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建
你認為什麼是物有所值的產品?不同地區、不同收入的人有不同的標準,但核心標準只有一個:買得起的更好的商品。網上購物已經「取代」了線下購物,方便快捷、相同的商品要比實體店便宜不少,已經成為許多消費者的主要購物渠道,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網購退貨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有網購經歷的人應該都有過退貨的經歷,不知道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自己退回的貨商家都是怎麼樣處理的呢?
「七天無理由退貨」是現代商業的經典發明之一,不同於實體店的創新。在「無理由」的規則下,許多只是「沒有眼緣」的商品就被打包退回,在無形中又誕生了一個新市場:微瑕品市場。
所謂微瑕可能只意味著包裝破損,產品本身並沒有破損,或者是全新的。由於多次物流運輸,大多是包裝箱輕微壓縮,成了輕微缺陷。而真正進入市場的,也有嚴格的要求:一是入口的商品不得二次銷售;二是塑封被打開、標籤被損毀、被使用過以及受損嚴重的商品都無法再度進入市場。
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電商平臺平均每月大概要處理5萬件自營商品的退貨,如果趕上大促銷節點的話,這個數字還會更高」,但對於平臺來說,「7天無理由」已經成為一項基本服務,是價值所在,絕不會因為後端成本的壓力而放棄,所以微瑕品會始終存在。
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萬億元,其中網上零售額8.5萬億元。按微瑕品佔比2%計算,整個微瑕品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客單價較高的電子微瑕品,基本就是品牌方收回後再次翻新銷售。典型的例子是蘋果官方翻新的手機,也被稱為蘋果自己推出的的二手機。這些產品大多由蘋果公司從售後渠道和網站「以舊換新」渠道回收的,並在出售前進行翻新按照官方說法,官翻機折扣可以達到15%,也就是8.5折。
被拼多多拉開的下沉市場,和告別無度消費的城市年輕人們,正在讓「低價好貨」概念掀起商業浪潮。同時,在消費升級和品牌「崇拜」的推動下,消費者也需要通過品牌為精緻生活買單。那些過季、略有微瑕的產品依舊有很高的使用價值,用便宜的價格買下它們,就是決定只購買其中的使用價值,而拋棄虛高的品牌溢價。在這一垂直領域,創業者們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那些讓微瑕品再度銷售的人,很像現代商業裡的高級拾荒者。微瑕品的進貨方式大多是「統貨」,這個二手商販們十分熟悉的詞語,指的是購買商品時不分質量等級,直接按照統一折扣進行包裝的方式。就像打開一個盲盒,拆封之前,你也不能確定裡面的貨到底有多「好」。
微瑕品生意既要解決信任問題,更是要找到目標群體,主要是對品牌有認知,並且追求性價比的那群人。從消費分類來看,95和00後對二手商品的接受度更高,微瑕品的消費市場在擴大。一個小缺陷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便宜的價格。一個盒子受損的全新產品,就可以5折買走,這比語言更有說服力。
然而,不同類型的微瑕品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基本上,它們是以不同的形式出售的。一般來說,食品一般是沒有辦法進行「二次加工」的,一般會將其打造成臨期食品再去出售。臨期食品的價格比較低,所以往往消費者也很樂意購買。
而這類商鋪,一是開設線下臨期食品超市,一般都設在社區周邊;二是在網上開店,淘寶網上搜索的臨期食品店多達3000家。還有一些電子商務平臺專門做臨時食品的銷售,比如好食期、甩甩賣等。這個行業的人非常多元化在國外,臨期食品店是一種公益行為,賣掉的錢都是用來捐給慈善機構而並非盈利手段。
進貨價可以低至1折左右,並且自主掌握定價權,這意味著零售端的利潤空間非常大。如果不考慮損耗、場地、勞動力、運輸和倉庫,仍然可以實現40%的毛利潤。在消費者眼中,臨時食品就像找到的「寶藏」,79元24瓶的巴黎水,原價59元的網紅威化餅乾只需6.9元……被供應鏈「耽誤」的臨期食品,導致一群喊「窮」的「打工人」沉溺於「薅羊毛」的樂趣中。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