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超深井測井工藝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020-12-19 機經網

       近日,西北油田在順北55X井完井測井施工中,採用直推式存儲式測井工藝100%取全取準測井資料,為順北油氣藏落實提供精準數據支撐,一舉創下亞洲定向井測井施工8725米的最深記錄,標誌著西北油田超深井測井工藝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順北55X井五開完井井深8725米,井底壓力高達146兆帕,溫度接近170攝氏度,井斜超過80度,存在環空小無法鑽具輸送測井的難題。西北油田通過召開測井施工設計會審,決定採用耐溫200攝氏度、耐壓170兆帕的直推式測井工藝,並在測井項目上加測了偶極子聲波成像項目,順利完成兩趟測井施工,取全取準3個項目測井資料,為後期油氣勘探解釋提供了有力數據支撐。

  近年來,隨著順北區塊超深井部署的不斷增加,特殊的井深結構導致常規鑽具輸送測井工藝無法滿足高溫高壓下的複雜完井測井作業。西北油田積極探索國內新型測井工藝,將直推式存儲式測井新工藝引入西北工區,在重點探井玉中2井首次應用中,克服了起下鑽磨阻大、常規測井無法施工的難題,按照設計要求取全取準了測井資料,並在西北工區井況複雜、井控風險高、井內漏失等高難度測井施工中發揮出明顯施工優勢,順利應用4井次測井施工,成功率100%,為順北55X井超深井完井測井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直推式測井工藝相對傳統鑽具輸送工藝具有無電纜更加安全的顯著優勢,儀器性能指標達到順北地區超深井施工要求,並且單次施工可節約時效近20小時,該工藝將成為順北油氣田增儲上產新的利器。」負責順北55X井現場施工的測井監督崔光說。

