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如何辨識葫蘆絲音樂體裁—獨奏·齊奏·重奏·合奏·協奏

2020-12-05 金葫蘆劉健論民族音樂

導入語:我們在葫蘆絲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很多音樂術語,由於葫蘆絲學習者多為普通大眾,很大一部分沒有接受專業的音樂訓練,特別是在音樂知識儲備上還較為欠缺,以至於在運用音樂術語時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所以有必要對音樂術語的概念進行釐清,這樣有助於愛好者對很多表達相似而意義不同的音樂術語加以區分,本文就人們在葫蘆絲學習過程中經常運用到的音樂體裁進行對比說明。

一、葫蘆絲獨奏

獨奏,即一個人演奏一個聲部,分為無伴奏獨奏和有伴奏獨奏兩種形式。無伴奏獨奏也就是所謂的「一個人清吹」,這也是最為原始的器樂表現形式;有伴奏獨奏即在獨奏的基礎上加入了伴奏聲部,其表現形式可以說是多種多樣,主要體現在伴奏性質上,如葫蘆絲獨奏+鋼琴伴奏、葫蘆絲獨奏+樂隊伴奏等,這些形式主要是根據現有條件和客觀情況酌情選擇。現在比較流行的是使用伴奏帶,當然這得益於科技的發展了。現在需要讓大家所要了解的就是伴奏部分的聲部功能,那就是給予獨奏部分以和聲、節奏、音色上的支持,並不承擔獨奏旋律部分的功能,否則體裁性質就會發生變化。

二、葫蘆絲齊奏

齊奏,即兩個及以上的演奏者演奏一個聲部。根據人數的多少有小齊奏、大齊奏之分,當然大、小的區別沒有嚴格的人數規定,主要是相對而言。當前葫蘆絲齊奏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一是同一調性同一音區葫蘆絲演奏同一首樂曲,如小C調葫蘆絲齊奏,另一種是同一調性隔八度音區演奏同一首樂曲,如小C調葫蘆絲與大C調葫蘆絲齊奏,當然也有不同調葫蘆絲的齊奏,但是調性必須統一,如小C調葫蘆絲筒音作sol與F調葫蘆絲筒音作dol的齊奏(都是C調)。也可以這樣說,獨奏與齊奏的區別在於人數的多少,相同點在於都是以一個聲部為基礎。如《月光下的鳳尾竹》,一個人演奏叫作獨奏,兩個人演奏就叫作齊奏,即兩人演奏的一模一樣。

三、葫蘆絲重奏

重奏,指的是兩人及以上演奏不同聲部的表現形式,根據人數的多少可分為二重奏、三重奏等,從具體的音樂實踐看,一般到八重奏為止,如弦樂八重奏。在葫蘆絲重奏形式中,二重奏、三重奏居多,四、五重奏較少。重奏最為明顯的特點在於各聲部不同,都是以旋律形式出現,也就是重奏各聲部分別演奏不同的旋律,各個聲部旋律都具有獨立意義,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音樂形象,但是又相互支撐表達出共同的情感,從聲部橫向關係上,有對比式、承接式、支聲式、卡農式(輪奏)等不同的表現手法,在聲部縱向關係上則具有和聲化的表現,因此重奏曲可以說是復調音樂手法的具體運用。代表性的樂曲如喬志忱根據王厚臣創作的《茶歌》改編的同名二重奏等。現在有的葫蘆絲樂曲也命名為重奏曲,但是從聲部關係看,低聲部經常採用和聲化的伴奏音型,嚴格地說,此類樂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重奏曲。

