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物質:國際空間站的新成員

2020-12-17 解仁江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 周日 · 視頻天象

作者:王茸

校對:楊伯順 王婧彧 張硯斌 張宇辰

美編:崔鬱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李子琦

奇異物質:國際空間站的新成員

奇異物質(exotic matter)是什麼東東?含義聽起來有些許科幻的味道。物理學上與普通物質相區別,把具有奇異性質的物質統稱為奇異物質,也可以叫做異常物質。不妨繼續往下想,哪些物質可以歸入奇異物質呢?比如大名鼎鼎的暗物質、打破了已知物理定律的粒子、未經過確認的假想粒子、以及符合已知物理定律的物質極端狀態等。

(Credit: NIST/JILA/CU-Boulder)

1995年,科學家在170 nK(1nK=10^-9K)的低溫下首次獲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s,簡稱BECs)。所謂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指玻色子(遵循玻色-愛因斯坦統計,自旋量子數為整數的粒子。費米子與其相對,指自旋為半奇數的粒子。)原子在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所呈現出的一種氣態的、超流性的物質狀態。上圖為氣態銣原子速度的分布,證實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存在。

科學家最近利用國際空間站的特殊微重力環境,製成了一種物質的奇異形態來研究量子世界。眾所周知,我們常見的物質形態有四種:氣態、液態、固態和等離子態。上文提到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可以看作是物質的第五態。當這組原子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他們開始「抱團」,表現得就像是一個大的超原子一樣。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橫跨了我們對經典物理學統治下的日常世界和量子物理學描述的微觀世界。量子物理的世界中,一個粒子可以同時向兩個方向旋轉,甚至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或多個不同的地方。正是這種符合量子行為的特性,讓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可能為科學家提供通往量子世界的關鍵線索,甚至可能解決一些關於「萬物理論」的謎團, 揭示從最微觀尺度到宏觀尺度的宇宙運行規律。

(Credit: Emily Edwards, Joint Quantum Institute)

咦?甜甜圈!這是藝術家對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膨脹環的想像圖。冷原子物理在宇宙學方面的研究近幾年來「如火如荼」。現在,科學家們開始在全球數以百計的實驗室中製造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然而,這項研究的攔路虎之一就是重力。這些「超原子」不僅極其脆弱, 獲取它們的過程也非常精細,而地球重力會影響這兩方面,讓了解和研究它們的難度增加。

因此,研究者們設計和建造了冷原子實驗室(Cold Atom Lab),它可以在國際空間站軌道的微重力條件下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冷原子實驗室能耗非常低,在2018年被送上了國際空間站。和人類在地球上建立的實驗室相比,冷原子實驗室體積僅有0.4立方米,僅需要510瓦的電力就能運轉。此外,科學家們對凝聚的研究分析時間也增加到了在物質狀態的俘獲結束後一秒以上。你可能認為這個研究時間非常短,可是事實上,科學家在地球上完成同樣任務只有百分之一秒的時間窗口。

此外,微重力的條件下,需要用來「俘獲」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力更小,這意味著大家可以在更低的溫度下就製造出凝聚。而且,這樣溫度條件下,量子的特性會變得更顯著呦。

目前,大家是用銣原子來製造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科學家的目標是加入鉀原子來研究兩種原子凝聚混合後會發生什麼。而且,他們還試圖在冷原子實驗室裡製造球形玻色-愛因斯坦凝聚(spherical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這個只能在太空中被創造出來。

