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第二次說科魯茲了,主要是因為上次列舉了一些科魯茲的機械設計缺陷而被公關了。我的數據來源也並非空穴來風,全部引用自《中國汽車質量網》車主的真實投訴,然後,就被撤稿了。沒辦法,在當前的媒體生態下想要不被資本控制還是有點難度。並不是有意要抹黑哪個品牌,只是想為潛在消費者展示些真實的東西。這次換一個角度,我們不聊科魯茲的機械素質,用一個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來聊聊它的前世今生。
國內朋友所認識的雪佛蘭科魯茲上市於2009年,其實在此之前,2001年日本市場上就已經開始使用「cruze」這個銘牌了。這樣一臺小型SUV和我們所熟知的轎車科魯茲形象上完全找不到關係。它基於鈴木超小型SWIFT(雨燕)平臺打造的小型五門掀背SUV——ignis打造而來。匹配1.3升HR51S或1.5升HR81S自然吸氣發動機。
在日本使用「雪佛蘭科魯茲」的商業名稱,而在2002年至2006年在澳大利亞,該車以「霍頓科魯茲」的名稱出售。Cruze相比較鈴木自家的ignis長度增加了145毫米(5.7英寸),從而改善了內飾和行李箱的尺寸。根據與斯巴魯(Subaru)的協議,該車型還於2003年以斯巴魯Justy的全輪驅動形式在整個歐洲銷售。這些僅在歐洲生產的車型由匈牙利的Magyar Suzuki生產。
2008年,我們所熟悉的那一臺「變形金剛」科魯茲在鄰國韓國上市了,這樣一臺車與之前日本市場鈴木衍生出的cruze可以說毫無關係。最初以大宇 Lacetti Premiere的名稱發布到韓國市場,直到2011年逐步淘汰大宇品牌,2011年之後便開始使用雪佛蘭銘牌。2009年該車型以霍頓科魯茲的名稱在澳大利亞上市,同年,上汽通用國產的雪佛蘭科魯茲與中國的消費者也見面了。
第一代科魯茲底盤代號J300,生產基地遍布全球。2009年是通用重組之後的元年,通用高層對這款車也是給予厚望,傾注大量心血。通用汽車北美業務總裁馬克·魯斯 ( Mark Reuss)說:「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切」。他希望消費者會「因為他們喜歡而購買」,而不僅僅是因為價格便宜」。
「安全」是科魯茲的第一個特點,在全球各級別的汽車安全性評估中科魯茲無一例外取得了高分。2009年5月,在澳大利亞ANCAP的測試中,科魯茲以35.04分(滿分37分)的成績獲得五顆星。2010年7月,在中國新車評估計劃(C-NCAP)碰撞安全測試中拿到5星。
同年,科魯茲在歐洲 Euro NCAP再次獲得了五星級評級。12月,韓國規格的科魯茲(懸掛大宇標誌)在韓國新車評估計劃(KNCAP)中獲得了五顆星的最高評價。在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 (IIHS) 將科魯茲列為2011年「 最佳安全選擇」 ; 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授予科魯茲最高的五星級安全性評級……
這足以看出來科魯茲是一款安全性能優異的韓系美國小車,但是,每一個硬幣都有兩面,科魯茲的名字除了經常出現在各大安全碰撞「五星」榜上,同時也經常光顧全球各市場的質量投訴榜單。篇幅原因,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為大家展開介紹,同時繼續回顧雪佛蘭科魯茲的光榮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