四、葫蘆絲合奏

現在很多葫蘆絲愛好者將葫蘆絲齊奏稱為合奏,其實這是混淆了兩者的概念,何謂「合奏」呢?指的是由多人演奏多個樂器聲部的形式,也就是說,葫蘆絲合奏這一概念根本就不成立,因為沒有用單一樂器而命名的合奏,綜觀合奏音樂實踐,中國傳統器樂中有管樂合奏(指的是笛、管、笙、簫、嗩吶等不同樂器的組合演奏)、絲竹樂合奏(弦樂器與管樂器的合奏形式)、鼓樂合奏(各種鼓、鑼、鑔等打擊樂器合奏)等;西方器樂合奏形式有管弦樂合奏(也就是交響樂)等。因此可以說葫蘆絲合奏的概念是不成立的。當然也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我們可以通過配器的方法使之成為葫蘆絲合奏形式,即以葫蘆絲作為主奏樂器,配以不同的樂器音色,使之形成組織嚴密的和聲結構形式,那麼成為葫蘆絲合奏也就沒有多少異議了,但是這種合奏形式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探討和實踐應用。

五、葫蘆絲協奏曲

協奏是一種源於西方的一種古老音樂體裁,也是西方音樂中發展最為完備的體裁形式之一,在古典主義音樂時期,協奏曲發展為獨奏樂器與樂隊合作的形式,其特點在於突出獨奏樂器的演奏技術和與樂隊的碰撞、融合。樂隊即承擔著伴奏功能,又具有協助獨奏聲部發展的功能;其次就是協奏曲屬於多樂章的大型器樂體裁,以三個樂章居多,三個樂章為對比、統一關係。民族器樂協奏曲多為具有標題性,常用於特性體裁風格,如敘事曲、幻想曲、隨想曲、狂想曲等,代表作品如琵琶協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笛子協奏曲《愁空山》等,也有的以某樂器與樂隊進行冠名,如二胡與樂隊《莫愁女幻想曲》、笙與樂隊《邊寨之夜》等。

由於協奏曲的創作需要專業的作曲技術之城,所以當前葫蘆絲協奏曲作品可謂鳳毛麟角,其中由陳勇作曲、楊春林配器、李春華演奏的《喃木諾娜幻想曲》可以說是這一體裁的傑作。然而很多以「葫蘆絲與交響樂(樂隊)」命名的樂曲並不是協奏曲體裁,其中的交響樂(樂隊)主要承擔伴奏功能,不過從藝術表現上看,這種探求葫蘆絲多元音樂表現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以上是對葫蘆絲數種音樂體裁的辨識,希望能夠通過此文讓諸多的葫蘆絲愛好者對音樂體裁能夠進行區別,當然筆者在論述上難免有知識性錯誤或不當之處,還需大家提出異議與批評意見,共同探討、進步、提高。