歡迎國際空間站的新成員:奇異物質。過去,我們用粒子加速器和天文臺來研究自然,未來,冷原子會幫助人類認識更廣闊的世界。

參考文獻

https://www.space.com/41351-ultracold-atoms-early-universe-expansion.html

https://www.space.com/exotic-matter-quantum-world-on-space-station.html

科普不易,各位老爺賞點飯錢吧~

責任編輯:楊伯順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加入牧夫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上的奇異物質
    本周《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Observation of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in an Earth-orbiting research lab報告了在國際空間站上產生的第五種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
  • 國際空間站發現奇異物質—新聞—科學網
    在近地軌道出現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圖片來源:《自然》 研究人員報告了在國際空間站上產生的第五種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讓科學家得以在這種奇異物質狀態中探索基礎物理學。6月11日,相關論文刊登於《自然》。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呈現的一種物質狀態。在這樣的低溫下,原子成為具有量子特性的單一實體。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橫跨量子力學支配的微觀世界和經典物理支配的宏觀世界,因此有望提供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洞察。然而受重力作用影響,人們難以對其進行精準測量。
  • 國際空間站有個極冷「冰箱」,科學家用它製備第五種物質形態
    我們熟知的物質形態有固態、液態和氣態。1879年,科學家們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離子共存的等離子態。1924年,愛因斯坦預言當一團原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會出現一種奇特的新狀態。這第五種物質形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自1995年被美國科學家製備成功後,就一直成為研究量子力學的重要實驗室工具。6月11日,根據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一個團隊成功把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搬上了國際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首次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量子世界探索新路徑
    25 年後,科學家們在國際空間站中再次創造出 BEC,並在國際空間站中進行試驗研究,首批研究結果已在《Nature》發表,題為「Observation of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in an Earth-orbiting research lab」。
  • 太空人首次在國際空間站創造了物質「第五態」
    據報導,近日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創造了一種罕見的物質狀態——一種在地球上不能長時間存在的狀態。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們利用一個名為冷原子實驗室(CAL)的小型設備製造了罕見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s),也被稱為物質的第五態。 CAL能夠將真空中的原子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100億分之一的溫度——比星際空間的溫度還要低。
  • 「後國際空間站」時代怎麼辦
    伴隨著故障不斷的國際空間站接近服役末期,各國都開始考慮「後國際空間站」時代怎麼辦。俄羅斯近日提出建造新的國家軌道站計劃。根據構想,俄羅斯新一代空間站的內部空間將比「和平」號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都要大。俄新社7日稱,根據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公司提供的建造新軌道空間站構想文件,建設計劃將分為兩個階段。
  • 科學家在空間站上創造奇異物質,探索量子世界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科學家們在國際空間站上獨特的微重力環境中產生了一種奇異的物質,並將其用於探索量子世界。日常生活中共有四種物質狀態-氣體,液體,固體和等離子體。但是,還有另一種物質狀態- 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BEC),科學家在25年前在實驗室中首次創建了這種物質。當一組原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時,原子開始聚集在一起,表現為它們是一個大的「超級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跨越了由古典物理學控制的日常世界和遵循量子力學規則的微觀世界之間的邊界。
  • 中國空間站迎來最強外援,華麗變身新國際空間站,美國啞口無言!
