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奇蹟》:因為相信,所以可能

2020-12-22 影識集

傳說:櫻號以260公裡的時速行駛,燕號以260公裡的時速行駛。兩列首發列車在第一次交錯而過的時候,爆發出的巨大能量會引發奇蹟。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航一和龍之介的家裡像埋了無數地雷,爸媽動不動就爆發激烈的爭吵。

爸爸健次是有點差口氣的搖滾地下樂隊「海德格爾」的主唱,沉迷音樂,逃避家庭責任。

媽媽希美一個人工作養家很辛苦,看著不知道會不會有希望成功的廢柴爸爸,心生絕望。

爸媽頻繁地爭吵,讓家裡充滿著憎惡、憤怒和絕望感,兩個孩子被攪拌進這個黑暗的漩渦中,心裡充滿了恐懼和絕望。

有一天,媽媽終於夠了。

她下定決心結束了這段失敗的婚姻,帶著哥哥航一從大阪回到位於鹿兒島的外婆家。

航一從此生活在原來曾是和果子店鋪的老房子裡,窗外可以看到正在冒煙的櫻島。

弟弟龍之介則跟著生活動蕩不定的爸爸去到福岡居住,似乎在福岡追尋音樂夢想要比在大阪更為現實一點。

他和爸爸以及樂隊成員混住在一起,生活比較凌亂和隨意。

相比於原來那個可惡的爭吵之家,龍之介似乎更喜歡這個破爛卻充滿了音樂的新家。

原本一個家,被拆成兩個,一個在九州的最北部,另一個在九州的最南部。

欣慰的是,倆兄弟的生活漸漸安定下來,各自有了新的朋友和玩伴,分開的父母也漸漸有了各自新的生活計劃。

可是,航一和龍之介還是非常想念著對方,無論如何還是希望能夠回到四個人的生活。

這時,電視上報導了九州即將開通從福岡博多直達鹿兒島中央的新幹線,即將舉行南北線路首列列車通行儀式,在固定的時間點,兩車會有一次短暫的交匯。

航一聽到了那個關於「奇蹟」的傳說,只要見證櫻號和燕號的交匯,奇蹟就會降臨,許下的心願就能實現。

航一號召了自己的兩個好朋友,一起去兩車交匯地點熊本,見證奇蹟的發生。

在電話裡,他肯定地要求弟弟龍之介與他在熊本匯合,共同許下全家團聚的心願。

龍之介答應了哥哥的要求,也召集了三個好朋友一同去往奇蹟聖地。

七個孩子絞盡腦汁籌足了來回的費用,在那個晴朗的日子出發,朝著心中的奇蹟之地出發。

在約定的中間車站匯合之後,七個孩子展開了新奇刺激的探險之路。

他們非常興奮,一路雀躍,尋找著最適合第二天早晨觀看兩車交匯的地點。

天黑了,雖然遇到了一些麻煩,機智的孩子們還是找到了一個願意收留他們住一夜的老夫妻。

獨生女兒離家出走,老夫妻孤獨相伴。聽到孩子們這個奇異的探險計劃,他們不僅沒有勸他們回家,反而積極地幫助孩子們尋找最佳觀看位置,並開車將他們送到了目標位置。

最終,七個孩子成功地登上了高處,俯瞰到兩列火車相交的偉大時刻,每個人都激動地衝著那個閃閃發光的奇蹟時刻喊出了自己的心願,除了航一。

在那個一直期盼的時刻到來之前,航一突然猶豫了。

他本來的心願是:讓櫻島上的火山大噴發,這樣媽媽和他就無法在繼續住在鹿兒島了,只能去找龍之介和爸爸,四個人就可以住在一起了。

但是他又想到:大噴發會讓一切消失。人的心願、平靜的生活、小小的生命、可能性、美麗的世界,都將因為火山大噴發而煙消雲散。他的悲傷和歡樂都將不復存在了。

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他要這樣殘忍嗎?