相關焦點

  • 大筒獨奏《楚風》編配:姚廣 演奏:蔡霞 指揮:劉江濱 伴奏:臺灣國樂團
    曾多次與中央民族樂團、澳大利亞先鋒爵士樂隊、臺灣國樂團等樂團合作,協奏和獨奏曲目曾得到鄭小瑛、王甫建、劉江濱、肖鳴等多位著名指揮家揮棒,亦與李谷一、宋飛、于魁智、李勝素、雷佳、王麗達、金玥等著名藝術家聯袂演出合作。2011年之後於北京、湖南等地成功舉辦四場個人獨奏音樂會;2019年3月至5月受邀走進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浙江音樂學院、湖南師範大學等九所高校舉辦教學專題講座。
  • 招生信息 | 2021春季線下招生進行中,音樂藝術分中心等你來!
    中阮阮是我國本土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它是具有表現力和民族風格的樂器,音域寬廣、音色淳樸圓潤、演奏技巧豐富,有較高的藝術表現力,既可以獨奏,也可以伴奏、合奏、重奏,可以演奏一些人們喜聞樂見的通俗音樂。演奏時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學習琵琶可以鍛鍊手眼、腦的協調能力、加深學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提高藝術文化修養。
  • 合奏造句和解釋_合奏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合奏(hé zòu)。近義詞有:齊奏。反義詞有:獨奏。音樂術語。幾種樂器或幾組樂器,分別聲部,演奏同一樂曲。如管樂合奏。我國也稱若干樂器演奏同一曲調的齊奏為合奏。[王西彥《古屋》:「鼓鈸和簫笙的合奏,錯雜地在四壁匯合,擠撞,噪耳欲聾。」]
  • 劉健:選擇葫蘆絲吹奏呼吸的根本—音樂形態與反應靈敏度
    二、問題以上四種現象就是當前關於葫蘆絲吹奏呼吸的觀點,所以這就造成了如下問題:1、如何正確認識三種葫蘆絲吹奏呼吸方法,各自特點是什麼?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呼吸反映靈敏度,因為在葫蘆絲吹奏中,由於音樂形態的多元化,在實際運用上,所選用的呼吸方式並不是唯一的,二是要做到多元化的運用。
  • 十首世界名曲,十種音樂體裁
    我們經常會接觸很多不同體裁的作品,奏鳴曲,賦格曲,練習曲,幻想曲……這些不同的音樂體裁其實具有各自的表演目的、樂曲內容、音調節奏特色、演出場合等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來源:中國古典音樂家網 圓舞曲(Waltz)
  • 劉健:葫蘆絲音樂有流派嗎—一個不敢說又不得不說的問題
    在與很多葫蘆絲愛好者交流的過程中,大家經常會討論「葫蘆絲音樂有流派嗎」這一問題,近來在網上看有關論述葫蘆絲的文章,也偶爾會發現「葫蘆絲音樂流派」的字眼,很多網友對這一問題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有的說「葫蘆絲音樂是有流派的」,有的說「葫蘆絲音樂有風格無流派」,而且在很多網友發表自己的觀點後,也有很多人「跟帖」說出自己的想法。
  • 音樂「上帝」——巴赫
    巴赫的音樂作品體裁豐富,其聲樂作品以宗教音樂為主,器樂作品則涵蓋獨奏曲、協奏曲、管弦樂合奏曲、重奏曲在內的各類體裁及其大量作品。因巴赫的作品對歐洲近代音樂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故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 巴赫的所創作的作品是巴洛克時期的同類作品中被演奏得最多的,尤其是小提琴。
  • 寶安區首屆古箏藝術節落幕 40臺古箏齊奏盛世國樂
    40臺古箏齊奏盛世國樂現場拉開古箏藝術節序幕 「國樂五音非你不全」40臺古箏齊奏盛世國樂五音不全搖指大賽線下全國總決賽人氣王文璽公主領奏、箏團師生代表合奏的《戰颱風》,曲調氣勢磅礴,塑造了老碼頭工人英勇奮戰颱風的英雄形象。上海音樂學院古箏教師、第十一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獲得者鄧翊群領奏、箏團師生代表合奏名曲《漁舟唱晚》,讓人徜徉中安靜的畫面。
  • 《樂器也瘋狂》 帶來音樂動漫盛宴
    你想知道世界十大作曲家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經典音樂串聯在一起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嗎?你見過交響樂隊坐在大海裡與自由遊動的魚兒一起演奏交響樂嗎?一臺充滿創意與激情,由中國最優秀的音樂、動漫、舞臺製作團隊精心打造的大型全息動漫情境交響音樂會——《樂器也瘋狂》,將於9月8日在深圳保利劇院與您相會。屆時,您將和音樂魔法師一起穿越時空隧道,親自感受一個奇妙的、亦真亦幻的音樂動漫王國。