    近日,我國開始執行天宮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首次任務,義大利的加入能在很大程度上推進天宮空間站的建設。據悉,義大利和我國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已展開多年,例如我國第二批航天員葉光富曾在義大利撒丁島參加洞穴訓練,這是一項難度非常大的航天員訓練科目。
  • 「聯盟MS-07」載人飛船搭載三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前往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分別是俄羅斯航天集團公司太空人什卡普列羅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人廷格爾、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太空人金井宣茂。當地時間2017年12月17日,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俄「聯盟-FG」運載火箭攜「聯盟MS-07」載人飛船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搭載新一期考察組成員前往國際空間站。
  • 宇宙最酷的實驗室在太空中創造出奇異的量子物質
    物理學家在國際空間站製造了一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它能讓他們深入探索量子物理學的奧秘。國際空間站是冷原子實驗室的所在地——已知宇宙中最冷的地方之一。圖源: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宇航局25年來,物理學家一直在用一種由超冷原子構成的奇異物質狀態來探索宏觀尺度上的量子行為。
  • 可以傳染的奇異物質
    夸克永遠不會單獨存在,並且夸克之間存在一種夸克禁閉的現象,組成質子或者中子的夸克之間互相連接非常緊密,打斷這種連接需要巨大的能量,但是這些能量會產生新的夸克和新的連接。夸克有多種類型,但是只有其中的兩種才能穩定構成物質,組成質子和中子的是上夸克和下夸克,其他的夸克衰變得非常快,幾乎瞬間衰變成為穩定的上夸克或者下夸克。
  • 深度解析,國際空間站是如何工作的
    國際空間站包含大量相互連接的氣閘室、對接埠和加壓模塊。截至2019年11月,空間站總共進行了222次太空行走。國際空間站的部件和裝配建造國際空間站(ISS)就像用孩子的樂高積木製作玩具一樣。但是這些玩具的數目往往很少,而ISS包含了成千上萬個零部件。以下列出了一些主要組件。
  • 新知問答|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有什麼區別?
    1.基本背景上世紀60年代末,蘇聯在登月項目的競爭中落敗於美國後,便掀起了新一波的競爭:空間站建設。長期以來的載人航天實驗、尤其是阿波羅登月的成功,驗證了人類可長時間生存在太空中的可能性。在設想中,通過建立長期駐人的空間站,可以實現覆蓋全球的軍事偵察甚至潛在的作戰目的。
  • 國際空間站:人類的空中家園
    2000萬美元,去國際空間站?盤點七名太空遊客 成員 當前由六個國家或地區合作運轉,包括: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加拿大航天局 巴西航天局
  • 國際空間站到底是怎麼建造的,對我們有什麼用?
    什麼是國際空間站? 簡單說這個艙的目的是用來提供空氣、電能、水和其他系統支持國際空間站和其他八個艙。 這裡要說下微重力環境 微重力環境開啟了探索新世界的大門,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科研所解決的問題,是掌握宇宙和地球未來的關鍵。 物資是如何運輸到空間站? NASA會和其他商業合作夥伴一起進行空間站的運輸工作。
  • 新智彗星閃耀於國際空間站的驚豔照片
    NASA太空人鮑勃 本哈根在國際空間站周日(7月5日),也就是美國民眾用虛擬煙花展慶祝國慶的後一天發表的推特上說道。新智彗星從國際空間站觀察所視照片 分享:俄國太空人 伊娃 萬格雷 2020年7月4日 (圖片來源:Ivan Vagner/Roscosmos/NASA))目前,新智彗星要求一對良好的雙筒望遠鏡去在大多數位置捕捉到視線,天文觀測者目前並不確定這個冰塊是否會變得十分耀眼以至於它和它的尾巴都能被肉眼所見
  • 樂高推出國際空間站套裝
    這次,它是國際空間站的相當逼真的複製品,該空間站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世界上十幾個國家/地區領導的軌道實驗室。而為了慶祝這一新品,樂高團隊使用巨型氣象氣球將由樂高積木製成的微型國際空間站發送到平流層,以使其「儘可能接近真實的國際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二十年:1300億美元打造的平臺,未來將走向何方?
    國際空間站的各個組件大多在地面上完成建設任務,由美國和俄羅斯的運載工具送入太空後完成拼接。1998年11月15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進入預定軌道,同年12月,由美國製造的團結號節點艙升空並與曙光號連接,2000年7月星辰號服務艙與空間站連接。
  • 天翼雲VR全球首發VR紀錄片《太空探索家:國際空間站體驗》中文字幕版
    本片是中國電信作為「全球XR內容電信聯盟」的始創成員,通過聯盟引入的首個項目,也是中國電信首次與聯盟內國際頂級內容製作室展開深度合作,影片曾獲2019年盧米埃爾技術獎等國際大獎,為觀眾帶去史詩般震撼的視覺效果。
  • SpaceX「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4名太空人與「尤達寶寶...
    NASA開始允許商用火箭向空間站運送太空人,而不僅僅是政府運營的太空飛行器。 這也是埃隆·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第二次通過獵鷹火箭用「龍飛船」將人送入軌道。此外,馬斯克周六透露,他「極有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並被強制隔離。SpaceX公司總裁格溫·肖特維爾接替了他在甘迺迪發射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