航一想起那個在遠方的爸爸曾經在電話裡對他說:我希望航一能長成這樣的人,就是不總盯著自己生活看的人,舉個例子,關注音樂,或者世界。

在離別的車站,航一對被自己要求而來的弟弟說對不起,因為他沒有把願望說出來。

「可能,比起家人,我還是選擇了世界吧。」

同樣也沒有按照哥哥事先要求那樣許願的龍之介,跟航一說了實話。

航一沒有責怪龍之介,反而很大度地說:「很好呀!雖然是兄弟,我們也不用事事都一樣。」

龍之介突然覺得哥哥變得很帥氣。

在這之後,他們返回了各自的日常生活。

那次小小的探險,將永不被遺忘,不管之後七個人的奇蹟會不會實現,生命終將繼續綻放出溫柔的笑顏,結出一種叫作「勇氣」的果實,幫助他們覆蓋所有的悲傷和災難,迎接撲面而來的生活。

當我們自以為是地成為那個不再相信奇蹟的大人後,生活變得乏味,情感變得麻木,關係變得功利,世界變得逼仄,我們變得無趣。

所以,請相信奇蹟,萬一真的實現了呢?

一切皆有可能

Written by KOYO

相關焦點

  • 是枝裕和同名電影小說《奇蹟》出版
    《奇蹟》(日)是枝裕和中村航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5月版32元近日,日本大師級導演是枝裕和與獲得過新人獎的日本當紅治癒系作家中村航合作的作品《奇蹟》在中國首次引進出版。這個故事最初是是枝裕和拍攝的同名電影,在推出電影版《奇蹟》之後,他與中村航合作,用文字的力量再一次讓讀者感受到《奇蹟》無與倫比的魅力。2011年,是枝裕和應邀為紀念九州新幹線開通而拍攝專題電影。電影的製片方當時只有一個要求:「希望影片儘可能把鏡頭對準列車」。這段機緣,就是故事《奇蹟》誕生的契機。2011年,當是枝裕和接下這部「命題作文」式的電影邀約後,他萌生了以孩子為主題的想法。
  • 是枝裕和——生命本身就是奇蹟
    是枝裕和是紀錄片導演出身,所以一直被大眾認為是「社會派」,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不乏有取材於日本著名的社會事件(奧姆真理教事件),以及東京棄兒事件中獲得靈感而創作出的作品。電影《奇蹟》實際上是一部官方的命題作文,日本鐵路集團為了紀念博多到鹿兒島中央的九州新幹線全線通車,邀請導演是枝裕和拍攝的主題電影,甚至可以說是一部日本高鐵宣傳片,但是是枝裕和沒有敷衍了事,而是用獨特的溫暖奉獻了一部溫馨感人的好故事不僅有小田切讓、阿部寬、長澤雅美等知名演員甘當綠葉!
  • 是枝裕和同名電影小說《奇蹟》成長故事讓人落淚
    近日,日本大師級導演是枝裕和與獲得過新人獎的日本當紅治癒系作家中村航合作的作品《奇蹟》在中國首次引進出版。這個故事最初是是枝裕和拍攝的同名電影,在推出電影版《奇蹟》之後,他與中村航合作,用文字的力量再一次讓讀者感受到《奇蹟》無與倫比的魅力。 是枝裕和為日本著名電影大師,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者。
  • 是枝裕和冷門之作,橋本環奈螢屏首秀,向你傳達生命的奇蹟!
    說到是枝裕和,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不是《小偷家族》就是《無人知曉》。當然,小編不否認是枝裕和的代表作是這兩部電影,但是提起是枝裕和,小編第一件想起的卻是9年前的老電影《奇蹟》。《奇蹟》是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勵志影片,影片講述了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因為父母的離異,導致哥哥航一和弟弟龍之介天各一方。
  • 是枝裕和導演,好久不見
