作、甚至原作ED,都被原樣重現,更增加了原著粉的好感度。
這種能從多個場景、對話、情節產生原著重現既視感的感覺,讓原著粉了解到製作團隊是「自己人」,從而消減心中的「敵意」。
而原著粉們都是一群一旦發現製作有誠意,就樂於分享寶貝的安利小天使。《棋魂》的好評啟動,也是從原著粉感嘆「爺青回」,由反對轉為支持開始。
漫改劇的出圈突破:本土化
除了原著粉,吸引新觀眾也很重要。但突破次元壁不是簡單的事,因為二次元的邏輯往往較為平面,難以在三次元說服觀眾。
對此,真人版《棋魂》從兩個方面做出了努力:一是加入有本土化特色的時空場景元素,二是按照國人的情感共鳴點去創作新情節。
時空場景的本土化,例如第一集就從國人的集體記憶「香港回歸」開始,觀眾會立刻融入到97年的中國背景中;
同時,歲月流逝也可以從小小的電視機裡找到共鳴:從《還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訪記》到《仙劍奇俠傳》,爆款電視劇告訴我們歲月變遷。
情感共鳴方面,一是本土化特色的增加,二是共鳴點的重設。
像是時光的家庭關係就進行了本土化再創作。
原著中,小光的媽媽是典型的日本主婦,因此對於小光下棋更多的是困惑和不解;
但改編中,時光的媽媽在醫院工作,更忙碌和強勢,對孩子下棋也展現了中國式家庭的特色:從害怕耽誤孩子學習不支持,到默默支持與關心,讓學生黨觀眾更具共鳴。
共鳴點的重設,舉例來說,在原著中,佐為意識到小光下出了「神之一手」時,情節戛然而止,只停頓在這樣驚訝的畫面:
但在真人版中,長達數分鐘的特效畫面,強調了褚嬴尋找千年、終於有所收穫時的震驚和欣喜,以及棋之道的厚重與深邃,推升了一個劇情高潮,這讓觀眾感受也獲得了升華。
在褚嬴與中國圍棋第一人俞曉暘對弈時,原著中並無特設場景,而真人版將這一虛擬畫面在竹林裡呈現,符合中國觀眾對武俠高手過招的想像。
這些細節都增加了原著粉以外的本土觀眾對一部日本IP翻拍的接受和理解,從而促進了對新觀眾的吸引。數據可以證明這一點:
在我們將《棋魂》與同樣熱血的網劇《全職高手》做對比時,可以發現《棋魂》的受眾在30-39歲大有勝出,以原IP在2003年連載結束計算,《棋魂》吸引了不少如今已而立之年的原著粉。
而當我們把《棋魂》與同樣懷舊的《穿越火線》作對比時,又發現它在20-29歲具有優勢,這說明《棋魂》同樣很吸引這部分對原作沒那麼熟悉的年輕觀眾。
《棋魂》:向陽而生
一部好劇,除了要有好的呈現手法,還必然有好的內核。《棋魂》的內核,「青春、友情、熱血、奮鬥、成長、傳承」,表述清晰且感人肺腑,是一部真正「向陽而生」的作品。
連同配角在內,《棋魂》是一部每個角色都充滿陽光的青春群像。
在學校裡,有沒天賦、但真心熱愛圍棋、同時努力升學的吳迪;有像個校霸但其實通透又義氣的何嘉嘉;有善解人意的小棉襖、美麗又可愛的江雪明;有改邪歸正、用彆扭表達關心的穀雨。
在圍棋場上,有對兄弟毫無私心、真心關懷的洪河;有棋藝一流、卻始終不夠自信的沈一朗;有為戀愛煩惱、也因戀愛成長的白瀟瀟;有傲嬌毒舌、但目標堅定的小光一輩子的對手俞亮。
在成人線上,方緒、白川、大老師、俞曉暘、桑原等中堅力量與出場不多的老前輩,以及劇中熱愛圍棋的普通人,也同樣有著各自的煩惱和奮鬥。
《棋魂》最好的地方,就是直到結局,每一個人都還在奮鬥的路上,不斷前行。這讓它不同於一般的熱血少年漫或爽文,它沒有終點,從奮鬥開始,以奮鬥收尾,故事意猶未盡,卻體現了薪火相傳。
它以熱血青春去鼓勵觀眾積極向上,真正的「向陽而生」,具有極好的現實意義。
小糖人傳媒:「青春劇」再升級
《棋魂》由小糖人傳媒製作,它的成功,離不開小糖人在青春題材上的傳統擅長。
2013年成立的小糖人傳媒,在過去六年裡,製作了諸多很受好評的青春網劇作品,它在青春題材上的創作升級,也有跡可循。
2014年的《匆匆那年》是我國最早的一批網劇,這時候青春題材的出現,主要是迎合當時的網際網路觀眾普遍極為年輕的特點,故事也更為戲劇性;
2016年的《最好的我們》,就更具生活化氣息、接地氣併兼具畫面質感;2017年的《你好,舊時光》又囊括了離別、成長等更廣闊的議題;這兩部作品堪稱經典,至今也是我國青春校園劇的標杆。
到了2018年,青春劇市場開始泛濫,《獨家記憶》將故事挪到了大學群像。
今年的《棋魂》,小糖人將自己多年在青春題材上的經驗融入,又在題材與創作難度上邁出了一大步,樹立了我國漫改劇的新起點。同時,也將自己的品牌推向了海外市場。
目前,《棋魂》不但在內地輿論場上普遍受到稱讚,在臺灣、日本、在油管海外觀眾中也廣受好評:
對小糖人的品牌信賴,也令人不由期待他們的下一部由院校踏入都市的雙女主成長作品,《了不起的女孩》:
結語
《棋魂》用自身的好口碑逆風翻盤,用「向陽而生」的熱血奮鬥打動觀眾,成就自身的同時,也為我國的漫改劇樹立了新起點。
小糖人傳媒以多年在青春劇創作的經驗,為觀眾交出一份高水準的答卷,也實現了自身青春題材創作的再升級。小糖人的品牌,再次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為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原作者:蘇秦|德塔文影視觀察
文章數據來源: 德塔文藝人資料庫、輿情資料庫、電視劇資料庫
德塔文影視觀察
德塔文科技 影視數據專家
影視數據分析|藝人趨勢分析
輿情動態研判|宣傳策略諮詢
官方微博@德塔文影視觀察
合作微信:suqin_shang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