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蔣永霞)最近,某女士網購了一件羽絨服,收到貨後發現衣服上別著一枚喪事使用的孝字臂章,此事引起熱議。商家解釋稱,這是前一位顧客退回的商品,沒有經過仔細校驗就再次發貨了。近日還有一個無理由退貨相關的熱門話題——陳某某在網店購買正品服裝後,以各種理由以舊換新、虛假退貨,造成商家經濟損失,從而被起訴。其實這兩件事並不是個例,網上經常出現因七天無理由退貨而引起的各種糾紛,其中不乏惡意退貨、買真退假等情況。可見,網購中的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背後存有缺口。
電商平臺為了打消消費者網購的顧慮,在退換方面下足了功夫,包括贈送運費險、承諾七天無理由退貨、上門取貨、極速退款等等,其中七天無理由退貨更有法律的支撐與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提到,經營者採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部分商品除外。
現在消費者在網購時完全不用擔心衝動消費、看到實物不喜歡等問題,只要選擇無理由退貨便不用承擔任何費用。這些服務原本都是為了提升消費者的網購體驗,然而其背後也存在缺口。如在大促時,個別消費者為了湊單滿減,故意多買,收到貨後再將不需要的商品原封不動地退回去;更有甚者,將使用過甚至非原本商品的物品退回。這不僅給商家造成了損失,也損害了其他消費者的正常權益。
為了更好地推動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的健康運行,電商平臺與商家也設置了一些門檻來約束消費者。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天貓平臺中服飾商家提供的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提到,滿足相應條件(吊牌缺失、洗滌後不支持)時,消費者可申請七天無理由退換貨。京東大部分自營商品也都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就連3C類商品都享受該服務,不過部分商品退貨有條件,比如食品類的商品拆封后不支持,手機需要在未激活的情況下才能退貨。唯品會也提供七天無理由放心退服務,該服務的具體解釋為:商品籤收後,只要商品完整且配件贈品資料齊全,七天內可以無理由放心退貨(貴重商品、貼身衣物等標註不支持退貨的商品除外);特殊商品如大家電、家具、3C類產品、瑞士表和精品類商品退貨需滿足一定條件,需要商品完好未經使用。
滿足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條件,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不影響商品二次銷售。但是這個條件太籠統了,何為不影響二次銷售?只要標籤在就行嗎?其實很難有確切的答案。某些消費者正是看到無理由退貨服務的這個缺口,才鑽空子。對此,商家又該怎麼辦?
為了杜絕惡意退貨事件的發生,電商平臺與商家也在採取措施,比如退貨率太高的消費者,會被列入高風險用戶,加入黑名單,使其無法購買運費險;自營電商平臺則取消退貨率高的消費者的退貨免運費的權益。在上門收取退貨商品時,商家也要求快遞員發揮監督作用,如在取貨時快遞員需要查看商品的完整性。
但是這些措施依然不夠,惡意退貨現象仍普遍存在。惡意退貨不僅讓商家經濟受損,若退回商品無法嚴格把關,再次銷售後也將給其他消費者帶來不好的體驗。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需要對消費者加強教育,相關管理部門、電商平臺及商家自身也更應該加強監管。商家應該細化無理由退貨措施,並加強退貨商品再次流通的管理。只有大家共同構築起一道安全防護網,才能維護電商企業和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