    是枝裕和在很久之前承認過,《幻之光》分鏡頭中的場景是模仿了侯孝賢,可能還有些維克多·艾裡斯和西奧·安哲羅普洛斯的影子,他甚至從萊奧·卡拉克斯的宣傳片中剪下畫面用作參考。因為樹木希林可以演繹出是枝裕和母親身上的「世俗性」,那種小小的刻薄與真性情,而且展現得非常自然。《比海更深》的主要拍攝地是導演20多年前居住過的住宅區,這裡也是是枝裕和母親安度晚年的居所。
  • 青年電影創作者的是枝裕和「網課」體驗
    日本電影圈內將是枝裕和視為小津安二郎的正統繼承人,是枝裕和的藝術創作與市場遭遇,再次印證了「無限風光在險峰」。 在是枝裕和迄今為止的電影生涯中,紀錄片與劇情片創作交織而行。
  • 《第三度嫌疑人》:是枝裕和的善惡實驗
    《第三度嫌疑人》導演:是枝裕和主演:福山雅治、役所廣司、廣瀨鈴類型:劇情 / 懸疑 / 犯罪這是日本大師級導演是枝裕和首部在內地公映的作品是枝裕和導演以擅長人物關係處理、情感細膩著稱,你也許並不熟悉這個名字,但可能看過《比海更深》、《如父如子》、《步履不停》等。2017年,是枝裕和導演一改風格,導演了這部懸疑片《第三度嫌疑人》。
  • 深度對話丨李安×是枝裕和
    編劇們提醒我,這部可能比[理智與情感]還要難,因為這是一種無聲的文化。我忍不住笑了,我來自中國,跟我說無聲的文化,或者是壓抑的文化,沒人比我們更了解。所以,我認為額外加對話,其實並不匹配。更多考慮的是負空間,而不是物質,是反物質。還有時間的空間,潛臺詞,音樂,每個音調之間的停頓。
  • 當我談是枝裕和時,我談些什麼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日本電影圈內將是枝裕和視為小津安二郎的正統繼承人,是枝裕和的藝術創作與市場遭遇,再次印證了「無限風光在險峰」。在是枝裕和迄今為止的電影生涯中,紀錄片與劇情片創作交織而行。
  • 是枝裕和:和演員一起創作人物
    在被問到60歲以後的家庭題材作品會有什麼不同時,是枝裕和坦言,自己也不知道到了60歲以後會拍出什麼樣的作品,而且變化的契機也並不只是年齡。「如果從主題上來說,大家現在可能感受到我在一定時期內越來越傾向於拍一些社會性的話題。在那之前就是以家庭為主,主要是拍家裡邊的話題,比如說在一個小區,在一個家庭之內發生的故事。
  • 深度對話丨是枝裕和與奉俊昊
    之後要做的就是相信直覺,這次也是一樣。在拍攝過程中,他的表現力也漸漸變得豐富起來,也從周圍的大人身上進行吸收。如此一來,成長也非常快速,感覺比優彌還要快。奉俊昊:在拍攝過程中個頭也會長的吧?是枝裕和:檜吏呢,但是檜吏是還沒有。雖然現在已經是中學生了,但是在拍攝過程中並沒有太大變化。
  • 聽黃熙談起偶像侯孝賢,是枝裕和一臉羨慕
    我也蠻驚訝的,是枝裕和導演看過我的片子,其實有點小緊張。 是枝裕和:我想問個可能有點奇怪的問題,這部影片的英文名是Missing Johnny,當初在電影節首映的時候譯名也是「強尼不見了」,而現在日文的譯名卻是《臺北暮色》,作為導演你對這個名字有什麼看法?
  • 李安對談是枝裕和:電影有自己的生命
    二人都有跨越本土文化拍攝電影的經歷,談到第一次走出日本,到法國和比諾什、德納芙合作拍攝《真相》,是枝裕和回憶語言一直是自己的障礙,因為不會說外語,很長時間都很懼怕到國外去拍攝。這就像是一個來自讀者的要求,讀者有條件來投資他們自己,因為書是一個間接媒介,但是電影是直接的,是依靠拍攝實現的畫面,需要你的強制性注意力,因此看電影時候的思考,相比較文字的閱讀會更為被動。二者的完成程序是不同的。所以說對於導演的最大困境和障礙就是,一個小故事,你卻想要加工變成一個跨越20年的愛情史詩。
  • 致敬:賈樟柯與是枝裕和