  • 最簡單易學的樂器:葫蘆絲——適合老年人自學或兒童學習
    常用的降B調葫蘆絲二、 葫蘆絲的挑選葫蘆絲的製作材質有多種,最常用的是紫竹吹管和天然葫蘆做的,音色柔美,可以更好的吸溼氣、散溼氣、最具有民族風情初學普通一支葫蘆絲的價格在一百多元就可以,葫蘆絲有D調、C調、降B調、G調、F調,不同調的葫蘆絲音色高低和指孔間的距離不同,有的音色細而高,有的音色粗而低,兒童年齡在七八歲(小學二年級)以下的,孩子手較小,一般選擇C、D調的較合適,音色高而亮,孔距近,二年級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選擇降B調,成人最常用的也是選擇降B調,音色美,適中,喜歡聲音粗獷低沉的可以選擇G調、F調的,按孔距離就會稍遠些。
  • 招生信息 | 2020年音樂藝術中心全部春季項目
    教學內容以手指基礎訓練、樂理知識以及演奏練習曲、重奏樂曲等中外古典吉他作品為主。課程設置:一級:古典吉他基礎樂理、手型與發音、練習曲。招生年齡:6-10 歲二級:演奏練習曲、獨奏樂曲及重奏樂曲。在排練藝術性較高的彈撥樂合奏作品過程中,培養學生在具備獨奏能力的同時,建立重要的合奏意識、開闊藝術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在彈撥樂器演奏能力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招生年齡:8歲以上(演奏水平業餘考級6級以上)《古箏》古箏屬於弦樂器族內的彈撥弦鳴樂器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箏即已成為當時廣泛流傳的重要樂器。
  • 聆聽|陳強岑老師排笛獨奏《一隻鳥仔》、巴烏獨奏《草原春光...
    :陳強岑02:52來自昭華民族音樂排笛獨奏《一隻鳥仔》編曲:張樹平演奏:陳強岑伴奏 :福建省歌舞團民族樂隊(排笛研製者:趙松庭)排笛獨奏《一隻鳥仔》1982年錄製,樂曲採用福建閩南民間小調改編而成。巴烏獨奏《草原春光》作曲:於天佑演奏:陳強岑伴奏:福建省歌舞團民族樂隊(加鍵巴烏研製單位:中國音樂研究院)巴烏獨奏《草原春光》1981年在中國音樂學院學習期間,有幸向於天佑老師學習了改良兩個八度加鍵巴烏。樂曲採用草原風格為素材創作而成。
  • 《國樂春秋——華樂百年典藏》出版 220位音樂大師錄音重現
    人民網上海10月29日電 (記者 曹玲娟)由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文藝音像電子出版社聯合龍音製作有限公司推出的《國樂春秋——華樂百年典藏》限量典藏套裝近日出版。 該書以31張CD和6張DVD配套精美文字冊的形式,收錄了千百年來中國民族音樂發展歷史中,不同時期、不同樂器演繹的最經典的代表曲目共計370首,囊括20世紀初葉至今220位的音樂大師的錄音,並從樂器、曲目、人物入手,以器樂獨奏、合奏、協奏三種演奏形式編目,以音視頻結合的形式,輔以20萬字介紹與講解,全方位、立體化、多視角地展現中國民族器樂的千年發展歷程。
  • 從「走出國門」到「走進大山」——葫蘆絲演奏家陳梅的音樂初心
    ■葫蘆絲在維也納音樂廳吹響 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的5月,一場大型葫蘆絲、巴烏音樂會在曲靖上演,一千個演員在臺上齊奏葫蘆絲 2011年至2014年,應邀請,陳梅連續五次在祖國寶島臺灣舉辦葫蘆絲、巴烏專場音樂會,並登上臺北最高音樂殿堂——臺北音樂廳,這是臺灣地區規格最高、最專業的音樂演奏廳。當葫蘆絲樂曲《古歌》《山歌仔》響徹大廳時,臺灣觀眾如痴如醉,沉浸在空靈而美妙的音樂聲中。
  • 當非洲鼓遇上葫蘆絲 成都這場社區音樂會有點「潮」
    社區流動音樂會「畢業季」專場吸引力不少市民的圍觀,作為「溪樂益韻·音樂無國界」系列活動之一,短短1個小時,非洲鼓、古箏、葫蘆絲、吉他、薩克斯輪番登臺,為社區居民和周邊白領,奉獻了一場充滿魅力的流動音樂會。活動開場的非洲鼓表演,將整個音樂會氣氛躁動起來。三支舞曲結束,不少社區居民找到活動負責人希望能「團購」非洲鼓。
  • 帶有「曲」字的音樂概念和術語
    依照體裁,風格,地域,時代,可分為若干種類:抒情歌曲,民歌,通俗歌曲,船歌,情歌,酒歌,讚歌,頌歌,革命歌曲等。樂曲指的是用樂器演奏的音樂。從體制上分,有弦樂,管樂,鼓樂,管弦樂,搖滾樂等。從形式上分,有獨奏,齊湊,重奏,合奏等。舞曲是指可以用來舞蹈的音樂。一種是專門為舞蹈而寫的音樂,另一種是音樂本身有可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