相關焦點

  • 超深井連續油管測井創國內最深記錄
    西北油田完井測試管理中心設計的超深井連續油管生產測井技術,7月6日,首次運用於順北52A井獲成功。創下7735.2米國內連續油管生產測井最大下深記錄。取得目的層位的井溫、壓力、持水率、流量、井徑等數據,為後期超深井生產測井數據採集積累了寶貴經驗。
  • 套管+篩管完井工藝給順北超深井加裝「保護套」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8月10日,西北油田在亞洲陸上最深定向井順北55X井五開目的層固井施工中,採用套管+篩管完井工藝,將139.7毫米複合尾管順利下至井深8725米,給順北油氣田超深探井成功加裝「保護套」,固井施工順利完成,創下亞洲陸上定向井固井最深及尾管段最長兩項記錄,標誌著超深、特深碳酸鹽巖目的層套管+篩管完井工藝在西北油田開始推廣應用。
  • 西北油田超深井接近喜馬拉雅山高度!
    12月6日,中石化西北油田順北53-2H井連續油管生產測井下深達到8808米,創亞洲連續油管生產測井下深新紀錄,相當於從8844.43米的喜馬拉雅山主峰峰頂打到山腳,為順北油氣田大規模酸壓改造與高產穩產提供了錄取資料新手段
  • 西北油田擴張式多級分段酸壓工具在順北油田超深井首次應用成功
    中新網新疆新聞8月31日電(邵洪濤 鄒容) 近來來西北油田喜事連連,科技創新成果連續在順北油田超深井成功應用,8月28日,擴張式多級分段酸壓工具在順北油田超深井順北5-8CH成功應用,這是該工藝在西北油田超深井首次應用,此次擴張式多級分段酸壓工具的成功應用,為順北油田分段酸壓、高效增產奠定了基礎。
  • 西北油田:首次引進超級井下雷達遠探測技術現場試驗成功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科普張掖 西北油田
  • 華北測井圓滿完成重點井測井施工任務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近日,華北石油工程公司測井分公司HB006隊連續工作近20天,克服沙塵暴等惡劣天氣的影響,圓滿完成西北油田重點探井順北隆1井四開完井、順北56X二開固井以及超深標準井順北蓬1井的測井施工任務。    順北隆1井井深7710米,泥漿密度1.81,井底溫度160°,井底壓力達137MPA,達到了常規儀器耐壓(137MPA)的極限。
  • 一戰成名的「勝利網絡成像測井系統」強在何處?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在勝利油田採訪時了解到,由勝利測井公司自主研發的「SINOLOG900網絡成像測井系統」(以下簡稱網絡成像測井系統)成功通過中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部組織的成果鑑定。專家們認為,該系統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高溫長電纜測井數據高速傳輸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意味著這套網絡成像測井系統拿到了走向市場的「通行證」。
  • 西安石油大學嚴正國:為測井技術安上「眼睛」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經過大海撈針般的漫長探索和無數次實驗,他們終於找到了適用於測井電纜的高效信號傳輸方式、調製解調技術、編解碼技術和信道自適應均衡技術,研發成功新一代測井電纜網絡高速傳輸技術,一舉將5000m測井電纜的傳輸速率提高到2Mbps以上,並具有電纜自適應特性和百兆網絡接口。這時,國內外普遍的測井電纜傳輸技術水平在1Mbps以下。
  • 中石油塔裡木油田超深井鑽探技術攻克地下難題
    記者10日從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公司獲悉,通過數年技術攻關,塔裡木油田目前鑽探能力可達10000米,標誌著塔裡木油田陸上超深油氣勘探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據塔裡木油田介紹,我國陸上39%的剩餘石油和57%的剩餘天然氣分布在深層。
  • 聚焦|西北油田領導班子調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6月5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以視頻形式宣布對西北石油局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領導班子作出調整。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股份公司高級副總裁劉宏斌參加會議並講話。
  • 中國超級井下雷達遠探測技術首次油田應用成功打破國際紀錄
    7月14日,由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引進的中國自主研發的超級井下雷達遠探測技術在新疆塔裡木盆地西北油田TH12286井首次現場試驗成功。標誌著我國在超深超高溫超高壓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測井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填補了國際超深縫洞型油藏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空白。
  • 西北油田:用心守護油氣「生命線」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塔河油田900公裡的油氣外輸管線,我們12人的管線巡護班,每天要巡護一遍。」12月18日,正在塔庫油氣管線巡護的達西調侃地說,我們都快是孫行者了。    這天,西北油田雅克拉705石油基地至庫車市之間的哈浪溝高架橋天然氣管線上,油氣運銷部輸油氣隊管道巡護員達西頂著冬季的寒風,對這段高架管線是否凍堵進行檢查。
  • 塔裡木油田攻克庫車山前超深井鑽探三大難題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受吉相 通訊員張智高)10月10日,塔裡木油田勘探事業部組織博孜902、大北1402等21口正鑽探井和評價井加快鑽進節奏,確保安全鑽進、順利完鑽。
  • 西北油田近日穩步推進井位勘定工作
    12月6日,西北油田工程服務中心地面工程管理部技術人員往返800餘公裡,徒步5公裡沙漠到達順北45X、順北44X設計井口附近,架起儀器,接收衛星信號,迅速進入井位勘測工作狀態,準確確定了設計井口的實地位置。
  • 中海油新添一名70後黨組成員,曾長期在中石化西北油田工作
    國內最大海上油氣生產商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油)官網「公司高層」信息顯示,曾長期在中石化從事油田勘探開發工作的胡廣傑,於今年3月出任中海油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胡廣傑成為中海油黨組成員中繼黨組副書記徐可強後的第二位「70後」幹部。簡歷顯示,胡廣傑出生於1973年7月,成都理工學院石油工程(油藏工程)專業工學學士、石油大學(華東)油氣田開發工程專業工學碩士,正高級工程師。
  • 色香味俱全,魯花自然鮮醬香醬油品質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健康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的調味料的需求,魯花不斷創新研發技術,推出了魯花自然鮮醬香醬油。魯花自然鮮醬香醬油作為一款中國家庭中常備的調味品,自上市以來便贏得了諸多消費者的青睞。
  • 西北油田:「搭積木」助推五號聯快速建設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12月12日,西北油田分公司順北五號聯合站天然氣處理單元施工中,二標段3臺分子篩僅用2小時就順利起吊安裝到位。    「這三臺塔器均超高超重了,不管是運輸還是現場起吊安裝都有一定的困難,設備之所以能夠快速就位跟我們採用『搭積木』施工法是分不開的。」盯在設備吊裝現場的項目副經理湯晟解釋道。
  • 西北油田「明珠小站」為百姓輸出3.83億暖心氣
    吐尼亞孜大叔嘴裡誇讚的「明珠小站」,是西北油田雅克拉採氣廠橋古集氣處理站。齊滿鎮及周邊4000多戶居民和商鋪都用上了該站生產的潔淨天然氣。橋古集氣處理站位於庫車縣齊滿鎮地區大博孜村邊,被維吾爾族村民生態農田包圍,四周農田環繞、果園飄香,溝渠縱橫,是西北油田南疆地區唯一的產銷一體化新能源基地,被暱稱為「雅克拉的明珠」。
  • 重大裝備 開發利器——克拉瑪依油田研發稠油開發重要裝備紀實
    無奈,1984年,油田工藝研究所副所長彭順龍只得帶人到國外考察高幹度鍋爐,並在美國訂購了兩臺,這兩臺鍋爐產出的蒸汽幹度達到了60—70%。考察熱採稠油效率的最主要指標是油汽比:注入的蒸汽越少,採出的稠油越多,效率就越高。用國產鍋爐熱採的油汽比不到0.1,而這兩臺美國鍋爐可以使油汽比達到0.2——超出了一倍多。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講,油汽比達到0.2%,風城的超稠油可以實現稠油的工業化開採。