    (也可能因為兩人相差了8歲?)《空氣人偶》裴鬥娜大概是8年前,看了第一部是枝裕和的作品《空氣人偶》,那時根本不知道這部作品是他的,只記得那部電影中年輕人的孤獨和欲望刻畫得真好。《小武》劇照於是我跑去看他最開始的「故鄉三部曲」,說實話,看得過程真的很艱難,緩慢的敘事,無處不在的迷茫和惆悵,包括《三峽好人》;然後很抱歉的是,我個人比較喜歡他後期加了些商業元素的作品,因為看起來要輕鬆多了(也可能是畫質原因,也可能是我深度不夠。)
  • 是枝裕和×奉俊昊 | 草根家族的殊途同歸
    有人說經此一役,奉俊昊跟防彈少年團並肩完成了韓國娛樂向這個世界的文化輸出,那這樣看來,奉俊昊也跟去年憑《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櫚的是枝裕和一起,構築了東亞電影的強勢發聲。 在這兩部電影雙雙拿下金棕櫚之後,日本電影頻道播出了是枝裕和導演與奉俊昊導演的特輯《從日韓開始 講述「家族」 是枝裕和×奉俊昊》,雙方就一流演員的即興發揮、兒童演員的引導與發掘、家族主題的釋義與拍攝方式等問題交換了看法,還聊到了「十分可怕」的臺灣導演侯孝賢,可以說是非常精彩了。
  • 李安在柏林電影節和是枝裕和聊了這些
    李安柏林對談是枝裕和1905電影網專稿 「請不要相信導演們在舞臺上對自己電影作出的任何解讀光從描述就不難想像,這個單元星光熠熠,克萊爾·德尼和奧利維亞·阿薩亞斯、賈樟柯和霍猛等等組合,可以說是大師班本班了。 但是要真從咖位上算,最厲害的組合還得算李安和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兩個人合起來算,歐洲A類電影節的大獎拿了五尊(李安兩尊柏林金熊,兩尊威尼斯金獅,是枝裕和一尊坎城金棕櫚)。無怪乎柏林電影節將這兩位的對談放在最後壓場。
  • 奉俊昊×是枝裕和:日韓電影「家族故事」
    奉俊昊:而且恰逢今年是韓國電影百年,所以感覺更有意義。《寄生蟲》拍攝是去年5月18日開始的,當時拍攝大概第一周,應該是一兩周的時候,得知您獲獎的消息非常開心。但因為當時正在拍攝有點暈頭轉向,沒能給您送去祝賀,現在覺得很抱歉呢。是枝裕和:言重了。
  • 是枝裕和在中國的第一次直播,和大家都聊了些什麼?
    我們也第一時間將是枝裕和導演的直播映後做了一個梳理和記錄。#疫情#今年我沒有新片拍攝計劃,所以會利用疫情居家時間看看DVD和書,順便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工作。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很難得可以停下腳步去思考事情的一段時間。
  • 聽黃熙談起偶像侯孝賢,是枝裕和一臉羨慕|東京電影節
    我也蠻驚訝的,是枝裕和導演看過我的片子,其實有點小緊張。是枝裕和:我想問個可能有點奇怪的問題,這部影片的英文名是Missing Johnny,當初在電影節首映的時候譯名也是「強尼不見了」,而現在日文的譯名卻是《臺北暮色》,作為導演你對這個名字有什麼看法?
  • 《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十年風格蛻變
    2018年,一部《小偷家族》為是枝裕和帶來了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這是繼黑澤明的《影武者》、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和《鰻魚》後,第四部獲得金棕櫚獎的日本電影。該片講述柴田家靠犯罪來維持家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的秘密漸漸曝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